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二)

朱由校想了想道:“是朕疏忽了,研究院确实要多开一些科才行,你看这样好不好,朕在研究院里多加文史一科,戏剧一科。你先留在研究院,对于如何设立文史科仔细思考一下,然后给朕一个建议,朕再开文史和戏剧科,你看如何?”

张岱摇头道:“陛下,学生功名也无,如何能知道文史科如何建立,朝中诸公,文采斐然者多矣。倒是学生祖父曾经在家中建立戏班,学生算是略懂一二。”

朱由校道:“不是说你文采出众才能知道文史科如何建立,只是想让你以一个热爱文史之人的身份,看看应该如何建立文史科,你提供的只是一个方面的意见而已,朝中诸公,朕也将会问询的。既然你也知戏剧,那就一起给个意见吧。”

张岱行礼退后。另一个三十多岁的学生上前作揖道:“陛下,学生徐弘祖觉得我们地理科的更应该外出实习,考察我国各地的山水地形,不管是在经世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都会有作用,所以众同窗特意推举学生来向陛下请求。”

朱由校突然想起一个人来,那个著名的旅行家,于是问道:“你的字是什么?”

徐弘祖很是奇怪,低头回道:“学生表字振之。”

朱由校想,原来不是徐霞客呀。他说道:“你这个提议很有道理,地理确实更应该实习,你让你们的司业向院长和副山长申请,自己制定好计划,然后给朕过目一下就行了。”

徐弘祖想不到竟然如此容易就得到皇帝的批准,大喜之下深深地作了个揖道:“学生等谢过陛下的大恩,学生等一定会让实习对朝廷有用的。”

朱由校摇摇头道:“具体的效用倒是其次,朕希望你们实习时,能够把你们路途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写上一本游记,让大家都知道我大明河山是如何美丽,这才是最主要的。至于军事上我们有专门的测绘人员,找矿开矿你们也应该不擅长,当然如果能发现他们没有发现的东西自然更好。”

这徐弘祖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他生来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积极鼓励徐弘祖放心远游。万历三十六年,二十二岁的徐弘祖终于正式出游,他游历了浙、闽两地,旅途中听说京师大学堂招收地理方面的人才,他深感一人独行有诸多不便,于是便来京师考入了地理班。

他本以为既然是地理科,自然应该是到各处游览考查,不想却是在学一些地理知识。他不淡定了,想要退学,而他去找司业时,司业听了他的意思后,让他来找皇帝阐述自己的意见,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问询,不想却得到这样好的结果。

当然,朱由校并不知道,徐弘祖就是后世有名的徐霞客,霞客是他的号而不是他的字。

最后一个是个四十多岁的落拓士子,他作揖道:“陛下,学生凌濛初本是器械科学生,但学生不懂机械制作,所以请求退学。”

朱由校依稀听过这个名字,却一时想不起来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但既然自己听过名字,那就不能放过。他笑笑道:“既然不懂机械,当初为何要报考器械科呢?”

凌濛初面带愧色道:“陛下,学生十八岁充补廪膳生,然多次赴考,均未能中试,到现在还是个副贡。因见陛下开新科取士,便欲改弦易辙,因学生曾经做过印书之事,想来学习印刷之术,故而考取了器械科,不想器械科都是如何制造火铳大炮或者蒸汽机的,并没有印刷之术,学生无能,只好申请退学。”

在凌濛初回话时,朱由校绞尽脑汁,还是没有想起来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只好放弃。听他说自己擅长印书,便开口道:“其实印书之事,也确实与器械科有关。器械科除了造火铳大炮,也能制造一切机械,印刷也可以用水力甚至蒸汽机做动力。你既然有志于此,不如专门负责研制印刷机械如何?”

凌濛初想了想回道:“其实学生更想要编书,当然对研制印刷机之事也有兴趣,那就来研制印刷机械吧。”

他说到编书,终于让朱由校想了起来,他就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作者。

他立即说道:“既然你对机械之事不大精通,正好朕要准备在研究院加开文史和戏剧两科,不如你来文史科如何?印刷机械让别人去研究。”

凌濛初自然求之不得,问道:“陛下,学生愿意去文史科。”

朱由校大笑道:“刚才有地理科的张岱也想进文史科,朕要他想一想文史科要如何才能建好,现在这个任务也交给你,到时一起给朕交一份提议书来。”

凌濛初激动不已,谢恩后满心畅快地去了。

朱由校将研究院院长毕懋康找来道:“朕今日遇到几个想要退学的研究院学生,因为他们觉得没有适合自己学习的东西。故而朕准备在研究院新开两科,一门文史,一门戏剧,毕卿觉得如何?”

毕懋康想了想道:“陛下,文史科倒也罢了,这戏剧科是干什么的,专门用来写杂剧的吗?为什么不把戏剧也加在文史里面呢?还有小说也可以加进来。”

朱由校一想也是呀,小说戏剧不都是文学类吗,那加进来也不错呀。毕懋康又说道:“陛下,研究院六科并不能包括各种人才,当日报考时说的是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就可以报考,而报考后却又限定在六科里面,这样自然就会有学生觉得不能学到想学的东西。而今陛下新增了两科,日后又会有人觉得八科之中亦没有想要学习的内容,是不是又要变成九科十科呢?”

朱由校道:“是呀,朕也是这么想的,毕卿可有教我?”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两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动之外喀尔喀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一章 没人把皇帝当回事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装到牙齿的雇佣军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第八十四章 大战之前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两百七十五章 攻下旧港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一百零八章 论孝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浆第两百四十六章 雇佣军第两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汉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复河套(二)第十六章 选妃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通天下(二)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六十六章 玻璃镜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细则》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装到牙齿的雇佣军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台第两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来了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六十六章 玻璃镜子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两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两百二十五章 《儿童保护法》(上)第九十章初战萨摩藩第一百五十五章 吕宋和虾夷第十二章 橡胶与大洋洲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十八章 再驱东林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两百五十二章 攻占雅库茨克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浆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五十二章卢象升的应对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与分家第两百六十九章 十年纲领第两百八十四章 夜战惊魂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两百九十七章 与权阉的对话第三十四章 收税准备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让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一百二十一章 觉华岛之战(中)第一百一十章签订和约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二十章辽东第一大侠第两百五十章 汉人不得为奴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第一百零六章 细胞学说第两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七章白莲教乱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鸡笼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十二章 挑选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