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父皇!儿臣不能让书呆子毁了大明!

第116章 父皇!儿臣不能让书呆子毁了大明!

一提起科举朱檀可是不困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科举制度就是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祸害。

但在历史上。

科举制度的优越性和发挥的作用无可比拟!

是中国独有的人才遴选制度。

通过科举制度,朝廷给普通人和社会不同阶级之间,提供了一条上升通道。

无论考生的年龄、地位、家族都有什么条件限制都可以。

通过这条上升通道进入到官僚体系,参与国家决策,从而维护了当时的社会稳定。

这也是唐太宗当年得意地说“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的原因。

同时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无论如何要做官都要读书。

这就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并且,经过严格的选拔,选出来的官员起码比那些没有文化的人做了官要强得多,也确确实实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官员。

反倒是后世的元朝破坏了科举考试规则,允许蒙古人不读书也可以当官,而且全都是当主官,地位、权力都在汉人之上。

这才导致地方上治理混乱、松弛,仅仅九十余年就天下大乱,彻底覆灭。

可以说,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都是中国创设的领先世界几百上千年的先进制度。

本不该被后世定义为禁锢人民思想的落后制度。

造成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因为,在朱元璋时期。

科举考试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始出现万恶的八股文了!

单就八股文考试本身而言,其实也不是问题。

虽然形式死板,文体单一,并且只能规定范围内作答。

但这一切,都是为了筛选人才。

都说八股文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如果能在科举考试当中将八股文写好。

不说这个人一定是天下英才,但至少也是十分优秀的人才!

若是考得了状元,起码也是个智商超群的人物,水货状元还是不多的。

而历史上考了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一直升到朝廷首辅的占比,也是颇高的。

但明朝科举相比于其他朝代的科举,最糟糕的问题就是,它不单是考八股文。

而且是只考八股文!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考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义、论、策等方面,这些内容以儒学为主导,强调的是道德和政治理论。

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时代发展,就有些不够用了。

因为主要考试内容局限在人文领域忽视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在这个时代,大明与西方科技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

并且科举考试还导致社会资源过分集中于考试和做官之上,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风气。

进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的逐渐落后。

这一点。

是朱檀颇为不认同的。

毕竟,在之前的唐朝、宋朝时候,科举的考试内容可不止是儒学。

譬如唐朝,科举时候分为五科。

分别是“经科”,考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

“明法科”,主要考察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

明字科,考察文字理论和书法水平。

明算科,考察数学和天文知识。

武科,考察兵法和武学。

那个时代,只要出身没有问题,只要有一技之长,对朝廷有用,都可以出来做官!

这也让当时的社会风气远比明清开明。

同时,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素质也更高,应用范围也更广,更专业,不会只懂四书五经,被时人讽刺为“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会规定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就纯属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了。

他身边能倚仗组织科举考试的,只有读书人。

而这些读书人又都号称是圣人门弟,自然极端推崇儒学经典。

再加上元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被那些粗俗的元朝统治者搞得乱七八糟,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最终,读书人说怎么考,那便怎么考好了。

结果,这些读书人也最终得偿所愿。

科举制度成为了只考察儒学经典的考试。

儒学一时间大放异彩,成为当时社会上最崇高的学问。

其他学问则被挤压的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无论是学习什么东西,只要不是跟儒学有关的,甚至只要不是四书五经,都被人们认为是异端和杂学。

到了明朝宣德年间,朝廷正式规定,只有八股文才是唯一的作答问题,这也更加禁锢了人们的思维,从此,华夏相比较于西方开始渐渐被追赶甚至落后起来。

最为明显的,就是明朝中晚期,甚至要仿制西方的火炮火枪,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要知道,在之前,中国在古代军工科技领域,可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独一档的存在。

至于后世更为拉胯的大清,就更不用多说了。

而现在。

对于朱檀来说。

就是一次改变科举考试的机会!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五级。

分别是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而在此之前。

童试、院试、乡试三级考试已经结束。

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齐聚应天,主要是在准备会试和殿试。

这一次的考试已经等了太久。

要知道,上一次科举考试还是在洪武四年。

当时的朱元璋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就发现经过科举考试选出来的人,在实际能力上并不怎么样。

反而让他十分嫌弃,所以暂停了科举考试。

大多数时候,都是采用察举制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若是朱元璋愿意,甚至连当时负责收粮的粮长都能做到尚书的位置。

但是随着这些年朝廷人才的逐渐缺乏,朱元璋决定,还是要重新启用科举考试。

否则,不够他杀的。

并且规定,今后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

这样的话,就能给朝廷凑出更多人头和稻草人了。

起码在洪武朝是这样.

朱檀看向朱元璋。

忽然道:“父皇,儿臣对这科举考试也有几分兴趣,能否在这里旁听一下?”

之前的考试也就算了,但是对于院试和殿试,朱檀还是想要改变一下的。

最主要的点就集中在考试内容上!

шшш✿ ttкan✿ ¢ ○

起码也要加上法律、军事、科技、数学等等领域的东西!

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让整个社会兴起对对自然科学和军事、司法等等学问的研究。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科举制度更好地服务国家,不至于让天下所有读书人都埋头在儒学这一条路上。

反正自己是荒唐王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朱檀心中忍不住想着。

最重要的原因是,朱檀知道,仅凭自己一个人是很难掀起整个国家的变革的!

如果想让大明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进步,那就不能只是在生产力上做一些改变!

未来注定是要连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都要发生改变的。

如果还是一直只维持老朱设立的那些初始制度的话。

未来,无论自己在生产力上做出多少改变,即便是有了新式的火药、甚至发明出了蒸汽机、应用上了电,那些封落后的制度依然会拖着大明在未来落后!

而那些自己带给大明的东西,也很可能成为异族崛起的巨大助力!

所以,必须改革大明的制度!

而制度变革,最先要改变的,一定是思想!

现在科举制度还在创立阶段,一切改变都还有机会。

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能让科举考试只考察四书五经,那样的话,自己未来要改变人的思想将会更加困难重重。

朱元璋听到朱檀对科举感兴趣,顿时大喜!

他原本就是想将朱檀培养成辅政亲王的!

但是最近以来,朱元璋对朱檀的表现已经越来越没信心了。

毕竟,朱檀现在不管是发明火药、青霉素,还是让长芦盐场赚了史无前例多的银子。

在朱元璋看来,都不是正途。

这些东西发挥的作用虽大,但都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是什么?

自然是内政、外交,国家大事!

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辅政亲王,或者说是丞相!

因为朱檀动不动就作出惊人之举,已经让老朱觉得自己这个想法似乎有些不靠谱了。

而对于其他王爷,他又没有发现这样的特质和潜力,也不太想选择。

心中关于辅政亲王的构想已经渐渐在熄火了。

现在朱檀终于对这些事情感了兴趣,朱元璋可谓老怀大慰!

这孩子怎么突然就开窍了呢?

好事啊,真是好事!

说不定过两年,咱就可以先将朱檀历练起来了!

给他封一个辅政亲王的头衔,让他跟太子一起署理政务!

咱也可以轻快轻快,没事微服私访一下,再多生几十个儿子!

未来说不定还可以封出左辅政王和右辅政王!

到时候这天下,皇帝坐镇中枢,宰相的权力归于亲王,总之都是咱老朱家说了算!

外面还有藩王给咱保着,朕这大明的江山能不稳固吗?

怕是千年万年都不会变!

咱老朱家就世世代代坐稳了这大明江山!

朱元璋想到这里。

心中也满是喜悦。

他对朱檀道:“原来你对这科举也感兴趣啊?那感情好!待在这里吧!好好听听!

好好了解了解科举! 这也是咱大明朝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太子朱标站在一旁微微一愣。

十弟还对科举感兴趣?

这可是关乎朝廷社稷的大事!

父皇竟然还很愿意他旁听.

朱标心中忽然有了一丝危机感。

但随即又很快将这股危机感驱离了。

无论如何,父皇是不可能废长立幼的。

更何况,自己跟父皇之间的感情,朱标还是有绝对信心的。

只是朱标好奇,父皇为什么这样着力栽培朱檀?

应该是有别的想法吧.

朱标忍不住想着,随后脑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难道父皇是想让亲王入朝理政?

这在前朝并非没有先例,但是这期间的平衡可一直都是难以把握的。

若是亲王权力太大,要登基造反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但若是亲王权力过小,入朝理政也没有什么意义,总之,不太好平衡。

不过对于朱元璋的任何决断,朱标都是没有权力反抗甚至反驳的。

想到这里,朱标忽然又淡定了。

随便吧!

总之一切都是父皇做主,自己有什么想法还是要等自己掌握权力了再说。

很快。

负责本次科举考试的三人一起走了进来。

三人分别是翰林院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宋讷,翰林院检讨、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翰林院典籍、东阁大学士吴沈。

说起来,跟后世的科举考试不同。

若是到了后世,会试主考必是尚书或者内阁宰辅一类的人物。

但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并没有那么多讲究。

主持本次科举考试的三个人都是颇有学问的。

全部都是翰林院的官员。

虽然三人中只有宋讷是四品,其他人还只是五品官,但这些整日钻研文章,绝对算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了。

很快。

三人给朱元璋见过礼后。

朱元璋笑道:“宋讷,你是本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咱听你说,这科举考试跟前面考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四书五经上的东西,对吧?”

宋讷点点头,道:“回陛下!正是!

这四书五经非但是儒学之本,亦是治国之基!

《大学》教人明德,修身为政之本;

《中庸》阐述中和之道,是为治国平天下之要。

《论语》与《孟子》更是君子之道,启迪人心,培养仁义之士。

至于五经,包含《易》《诗》《书》《礼》《春秋》,各有所指,乃是国家治理与文化传承之根基。此等经典,不仅磨练人之志节,亦铸就国之栋梁。

是以,科举依此选拔贤才,实为国家之福,民生之泰!”

宋讷的一番话说的不卑不亢,信心十足。

让朱元璋听后,也觉得颇有道理,频频点头。

虽然他老朱自己从小大字不识一个,后来的那点学问也是跟谋士们聊天才有的。

但这并不妨碍他愿意听读书人说话,这些人除了骨子里虚伪一些,做事情贪婪一些,说的话还是很好听的。

朱元璋笑道:“吴伯宗、吴沈,二位大学士有什么想法?”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躬身道:“臣等并无异议!这四书五经是正道显学,如此考察,顺理成章,理所应当!”

朱元璋点点头,笑道:“既然决定了考试内容,那咱们接下来就商量商量考试时间和制度吧!”

几人笑笑,正要跟朱元璋介绍院试和殿试的安排。

朱标站在一旁,满脸笑容,老老实实地旁听着。

说起来,他这个太子也确实一直都是旁听者的角色。

要么就是替老朱出席各种活动,或者接送有功之臣,入城出城。

要么就是听老朱的教诲,听文官的教诲,听武将的教诲,总之做了三十几年的好好学生。

大家也都习惯了朱标这个角色。

忽然。

朱檀冷笑一声。

“这科举考试真的是在选拔天下人才吗?只考察四书五经就够了?搞笑!”

话音落下。

所有人都惊住了!

朱标更是看向朱檀,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自己做了这么多年太子,也没敢在父皇处理政务的时候插过一句嘴,说过一句话!

即便是有意见,也都是事后才向父皇提!

这十弟还真是胆大!

竟然当场就说出来了!

朱元璋皱眉道:“鲁王!不得胡说!这四书五经都是圣人学问,可不是你能妄言的!”

朱檀心中冷笑。

老朱也就是在外人面前装装样子,说什么圣人学问,显得好像自己多尊重圣人一样。

但其实,朱元璋是一个极端的实用主义者!

就比如对于孟子的态度。

洪武五年。

朱元璋将孟子逐出了孔庙。

因为孟子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让朱元璋极为反感。

毕竟,他一直强调的都是君权至上。

直到今年,朱元璋才在朝中文官的百般恳求下,允许孟子重新入了孔庙。

但还是亲自动手,删除了《孟子》中许多大逆不道的观点。

譬如“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老朱对圣人可没什么敬畏之心。

除非你对我有用!

朱檀看向朱元璋,道:“父皇,儿臣只是不明白,难道这天下,除了四书五经便没有其他学问了?

大明律是不是学问?孙子兵法是不是学了?九章算术是不是学问?黄帝内经是不是学问?

如果这些都是学问,那科举的时候为什么不考?

若是不考,那些读书人还会学吗?如果他们都不学这些学问,那未来我大明朝还有人研究他们吗?”

朱元璋听到这话皱眉不已。

事实上,他只想通过科举考试,招揽天下人才,一方面为他所用,另外一方面是防止这些读书人闲的没事干,以至于生出祸端!

他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终夺取政权,自然深知这些读书人的厉害,不管是朱升、刘伯温还是李善长,在他眼中都比一个能打的将军要厉害多了。

至于这些读书人学什么、考什么,他是无所谓的!

所以对于朱檀发出的灵魂拷问,朱元璋本身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不过,这话落到宋讷等人的耳中,就显得有些刺耳了。

宋讷忍不住皱眉道:“鲁王殿下!四书五经乃圣人之教,其深奥广博,涵盖道德、政治、人伦之大纲,为治国安民之根本。

而殿下刚才提到的那些,虽各有所长,但相较于四书五经之于治国安民的根本作用,相差甚远!

故科举考试重在寻圣贤之道,非但书籍所能涵盖,必须心存天下,志在高远。”

朱檀听罢忍不住冷笑道:“若是依宋大人所言,读书人学好了四书五经,便可以治国安邦,无所不能了?”

宋讷拈须道:“那是自然!”

朱檀笑笑,道:“宋大人,那这六部你能去哪里?是户部,可以理清天下财政,确保朝廷收入支出不出现问题?

还是能去兵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亦或者工部,管理能工巧匠,兴修天下工程?

还是刑部,能够赏罚分明,断案有方?

再或者是吏部,选拔人才、考察官员做到公平公正?”

说着。

朱檀忽然冷笑一声。

“本王看来,你恐怕只能去礼部吧?

那里或许你还能知道些礼法!

毕竟四书五经讲了这些东西嘛!

不过也未必,譬如接待外国使臣你能行吗?”

朱檀的话音落下。

宋讷脸上顿时有些愤怒起来。

他能听得出眼前的鲁王殿下根本就瞧不起他。

朱元璋听朱檀说的过分,也忍不住皱眉道:“鲁王!宋先生跟着咱多年,是朝廷中最有文化的读书人!

你这样跟他说话不妥当,向他道歉!”

朱檀摇摇头,道:“儿臣是说错了,自然可以向他道歉!

可是宋大人,你敢跟本王说一句实话吗?刚才本王说的那几部,你真的能够胜任吗?

咱们不妨打一个赌,若是你敢说自己可以胜任,那便去那一部!

不说做一个高官,只是平调过去做个郎中,你敢试试吗?”

宋讷叹口气道:“老夫学的是圣人之道,自然可以圣人之道做事,只是.”

朱元璋摆摆手。

对于宋讷的本事,他一清二楚。

这老先生怎么可能去六部担任那些具体的职位呢?他若是能做了才有鬼了。

一个书呆子去哪儿不会把这事情搞得一团乱啊!

当年科举选拔出来的那群书呆子,不就是这个样子才被老朱嫌弃,所以才停了这么多年科举吗?

“鲁王!你就不要再说这件事了!”

宋讷原本还想争辩一下,现在听到陛下想让鲁王闭嘴自然是再好,不过毕竟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他是真的做不了这些事。

朱檀冷笑一声,道:“父皇!儿臣必须要说这件事!儿臣不能让这群书呆子毁了大明江山!”

话音落下。

场面再度紧张起来!

连朱元璋的眼神都锐利起来。

“鲁王!你到底想说什么?”

求追订求支持呀!感谢啦!

(本章完)

200.第200章 蓝玉目瞪口呆,打仗是这么打的201.第201章 痛骂秦王朱樉!第23章 汤和懵了!第129章 鲁王进殿!王对皇!算账来了!第338章 新改革开启!火耗归公!第121章 郭桓案的背后,暗影重重第278章 倭寇可恨,汉奸更可恨!第97章 弹劾!疯狂弹劾!第24章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第32章 每逢大事要静气第382章 搞个拍卖行?第350章 轩然大波第128章 吴清臣落网!锦衣卫兵马司大乱斗!第145章 老朱震惊!刚回去就全杀了?第356章 朱檀的想法第348章 又要弹劾鲁王殿下?第28章 咱们给鲁王立生祠好不好?第56章 震撼老朱的提议第355章 老朱深思熟虑,老十大逆不道!第155章 就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坑你!195.第195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第85章 左手爱妻,右手红颜第257章 老朱震撼!你这是千里大奔袭啊!166.第166章 这贺礼,老十懂咱!第312章 先斩后奏!东瀛通杀!第118章 赌约成立!震惊!郭桓案!第297章 太子大哥,别套路了,小心上套!173.第173章 这太子当的没滋没味的第32章 每逢大事要静气第161章 老朱的刀,随时能杀人214.第214章 一边倒的屠杀!第72章 你的眼里怎么只有钱?第145章 老朱震惊!刚回去就全杀了?第30章 什么鲁王,这是爱婿!第276章 血战倭寇!第260章 铁血大明,就是这么强势!第32章 每逢大事要静气第146章 重建鲁王卫!地表最强陆军!第276章 血战倭寇!第113章 老朱:檀儿,给咱治好魏国公!182.第182章 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是败家子!第368章 眼见为实第368章 眼见为实198.第198章 跟蓝玉打赌,平通州第367章 你的身份是学生?222.第222章 震撼老朱的纺织机!90.第90章 晋商乱了!老朱排队抢盐!216.第216章 胜,狂胜!明军威武!第115章 老朱狂喜!青霉素的巨大作用!第4章 假装鬼迷心窍!大忽悠遇上大明白第77章 大蒜素和青霉素第324章 谁道平民便无能?谢鲁王殿下让我打这些权贵的脸!211.第211章 离谱的纳哈出,天生圣人的鲁王第85章 左手爱妻,右手红颜第53章 痛骂齐王第10章 王爷英明,我辈佩服!203.第203章 纳哈出心态崩了!这还怎么守!第326章 朱标懵了,老十管这叫实验室?第386章 怒火中烧第68章 请客吃饭!第151章 立威,状元郎亲至!众人皆服!第63章 老朱的新设想!231.第231章 朱老四!你太厚脸皮了!205.第205章 秦王实在太丢脸了!第278章 倭寇可恨,汉奸更可恨!第162章 震撼郭英的鲁王卫!第159章 南孔北孔第40章 知府卢老爷第77章 大蒜素和青霉素第307章 收复琉球!第256章 老朱眼睛直了!你把高丽国王带回来第322章 皇亲国戚就不是牛马了?休想坐享其成!第279章 这个朴家不对劲第321章 老朱懵了,咱家亲戚虽然多,也不至于花这么多第151章 立威,状元郎亲至!众人皆服!213.第213章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157.第157章 告御状!鲁王欺人太甚!第301章 鲁王爷好大的威风煞气!第337章 韩国公,正经人谁信免死金牌啊?第14章 宝钞怎么又不值钱了?第255章 恐怖的大明!征服高丽!第26章 县城要被屠了!第253章 图穷匕见,我要的是高丽全国!第332章 你们听说过义肢吗?第274章 与朱老四的密谋!看看谁是高手!219.第219章 区区一次受降罢了,老朱你激动第298章 连环计!第312章 先斩后奏!东瀛通杀!第60章 高汤的秘密!老丈人登门247.第247章 你们对蓝玉来说,就是个巨大的第13章 选小锤还是选择死?第152章 老朱愤怒!咱的儿子怎么都不省心!第32章 每逢大事要静气第29章 汤和震惊!这消息假的吧?第43章 请真人补补身子!第344章 黄河水患滔滔,我鲁王当仁不让!第5章 本王可全靠各位了第323章 朱檀搞实验室,事关千秋万载的大事!第278章 倭寇可恨,汉奸更可恨!第356章 朱檀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