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海运

毕竟杨广文在诸城与莒州主持大局已经一年多时间,但是名不正言不顺,事情办起来十分麻烦,总有人不拿杨广文当一回事。

而现在他不但把南龙湾巡检这个位置让给龙口,而且龙口还可以借机把整个南龙湾巡检司的几十号弓兵接收下来,以后在莒州、诸城想干什么大事都没问题。

只是柳鹏对南龙湾巡检这个位置完全不感兴趣,逼得陶朗先不得不使出了大杀器,那就是柳鹏的升迁问题。

只是柳鹏却是微笑地说道:“陶道台,您是我的老上司,咱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能得一瑜君,不做万石君……如果我真把一万石米豆送到辽东,陶道台愿意不愿意给我一个万石君?”

“这怎么可能!”陶朗先虽然肯给没名没份的魏瑜君捧场,但是却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柳鹏实在想得太多了:“柳少,你也知道你是吏员出身,按照国朝的规矩不逾七品,而且你才做了一任县丞!”

大明官场最讲究出身,而吏员几乎是最低的出身,几乎没有任何升迁的可能。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典史主要是吏员出身,有人曾经统计四百八十六位山东典史的履历,结果发现四百八十六位典史只有十二位有机会继续在官路继续升迁,而这十二位得到升迁的典史还有一半还不是史员出身。

所以陶朗先觉得柳鹏这是纯粹是作白日梦,他这么一个吏员出身的小人物,再怎么神通广大,怎么可能做到万石君,就是做个通判都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只是柳鹏继续问道:“那我做个知县可好?”

陶朗先却是直接摇了摇说道:“柳少若是有个功名,现在正好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弄个知县或许有几分可能,可惜……”

这还是出身的问题,虽然进士知县比较少见,但是举人知县是主流,至不济也要个贡士、监生出身,山东上一次有吏员出身能做到知县还是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的事情,当时都说是张居正破格用人的大手笔。

要知道知县与普通的官员不同,明朝是独官制,不管是知府还是知县都是一官独大,下面的县丞、主薄、典史顶多是一个分管副县长,完全无法对抗知县。

知县如果想要蛮干,他们没有任何招架之力,所以知府、知县都是真正的要缺,除非现在还是张居正当国的时代,否则柳鹏是没有什么机会作知县的。

因此柳鹏满脸失望地说道:“所以我说了,不做万石君,只求一瑜君,既然做不了知县,那还不如抱着老婆在家里好好呆着!”

陶朗先觉得自己最清楚柳鹏的心思,他来之前就有了全盘谋划,他当即说道:“虽然做不了知县,但是做经历啊!”

经历也是七品官,而且掌管文移,跟办公室主任差不多,只是省里、府里、卫里都有经历,地位也是天差地别。

更重要的是知县是独官,经历却是僚官,因此柳鹏第一时间就站了起来:“可是登州府经历?那还算一个好缺啊!”

柳鹏曾经跟孔獐孔推官、登州苏通判、蓬莱宋知县等人讨论过自己的升迁问题,最后的结论是他这个县丞如果要往上走,那最好的选择就是两个,一个是府里的经历,另一个则是州里的判官。

对于他来说,如果能拿下登州府经历至少也是不坏的选择,只是陶朗先虽然是柳鹏的老上司,却不愿意柳鹏到登州府来做经历司的经历。

经历掌管文移,登州府的文书收纳都是经历的职责范围,一旦柳鹏做了经历司的经历,那么整个登州府的日常事务就尽在柳鹏的掌握之中,陶道台觉得以后根本没有自己多少事。

因此陶朗先当即说道:“柳少,府经历事关机务,你是吏员出身,资历又太浅,恐怕很难办,只能先谋个卫经历。”

卫经历就简单就得多了,现在的卫所虽然谈不上是名存实亡,但是实有兵数一般也就是三成左右,而且这三成兵员多数还不能上阵打仗,卫所里面还有一大堆根深蒂固的武官,经历司的经历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往往既不抓着权又拿不着钱,纯粹只能磨一磨资历而已。

卫经历的唯一优势就在于卫经历是文官,而且还是全卫的唯一文官,不是武官,有明一代武官的地位不断下降,所以卫经历的地位也在缓慢上升,甚至还跟武官发生了一些激烈的冲突。

柳鹏因此有些失望:“卫经历……这个……这个……”

陶朗先当即说道:“柳少,您别忘了金通判的例子,他也是先转任卫经历……”

陶朗先说的这位金通判,就是整个山东官场上的真正传奇,本朝正统之后唯一一个明明是吏员出身却成功跨越七品鸿沟做到六品府通判的那位官场前辈,但凡是吏员出身的官员,都把这位金通判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这位金通判就是在县丞的位置上转任了卫经历,接着又从卫经历升转府通判,为吏员出身的官员指出了一条相对可行的官场升迁路线,只是除了金通判之外,还没有人能复制这样的成功路线。

因此陶朗先一说到金通判的例子,柳鹏就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他马上又问了一个问题:“卫经历的位置,能不能马上跑下来?而且陶道台有没有办法帮我办下来?”

这表面是两个问题,实质却是一个问题,毕竟陶朗先虽然是四品官,而卫经历的经历只是从七品官,但是大明连流外官的任命权都在吏部,那么陶朗先有没有能力帮他把这个卫经历办下来,自然是一个大问题。

陶道台听到柳鹏这话以后,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柳少请放心就是,我现在虽然只是道臣,却奉命主持山东海运,推荐一个卫经历应当不成问题,但前提是咱们得多运几万石米豆才行!”

陶朗先说这话的时候很有自信,他虽然好大言,但是这一次却是惊动了万历皇帝本人,据陶道台打听到的消息,他如果能把主持海运的事情办好,自然就能飞黄腾达。

谁都知道现在辽东粮饷两缺,军民衣食不给,现在稳定辽东战局的第一桩要务就是解决辽东的粮饷问题,这其中又以军食问题最为重要。

陶朗先是以登州海防道的名义主持海运,事实上这个“主持海运”的职司让他成功超过了原本与他相当的各位道台,或许只有督粮道这位粮台能与他平分秋色。

事实上,他不但拿走了粮台的很大一部分权力,而且由于辽东海运是重中之重,可以直达天听,在某些方面的权力已经压过了粮台,仅次于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

所以他觉得如果辽东海运的事情办好了,把柳鹏提到卫经历的位置不成问题,只是现在柳鹏又有话说:“几万石?到底是几万石啊!再说我可听说了,辽镇现在只要银,不要粮。”

登莱海运辽东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现在的利益格局触动太大,以至引发各方面的反弹,陶朗先之所以来捧魏瑜君的场,甚至愿意推荐柳鹏去做卫经历,就是他已经得到了消息,万历皇帝与内阁已经决定暂停本年的登莱海运。

至于借口则是十分可笑,辽东声称登莱米价只比辽东低了一钱而已,而登莱起运辽东,一石米要加二两银子的脚力钱,得不偿失,所以要求登莱往辽东输运白银,而不是直接运送米豆,到时候只要有十几万两银子,自然可以就地征收上来几十万石粮食,这样的举动对于登莱还是辽东都是两便。

话虽然说得振振有词,但是陶朗先却明白这是触动既得利益阶层的缘故,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可笑的托词。

因此他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柳少,登莱迟早是要给辽东输运米豆的,不能不送啊……”

他当即说道:“辽东本来就是缺粮的地方,难以自给自足,历来是登莱向辽东运粮,而抚顺堡、清河堡之后,辽东不但多了数万客军,用粮与平时相比何止逾倍,而且战事频发,农夫疲于奔走,收成能有平时的一半就不行了。”

由于战争的直接影响,辽东粮食肯定大幅度减产,而军粮的需求何止加倍,在这种情况下在辽东就地低价采买粮食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一件事:“辽东那边说米价不过数钱,比登莱输送更为经济,但是他们拿十几万两银子去市面上买米,还是这么一个价钱吗?”

虽然辽东也是产粮区,但是市面流通的商品粮有限,辽镇采用就地征收的策略以后米价必然一路暴涨,而柳鹏也补充了一句:“陶道台说得没错,我觉得为了维持辽东米价的稳定,哪怕脚力钱再贵,也得考虑从我们登莱运米的问题!”

第331章终日打雁反被雁啄第233章司礼太监韩顺第461章引蛇出洞第432章柳氏必兴第1145章 收获的季节第301章署职典史第381章飞来横祸第386章:米价涨是好事第300章雷初阳雪中送炭第421章玉蝉儿第1087章 优势第479章损人不利己第99章包在我身上第1015章 朝鲜北边第874章 包围圈第336章有仇报仇第838章 先养起来第1042章 反射炉第794章 一片冰心在复州第757章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第289章好姐姐第410章不战自溃第1121章 黑岛仁第980章 援兵两百人第762章 答应他第982章 带路党第775章 允璇允静第384章拉过来第592章缘木求鱼第45章南辕北辙第672章当世周处第402章流民第706章 两红旗与镶蓝旗第962章 来奔第210章元宝阵第603章广鹿岛第880章 入学名额第1040章 兴旺发达第176章重组第852章 尚氏第174章体制改革第666章献俘第896章 柳河之败第778章 柳鹏一人足矣第51章陶县丞第230章一万两第727章 齐鲁怒火第99章包在我身上第829章 起义第1123章 难堪第791章 官庄第一第637章被逼就范第112章书屋第823章 帮了大忙第889章 铁石心肠第331章终日打雁反被雁啄第1145章 收获的季节第391章:金子第24章潘驴邓小闲(有阅饼,快抢)第811章 刘爱塔第921章 落水狗第1147章 只有你不许走第43章杀威棒第595章大战在即第1134章 船快沉了第1118章 诚意第387章清明不是桃杏花,千里万里无人家第714章 颜神镇第554章黄招大道第144章无赖手法第553章玲珑的金子第777章 范慧娘第912章 突如其来第218章一份重礼第491章:棋高一着第1165章 照样画葫芦第598章:分赃第338章旧案重提第118章后院起火第467章:库容第585章挤进去第379章先走一步第317章坐以待毙第1121章 黑岛仁第1162章 蒙混过关第70章蒙元十大酷刑第481章新年礼物第183章穷亲戚上门第1047章 柳鹏的野望第694章 裂土封爵第201章黄知府的命脉第279章一些小小的要求第392章牧场第459章:手头紧第1041章 灭门大案第207章千金之赏第222章 假太监的真相第648章最后一缕阳光第30章案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