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不与少争

“这些有些银子,大家拿了去分了吧。”眼下萧墨轩揣得就是这样的思想。

吃独食虽然是爽快,可是一是要拿出足够的本钱来;二是风险太大,招人眼红不说,若是自己势衰了,这苦心经营的一切便也要一起付之东流,这是萧墨轩最不想看到的。

所以萧墨轩眼下最紧要的,便是要拉人入伙。大明朝再美好,萧墨轩也不得不承认,这毕竟是个封建王朝。

封建王朝的主子们若是穷急了,可是会抡起刀子杀大户的。可凡事也有个背面,比如同样算是嫡系之一的延宁总督王崇古,他家眼下就是扬州数一数二的盐商之一。

眼下王家的背景,除了原来的儿女亲家,兵部尚书杨博外,又添了萧家。甚至可以说通过王崇古这边,萧家和杨家也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

眼下朝廷里头,已是硬生生的被划成了四系,和之前相较,也多了许多变数。打首的一系,自然是首辅徐阶一流,其中徐阶自领户部尚书,此外和徐阶走得近的,还有工部尚书徐杲。徐杲此人在京城各部的主官里头,算是“学历”最低的一个。他本是个木匠出身,属于专业人才,后竟官至工部尚书。

一个木匠出身的工部主官,自然少不得被那些文人出身的官员所鄙。倒是徐阁老“高瞻远瞩”,老早将他罗致帐下。

此外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赵贞吉。算得是徐阶地半个学生,又和当年裕王府里的其他人搭不上关系,眼下也唯徐阶是听。

最后还有一个内阁大学士,工部侍郎张居正。虽然萧墨轩知道,张阁老对徐阁老未必就那么牢靠,但是自从张居正随着徐阶起草了嘉靖帝传位新皇的诏书后,高拱一帮人早就将张居正恨进了骨头里。

高拱可以放过萧墨轩,因为他只是“从犯”,而张居正已是和徐阶一样放在了“主谋”的位子上。

高拱那边虽然在六部二司里只掌了一个礼部,不过倒也有高拱和郭朴两位阁老。况且这两人的关系远要比徐阶和张居正之间来的更紧密,高拱和当今皇上的亲近也是徐阶比不得的。所以在朝廷里的话权虽是还不及徐阶,但是已隐隐有分庭抗礼之势。

那第三系。自然就是萧家这边了。萧墨轩已授了文华殿大学士,皇上也传了口谕,让近日去文渊阁述职。萧墨轩在事实上已经是朝廷的第六位阁员了。

不过,萧墨轩虽将要入阁。但是眼下在六部里却没有位子。正式入了阁,直浙经略地任肯定也是要卸了,即使到时候再补个哪个部的侍郎什么的给他,短时间内也握不上六部里地权柄。

但是这不打紧,要知道萧大人可不止一位。萧天驭早就是任了吏部尚书,吏部为六部之首,萧家父子合在一起,便就是一股惊人地势力。再加上和萧家暗通款曲的兵部尚书杨博,大理寺卿万。论在朝廷里的势力。萧家这边至少可以排到第三。眼下却是大多守着中立。

那最后地一系,便是以内阁次辅李春芳。刑部尚书黄光升为首,这一派除了当年的严党,其他地谁也不招惹。徐阶和高拱都屡次试图招揽却未有结果,尤其是李春芳,摆明了老好人一个,谁也不想得罪。有事儿只放在心里明了,却绝不和外人去说。若是徐阶干掉了高拱,他约莫会在一边点头称好,要是高拱干掉了徐阶,估计他还是会点头称好。

这样的人,即使偶然被他绊了一下,也没办法恨起他来。

除了朝堂上,宫廷里也不是清水一片。冯保和萧墨轩最是交好,但是和徐阶也有些瓜葛,而且他眼下暂且失了势。眼下在宫里最得势的,却是和高拱走得近的陈洪。

不过,李妃是萧家的义女,又新诞下龙子,尊位更甚。即使冯保果真失了势,萧家在宫里的势力也不比高拱和陈洪小。

这几派之间,瓜瓜葛葛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论是得罪了哪一边,都会引起一场不小的震动。

既然要发财,那就得大家一起发。财力不足,便就是最好地借口。又有江南惠丰钱庄疯狂敛财地例子在前头,摆明了是可以做的事情。

隆庆帝也算是聪慧之人,在萧墨轩几回比画下,也是明白了大半。虽不急着表态,但是心里头已经算计着此事可行。

虽说朝廷缺钱地时候,向钱庄借钱需要支付一些利息。可是如果朝廷日后赋税足够,也就不一定会借上太多。况且以前的太仓亏空,是亏空的就要见了底,那时候嘉靖帝也就未必没有借银子来堵窟窿的念头。关键是那时候没人敢借给朝廷,万一你借了他不还怎么办。

按照萧墨轩的意思,如果要筹措到足够的钱银来维持钱庄的运转,那么至少要数十上百家来参股,我萧家可没那么多钱,有也不能拿出来。

那么这么一来,这个钱庄就是各大世家共有的东西。就算遇见个昏聩的君主,你杀一家夺财还行,你总没本事去杀数十,上百家吧。

大明朝到了现今,文官势力极大,若是真杀了那么多人家,那这个皇帝怕是也干不下去了。

“可若是按子谦这般做,又置户部印钞局和钞库司于何地?”隆庆帝权衡一二,却又摇了摇头。

眼下通宝和纸钞的发行流通,太仓钱银的计核,都是由印钞局和钞库司。除此之外还有管钱银储备的太仓银库,若是真有了萧墨轩所说的那钱庄,只怕也是要规模大减。

萧墨轩也说了,若是朝廷的钱银多了,也可以存到钱庄里去,也还一样有利息拿呢,这样肯定比放在库房里养耗子强得多呐。

“该撤即撤,该减即减。”,萧墨轩的态度要比隆庆帝坚决的多。

西安门外,徐府。

“徐阁老,那萧墨轩虽不是正经的外戚,可李贵妃家中早已尽丧倭寇之手,便就也是亲的差不多。”赵贞吉托着一只茶杯在手上轻晃,里面的茶水几次像是要溢出来一般。

“还有,按照我大明祖制,内阁大臣不得与吏部尚书同出。”赵贞吉又继续说道,“可眼下萧氏一门双虎,便就和兼着内阁大臣和吏部尚书无

“孟静,不可胡言。”徐阶适才还眯搭着眼睛,像是在打瞌睡一般,只等赵贞吉刚说完了,却立刻睁了开来。

“虽似是违了祖制,可是毕竟是多了一个似字。”徐阶不紧不慢的回道,“是且就是,不是且就不是,岂可以似是而断人。”“孟静,你这脾气可是该转上几分了。”徐阶伸出腿来,让一边的婢女轻轻捶着,“给萧子谦拿着,也总胜过给他们吧。”

“阁老,小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赵贞吉被徐阶说了几句,脸上也生出一片青红来。

“孟静,你我今年各是多少年纪了?”徐阶微微一笑,对赵贞吉的话不置可否。

“阁老是弘治十六年的生辰,学生则是正德二年生的。”赵贞吉回道,“阁老六十岁了,学生也五十六了。”

其实若只论年纪,徐阶也只比赵贞吉大四岁,不过徐阶却在嘉靖二年就以探花及第登科,而赵贞吉却直到嘉靖十四年才考上了进士。

徐阶其实和高拱一样,也做过国子监祭酒,为新晋的翰林们授过课,新录的进士们都要经过翰林学士这一段门槛,故而赵贞吉才会称徐阶为老师。

“那萧墨轩,又是哪年生的?”徐阶又问。

“学生听说他是嘉靖二十年生的。”赵贞吉老老实实的回答,“今年该是二十三了。”

“二十三,呵呵。”徐阶呵呵笑着收回腿来,吩咐左右的婢女先退下,“两个萧墨轩加在一起,也才抵得上一个赵孟静的年纪,难道你我还要去和后生们争不成。”

“你我还能在这朝廷里呆上几年?”徐阶笑着摆手道,“给我大明朝,留几支可用之材吧。萧天驭,年岁也已是不小喽。”

“可是……”赵贞吉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拿什么话来说。

“阁老,宫中来人求见。”徐阶和赵贞吉正说着话,却见府里的管家徐寿走了进来,附在徐阶的耳边,小声的说了一句。

“哦。”徐阶面上不动声色,却是瞥过眼来,看了赵贞吉一眼。

第41章 一声叹息第38章 古井绝第16章 治世惟中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40章 主动被动第2章 国手聚诊第25章 识人善用第33章 不信第44章 认死理第45章 种葫芦?第24章 南洋的红毛鬼第44章 血性与良将第60章 雷耶斯的礼物第16章 值房灯影第13章 反守为攻第39章 官私合营第33章 看热闹第18章 不肖子误人第5章 金殿惊变第4章 潜在同党第37章 金翅大鹏第27章 以骑战骑第34章 渊源第39章 惹谁了第20章 欺君之罪第36章 绝境得生第47章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第28章 谁言汉儿不善马第33章 输给了墨子第35章 优等县令第9章 萧家有女已长成第44章 血性与良将第10章 振武军变第40章 好好的第4章 远房表妹第4章 殿前大法第17章 再日为倭第18章 骄兵第17章 谋财害命第25章 识人善用第46章 心虚第46章 火树银花第43章 黑云蔽天萧阎王第4章 老不与少争第15章 心生二意第11章 流行上辞呈第10章 喜笑颜开第35章 诗山恨意第37章 东海之波第39章 惹谁了第45章 大事将至第44章 “珍宝”游戏第23章 是福是祸?第14章 首辅徐阶第39章 惹谁了第54章 打草惊蛇第29章 密旨第19章 如遭雷击第36章 为天下而忍第21章 厚礼第48章 宁波港的威胁——香山澳的红毛鬼第25章 严府之邀第45章 种葫芦?第12章 严氏花枪第14章 万寿帝君第36章 绝境得生第22章 心脏第31章 养身之道第11章 凉河心第22章 真假倭寇第21章 “U”字型第9章 目光第4章 远房表妹第15章 升平下的风暴第25章 手帕之交第50章 远征计划第24章 南洋的红毛鬼第3章 皇上参股否?第36章 委屈第10章 喜笑颜开第16章 太监一样可以有种第49章 抽丝剥茧第59章 玉脂香粉第65章 双犬会第4章 香浴第14章 雾里看花第46章 分人情第38章 萧府愁云第23章 三才奇阵第33章 采菊之隅第9章 大礁第10章 振武军变第5章 子谦受罚第50章 暗战第42章 皇家也有烦心事儿第41章 一声叹息第35章 良知忠魂第13章 顾忌重重第26章 江南美女第6章 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