第二百一十五章 农户(补欠更)

徐家庄农田边上挖着灌溉渠,里面水流不断,远处的河岸边,几个水车从河里不停的取出水,灌进灌溉渠里。

相比其他地方的减产,徐家庄田地的粮食不仅没有少收,反倒因为有足够的水来灌溉,旱田也变成了肥田,粮食比往年收的都要多。

庄子里的农户缴完黄榜和白榜,家中还能剩下不少余粮,足够一家人吃到年后,秋粮下来,除去租子和两榜,剩下的都可以发卖了。

“是刘东主,刘东主来了。”正浇地的一农户,见到远处过来的马队,急忙大声叫喊。

灌溉渠边上站着不少等着浇地的农户,纷纷朝地头前面的道路挤去。

远处过来的刘恒,见到农户堵住了道路,提前拉住手里的缰绳,防止马冲的太快伤了人。

“快跪下,快跪下,给刘东主磕头。”一位年纪稍长一些的老农,招呼其他人给刘恒磕头。

随着他的招呼,周围的堵在道路上的农户齐刷刷的跪了一片。

老农说道:“咱们给刘东主磕个头。”

说完,他率先一头磕在地上,周围其他农户也都纷纷跟着磕头。

“当不得,当不得,诸位快请起。”刘恒急忙从马背上跃下来,走到年长的老农跟前,伸手去搀扶。

老农从地上爬起来,激动地道:“当得,当得,要不是东家让人弄的这几个水车,今年庄子里的百姓又要受饥挨饿了。”

听到这话,刘恒松了一口气,笑道:“这算不得什么,几个水车能让田地多一些收成,我这个做东家的也能多收一些租子。”

老农说道:“那也要感谢东家你的大恩,要不是东家你的这几辆水车,大家伙的家里不要说剩下余粮了,恐怕连租子都缴不齐。”

刘恒笑了笑,随即看到灌溉沟里有水,问道:“老人家,这是在浇地?”

“对,对,对。”老农点点头,美滋滋道,“这水车真好用,原本家里的几亩旱田,每年也收不了几斗粮食,今年有了这些水车,又挖了沟渠,居然收了一石的粮食。”

说话时,老农发自内心的在笑。

“那就好。”刘恒笑着说道,“可惜年前上冻前没有制出水车,不然今年的收的粮食会更多。”

老农笑呵呵的道:“俺们知足了,能收一石粮食已经是老天照顾,东家的大恩,老头子要是再不知足,就有点太不识抬举了。”

“等将来有条件了,咱们的田里只会收到更多的粮食。”说这话的时候,刘恒心中想到了两种产量高的农作物。

一个是番薯,一个是土豆,如今这两种东西大明已经有了,只是还没有传播开。

尤其是土豆,应该已经成为一些官员的盘中餐了,皇帝的皇庄里就应该有种,可惜谁也没想过这样高产量的东西给百姓去种。

甚至什么争国本,都比百姓是否能吃饱饭重要。

刘恒想到,只要虎字旗的田庄里种上这两种产物,将来就算天灾严重一些,虎字旗和租种虎字旗田地的农户也应该不会饿肚子了。

想到这里,他对身边的赵武说道:“去把郑潮找来。”

郑潮在海上跑过船,在他想来,郑潮应该知道番薯和土豆这两种东西。

赵武一躬身,道:“东主,郑潮随赵先生去了草原,还未归来。”

“对,对,你要不提醒我都忘了,他也随车队去草原了。”刘恒又道,“炮组的胡广义,还有陈四平他们,随便叫来一人,我有话问他们。”

“是,属下这就把他们带来。”赵武应了一声,骑马离去。

刘恒转身看向老农,笑着说道:“老人家,前面那些水稻是谁家种的?。”

“不瞒东家,那是老头子种的。”老农恭敬地说道。

刘恒笑问道:“能不能带我过去看看?”

“过去看是没问题,可是这个地……”老农犹豫着看着通往水稻田的那条地埂。

刘恒目光随之看过去。

地埂比较窄,上面有些湿,很不好走。

“没关系,老人家带我过去吧!”刘恒脱下脚上的靴子,交到一旁的护卫手里。

地埂的路确实难走,走在上面,刘恒感觉自己脚往下面出溜,加上地面湿滑,根本不敢走太快。

反倒是走在前面带路的老农,年纪虽大,可走在这种地埂上脚步轻快,比刘恒这个年轻人强多了。

要不是因为照顾刘恒,恐怕老农早就把刘恒他们甩到了后面。

“东家慢些走,脚下滑。”一边走,老农不忘记提醒刘恒。

刘恒注意力都在自己脚下,稍一分心就容易踩到沟里,根本没有精力分心和老农说话。

走在前面的老农时不时回头看一眼,他能看出来刘恒是第一次走这样的地埂,脚下十分的生疏。

好半天,才走到水稻田的跟前,刘恒松了一口气,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

走这一趟地埂,比他走十里路都感觉累。

虽说走过来不容易,可他知道以后一些年的天灾只会越来越严重,粮食将是横在虎字旗身上的一道难题,虎字旗的田地将会变得十分紧要。

如今粮食还能保证三四分银子一石米,崇祯年间,最贵的时候,一石米要几两银子才行。

“这水稻快熟了吧!”刘恒注意到田里的水稻已经隐隐泛黄。

“快熟了,再有半个多月就可以收了。”老农一脸庆幸道,“多亏东家的水车,不然今年地里这点水稻就全都旱死了。”

今年的天气不仅热,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一滴雨水,对靠天吃饭的百姓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

各地粮食减产比较厉害,比往年收成差了许多,很多人家收的粮食都不够缴租子的。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情况,刘恒才决定来到自家的田地里看一看,了解一下情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相比别人只能靠天吃饭,他却知道以后的十几年老天都不会给好脸色,天灾只会越来越严重,田里甚至会颗粒无收。

“老人家,咱们这个水稻一年种几季。”刘恒问道。

“两季。”老农伸出两个粗糙的手指比划了一下,道,“三月移栽育苗,有一百来天差不多就熟了,收割的时候抢时间插秧,过了中秋就差不多又可以收割了。”

两世记忆里,刘恒都没有种过地。

他以前一直以为只有南方才种水稻,现在才知道,大同这里也有农户种水稻,而且一样是两季收获。

“东主,赵武回来了。”边上的护卫低声说了一句。

刘恒回过头,见到赵学武正站在地头上,而站在他身边的却是去了草原上的郑潮。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真假消息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弃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三个人的选择第二千零六十九章 破门第二千六百二十三章 不敢上城墙的守军第三千零四十二章 逃命的林丹汗第二千七百五十一章 周延儒和温体仁的自救第二百四十九章 拉拢范家第两千零一十四章 通奴第二千七百五十二章 勋贵车队被拦第五百八十二章 邀请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镇长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河南巡抚人选第两千零一十九章第二千八百一十九章 孙传庭审案第二千三百一十五章 封锁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明安乌勒吉被杀的消息传回科尔沁第三百一十章 李树衡卸任副司长之位第二千三百一十一章 收部下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见杨鹤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退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收银子办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查找失踪锦衣卫第二千六百一十五章 郑潮来登州第七百七十九章 出战第一千零一章第一千零七十章 面见第七百九十四章 战前准备第三千零二十七章第二千九百七十章 入城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献家财第二千一百六十二章 筹银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最后一搏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闯营第一千零一十章 蒙古大军退兵第二千七百二十四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谈合作第二千七百七十章第三百三十三章 回京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想要借刀杀人的王保第二千五百六十七章 受伤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进青城的规矩第二千九百三十六章 血诏第七百一十九章 动员第三十七章 帅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劝说第五百八十七章 劝说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攻城前夜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员岛第二千六百九十章 范文程来见高第第二千八百三十二章第二千五百三十六章 一意孤行的莽古尔泰第六百七十四章 提防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查抄钱家第八十一章 铁炉出水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纵马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意见不和第二千九百九十九章 无功而返第一千二百零一章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第二千七百六十三章 带走的官员第两千零八章 炮灰第二千三百七十四章 察哈尔部的困境第五百零四章 女真人退走第二千一百五十四章 要粮第二千四百一十一章 攘外安内第五百六十一章 官军出现在山寨外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一十章 交代第六百章 他必须死第两千零二十二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马匪败退第六百七十一章 进堡第四百七十四章 谈论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去往张家第二千二百八十一章 大炮围城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见袒拉卡申第二千八百一十四章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宽其心第二千二百七十二章 霰弹第二千五百三十五章 经验的不足三百二十二章 来自蒙古台吉的反对第二千八百九十九章 盖州城求援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第七百零一章 涨价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汗宫杀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锦衣卫见王心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鞑官第九百七十一章 土谢图汗的到来第二千二百九十七章 登莱总兵第七百九十二章 巡抚的决定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传话第两千零一章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易主第二千六百一十四章 僵持第二百九十五章 悲催的夜鹞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板升地第二千七百一十八章第二千七百九十六章 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