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八百八十四章 接踵而来的坏消息

皇太极不开口说话,吴襄和吴三桂不敢起身,甚至连头都不敢抬。

两个人心里都清楚,他们在草原上做的事情,是死是活全都在皇太极一念之间。

“郑亲王怎么样了?”皇太极开口的第一句就问起了济尔哈朗的情况。

跪在地上的吴襄小心翼翼的侧头看向身旁的吴三桂。

吴三桂额头用力磕在地上,语带哭腔道:“臣无能,没能护住郑亲王,致使郑亲王战死沙场。”

“什么!你说郑亲王战死了。”皇太极一惊,整个人从座位上猛地站了起来,撞倒在桌子上。

噗通!

刚站起身的皇太极眼前发晕,整个人又跌坐回座位上。

“万岁爷您怎么了?”

一旁的鳌拜注意到皇太极情况不对,急忙上前询问。

皇太极单手托着额头,另一只手朝鳌拜摇了摇手,旋即盯着吴三桂问道:“你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郑,郑亲王战死在了沙场。”吴三桂神情紧张的重复了一遍。

哗啦!

桌上的一个新笔筒比皇太极的手背碰倒在桌上。

“你确定郑亲王战死了吗?”皇太极语气冰寒的问道。

吴三桂低着头回道:“臣并未亲眼看到,但有从虎贼包围中逃出来人见到郑亲王战死。”

“见到郑亲王战死的人在什么地方?”皇太极问道。

吴三桂答道:“就在盛京城外,臣进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了城外。”

“鳌拜!”皇太极喊了一声。

“奴才在。”鳌拜上前。

皇太极说道:“传朕口谕,把那个见到郑亲王战死的人带过来。”

“嗻!”鳌拜领命转身离开大殿。

皇太极目光再次看向吴襄和吴三桂父子,开口说道:“和朕说一下你们去了草原之后遇到的情况、”

虽然从多尔衮口中了解到一些清军进入草原后的情况,但他深知兼听则明的道理,也想从其他人口中了解到清军的情况。

或许是吴襄的口才更好一些。

由他主动叙说清军从进入草原之后所遭遇的情况,而吴三桂时不时插上一句,在一旁补充。

两个人很快把清军到草原后所经历的事情说了一遍,包括祖大寿拒绝出兵的事情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告知了皇太极。

啪!

“祖大寿该死,如此关键的时刻,居然还抱有自己那点小心思,害的大军败于虎贼手中,他就是有十条命也不够杀的。”皇太极抬手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同时目光看向了吴襄和吴三桂这对父子。

能从四大贝勒中脱颖而出接替汗位,又成功打压了另外三个大贝勒,使他这个大汗独占鳌头,自然不缺少政治智慧。

从吴襄父子的叙述中,他听出了另一层意思。

“祖大寿确实该死,这次大军的失利,祖大寿占据很大一部分责任。”吴襄附和道。

闻言的皇太极心中明镜一样。

这对父子是要脱离关宁军倒向他这边。

这时候,吴襄紧张的看着皇太极,心中恳忑不安,不知道皇太极到底会不会接受他们父子的投靠。

而皇太极也在考虑要不要接受吴氏父子的归顺。

关宁军一多半兵力都折损在了草原上,如今的关宁军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一开始那么重要了。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

吴襄和吴三桂始终没有等到皇太极的答复,两个人后背上开始冒起冷汗。

如果不能让皇太极接受,自知以他们半路脱离大军的事情,足以让皇太极要了他们的性命。

没有了关宁军这个强硬的后台,心中清楚他们在大清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汉军旗还缺两个佐领,过几天你们就去上任吧!”皇太极最后还是决定手下吴襄和吴三桂。

这一次清军在草原上的失利,再次让他明白大清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对付虎字旗,所以决定留下吴氏父子,以后用来对付虎字旗。

“臣谢万岁爷不杀之恩。”吴襄听到皇太极接受他们的投靠,急忙谢恩,同时还不忘用手拉了拉吴三桂的衣角。

“臣吴三桂谢过万岁爷不杀之恩。”吴三桂反应了不慢,同样磕头谢恩。

皇太极道:“起喀吧,以后你们两个人就留在佟都统收下做事,只要你们用心当差,将来也不是机会恢复你们总兵的身份。”

“万岁爷放心,臣父子二人一定对万岁爷忠心耿耿,万岁爷让臣父子做什么,臣父子二人便做什么,臣父子二人全都听万岁爷的。”吴襄向皇太极表示出自己的忠心。

皇太极点点头,说道:“你父子二人刚从草原回来,这两日先回去,过几日朕会安排人带你们去见汉军旗的佟都统。”

“臣告退。”

吴襄和吴三桂再次行了一礼,两个人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皇太极看着两个人退下,收回了目光。

对于吴襄的话他没有完全相信,至于将来要不要用吴襄和吴三桂这对父子,他要等清军这一次早草原上的事情彻底弄清楚了,确定吴氏父子不会有太大问题,才会真正纳入汉军旗。

如果清军在草原上的战败与这对父子有直接关系,他绝不会留下这对父子的性命。

而对于祖大寿,在他眼里已经是个死人了。

清军在草原上战败的责任必须有人承担,而祖大寿是最适合承担战事失利责任的那个人。

鳌拜把那名见到济尔哈朗战死的人带了过来。

皇太极一番询问下,心中已经有了八成的把握,济尔哈朗确实是战死了,只差找到济尔哈朗的尸首就能最后确定。

除此之外,他还安排人专门问了祖大寿的消息。

最后得到的结果是清军与虎字旗在草原上最后一战后,祖大寿便失去了行踪,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草原很大,皇太极深知祖大寿一旦躲藏在草原上的某一处地方,大清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关于祖大寿的消息。

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祖大寿只要活着,就绝不会再回大清。

他相信祖大寿自己也清楚,回到大清等待祖大寿的只有死亡这一个结果。

没有了实力的关宁军已经无法作为祖大寿在大清立足的依仗,加之祖大寿以前得罪了不少八旗贵胄,那些八旗贵胄肯定不会饶过祖大寿这只没了毛的凤凰。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第一百零六章 官军再次进攻第二千五百五十二章 处决佟养性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 熟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恼怒第二千六百二十章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学老奴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逃命第二千七百零六章 欺人太甚第二千五百零一章 先同意后拒绝第一百四十二章 选择与范家合作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新平堡城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追赶来的蒙古甲骑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大战将起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四面攻城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开封府城之围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骑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战第二百四十五章 给你一天时间考虑第八百二十二章 投效第二百二十八章 对县城动手第一千六百九十章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对付虎字旗的黑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见赵家老太爷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连襟第二千七百五十三章 来了一位副师正第五百九十六章 谈合作第二千五百八十九章 天家有亏第五百九十六章 谈合作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虎字旗大军出现在蒙古大军营地外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叫破行踪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百姓求见第一千三百章 上蹿下跳的裴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鼓动第二千五百七十三章 遍地开花的农会第八百二十五章 锦衣卫见王心一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占领代州城第二千五百五十九章 第一战兵师遇困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登莱水师遇袭(上一章是1943章)第二千八百四十七章 皇太极分化关宁军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土默特的内斗第三百二十八章 危机第二千二百七十四章 宴请第六百六十五章 汗帐议事第一千二百零五章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赔罪第七十四章 坐山观虎斗第二千八百五十六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消息传到草原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阉贼误国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迎敌第二千六百八十一章 海上登陆第五百零四章 女真人退走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李国助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胜利下的残缺第七十五章 东山矿工第三千零二十三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逃走第二千零九十七章 白杆兵成功渡河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范文程第二千五百一十二章 皇太极的态度第九百四十四章 矛盾激化第一百五十四章 徐家铁场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大相径庭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大战开始前的紧张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尊号令第二千七百四十章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佘管家被杀第二千七百七十一章 朝鲜君臣第八百六十二章 退兵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烈火烹油第二千零九十五章 渡河第三百一十七章 司局级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布和的态度第八十九章 范永斗第二千四百零五章 人质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掀桌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内讧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愿留在草原的屠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援军第四百零五章 请兵第九百二十二章 撤离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愤怒的张文合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灭口第五百五十三章 郭举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招安第二千五百六十九章 耕读传家第二百三十六章 李树衡的反对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新安县出事第二千九百一十七章 接管广恩门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不同的民心第二千零七十三章 杨鹤到开封府第三千零九章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攻城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发生在阳和卫的争论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大军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