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

方从哲道:“陛下,宣宗旧事,是因为宣宗仁慈,而臣下等依旧是遵循二名不偏讳,从未有过同时出现二名之事。而今陛下则将整名均刻于剑上,实乃亘古未有之事,故而臣等惶恐。”

朱由校笑道:“首辅之意,朕心里明白。此事是朕特意所为,因为朕这些天特意查了一下避讳之事,发现避讳之制始于周代,但仅在本庙中避讳。生者避讳是很不严格或者说不做要求的,当时有所谓读书不讳、临文不讳、不讳嫌名等。无论是在《礼》或者是《春秋》中,君王的名字都是不避讳的。”

“但进入汉代后,避讳变得严格起来,比如刘邦之邦改国,吕雉为后之雉改野鸡,刘秀时之秀才改为茂才,均可见其时避讳已经风行。”

“避讳分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倒不用管,因为这是别人的家事,但为尊者讳和为贤者讳,朕觉得倒是有可以商榷之处。”

叶向高怒道:“陛下难道想要废除避讳?此事老臣万万不敢赞同。”

方从哲,徐光启,毕自严也一起道:“请陛下深思!”

孙传庭犹豫一下道:“陛下,废除避讳之事,事关重大,如果贸然行事,只怕会掀起轩然大波。”

叶从高道:“什么只怕,是一定会。”

朱由校看着五个阁臣都反对,一时倒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殿中出现了尴尬的寂静。

毕自严想要打破这种寂静,他想了一会道:“陛下,如果只是对陛下的名字不用避讳,因为宣宗曾经为之,忠勇剑也只是少数人才能得到,倒也是没有太大的波澜。而至于其它的避讳,就算是陛下下旨,那也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问题。”

朱由校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道:“那么先就只是对朕的名字不再避讳,我大明列祖列宗遵循二名不偏讳的原则,如何?”

叶向高叹了口气,这个皇帝什么都好,一般的时候也都愿意听从大臣们的意见,但有时候的想法,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呀?为什么会特意要把避讳这事拿出来呢?明明已经将圣人都捧到了极高的高度,却又要拿避讳这事出来,真是想不明白呀。

其实是他把朱由校想复杂了,朱由校只不过是觉得避讳这事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不便,而且此事在他看来全无意义。如果说要尊敬祖先和先贤,避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呀,用建祠祭祀的方法不是更有效更好吗?

朱由校道:“既然是二名不偏讳,那朕倒是有两件事想要改一改。一件是学校之名,一件是钱币之元。”

方从哲道:“如果陛下一定要坚持,学校倒是古已有之,不过学堂和学校差别不大呀,为什么一定要改呢?一块钱老臣也觉得不错呀,虽然有些俗了,但钱财本来就是俗物,用俗名称俗物,不是很正常吗?”

朱由校道:“因为朕准备建立一个完整的货币体系,定下的单位是元,角,分。而用块做单位,让朕觉得不大舒服。”

众人不明白为什么用元就可以,用块就不舒服。不过这只是小事而已,反正现在也有人用元宝这个词。而学校这个称呼其实与学堂并无太大区别,皇帝却一定要用学校。看起来皇帝就是想要作出不用避讳的姿态,宁愿让自己和祖宗的名字被随意使用。

毕自严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可是觉得用块字,会让人想到一块银子吗?”

朱由校笑道:“有这个考虑在内,再者用元做单位,显得更加正式。块字确实太俗,而朕希望大家不要把钱币当成俗物,块最多可以作为元的俗称。”

叶向高道:“忠勇剑反正数量少,这个老臣反对也已经无效。不过现在学堂好好的,一定要改成学校吗?”

朱由校笑道:“这个倒是不必。但以后会建立新的学堂,为了和原来的学堂区别,就可以用学校来命名了。比如讲武堂现在是培训军官的学堂,而以后如果再设立类似的学堂就要叫做军校,而且是分兵种的军校。”

叶向高点了点头道:“如果只是如此,老臣觉得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希望陛下能减少忠勇剑的数量,最好上面不要刻全名。”

朱由校笑笑没有说话。叶向高也知道现在木已成舟,皇帝不会同意不刻全名的,不过一想到是他自己的名字,就随他去算了,只要不是所有的避讳都不讲就行。

于是避讳一事,至少现在朱由校占据了上风。虽然只是二十把剑,但周报在报道讲武堂毕业典礼时,特意注明了忠勇剑上所刻的全部文字,这让大家都知道了皇帝并不愿意对自己的名字避讳。既然皇帝都这样做了,那么一些官员什么的名讳还避的话,岂不是表示自己比皇帝还要尊贵。

而大明皇家银行也在周报上特意提出,将会发行新的铜币:当五文和当五十文铜币。一块钱银币改称为一元,五十文铜币称为一角,五文铜币称为一分。而原有的一文铜币继续流通,且持一角和一分可以在银行随时进行银币和一文铜币的兑换,且没有手续费。

一角和一分铜币在重量上与一文铜币相差有限,初次发行时,民众会有疑惑心理,认为是朝廷剥夺民财的方法。所以朱由校要银行随时可以进行银币和铜币之间的兑换,只要持续一段时间,大家就会承认一角和一分铜币,而他们具有的便利性,显然是强于一文铜币的。朱由校相信,在几年之内,这个新的货币体系信用就会建立起来,而这可以大大减少造币厂的铜条消耗量,而且可以为纸币的发行方法提供很重要的参考,等到大家适应了角币和分币之后,再接受纸币就相对来说容易得多了。

果然,新币发行后,角和分根本就没有人来银行兑换。农业合作社在交易中却开始使用角币和分币,并声称欢迎使用角币和分币,使用角币和分币在农业合作社购买物品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会两百八十六章 东吁局势第一百六十七章 镇东和抚东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八十七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一)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一百二十二章 《妇女儿童保护法》第两百三十六章 《忠贞大将军》第八章 一边倒的战事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五十六章 孙屠夫的第二击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四十六章 苏州抗税(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二十三章迁安新村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第十二章 攻山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两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四章又遇见你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十二章 橡胶与大洋洲第两百六十二章 追击林丹汗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二十一章 红丸案第两百五十二章 攻占雅库茨克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四章 平定西南(谢谢各位支持!还有一章专门感谢第一盟主!)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龙城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两百零四章 收复河套(九)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两百三十七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六章 检举箱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十六章 选妃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一百零八章 论孝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八章 一边倒的战事第两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动之费奇米第两百一十二章 收复河套(十七)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一百三十一章 满桂结婚了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第五十九章陕西巡抚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一章 心脏与手足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两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学(七)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八十七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一)第四十七章撤海州辽民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贫穷是万恶之源第一百四十六章 汤九州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为仇敌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交第三百零一章 曹变蛟第十一章 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