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

兵部会同馆本来是兵部所属递送公文和接待人马的机构,现在接到旨意,竟然要他们来接待辽东的求和使,一时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按什么规格接待,这是首先要搞明白的一件事。大使将此疑问一层层地提上去,得到的答复是:“按判军来接待。”

所以当后金的使者来到兵部时,大使坐在会同馆唯一的大案前,睥睨着他道:“跪下!”

正使者是个女真人,哪里受得了这个气,就要挽袖子上前打人,旁边的兵丁端起长枪,对准了他。他身边的副使是个汉人,急忙拉住正使道:“不要急,我来和他们讲。”

副使安抚住正使后,上前质问道:“大明自称是礼仪之邦,就是这么对待别国的使者的吗?”

大使轻蔑地看着副使道:“别国?建奴什么时候变成别国了?不过区区一判军尔。你舍弃中华衣冠,自愿变成蛮夷,他日在战场上被我军斩杀后,可有面目去见你列祖列宗?”

副使本来气势汹汹地以为抓住了大明表里不一的本质,可以好好地和大使讲一番大道理了,不想大使根本不按他的套路来,直接针对他的发型。不管他如何想要投靠后金来光耀名楣,但剃发之事是这一时期的汉奸心中永远的痛。大使这一番话说来,他竟然无言以对。

后金正使见副使竟然软了下来,一个耳光劈在他的脸上骂道:“你和他讲什么?我还以为你有什么惊人之言,结果竟然自己哑口无言了,这些明人不见血是不会怕的。”

这时大使使了个眼色,一个兵士一枪刺在正使的腿弯处,然后迅速地抽了出来,正使大叫一声,跪倒在地上,受伤的腿弯处冒出一股股的鲜血。

大使笑道:“你看,我们大明人见血了也不怕,不知道你怕不怕?”

正使大怒骂道:“你们使诈,敢不敢和爷爷我公平一战!”

又一个士兵上前一耳光劈在他脸上,一脚将他踹倒在地。大使道:“都来求和了,嘴倒是挺硬的哟,辽东战场上公平不公平?废话少说,奴酋有什么条件快点说。”

正使看着冒血的腿弯,大叫道:“张万成,你他妈还不把我的腿包一下,你想要我死吗?你全家都不想活了吗?”

那副使正在犹豫,大使道:“张万成,你可知道奴酋有些什么条件吗?”

张万成点点头,然后上前撕下一片衣襟,将正使的伤口包住,使劲地打了一个结,将他扶了起来。

大使摇了摇头,熄了劝说张万成的心思。他说道:“兀那判军,现在可以说你们的条件了吗?”

正使恨恨地瞪了大使一眼,他倒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说道:“我家大汗愿意让出广宁地方,双方以辽河为界。请大明将四贝勒送回,两家结为永好。”

大使笑道:“就这个条件?没别的了?”

正使道:“让出了广宁之地,辽河以西,这样的条件还不够吗?”

大使笑道:“来人,带两位去休息。大明对叛军一直都不大客气,所以请你们不要乱跑,不然出了什么事,可怨不得我们。”

大使去见黄克缵,将后金的条件说了一遍。黄克缵笑道:“建奴打的好算盘,广宁现在本来就不在他们手中,辽河以东我们已经占了大量地盘,难道还能还给他们?笑话,陛下一定不会答应的,明天朝会我会给陛下禀报的。”

第二天是大朝会,方从哲首先出站起来说道:“陛下,我大明自太祖颁布大诰后,各种律法一直没有过变动。但现在已经与往日形势大有不同,所以臣等以为,应该制定更加详实合理的律法,以便规天下之民,矩天下之事,请陛下圣裁。”

朱由校道:“律法变动之事,关乎天下万民,一定要详思谨考,不可能由内阁直接制定,要听取各地军民士绅之意见,方可以合乎世事,利于天下。不知各位臣工可有好的办法?”

叶向高站起来说道:“陛下,律法改动,乃天下大事,所以要听取天下人之意见,臣以为,可以先行制定草稿,然后由巡按御史于各地征求意见,最后根据意见再修改律法。”

立即有官员站出来道:“陛下,律法乃天子用来治理天下之法,愚民无知,只需遵纪守法即可,又何必征求他们的意见呢?”

又有官员站起来说道:“陛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圣人之言,不可不听呀。”

黄克缵站起来骂道:“游士任,此句话陛下已经有过解释,你竟然敢重新断句,可是以为陛下不敢罚你。”

广西道御史游士任道:“陛下曾经说过,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并不是陛下所说即为正确,臣理解与陛下不同,又何来惹得陛下的惩罚呢?”

叶向高站起来道:“陛下如此说,只是谦词而已。我等为臣,又如何可以对抗君父之说?识得圣人之学,即不为愚民。如今陛下于各地大开学堂,便欲让天下人不再愚昧,天下人都可以对天下事说出自己的看法,既然如此,为何听不得天下人之言。”

游士任先以皇帝曾经说过的话来攻击,相当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叶向高则是以君臣之别使得游士任处于道德劣势,然后以游士任之话来攻击他,又是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游士任叩头道:“臣妄议君父,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道:“理不辩不明,确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但游卿当知,圣人之志,便在于教化天下,那又如何会说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的话呢?”

叶向高道:“所以圣人之意,必然是陛下所说那样,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才能表现出圣人欲教化天下之意。”

其实上次朱由校在演讲时说了这句话后,大家都已经认可了这种断句方式。游士任其实也是明白的,只不过他们觉得,皇帝权力太大,一定要加以抑制,所以只要皇帝提出的建议,先否定了再说。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里津和喀山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两百九十七章 与权阉的对话第两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动之费奇米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一百二十章 觉华岛之战(上)第九章 一月平教乱第三十一章 辽东局势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第四十一章 新纪年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四十六章 冯梦龙第三百四十八章 占领鄂木斯克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两百七十章 严峻刑法第六十章 秦军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十八章 情浓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复河套(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七十七章 捕鲸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场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两百六十八章 传国玉玺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第九章 一月平教乱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两百四十四章 开始谈判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两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五十四章 刑罚世轻世重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五十六章 孙屠夫的第二击第两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称臣第两百一十二章 收复河套(十七)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三百六十四章 欧洲乱象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两百三十九章 远交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五章 哭太庙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风的演讲第五章 锦衣卫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三百六十四章 欧洲乱象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两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词第两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学(七)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欧洲乱象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八章 进展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第十一章 火柴第五十章 专利法颁布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两百七十五章 攻下旧港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六十五章办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