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赏灯赏月赏宝珠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本来以为可以出去赏灯顺便赏宝珠,不料宫内就有花灯,还有各色焰火。比如鳌山灯,分成十几层,外面饰以金碧,灯如星布,特别是里面竟然可以喷出焰火,煞是好看。

媞媞看得眼都直了:“去年我正好生病没有来看,今年我要补看回来。”拉着朱由校就往那花灯密布的地方跑。朱由校小心地跟着她,时刻注意既不要让她太靠近焰火,又要让她看得尽心,不知不觉额头上竟出了一点细汗。

美景太多,一直到子时过,媞媞才意犹未尽离去,朱由校问了李进忠,知道京师里的灯会前后会有七天,这才放心地睡去,开始期待明天的灯会。

正月十六,终于可以出宫赏灯了。北京最好的赏灯地点在东安门北大街,这里不仅有大量的花灯,还有四方商人在此设摊卖货,所以称为灯市。吃美食,赏美景,如果再加上遇美人,那就真的是赏心乐事了。周遇吉根据宝珠家的方位,很容易就推测出了她们如果赏花灯要走的路径,然后就在必经之处找了个茶楼守株待兔。他们出来得极早,这时候赏灯的人大都没有出门,这样可以保证朱由校想制造的巧遇不会有闪失。

月上柳梢头,可是没有人约黄昏后。肚子被茶水灌饱了,茅房都上了几回了,佳人还是渺无踪影。远处灯市已经是游人如织,茶楼里只有孤单的三个人。朱由校不甘心,要去她家看看,周遇吉带路走到她家,却是人去楼空,朱由校心如死灰。李进忠找到旁边家的人打听,才知道她们一家回河南老家省亲去了。朱由校听到才回过魂来,立刻要李进忠找人调查这家人,什么事情都要查清楚,他不想穿越过来先要经历一场失恋。并让周遇吉每天都要来看一下她们什么时候回来,反正周遇吉住的地方离这里不远,他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原来去皇城的路,就可以从她家门前经过。

正月十八日早上,周遇吉报告宝珠家人昨天回来了,李进忠也查到了她家的资料:张国纪,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生员,现为户部云南清吏司佥事。妻李氏,续妻王氏,长子张诚,国子监监生,长女张嫣,次女张然,次子张实。朱由校这才放了心,开始期待今天晚上的巧遇。

晚上还是如前天一样坐在茶楼里等,不过只等了一会儿就看到了目标--张家四兄妹和小倩。三人结账后尾随而来,紧走几步,赶上他们。朱由校装出惊喜交加的样子拱手道:“前面可是张兄,小弟朱啸启有礼了。”张诚疑惑道:“阁下也住在这里吗?”朱由校将周遇吉的住址报了出来。小倩撇撇嘴,满脸不信的样子,宝珠还是戴着幕离,低着头不看他。

朱由校投其所好,和张诚聊起了与建奴之战的失败原因,大力攻击朝廷没有用好谍子,使得张诚很快就将他引为知己,于是大家边走边聊,气氛热烈。

很快到了灯市,人多了起来,大家走得就不那么整齐了,朱由校找了个机会靠近宝珠道:“前日晚上小可来赏灯,怎么没见到小娘子呀?”宝珠也不回答,只是照顾着弟妹,偶尔欣赏下花灯。朱由校不死心,从身上掏出荷包闻了一下道:“这荷包真是好看呀,谢谢小娘子了!”宝珠红着脸,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这一眼,带着三分喜,三分嗔,两分娇媚,两分彷徨,让朱由校的心都酥了。

宝珠先看到他时,心里真是又惊又喜,但很快发现他没有戴着荷包,心又沉了下来,低头想着:“先要来撩拨我,现在却又没把我当一回事。”所以朱由校找她说话也不想理,等到发现他把荷包珍藏在身上时,顿时觉得晚上都好象变得阳光灿烂了。只是想着虽然郎有情妾有意,但却不知道他是否定亲,看他每次都是带着从人出游的样子,而且他的从人敢当街直呼国公之名,可以知道他家境应该极好,这样的家境可能会让他娶一个佥事家的女儿吗?千言万语,都汇集成一个眼神,映射出她复杂的心情。

朱由校却没有想那么多,他悄悄问道:“不知小娘子可否许配人家?”宝珠心里一喜,低头不说话。朱由校明白了,又道:“小子也尚未订亲,不知小娘子仙居何处呀?”宝珠还是不作声,偏头看向小倩,朱由校又明白了。这时张诚随着人流挤到旁边,叫道:“人太多了,差点就找不到你们了,宝珠小倩,看好弟妹。”

大家就随着人流,时合时分。朱由校有李进忠和周遇吉保护,倒是能总呆在宝珠附近。他找了个机会靠近想和宝珠说话,只是他既然暗示要来提亲了,宝珠就变得矜持了起来,一般都不回答,最多偶尔用鼻音嗯一下。可是就是这美妙的嗯声,都会让他心神俱醉,他暗暗想道,到底是自己的控制能力变差了呢,还是这小娘子太迷人了呢?最后得出结论,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

找了个机会,朱由校将一个玉佩悄悄地塞到宝珠手中,她说什么也不要,朱由校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小娘子不要小可的玉佩,那小可也不好意思要小娘子的荷包了。”

宝珠恨得牙痒痒的,明知道他是得到便宜还要卖乖,自己如果真的不要玉佩,他也不会把荷包还回来,不过是要用言语挤兑自己罢了。不过一转念,这也说明他很在意和自己有来有往,于是就羞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收起来了。

朱由校大获全胜,全然放下了心,又找个机会假意问了小倩张家的地址,小倩收了他的银角子,对这个“未来的姑爷”印象大为好转,将地址详细地说与他听。

今晚的收获,让朱由校大为满意,前两天未遇佳人的沮丧早已烟消云散,只觉得月光美花灯美,而月光花灯则将那戴着幕离的宝珠映得更美。

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镇东和抚东第十九章 三观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税(二)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两百零四章 收复河套(九)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十一章 军制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六十七章 张家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远洋舰队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两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桥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两百零一章 收复河套(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服察哈尔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五十一章建奴恶毒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贫穷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五十二章卢象升的应对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二章 初见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妇女儿童保护法》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一百一十章签订和约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讲话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两百五十章 汉人不得为奴第十一章碧云寺游记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两百零一章 收复河套(六)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两百八十九章 打开交流之门第十一章 军制第六十五章办工厂第六十二章兵器的进化第二章 魏忠贤出场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一百五十三章 赌博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贫穷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两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动之费奇米第九十八章 取沈阳第两百零五章 收复河套(十)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十四章 独断专行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两百二十一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两百九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两百九十七章 与权阉的对话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历法实施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两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学(七)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欧洲到美洲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