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饼

朱由校本来只是反问他,不想他竟然提出了一个有可行性的建议,看来这人也还是有优点的。

他点了点头道:“左卿言之有理,水稻确实可以提高产量,不过北方水利设施少而且效果差,朕欲要大修北方水利,用水泥,不知左卿可否为朕分忧呀。”

左光斗心想,又来了,不听话的都踢到远处去是吗,不过他一向对水利颇有兴趣,现在有这个机会,自然也不会拒绝。于是回道:“臣愿为陛下效劳。”

朱由校道:“任命左佥都御史左光斗为工部侍郎,专司治理北方水利,赐尚方剑,所有耗费由户部支付,各地官员必须听其命令,四品及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

左光斗本来以为皇帝是不喜欢自己,所以想踢离京师,却不想皇帝竟然如此看重水利之事,竟然赐予自己如此大的权力。他心里又是感激又是惭愧,跪倒在地道:“臣左光斗必不负陛下所望。”

朱由校道:“起来吧。水利确实有用,但朕觉得佃户收得多,收租也会增多,这样对佃农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减租之事,势在必行。”

右佥都御史王洽上前道:“陛下,千百年来,租佃之事朝廷都没有干涉过,已经成为成例,如果骤然改变,只怕会引起天下震动。”

又有多名大臣一一上前,表达了和王洽相同的意思。因为此事确实在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大家倒不是想和皇帝作对,而是真的担心天下因此而动荡。

朱由校耐着性子听完了他们的话。然后站了起来道:“毕卿,你们户部派人下去,清查天启三年各地的收成情况,以后的租率就以此为依据,今年朕一定要实现减租,众卿放心,这天下动荡不了。”

众臣愣在原地,心想合着我们说了半天白说了,结果皇帝根本就没听进去呀。但话已经说了,皇帝总是不听,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朝会后,内阁和六部尚书留了下来。朱由校问道:“减租之事,朕想各位只怕也和刚才那些人是一样的想法,说说吧。”

方从哲道:“陛下,租佃之事确实只与地主和佃户相关,从来没有朝廷强制租率的情况。陛下开天下之先,当然是好的,只是恐怕真的会天下动荡。”

黄克缵道:“大明军队又不是吃素的,看谁敢动荡。”

朱延禧瞪了他一眼道:“对国内的士绅也可以动用大明军队吗?”

朱由校点头道:“确实如此。军队除了平判,不可以在国内作战,这一点以后要用律条规定。”

叶向高道:“陛下,臣有些不明白,为什么突然要出这么大的动作呢?慢慢来不行吗?”

朱由校叹了口气道:“朕出外虽然只有二十多天,但途中所见,真的是让朕伤心,担心呀。伤心的是天下子民之苦,担心的是这些贫民,就是国内不稳定的因素呀。当饭都吃不饱时,他们可是什么都敢做的,到时候遍地烽烟可就迟了。”

叶向高道:“可是如果地主不愿意减租,那到时如何收场?不动用军队,如何让他们屈服?动用军队,如何让他们心服?”

徐光启道:“地主是不可能愿意减租的。陛下虽然没有说租率是多少,我想总会比原来收的要少。那地主为什么会愿意减少自己的收入呢?这事如果是利于佃户而不利于地主的话,当不可能推行于各地。”

叶向高道:“可是利于地主则损于佃户,利于佃户则必损地主,此事不可能有利于双方之法。”

朱由校心想,自己的目标可不只是减租呢?自己是想让地主把田地卖给佃农。现在仅仅减租就象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卖地就更不可能了。

他说道:“朕只所以说动荡是不可能的,是因为有大量的海外空地和辽东空地等着人去耕种,如果地主一定不愿意减租,那朕就大量移民,使得他们没有佃农可用。”

徐光启道:“如果用佃农来威胁地主,当然可能让他们软下来,但能持续多长时间呢?人口数一多,不又是一样了吗?臣观各朝各代,初期土地分配比较均匀,然而经历一段时间后,土地开始流向少数人,出现大量的无地贫民,最后导致朝代更替。如果不打破这一规律,那也只能顾得了眼前。”

叶向高则说道:“用佃农威胁地主,也不一定就能让他们让步,所以此事应当从长计议,找出一个稳妥的办法出来。”

朱由校道:“朕有可以打破朝代兴替周期律的方法。减租就是第一步,你们先把这一步想好,后面就好做了。”

徐光启说道:“陛下竟然有打破朝代更替的方法,那就好,减租的事我们召开各部官员一起想办法。只是不知陛下的方法可否先透露一二?”

朱由校神秘一笑道:“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就知道了。”其实他的方法就是让地主卖田地给佃农,但如何卖,佃农买田地的钱从何而来,他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到时候还是要他们想办法的,所以现在说出来就不灵了。

众臣见惯了皇帝层出不穷的新想法,而且这些新想法都能有实效,所以以为皇帝真的有好办法,不由得大受鼓舞。大家当然不希望大明灭亡,最好能千秋万代,既然皇帝说减租就是第一步,那当然要把第一步办好。如果皇帝的方法生效,那是多么大的功绩呀。儒家讲究立言,立功,立德,称之为三不朽,自己如果能参与其中,想出了好办法,可就真的是青史留名了。

朱由校划的大饼让大臣们兴奋不已,散了后立即开始找人研究如何减租的事。而朱由校也没闲着,让王承恩在报纸上发了一则读者来信,描述了天下佃户生活艰难生活的现状,提倡地主应该减少佃户的租率,并呼吁朝廷应该规定有关租佃的律条,定出合理的租率,使天下人都遵从,让佃户的生活条件能够稍微改善。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约第十六章矿税之议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一)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一)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两百二十四章 倭国的劳工输入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十四章第一个新年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两百三十六章 《忠贞大将军》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长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变东林第十一章 火柴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三十九章 交税光荣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六十章 秦军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九十一章讲道理的白健森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四十六章 苏州抗税(二)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议东林第六章科学实验一百零二章养廉银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军区第四章 平定西南(谢谢各位支持!还有一章专门感谢第一盟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长子继承制第六章 检举箱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八十四章 大战之前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四十六章计划有变,要守海州第四章又遇见你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两百八十九章 打开交流之门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五十四章 刑罚世轻世重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杀皇太极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复河套(一)第两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让第一百一十五章 论二代的正当性第四十九章 印刷机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六十四章大考试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二十章 辽事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六十七章 张家口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三十三章东林分裂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