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祖宗法度

说起徐进这个狗太监,衡王爷又不由生起气来,倒不是刚送了这狗太监三千两银子打点,而是这狗太监浩浩荡荡带了上千人马东征龙口,结果只见了柳鹏一面就已经跨下阵来,更可气的是,明明什么事情都没做,这上千人马损耗了多少粮食啊!

这都是衡王府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粮食,现在如果换成银子,那是多大的数字,只是一想到这,衡王爷已经赶紧吩咐道:“杜达,下令咱们的粮店立即关门,明天开始提价,提价五成!”

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听说登州的粮价一口气提上来三成,觉得登州府那帮粮商简直是晕了头,可是现在他听说省内好几处地方爆发蝗灾的时候,却是直接下令提了五成价。

只是他觉得提五成价已经够可以了,那对面的郑齐生却是觉得意犹未尽:“王爷就只准备提五成价吗?”

五成价够不够?当然不够!

衡王爷很快就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反正银子越多越好,他赶紧说道:“提五成价只是起步而已,接着还会往上提!”

虽然蝗灾的具体规模还得等进一步的情报,但是根据衡王府得到的情报,这次蝗灾爆发的强度与范围都是空前绝后,即使以最乐观的数据来说,整个山东的秋粮能有一半的收成已经谢天谢地了!

如果搞不好,可能就是只有三成甚至更低的收成,衡王府就藩青州一百多年,也没遭遇过这样的大灾之年!

既然是这样的年头,就是衡王府这样的豪门巨室发财的天赐良机,郑齐生就附和道:“王爷高见,我们临清郑家准备在临清、德州一起共襄盛举,也按这个价格售粮!”

“好好好!”衡王爷很高兴自己的看法能被临清郑家所接受:“机会难得,千载难逢,咱们俩家这两年都是苦日子,现在盼出头了!”

衡王府这两年走下坡路,临清郑家何尝不是如此,而且临清郑家下坡路走得比衡王府还要厉害一些,因此郑齐生也格外兴奋:“老王爷,我觉得你应当早做准备,省得到时候家里塞不下金山银山!”

衡王爷很有兴趣地问道:“这话怎么说?”

郑齐生就代表临家郑家的专业分析:“老王爷,你要这么想,山东生民一千数百万,一日要吃多少粮食?”

虽然官方统计的山东省在籍人数不到六百万,但是山东省的实际人口早已经超过了一千万,甚至可以已经接近两千万,不管是郑齐生还是衡王爷都明白一个事实,山东的实际人口应当是超过一千五百万。

古人劳动强度高,油脂又少,所以食量特大,因此衡王爷很快就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一人一天一斤米,通省一天应当不下十万石?”

这是一个很粗略的数字,而郑齐生赞同衡王爷的意见:“是啊,一千万人一天要吃十万石米,可是现在全山东的存粮能有多少石?”

这个数字不管是官方与民间都无法确切掌握,但是衡王府很明确地知道在青州府的大部分地方,四月开始就有断粮的情况,现在已经是七月了,即使是正常年份家有余力的小康之家存粮也已经无多了。

大家原本指望秋粮上市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可是现在秋粮已经完全解决不上,如果要等新粮上市,那只能等到明年五月初的冬小麦上市!

考虑今年还有一个闺月,那离现在可是整整十一个月啊!在这十个月之中,整个山东省要消耗多少粮食啊,哪怕再怎么省着吃,衡王爷都觉得会有数百万石甚至千万石的缺口!

因此衡王爷连连点头,他甚至还举一反三:“现在我们青州民间加上官府的存粮,我估计也就是三四十万石顶天了,可是我们青州府一天至少要消耗一万石粮食啊!”

“所以王爷得担心家里塞不上这么多金山银山了!”郑齐生笑着说道:“王爷,您觉得怎么办?”

说是金山银山,但是衡王爷却知道这是郑齐生的特意提醒,提醒他青州市面流通的金子、银子、铜钱数目有限,即使全刮到衡王府手里,也不过几万两银子罢了。

即使很多势族大户把窑藏的金银珠宝全都拿出来,那仍然不能满足衡王府的滔天**,而是衡王爷对此早有规划:“这事倒不用担心太多,我们衡王爷在青州经营一百多年,放个印子钱还是十分在行的!拿不出金子银子,那用铺子房子田地宅子来抵啊!”

放高利贷才是灾年最有利的业务,衡王爷就是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准备等今年的大灾过后,整个青州府一切的一切,只有稍有点油水都要落入衡王府的名下。

只是郑齐生却是笑了:“王爷想错了,您就是想拿铺子房子田地宅地甚至湖荡山林,恐怕还是卖不出那么多粮食,难免就有伤天和,我想帮王爷一回,到时候到青州做点小买卖!”

“什么小买卖?”衡王爷却是机灵人:“离人骨肉的事情也有伤天和!”

“可是这样的荒年,不这么做就是全家一起饿死的结局,牺牲自己终究能让全家活下去!”郑齐生说得振振有词:“再说了,她们去的可是秦淮河和扬州这样的好地方,不愁吃喝,衣食无忧,是他们的福份啊。”

衡王爷知道临清郑家这些年除了收买生丝蚕茧之外,暗地也兼顾人口买卖,只是这种生意向来不能摆在光天化日之下,现在郑齐生却是毫不顾忌讲出来,显然他今年是大干一场了!

虽然不知道有几千几万妇女、儿童、壮汉通过临清郑家的黑手贩运到江南去,但是衡王爷却发现这件事情确确实实对自己有利,卖儿卖女卖老婆甚至把自己都卖出去的钱最后还不是得到衡王府来换粮食:“这事你自己小心些,千万别露了马脚,离人骨肉说出去终究不好听!”

而这个时候一直没发言的衡王世子不由又补充了一句:“父亲,我觉得您与郑掌柜谈得都非常在理,可是我们现下的当务之急,得垄断了这次赈济灾民的百世之利!”

听到这,郑齐生也赶紧补充了一句:“老王爷,你得担心柳小贼,我听说他拿着登州和丰仓,手上也有十几万石粮食,登州民谣有言,北山谷,和丰仓,这是说他们家的存粮足以堪比和丰仓。”

“他们手上有十几万石粮食也无所谓,登莱两府有好几百万人!”衡王爷见多识广:“青州府一天要吃一万石米豆,他就是全砸进来也无济于事,就怕他控制着龙口海口,从辽东、淮扬、江南运粮进来!”

郑齐生不由锁紧了眉头:“老王爷,他们如果从这些地方运几万石或是几十万石米豆,或许就要坏了老王爷的好事。”

说是坏了衡王府的好事那是不可能,顶多是影响了行情与超额利润而已,可是对于衡王府与临清郑家,影响行情与超额利润是他们不许出现的情况,因此衡王爷当即锁紧了眉头:“柳小贼就是欠收拾,都怪徐进那个狗太监办事不给力,还得咱们替他善后,嗯,如今之计还是得把衡府仪卫司充实起来。”

衡王府仪卫司额兵一千三百人,但是嘉靖以来缺额严重,实兵早已不足千人,而经过高密五义蚕行、黄县十里桥和招远诸役之后,衡王仪卫司损失惨重,特别是招远之役的损失更是空前绝后,出战三百余人八十余马,跑回来的只有不到八十人,整个仪卫司现有实兵不过五百余人。

损失虽大,但是蝗灾发生之前,衡王府对于衡府仪卫司的重建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只是现在形势既然发生了变化,那么衡王府仪卫司就必须扩充起来才能跟登州府对着干。

因此衡王爷赶紧交代下去,那些被架了票失陷在莱州府各处的校尉赶紧用钱粮赎回来,而且衡府仪卫司的人马缺额在这个月也都要补足--衡王爷的意思并不是补充到战前的千人规模,而是恢复到嘉靖之前全盛期的一千三百人。

“手里有了兵马才能跟柳小贼的巡防队对着干!”衡王爷说道:“哪怕整个青州赤地千里,也绝不能让登州的米豆进来!”

只是衡王世子却是一肚子坏水:“可是青州府肯定不喜欢咱们独占这其中的好处,别人不说,咱们青州府不就有一个钟羽正一直跟咱们衡王府做对?”

衡王爷冷笑一声:“随他去,他钟羽正数代经营,积谷顶多不过千石,他拿出来接济族人,我听之任之,如果想要引狼入室,就别怪本王不客气了,再说了,当年本府就藩青州之初,孝宗敬皇帝就有言在先,东三府虽为一体,青州有衡府就藩,故海道之米不入青州,这是祖宗法度!”

一听到“祖宗法度”这四个字,不管是郑齐生还是衡王世子,还是赶回来应命的周杜达,现在都竖起来耳朵倾听着衡王爷的讲述。

第870章 武之望的意外选择第761章 闻香教的机遇第836章 大怒第79章大足第483章:拿下了第753章 牺牲与血第1170章 长远第983章 阿巴亥的眼光第896章 柳河之败第767章 金州的援兵第351章:德蒙斯的愉悦旅程第261章姚姐姐大开杀戒第555章在德不在险第256章姚厂公的危机第17章应付钱第244章东丝之争第626章随他去第1124章 错乱的战线第153章祸水东引第946章 汤水建的难处第153章祸水东引第373章暖冬第916章 熊岳驿第564章剑盟的得失第722章 螳螂捕蝉第1128章 引火烧身第398章赈济第838章 先养起来第363章流落街头第359章横插一手第966章 便宜第924章 自取灭亡第474章始作俑者第1060章 妙用第153章祸水东引第570章抚顺堡第74章势如破竹第342章万金一诺第1153章 穷途末路第482章三处钱庄第160章合流第982章 带路党第28章香烛店第876章 宣战第127章被架空的董主薄第332章十里桥第371章曹知县告状第1162章 蒙混过关第56章用刑第1158章 皇太极的悔恨第815章 我有了第672章当世周处第1024章 狂热第564章剑盟的得失第958章 宣传战第1131章 将门虎女第847章 蒙古攻略第419章飞蝗克星第616章集体罢工第83章恶犬上门第1038章 用兵的时机第48章只知道做功德第808章 天赐的机会第1171章 新体制与旧体制第210章元宝阵第322章福山银案的真相第726章 英雄惜英雄第67章家宅不宁第662章无计可施第1150章 贞义军第442章怎么把事情闹大第236章大事化小第709章 真正天命第435章铁证如山第865章 武之望第779章 胜利的希望第953章 洋地黄第1121章 黑岛仁第1103章 偏爱第235章欲加之罪第554章黄招大道第1071章 不是病虎第654章梅家寨战死到最后一人第834章 天崩第298章亏空第704章 知己知彼第1019章 运输革命第294章赵显兵第1164章 北征第530章 魏瑜君第703章 斩获空前第214章内牛录第62章三十文钱的杀手锏第51章陶县丞第1085章 无法拒绝的礼物第655章国事家事第797章 天启三年第928章 督抚来了第658章不过如此第1002章 烟叶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