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终章

第542章 终章

腊月初三。

临近年底,也是经过了一个月的犹豫,孙若微终究还是决定将自己的儿子下葬。

自太宗皇帝北迁之后,大明的皇陵就定在了顺天府,也就是后世的明十三陵。

如今,这明十三陵已经有了第四位皇帝的进驻,是自长陵、献陵、景陵之后的第四个陵寝,名为裕陵。

在大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自登基的那一年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寝,修建时间的长短不一,有长的也有短的。

像太宗皇帝的明长陵,虽然是明十三陵中修建最早的,但光是地宫的修建就耗费了四年的时间,地面上的建筑更是到了宣德二年才勉强完工。

时间短的比如洪熙皇帝的献陵,登基一年就驾崩,留给他修建陵寝的时间着实是不多,于洪熙元年七月兴工,次年三月便完成了。

朱祁镇的裕陵或许是截至目前为止唯一一个特殊的,因为裕陵不是自朱祁镇登基的那一年开始修建的,而是一直到了正统十二年才开始修建的。

朱祁镇登基之初,是吴王一脉掌控天下的时候,那时候别说是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了,就连他母亲孙若微都是没有胆子开口的。

后来,吴王一脉撤出顺天,皇帝一脉重新掌权,但却也没有开始兴建正统皇帝的陵寝,因为那个时候孙若微正忙着肃清朝纲,将吴王一脉的人都清理出去。

再后来,为了安稳民心,孙若微一直都在试图以所谓的吏治清明来稳定天下,这也导致了一直到正统十二年才开始修建在位皇帝的陵寝。

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但是陵寝这个东西,只要你想,那就有无数的东西可以修,甚至可以修建成秦皇陵那样的。

当然了,随着正统皇帝的驾崩且没有后裔,裕陵的修建工作也开始仓促结尾,甚至工匠们都开始自发的赶工期。

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父死子继的话也就罢了,但眼下谁都知道大明的下一任皇帝将不再是当年太子一脉的人,谁又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朱瞻壑上眼药呢?

……

裕陵。

今日是送皇帝入陵的时间,朱瞻壑也来了,不过他并不是在送葬的队伍中,而是自己来的,而且也没有进去,只是在裕陵门口看着。

朱祁镇的死,虽然并非是他主动,但正所谓父债子偿,既然是自家老爹下的命令,朱瞻壑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这个锅给背了。

毕竟,所有人都认为他朱瞻壑就是正统皇帝驾崩的幕后元凶。

一个杀人凶手,在被杀之人送葬的时候还冠冕堂皇地过来,那多少有些不尊重人了。

死都死了,朱瞻壑也没有那个心思在这个时候还侮辱人。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朱瞻壑不送朱祁镇入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朱祁镇没那个资格。

所谓资格,其实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最起码对于朱瞻壑来说,这所谓的资格并不是辈分决定的。

他的辈分是比朱祁镇高没错,但如果朱祁镇是一个出色的皇帝,无论是战功卓著还是爱民如子,朱瞻壑都愿意送朱祁镇入陵,甚至是亲自为他抬棺也无妨。

但是,朱祁镇显然是不配的。

别说他朱祁镇了,就算是其父宣德皇帝朱瞻基,朱瞻壑也不认为对方有那个资格让自己送其入陵。

光是朱瞻基私下勾结瓦剌一事,就足够让朱瞻壑唾弃的了。

相比之下,老爷子太宗皇帝自是不必说,无论是站在孙子的角度还是站在其他的角度,朱瞻壑都愿意送灵,洪熙皇帝也是如此。

至于宣德皇帝和正统皇帝……

朱瞻壑摇头一笑,转身离开。

……

明长陵。

作为大明在顺天皇陵的第一座陵寝,也作为太宗皇帝的陵寝,长陵的规模是目前最大的,也是最受人尊敬的。

进陵门,过碑亭、祾恩门,进入祾恩殿,看着祾恩殿上十几年来从未断过的香火和那个灵位,朱瞻壑轻叹一声。

从一旁的桌子上拿起香烛,在一旁的长明灯上点燃,恭恭敬敬地祭拜,然后缓缓地跪在灵位下的蒲团上,朱瞻壑庄重地磕了三个头。

看着灵位,朱瞻壑似乎看到了老爷子的身影,然而……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东西,它带来了一切,也会无情地带走一切。

近二十年的时间,老爷子的面庞在朱瞻壑的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只有靠着灵位后面的画像才能够想起一些,但是并不全面。

画像,终究还是差了点,不如后世的照片。

“爷爷,我又回来了。”磕完头,朱瞻壑也没有继续跪在蒲团上,而是翻身坐到了灵位的下方。

“几次了?这是第三次了吧?和您不一样,我先后三次回到这里,但最终还是走上了您的老路。”

“说起来您可能不信,其实一开始我是无心皇位的,因为大明如今的疆域实在是太过广阔了,广阔到了哪怕是两个皇帝都有可能治理不过来。”

“原本我想着,堂兄他或许不像您一样在对外方面很强势,甚至还会放弃安南乃至大宁和开平两卫,但胜在内政清明,也是可以的。”

“毕竟,孙儿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凶名在外了,堂兄他做不了恶人,这恶人让我来做也是无妨。”

“但是没想到,堂兄,乃至堂兄的儿子,都忌惮我至如此地步。”

“当然了,也有可能我实际上是包藏祸心,以至于让我自己都没有察觉……”

“毕竟,如果我想的话,堂兄的儿子可能不至于落到如此境地。”

“只是,孙儿心里有怨。”

“当年,孙儿所做的一切都被您当做是铺路石,给堂兄的继承大统铺了路,但是孙儿我又差在哪儿了呢?”

“我知道,您会说差就差在我不是嫡出,不是大伯的儿子,而是您的嫡次子汉王之子。”

“我也知道,嫡庶有别、长幼有序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若是择优而取,虽是最佳方案,但却也不免会让后世子孙怀有不轨之心。”

“但是啊,您有没有想过,可能孙儿比之堂兄,并不亚于您比之建文皇帝呢?”

“新粮是孙儿让人带回来的,摊丁入地、即时候补以及考成法也都是孙儿提出来的,在内政这方面,堂兄不及我。”

“当年您御驾亲征,是孙儿力排众议筑京观,才换得了大明十数年的安稳,甚至换来了茶马互市的史上最低价格。”

“后来,孙若平安南、灭倭国,如今将大明的疆域扩大到了秦皇汉武都不能及的地步。”

“您说,孙儿差在哪儿了呢?”

说到这里,朱瞻壑将脑袋靠在了香案上,脸上满是苦涩的笑意。

“您说,您当年的感觉,会不会和孙儿如今一样?在懿文太子死后,在得知太祖高皇帝要立一个毛孩子为皇帝时,您有没有和孙儿今日一样的不甘?”

“不过啊,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正如您当年起兵靖难一样,孙儿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但是呢,孙儿向您保证,虽然孙儿觉得当皇帝很累,但既然做了,那孙儿必然会将其做好。”

翻身跪回了蒲团上,朱瞻壑再次磕了三个头。

“或许,大明仍旧会走回老路,但最起码,孙儿有信心让我们汉人不再受外族欺辱。”

……

日暮时分。

朱瞻壑站在养心殿的门口,看着内侍和宫女们忙忙碌碌的,他们在将里面的东西搬走。

对于孙若微,朱瞻壑已经没什么心思动手了。

孙若微的一生,一直都是在重压之下活着的,年少之时有老爷子压着,以至于她没能成为太孙妃,而是在老爷子的授意下让胡善祥成为了太孙妃。

老爷子驾崩之后,她的头上又有洪熙皇帝压着。

洪熙皇帝对孙若微的感官如何,朱瞻壑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那个大伯是不会忤逆老爷子的意思的,也就是只要他还活着,孙若微就只能是太子嫔,而不可能是太子妃。

再后来,洪熙皇帝驾崩,孙若微本该迎来属于她的辉煌时刻,事实上她也的确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朝着巅峰攀登,成为了皇后。

但实际上,如果不是朱瞻基勾结瓦剌,如果不是只有她为宣德皇帝诞下一子,如果不是当时的太皇太后没有办法,她也不可能成为皇后。

要知道,在孙若微之前,宣德皇帝的皇后是胡善祥,而朱瞻壑的世子妃是胡善淑,二人是亲姊妹。

虽然太皇太后张氏并不指望凭借着这一层关系得到些什么,但有总是比没有好的。

但是没办法,胡善祥只育有两女,没有子嗣,在宣德皇帝大限将至的情况下,唯有扶正孙若微,才能让朱祁镇的登基名正言顺。

如果在天有灵的话,看到如今这个结局的太皇太后张氏会怎么想?会不会后悔当初没让朱瞻墡以洪熙皇帝嫡子的身份继承皇位,而是选择了朱祁镇这滩扶不上墙的烂泥?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既然选择了,那就没有后悔的余地。

如今,孙若微仍旧活在重压之下,朱瞻壑的强势让她喘不过气来,她辛辛苦苦运营了十三年,但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虽然短暂的得到过权力,但很快就失去了,最初复仇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如今更是连唯一的孩子都失去了。

孙若微怎么想,朱瞻壑不知道,他也不关心,他只知道是孙若微亲自开口,请求去裕陵为儿子守陵。

在没有宣德皇帝、没有太皇太后张氏,甚至没有正统皇帝情况下的孙若微,已经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虽然转接至目前为止她仍旧是大明的皇太后,但却已经没有了筹码,没有子嗣的她也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因为没有人愿意将注压在一个没有未来的人身上。

或许正是如此,孙若微才选择了去给儿子守陵,以前的她将儿子视作是筹码,视作是获取权力的工具,如今,或许守陵才能让她的心好受一些。

对于这些,朱瞻壑并不在意,也乐得成全孙若微。

……

随着夜幕降临,养心殿里的忙碌终于是慢慢的停了下来,满脸憔悴、鬓生白发的孙若微从养心殿内走了出来。

如今的她,早已不复几年前的意气风发,中年丧夫又丧子的悲痛或许没有彻底击垮她,但也摧残得她宛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最后转身看了一眼养心殿,孙若微带着几分留恋,然后才回过头,对着朱瞻壑微微欠身。

自始至终,两人一句话都没有说,朱瞻壑朝着东华门,孙若微朝着西华门,两人错身离开。

今夜,孙若微将会前往裕陵,而朱瞻壑则是会回到顺天府的吴王府中。

往日里无数人垂涎欲滴,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宫,竟成了无主之地。

——

皇帝驾崩,太后守陵,朝中政务暂由吴王代为处理,但由于吴王年事已高,再加上多年不处理政务,便由吴王世子朱瞻壑暂代。

腊月初十,在吏部尚书陈循和户部尚书夏瑄的牵头下,正统年间凡是有过贪墨、私通瓦剌以及侵吞军费等情况的官员全都被揪了出来。

当日,超过一千名官员被行刑,从抄家问斩到剥皮实草等刑罚皆有,而作为刑场的顺天府西侧的柴市,连续三天冲水都冲不散那浓重的血腥气。

腊月二十,朝廷宣诏,重立公羊学为官学,重启在正统年间被废黜的公羊士子,同时将于明年同步举行科举、武举与工举。

腊月二十五,朝廷宣诏,将会在皇宫的南大门大明门外处斩瓦剌太师绰罗斯·也先。

百姓们听闻此消息无不振奋,当日的大明门外百姓聚集,队伍绵延长达一里有余,将顺天城的长安街堵塞得水泄不通。

腊月三十,朝廷宣诏书,国不可一日无君,宣德、正统二位皇帝无嗣,洪熙皇帝嫡子之越王朱瞻墉在皇帝驾崩之时图谋不轨,意欲起兵南下,被襄王所擒。

襄王朱瞻墡自愧未能提前觉察瓦剌南下,于生擒越王之后自缢。

是以,当以太宗皇帝嫡次子之吴王高煦为帝。

然,吴王年事已高,且香州府之事务多年前已交由其嫡长子瞻壑所理。

是以,吴王世子朱瞻壑继临帝位,年号天明,尊吴王高煦为太上皇,昭告天下。

天明皇帝朱瞻壑即位诏书:一自正统十六年冬腊月三十日,告祀天地于顺天,其祝文曰。

天子臣瞻壑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厚土皇地祇昔。

我,皇考太祖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幼随太宗皇帝北征,安明天下三十载有余,开疆拓土,宇内无及。

然,祁镇嗣大位,效仿太宗皇帝之御驾亲征,为敌所俘,朱明天下危在旦夕,臣不得已,起兵北上……

……

翌日,春节,亦是天明元年元月初一。

干清宫外的丹墀上,站满了等待的官员,目光看向干清宫的殿门,脸上虽然是面不改色,但却仍旧能够看到他们眼中的期待。

没一会儿,太上皇朱高煦自干清宫大门走来,缓缓地登上丹陛,来到了干清宫的门口。

这时,干清宫内,朱瞻壑头戴十二旒平天冠,每旒五色,玉珠十二颗;身着冕服,青衣五章、𫄸裳四章,宫九章,以及中单、蔽膝、大带、玉佩、小绶、大绶、袜、舄,手持玉圭,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在父亲期许的目光中,朱瞻壑微微一笑,缓步向前,立于丹陛之上,朗声说道。

“禀祖训,沿天规,前去社稷坛祭祀天地!”

……

全书完。

(本章完)

第14章 这将会是一场屠杀第393章 与虎谋皮(上)第26章 乱起来了……第456章 反间之计第241章 什么叫自发?第454章 维也纳之围第37章 第一次遭遇第13章 计划之外的异变第507章 火炮改制第478章 朱瞻壑的改变第383章 黑色十二月第313章 河套第252章 改变科举的定制第126章 郑和的话第225章 旧港宣慰司第361章 所谓的联合第290章 世子殿下的苦心,你们知道吗?第364章 瓮中捉鳖和反捉鳖第51章 完了,玩儿脱了!第538章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使第506章 风口和猪第496章 航海不可停第477章 足以和夏原吉相提并论的人才第18章 他怎么敢!?第464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第111章 自己惹的,自己哄吧第57章 彻底解决问题!第308章 利益之下的嘴脸第490章 背叛者和被背叛者的结局第97章 汉王,仍有追随者第462章 最后的剿杀第125章 永乐年间大事纪第19章 朝堂激辩第197章 被禁用的武器第188章 汉王改封!第126章 郑和的话第426章 开春,也开战!第244章 围魏救赵?第349章 天大的笑话第100章 虎落平阳?第128章 朱高炽的担心第529章 是死忠,还是愚忠?第3章 明目张胆第35章 朱瞻基的转变,朱棣的欣赏第156章 推波助澜第26章 乱起来了……第436章 如坐针毡的沐昂第414章 大明之威!第398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48章 打不倒你的,都将使你更加强大(上第523章 北上第182章 给太子的小建议第288章 给老爷子最后的……致敬第347章 朱瞻坦的决定第192章 朝廷的大动作第239章 侵略?不,是思想解放!第412章 明者,日月也第258章 图谋七载第290章 世子殿下的苦心,你们知道吗?第122章 可惜了第386章 怀疑,是最强大的敌人第130章 拉拢沐家第74章 攮死你们!第46章 说的……是谁呢?第364章 瓮中捉鳖和反捉鳖第312章 贼第237章 有了二心的大明宣慰使第179章 公平交易,互不相欠第123章 东宫的钉子?第480章 给孩子规划第438章 烧出舍利的攻城第233章 认怂……怕是有些晚了第380章 红色多瑙河第511章 稳如泰山第386章 怀疑,是最强大的敌人第74章 攮死你们!第459章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第5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永乐大帝第535章 无处可逃第508章 蠢蠢欲动第236章 合纵之术第38章 战争序幕第535章 无处可逃第48章 习惯成自然?第11章 市舶司的条陈第227章 草原之乱第202章 讲道理和耍流氓第434章 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过第438章 烧出舍利的攻城第441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86章 怀疑,是最强大的敌人第303章 乱!又乱了!第141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78章 摘桃子?前提是得敢!第529章 是死忠,还是愚忠?第222章 安内,攘外第352章 那不勒斯王朝的诚意第324章 清算第176章 猩红的海豚湾第455章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