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

想要离开被围住的海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几个人倒是不难,但汉军数目高达两千,当然不可能偷偷跑出去,只能打开一条血路。

要离开海州去盖州,当然只能从南门走,于是下午时近卫军突然猛攻南门外的敌军,先是用大炮轰击,其实主要是吓一下敌人而已,然后杜光亭带着一个步兵营开始攻击下面的敌人。

岳托正在营帐里犯愁,攻城本来后金就不擅长,以前要么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使得守军无法应付,要么是有内应开城门,现在两种方法都没用了,后金军人数虽然比海州多,但多得有限,而海州辽民全部都送走了,那里面的谍子也基本上不在城里了,这时听到近卫军攻打南边的消息,不由大喜,他命令道:“他们想逃,稍微抵抗一下就放开让他们走。”

如果近卫军主动放弃海州,那是最好的事情了,这样汗王就不会怪罪自己了。而近卫军一逃,自己就可以衔尾追击,到时主动权才会自己手中,总可以在近卫军身上得到斩获。

南边的后金军于是稍做抵挡后就开始向两边撤退,而这时王承敏带着骑兵开始驱逐后金军,岳托更加确定近卫军是要离开海州,所以索性让后金军远远离开南门。

陈离远将带着自己的手下和青壮一起离开,包括上次被后金兵当成炮灰的那些人,这样一来队伍就高达五千人。卢象升在城门外和陈离远告别道:“陈将军直接往盖州而去,不用担心后面的追兵,我们在海州,建奴是不敢追你们的,几天后我们就能在盖州相见了。”

陈离远拱手道:“卢师长,就此别过,后会有期。请放心,东西我们一定会带到盖州的。”

原来卢象升让他们把近卫军炮兵中的十五斤炮和十二斤炮先带走,因为近卫军在后面的突围中带着这样的大家伙会严重影响机动性。本来炮营营长孙抚民不大放心汉军,结果被卢象升一句:“将炮栓拿掉,就等于没有用了。”说服了。

近卫军在南门一直呆了两个时辰,确认最后离开的汉军都走到二十里开外后,才回到城里。岳托这才明白他们是要分批逃跑,心里一喜一忧,喜的是他们终究还是要跑的,忧的是最后留下的应该是最难对付的,还不知道能不能占些便宜。

第三天晚上,皇太极和莽古尔泰的援军赶到了,岳托这才稍微心安了些,却又有些后悔昨天跑掉的那些明军,只是现在去追已经不可能了。

皇太极和莽古尔泰问了海州的基本情况后,皇太极说道:“最后是让他们逃,我们在后面追,他们阵形一乱,那就逃不了几个人了。”

莽古尔泰却不这么看:“我们现在这么多人,干嘛不一举破城,那就可以让他们一个都逃不了。”

皇太极回道:“五哥,能够不损失我们的人当然是最好不损失,攻城的话,他们一定会拼死抵抗,到时只怕会有很大伤亡。”

岳托也认同皇太极的观点,虽然皇太极是四贝勒,莽古尔泰是三贝勒,但莽古尔泰平时本来就很服皇太极,所以最后决定先让近卫军逃跑,然后用追击的方法将他们杀死。

卢象升看到增援的后金兵后,暗暗庆幸昨天把陈离远他们送走了,却又担心剩下的人怎么样才能突围。

众将开始商量随后的行止。杜光亭建议死守待援:”把第一旅和第三旅叫来,我们可以和建奴打一场硬仗,让他们知道我们近卫军可不是软杮子。“

孙抚民则不这样认为:”第一旅要镇着盖州,第三旅才下复州,复州盖州新降之地,你都抽来了,那要是两州有变,我们整个师都要交代在辽南了。何况现在派人出去再叫人也迟了呀,至少要四五天才能赶来,建奴不可能这么长时间不进攻。“

一营长说道:”建奴可不可能会让我们先逃跑呢?“

王承敏说道:”那怎么可能,明明他们现在增加了那么多兵,完全可以把我们一鼓而下,还会让我们逃跑吗?“

一营长道:”那可不好说,现在我们无路可走,一定会死守海州,建奴要死多少人才有可能会拿下海州,你觉得他们会愿意死大量的人就为了把我们留在这里吗?“

卢象升听到这里,心里却想起皇帝曾经和他说过的话,于是笑道:“宋营长这么一说,我想起圣上说过的,建奴其实就是一群强盗,他们是想要抢我们的东西,但如果死太多人,其实他们也是不愿意的。岳托这人我打过交道,不是个莽撞的人,他应该想得明白,不会逼急我们的。”

杜光亭惊奇地道:“师长的意思是他们会放我们离开?”

卢象升道:“只要建奴没有发疯,那么他们会放我们离开,然后用骑兵追击,这样他们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对付他们的追击。”

王承敏精神一振:“我们离开时,骑兵在最后,步兵和炮兵先撤退,骑兵在后面等步兵炮兵再撤,反正我们跑得快。”

立时杜光亭就反对:“骑兵跑得快,能比建奴骑兵跑得快吗?还是骑兵先走,然后步兵炮兵压阵,这样建奴才不敢追击,如果他们追击,骑兵也可以快速回来支援。”

孙抚兵当然是支持杜光亭的观点,也认为骑兵断后不行,只能以炮兵断后。这样建奴才不敢追赶。

戴春风则以为应该派人去通知第一旅的接应部队,要他们往前赶一段,最好是打建奴一个伏击,这样才可以断了建奴追赶的念头。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鸡笼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来了第十八章 再驱东林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归来第二十三章迁安新村第一百三十章 失败的伏击第两百七十五章 攻下旧港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四十九章 印刷机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战托木斯克第四十章辽南有变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贫穷是万恶之源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八章火器改革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两百七十九章 云南备战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九十一章讲道理的白健森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一百零七章 身体发肤论第五十九章陕西巡抚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一百四十一章 议院(上)第一百零一章 毕业典礼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华多俊才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两百零七章 收复河套(十二)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第七十三章前倨后恭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长子继承制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九十八章 取沈阳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十章袁崇焕的旅程(为感谢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一并谢谢各位亲的支持!)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七章白莲教乱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准备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约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三十九章 常识课本的争论第六十五章办工厂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东江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服察哈尔第四章 平定西南(谢谢各位支持!还有一章专门感谢第一盟主!)第七十章谈判(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八十四章 大战之前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六十五章办工厂第四十章辽南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