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优待?只是表面而已(二合一)

第162章 优待?只是表面而已(二合一)

云南的气候很好,基本上各类植物都可以生长,对于那些远道而来的种子更可以说是天堂了。

朱瞻壑很快就让人把那些种子给种了下去,并且挑选了一些信得过的人去看护和打理,这花费了他很长的时间。

钱勇等人没能把朱瞻壑要的所有种子都带回来,一来是太费时间,二来是随着人数的减少,路上他们也丢了很多。

到最后,钱勇只是将朱瞻壑着重强调的几样种子给带了回来。

土豆、红薯、玉米和橡胶树种子。

如果不是有几颗被遗落在角落里,朱瞻壑最想要,但是觉得最没用的辣椒种子都会被丢掉。

因为来之不易,朱瞻壑不得不把每一样种子的注意事项都事无巨细地强调好几遍。

然后,朱瞻壑就再次离开了家,自交趾坐船,朝着倭岛而去。

只不过,在他回来的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不管是云南还是京中,亦或者是草原,反应都很大。

首先就是京中了。

朱瞻壑是押送着缴获去皇宫里交差的,而且朱棣还很是隆重的在奉天大殿前的丹墀接见,给就让很多人的心里有了想法。

绝大多数的人都觉得,汉王一脉虽然已经去就藩,但仍旧很受皇帝的重视,而且还给汉王一脉开出了前所未有的优厚待遇。

自治,这是大明历代藩王都没有过的。

汉王一脉得到的优待,再加上朱瞻壑再次的声名鹊起,让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了和一开始完全南辕北辙的想法和动作。

只不过,现在动静还比较小。

其次就是草原。

之前朱高燧率军北伐,张辅从征,在草原上转了一大圈,结果连人家的马屁股都没摸到。

张辅虽然给朱高燧提了不少的建议,但那时候的朱高燧满心都是追赶和超越自己的二哥一家,觉得听张辅的建议并不能有效的改变自己的劣势。

所以,最后二十万明军无功而返,还消耗了不少的粮草。

自那之后,草原就有些膨胀了,虽然因为朱瞻壑的进京而安分了不少,但随着朱瞻壑重新返回云南,瓦剌就再次开始蹦跶了。

他们倒不是捋老虎的胡子,只是因为大明一直都没有很好的把鞑靼旧地,现在已经归属大明的草原给利用起来,所以他们才敢在油缸边上偷点油吃。

此前曾经有人建议过派人驻扎草原,毕竟偌大的草场,放弃的确是浪费了,但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定了。

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投入的成本太高。

那可是在长城外,如果瓦剌突袭,基本上就不可能有效的支援,因为边军不可能时时备战,那样大明需要支出的代价太大了。

相比之下,河套这个养马地能够给大明供给足够的战马,鞑靼旧地的草场就显得有些鸡肋。

第二,就是难以维系。

瓦剌的想法谁都知道,哪怕是平民百姓都能看得出来,而兀良哈三卫虽然权贵阶层已经除去,但很难说有没有漏网之鱼。

再说了,对于一个有前科的部落来说,大明短时间之内很难信任他们。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如果想要那片草场,驻军就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草原上没有大明信得过的人,而驻军又会让大明吐一大口血。

在永乐一朝,天灾民变很是频繁,再加上迁都、编写永乐大典和下西洋三件大事压着,大明实在是经受不起。

这就是瓦剌敢肆无忌惮的原因了。

最后,就是交趾边上的几个国家了。

朱瞻壑一回来,他们原本蠢蠢欲动的心顿时就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地飞走了,留下的就只有乖巧。

这让沐晟在升龙城送朱瞻壑离开时也忍不住感叹道:这交趾,也就只有汉王世子能镇得住,其他人,哪怕是换当今皇帝来怕是也不行的。

当时朱瞻壑很是随意地回了一句话,但是让沐晟颇有感触。

番邦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歌舞升平的大明只会让他们虎视眈眈,让他们时不时地就想在大明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只有把他们打疼了,他们才知道乖顺。

当时朱瞻壑就嘱咐沐晟,在他不在的时间里,如果暹罗等国敢蹦跶,那就无需顾及,直接出手,一切有他来收拾残局!

不过说归说,沐晟也答应了,但现实和想法完全是两码事。

毫不夸张地说,现如今的大明上下再也找不出一个能有朱瞻壑一半强的人了。

你看李彬和谭忠,随朱瞻壑征讨倭岛,无论是杀俘还是屠城都做过了,但你要让他们自己带兵并且这样做,那纯属做梦。

除了朱瞻壑,没有人愿意拿身后名做赌注。

——

倭岛,石见。

看似朱瞻壑只是去了一趟应天,回了一趟家,但时间就在这简单的行程中悄无声息地溜走了两个月。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交通的速度实在是没有办法和后世相比。

重回石见,朱瞻壑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他矫情,而是真的有这种感觉。

在朱瞻壑离开时,石见的土地可以说是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红色,因为明军一路上没有留任何倭国的官员、贵族和武士。

虽然没有伤及平民,但这个人数也是不少的。

而现在重回石见,朱瞻壑没有感受到离开时的那种血腥、颓丧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干劲儿。

想到这里,朱瞻壑是真的觉得好笑。

他对这些倭民好吗?好!

不收赋税,开矿还给粮食充当工钱,别说是倭国了,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没有这个待遇。

可一切就真的像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这么简单吗?

就说一个数字:在朱瞻壑离开的两个月里,石见矿山没了近六千个矿工。

要知道,这还是朱瞻壑有所收敛,因为在他的设想中,这石见矿山是个长期的收益,需要很多很多的矿工,所以他并没有太过分,没有揠苗助长式的让十二三岁的男人也参与进来。

也就是说,这个六千,代表的是六千个家庭支离破碎。

在倭国,女人的地位比大明更差,在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之后,很多的倭国女人选择听从明军的安排,被送到了大明,另找人家。

人,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资源,女人更是。

而在战争频发的封建时代,人口更是重中之重,而这个时候女人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虽然朱瞻壑在除了一些非常规方面外很是嫌弃倭国女人,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且还是百利无一害。

想去大明是有要求的,不是随便一个女人就能去的,首先就是不能拖家带口,毕竟大明是要给她们找生活的地方,而不是给她们找帮忙养父母和孩子的接盘侠。

其次,在进入大明之后,她们会是贱籍。

所谓的贱籍,是没有奴隶的大明衍生出的一种制度,贱籍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字面意思。

只有遵纪守法并且安守妇道十年,她们才有机会转为真正的大明子民。

注意,是有机会。

不过这对于倭国女人来说很容易接受,因为本身她们的地位就很低,再加上大明的生活是每个倭国人都曾经向往的,这种事情很容易被她们接受。

朱瞻壑虽然不喜欢,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哪怕是将她们当做生的机器也是划算的。

而石见平静之下的暗潮还不止如此。

明军的免税不是白给的,如果不派人去矿上做工,那就没有免税的资格。

被免税所吸引,现如今倭国的百姓都很喜欢到矿上做工,家里的人甚至还会催促他们家中的青壮去矿上做工,只为了能够免税。

看起来很不可思议,因为任谁都知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但对于这些倭国百姓来说却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长此以往的话……

不过朱瞻壑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的倭民就好像是在迷幻世界中,最后只会慢慢衰落,但却充满幸福。

很奇怪,但也很真实。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还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坐在久违的营帐中,朱瞻壑翻看着这段时间柳升和李彬二人同时做的记录。

石见银山的产量已经稳定下来了,一个月差不多是十五万两白银左右,这已经是极限了,想提高的话不太有可能了。

“没有什么,就是出云、安芸和备后的大封建主都曾经派人过来刺探过我们,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行动了。”

朱瞻壑闻言皱起了眉头。

这可不是好事儿。

这段时间明军的确是在停军休整,但同时也给了倭国喘息的机会,以后他们要面对的反抗肯定会更加激烈。

明军虽然“优待”俘虏,但倭国的高层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有的是办法去压制那些平民。

比如说,亲人。

“对了,殿下……”说到这里,刘斌突然欲言又止,明显有话想说,但却又不敢说。

“怎么了?”朱瞻壑很是诧异地抬起头问道。

对于李彬这个人,朱瞻壑愿意给他几分信任,但也仅限于此,毕竟现在的李彬还是属于在应天的武将。

除了徐亨,现在的朱瞻壑找不到完全信任的武将,甚至就连徐亨也做不到让朱瞻壑尽信。

李彬犹豫良久,在看到了门口的朱凌和朱平之后才下定了决心:“殿下,这银山,您真的要让出去吗?”

朱瞻壑闻言一怔。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没想到李彬会问出这个问题。

的确,之前他也纠结过,石见银山是一个很大的宝山,甚至可以说能够一举解决朱瞻壑缺钱的窘境。

但到最后,他还是决定放弃。

钱多了,有时候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儿。

生产力不提升,钱越来越多只会导致货币贬值,现在的金银又不像后世是属于商品和投资,最后带来的只能是和历史上一样,银子大量贬值,最终从极少使用变成了常用货币。

相比之下,朱瞻壑还是更喜欢稳步提升,这种通过提升货币总量来达到的虚假提升没有什么用,除非是对外贸易,但那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达成的。

所以,他选择把石见银山交给了老爷子,至于佐渡金山,他觉得就不会了,不过也不是现在。

“行了,这些不是你该操心的。”朱瞻壑把自己的思绪给拉回来,也开口打消了李彬的胡思乱想。

“再有两个月左右,倭国也要开始回暖了,到时候我们就该动了,朝廷已经开始着手派人接手这边了。”

“伱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想想以后要怎么做,而不是纠结这座银山。”

“如果后续我们的战果不尽如人意,这银山也保不住。”

“是!”李彬心下一凛,躬身称是。

——

应天府,皇宫,干清宫。

在朱瞻壑纠结的时候,朱棣也在纠结,朱高炽更是纠结。

“安排去倭国的人选,你有想法吗?”朱棣看着下面站着的大儿子,看似是貌不经心地问道。

“嗯……”朱高炽心下一紧,但还是有条不紊地回答了起来。

“儿臣觉得,统管银山事务的人得交给夏原吉所选定的人,至于其他人的话……”

“儿臣认为,另派一个和户部互相牵制的文官就好了,至于剩下的人,儿臣还是认为多派一些武将去会比较好。”

“哦?”朱棣的眼皮微微地抬了抬。

“你怎么想的?”

“瞻壑此行战果颇丰,银山那边经营得也比较稳妥,倭国百姓的意愿还是很旺盛的,但周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瞻壑攻破倭国都城平安京之前,倭国就还是一个整体,会联合起来对抗我们大明,而瞻壑的想法也很明显,那就是靠着北岸,一路推进到平安京。”

“银山我们很看重,倭国的人自然也是一样,所以儿臣觉得在瞻壑推进之后,倭国肯定会有人想要重新夺回石见。”

“这一来,能重新拿回银山,二来,还能断了瞻壑的补给。”

“综合这些,儿臣认为派一些武将去比较合适,同时还要加派兵力,不然的话瞻壑也会比较难受。”

“那……依你所见,该派谁去比较合适?”朱棣轻描淡写的抛出了一个死亡问题。

(本章完)

第498章 评价的资格第393章 与虎谋皮(上)第285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77章 足以和夏原吉相提并论的人才第414章 大明之威!第442章 瞬间崩塌的联盟第84章 赶鸭子上架第451章 真正的毁灭第257章 反叛之人第227章 草原之乱第263章 花楼第318章 长陵第102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44章 朱瞻壑的主意第144章 整军,出征!第452章 这个世界的肮脏第507章 火炮改制第8章 老爷子早就规划好了第55章 解决问题的高效方法第400章 乱成一团第123章 东宫的钉子?第406章 大明,出征!第164章 文官的危机感第541章 最后的棋子落位第518章 你,敢吗?第160章 心心念念,忠义之人(二合一)第61章 各方的小动作第219章 土豆计划的后续第1章 愁云惨淡第161章 朱瞻壑的野望和复仇计划第130章 拉拢沐家第289章 最喜欢内斗的群体第58章 朱棣的心结第332章 催第354章 养狗之道第259章 高效去油第260章 跨越五百年,相似的进程第243章 宗室乱第370章 两个极端第504章 第503:“惊世骇俗”第537章 最后的宗室之乱(下)第471章 野心家的明争暗斗第247章 公平第101章 上架or三江感言第154章 需要冷静第94章 Ta,来了第223章 顺从,得以苟活第533章 阳谋!又见阳谋!第509章 自掘坟墓第535章 无处可逃第232章 真凶……还是替罪羊?第3章 明目张胆第303章 乱!又乱了!第430章 从不曾认输过第4章 纨绔子弟第420章 罗马陷落第132章 夏原吉的牢骚和希冀第329章 如此不一般的除夕晚宴第12章 棋盘上的小厮杀第285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52章 兀良哈三卫的反应第524章 有些人,总是莫名的自信第281章 山人的妙计第464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第65章 坑!第126章 郑和的话第416章 “好圣孙,可保大明三代盛世”第515章 自信和自大是两回事第215章 真·掘根第248章 自此,天高任鸟飞第246章 让我出主意?第357章 权利,让人心生贪念第393章 与虎谋皮(上)第64章 制衡第460章 来自明军的警告(上)第120章 一切,都是那么的凑巧第423章 即将革新的时代第474章 没有可比性的双方第3章 明目张胆第485章 消除隐患第252章 改变科举的定制第180章 痛打落水狗?第165章 搞我?我直接自断后路!(二合一)第309章 无人敢犯!第369章 合纵之术第435章 想好要怎么死了吗?第117章 空有名号不见人,想唬谁?第253章 奴性第17章 该死的,一个都跑不了番外:帝国黎明(番外免费)第106章 各方反应第108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39章 失望的朱瞻壑第229章 可让人闻之色变第510章 殊途,同归第434章 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过第478章 朱瞻壑的改变第401章 初生牛犊第383章 黑色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