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变

不过朱由校接下来一句话就打破了他的幻想:“法律管辖皇权,应该在二三十年后成为现实。朕先要把大明按朕的意愿来改造,改造好后,再实行不迟。”

虽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皇权被制约,但至少还有个希望吧。现在的皇帝确实聪明,务实,比之他的爷爷要强得多,这样的皇帝统治之下,大家的日子也过得不错,文官的权力正在逐步增强,这样持续下去,总会让国家最后的统治权落到文官的手上。

其实文官们之所以想要限制皇权,当然是因为自己想要权力,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皇帝有贤有愚,如果一个不大靠谱的皇帝滥用权力,对于国家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现在的皇帝能够听从大臣的意见,而且对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套现在看来有效的看法,那么限制皇权的要求倒是没有那么急迫。

皇帝在法学院的讲话刊登在周报上,在叶向高等人的要求上,删去了皇帝也要受法律审判的那一段。即使如此,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倒是没有什么争议,而其它三个方面却有许多人写信来表示自己的不同看法。最多的是拿出法理不外乎人情来认为法律不应该是冰冷的,而应该是有一定的弹性的。还有很多人认为是坏人就应该重判,好人就应该轻判。

于是啸启先生又写了一封读者来信,在信中他认为,所谓法理不外乎人情,先要搞明白,这个人情应该是追求公平与正义的人情,是给予慈悲或宽恕的人情。而且这个人情只能在最后的判罚中才能起作用,而不应该在决定有罪无罪时使用。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官员犯了贪污罪,他家里条件不大好,上有老母下有弱子。那他的家庭条件不能做为量刑的依据,应该怎么判就要怎么判。这就是法律是刚性的意思。

但如果这个官员被判流刑,那就可以适当考虑,让他流放的地点距家人近一些,方便家人探视。这就是法理不外乎人情。

至于法律的弹性的问题,他认为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法律有弹性的话,弹性应该在哪里呢?对谁有弹性呢?有了弹性,那么各级官吏就会有施展权力的机会,也许同一件案子,两个官吏来判的话,因为弹性的不同,导致两个判决大相径庭,这样的话,法律还有什么尊严,不是和笑话一样吗?而且这还会导致大量的贪污腐败行为发生。

最后他强调,法律惩戒的是事不是人,法律和道德不是一回事,平日的好人坏人是道德标准,不能用道德代替法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的要求要比法律高。

啸启先生因为经常在周报上发表读者来信,已经成了一个颇受关注的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信件发表后,很多人开始仔细地思考,认真地领会他话里的意思,有很多人写信表示自己看了啸启先生的来信后,若有所悟。

朱由校也知道,改变人的某些想法很难,也许永远也改变不了。但这是明朝,不是后世,士子们还是愿意独立思考的,你说的有道理,他们也是会信服的,至少不会象后世一样,直接就是“我就觉得什么什么是好的,什么什么是坏的”,连理由都不用摆。

而这时的辽东局势,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天启四年的冬天,努尔哈赤又一次派使者来,还是原来的条件:退回边墙以外,让出辽沈,称臣纳贡,只希望朝廷给予一定的米粮。这次加了一个条件,就是一出边墙就解散军队,并言明因为努尔哈赤身染重疾,已经不可能有多少时间可活,希望能在他死后再将尸体交给大明。

这话说得凄惨的,让有些大臣都有些不忍心了。朱由校召来皇太极,将建州的求降信交给他看。皇太极看后泪流满面地说道:“圣上,大明以孝治国,罪臣希望圣上能给罪臣一个在父汗面前尽孝的机会,父汗殁后,罪臣将带着父汗遗体自缚前来。”

有大臣上前道:“陛下,此事似乎也可以,反正建奴已经没有办法翻盘,放他回去,可知我大明待蛮夷之厚,如其有半分知恩图报之心,自会全师而降。”

朱由校看去,却是吏部右侍郎曹于汴。心里想着,这东林党里面的一些人,到底是愚蠢呢还是愚蠢呢?这样简单的手段竟然就被感动了,可没见过你对国内的子民这样仁慈过。

他没有作声,只是乜了他一眼,然后看向叶向高。叶向高心里直骂娘,不过这次骂的是曹于汴。你特么的是吃了屎吗,这个时候为建奴说话。

他出列斥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且其狡猾而无信。皇太极者,建奴四大贝勒也,此时放他归去,便是放虎归山。你是想要我们牺牲更多的同袍吗?妇人之仁,你读的圣贤书到哪里去了?天下可怜之人甚多,你想想建奴无故杀掉的无谷之人,那些人才是真的可怜,还不快快退下。”

皇太极惨笑道:“罪臣被俘日久,即使回去,也不可能再有领兵之机会。再说罪臣一向读圣贤之书,又于京城多日,受圣上及诸位高贤感化,早有归顺之心,回去后又如何会反判呢?”

孙传庭笑道:“你就是说出花来,我们也不可能放你回去。这不是人伦问题,若奴酋已死,你去奔丧,倒是可以商量。”

这话说得恶毒,皇太极却面色如常。心里想着,若真的父汗殁了,你们又有新的托词了,到时会放我回去才怪。不过若他们真的愿意放我回去,我应该要如何整顿建州呢?岳托应该会听我的,那代善倒是可以争取,莽古尔泰一介莽夫,阿敏这个家伙有些难以搞定,那就联合代善和莽古尔泰一起对付阿敏。然后重用汉人,和大明争夺一番,虽然不想取代大明,但占有辽东之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六十六章 玻璃镜子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三百三十九章 驿站第两百九十七章 与权阉的对话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四十九章近卫军的初次失利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两百零六章 收复河套(十一)第二十一章 红丸案第三十四章 收税准备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七章朱徐再会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军队修铁路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长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十六章救兵来也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三十三章东林分裂迹象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学城的雏形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讲话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十六章矿税之议第一百四十四章 吕宋的反华运动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四十章辽南有变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三百六十四章 欧洲乱象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两百零七章 收复河套(十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一百零七章 身体发肤论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两百四十四章 开始谈判第三十一章东林再驱方从哲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两百六十二章 追击林丹汗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将军曹文诏第三十三章东林分裂迹象第四十四章 败奢军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复河套(二)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三章 哕鸾宫失火第两百二十一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中)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两百七十章 严峻刑法第两百三十七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引子(主角不会重用东林党,更不会重用圆嘟嘟)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学城的雏形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两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一百零二章养廉银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两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学(七)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游西苑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