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流行上辞呈

萧墨轩接过爹爹递上来的折子,只粗看了几眼,便吃了一惊。

原来这折子上头,竟是一份萧天驭告老的辞呈,便就连大名,都已经署好了。

“爹爹这是为何?”萧墨轩禁不住惊呼一声。

凡是明眼人都看得出,眼下赵贞吉虽是明着朝萧天驭去的,实际上却是朝着整个萧家。这时候萧天驭主动请辞,萧墨轩便也等于被架空了半边。纵然萧墨轩是内阁大臣,但是一个手中无权的内阁大臣,最多只是名分上比普通官员高几分,办起事情来却是艰难。

“他们既然开了这个头,又岂是会罢休。”萧天驭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若是我还掌着这吏部,他们手上便牵着无休止的由头,我大明的百姓,常想不了许多。三人成虎的典故,你也该是听说过,那反倒是累着皇上和轩儿你。”

“你眼下虽是有皇上的庇护,可无论徐阁老还是高阁老,都不是我萧家能得罪的起的。”

“若是事急,爹爹也信得高阁老不会袖手旁观,无论是从皇上那边,还是和我萧家的感情,高阁老且都是会相助于你。只是轩儿你可想过,一旦此事过后,你又岂可不以他人马首是瞻?那时候,只怕你也是再身不由己。”

萧家在朝廷里,除了当年和严党的恶斗,此后一直奉行中庸之道,向来没有靠哪边更亲热些。可眼下若是和徐阶那边起了争,高拱和郭朴必定会不请自来。若是那样,其实也说不清是萧家帮助高拱,还是高拱帮助萧家,但是最后得利最大者,必定会是高拱。

以萧墨轩在太上皇和皇上面前的势,即使萧家势弱几分,也未必会吃多少亏。更何况宫里头还有一位李贵妃和一位小皇子在那里。相比起其他几位内阁大臣,萧墨轩的年纪也小上太多,严嵩当年可长蛰于夏言之下,徐阶也可在严嵩之下屈居十数年,以萧墨轩方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又有谁能耗得过?

“我萧家能出个公侯之属,也算是祖宗的坟头上冒了青烟,日后地下去见祖宗也算是有了颜面。”萧天驭站起身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大笑几声。

大明嘉靖四十二年,七月二十九。

京城里的百官们尚且念着文华殿大学士萧墨轩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赵贞吉的恶斗,却冷不丁一个更大的惊雷炸了出来。只不过这个消息居然是和萧家无关。

这声惊雷地由头便就是,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李春芳撂挑子了。

传言说,二十八日晚,内阁首辅徐阶和大臣高拱,分别上李府拜访。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瞧得出。那二位到底是揣着什么心。

接着到了第二天早上,还没上朝的时候,就传出了李阁老告老的消息,列班的时候,居然也真的没见着李春芳。

“这内阁里头,李阁老算是难得的厚道人,可惜呐。”

“李阁老是给徐阶个高拱两个逼走的。”

“徐阶和高拱两个。逼走了李阁老,接下来的怕就是萧大学士了,那两位的心里头哪里容得下厚道人。萧大学士也是好人呐。”

老好人地名头,向来都是最好的,李春芳也不例外。所以众说之下,居然都是不利于徐阶和高拱的。京城舆论,先是为李春芳叹息不止,接着不知怎得知道了徐阶和高拱分别乘夜拜访李春芳地事儿。

只要是稍微动些脑子,也能看出李春芳的辞呈,定是和那两位有关。他们定是求着李春芳在内阁里帮衬着自个。

帮徐阶,就会得罪高拱;帮高拱就会得罪徐阶;若是两个都不帮。那更不得了。两个就都得罪了。无奈之下,李春芳若想继续守一个“厚道人”的名声。也只有甩胳膊回家这一条路走了。

李春芳走了,可徐阶和高拱,还得继续斗下去,直到他们其中一个滚蛋为止。

众人尚且为李春芳扼腕未止,另一则消息也紧接着炸了开来。

萧大学士的爹,吏部尚书萧天驭,也上辞呈了。

一天之内,一位内阁次辅,一位吏部尚书,前脚接后脚的上了辞呈。朝廷里的风声,顿时直追严党倒台时候的气势。

萧家父子和李春芳倒是有一点像,就是在朝廷百官地眼睛里都是老好人。

前些时候不是听说徐阁老要敲打萧大学士不是,定然是萧大学士在哪些事儿上不肯屈从于他。还有高阁老,自然也和徐阁老一样不是好人。已经逼走了李大学士,难道还要把萧大学士再逼走不成?

李大学士走了,最多是叹息一声。萧大学士若是也走了,到了年底,若是朝廷再发不出年饷,那该找谁去?找你徐阶还是高拱?

这两年的春节,朝廷欠百官的俸禄,都是萧墨轩想法子帮朝廷补的。俸禄虽然是皇上和朝廷发的,可是心里头多少也对萧墨轩有些感激。

再加上萧墨轩平北定南的大功,这样的人,勿须多问,自然是大明大大地忠臣。

既然萧墨轩是忠臣,那么站在萧墨轩对面的徐阶和高拱,也不用多问,自然就是白脸了。

一时间舆论纷纷,竟是无意间将徐阶和高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李春芳空下来的内阁次辅倒还好说,直接由高拱顶了上去,徐阶虽然不乐意,可也无可奈何。那还剩下地一个内阁大臣和吏部尚书的位子,虽然是两边都看着眼热,却也不敢直接伸手去拿。

若是要伸手了,便等于告诉天下人,李春芳就是我逼走的。这些事里头,不都说是谁策划,谁得利嘛。李春芳老好人的名头,在恰当的时候居然显现出了额外的杀伤力。

当天下午,乾清宫里就传出两道旨意来。分别准了李春芳和萧天驭的辞呈。并加李春芳为太子太保,封萧天驭为益阳伯,准其二人归宅养老。

“益阳伯,皇上再是是当年的裕王爷了。”徐阶听到皇上加给萧天驭的封号以后,禁不住微叹一声。

萧天驭究竟是否算是外戚,大明朝向来无此前例,那么皇上如何去断,也无法再去追辩。

大明朝异姓封王侯,只封公,侯,伯三等。若萧天驭是李贵妃地亲生父亲,自然应该封侯,可眼下既然只是义父,那么只封做伯也说地过去。

其中的关键是,伯,已是诸侯中最低地一等。按照祖制,继爵须降格一等。也就是说,便就是萧墨轩也再无法继承萧天驭的爵位。既然无法继承,自然也就可以继续入朝为官。萧天驭封侯的事儿,并不会再牵连上萧墨轩。

可若是有一日萧墨轩也辞官回乡,仍按照大明祖制,做皇上的也可以随便给萧墨轩拣出几件功劳来,仍让他继承益阳伯的爵位,即使到时候再加上一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也未必不可能。这未必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谁都知道皇上眼下就一个儿子,儿子的娘也是皇上最宠幸的李贵妃,没准这新诞的皇子就是大明日后的皇上,而萧天驭的爵位也正是是从李贵妃那里得来的。

京城里滔天的口水,直翻到了临晚,更有些闲得无事的官员,笑称今个京城里风行递辞呈,下一个却不知道是谁。听者先只是一笑,辞职回乡的事情,确实是几乎每日都有,可毕竟常人分量不够,眼下已经出了这么两个老大了,下面哪里还会有谁能和他们比,除非是再哪个内阁大臣来个失心疯,不过照眼下看,谁都不大可能了。

没料到的是,这边刚说笑完,那边却再传来一则消息。司礼监秉笔太监,虽被皇上幽禁,名头上却仍挂着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的大宦官冯保,也递辞呈了。

直到这时候,京城百官才又想起来,除了内阁大臣外,宫里头还有几位“内相”。

今个儿是怎么了?还在议论着的百官们当时就傻了眼,原本应该是一件风云突变的景象,却陡然因为这三分连着的辞呈,变得让人有些啼笑皆非起来。

朝廷里的大臣,致仕之后可归宅养老,可冯保是个太监,他也辞职,辞职后去哪?和那些老退的内侍们一样,去京郊的寺庙或者道观里归养?

这个答案很快就被揭示了出来,冯保要辞去的,只是眼下仍挂着的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冯保被幽禁后,东厂实际上已是被陈洪把握,冯保这个督主已是有名无实。

而只剩下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头衔的冯保,眼下要去的地方,是奉慈殿,那里不但住着李贵妃,还有一位新诞的皇子。

更紧要的是,冯保前脚刚递了辞呈,皇上后脚就任了新的东厂督主,那便是跟随皇上多年,曾经的裕王府总管太监,李芳。

第10章 举有怪异第39章 仙风第6章 东方的野心第39章 兵临城下第30章 王府凶案第20章 我想有个家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31章 兵者诡道第44章 安全感第7章 天降星宿第3章 庭舞八佾第35章 迎头棒喝第53章 暗影潜行第10章 寒夜惊第19章 疑心渐起第28章 医痴第43章 为何而战第14章 雾里看花第61章 内阁来的公文第24章 暗潮涌动第22章 天指地使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42 目的第10章 混水相摸第34章 雄鹰折翅第11章 海上游戏第32章 械斗第41章 一声叹息第35章 迎头棒喝第29章 同生共死第25章 识人善用第28章 影影影第38章 东方女船王?第33章 万罪归我第3章 凑一盘马吊第37章 东海之波第36章 为天下而忍第14章 万寿帝君第42章 抢收第66章 横屿之危第32章 进京第23章 地震西北第15章 如此立威?第24章 不安顿的内阁第50章 初审吴府第42章 兄弟之情第34章 鄢元川的困扰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19章 套兽第22章 真假倭寇第40章 升官第9章 萧家有女已长成第42章 兄弟之情第33章 采菊之隅第17章 巨财第27章 裕王的厚礼第38章 火起第24章 不安顿的内阁第五十一章第2章 钱法之治第21章 “U”字型第33章 隐患第1章 二王入京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4章 不安顿的内阁第23章 坑杀第26章 动如疾风,快如迅雷第9章 九九归一第10章 背后第27章 此乃天意第42章 与子同仇第13章 反守为攻第8章 损招第1章 土豆烧牛肉第3章 南直隶之祸第5章 螟蛉义女第42章 抢收第34章 初政第30章 走漏风声第24章 夜叉第51章 食中味第32章 萧杀第14章 雾里看花第26章 探口风第52章 重压之下第35章 左右为难第6章 经略江南第32章 建戌金菊第46章 心虚第32章 豆子上火第8章 蝃蝀在东第41章 交情菲浅第55章 精神崩溃第38章 萧府愁云第23章 醉酒迷魂第26章 探口风第24章 南洋的红毛鬼第9章 九九归一第9章 目光一章 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