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

其实说起来,魏忠贤一直是被朱由校当作心腹,但朱由校总是受到历史上魏忠贤的“光辉”事迹的影响,对魏忠贤终究还有一点提防,比如廉政公署,比如经济调查局。虽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监督,但在他心底,其实还是对魏忠贤有点不放心。

但如今看来,自己还是过于小心了。魏忠贤并不是一个皇帝说什么就会无条件执行的人,他竭力阻止自己刊登这篇文章,便是不想自己面对太多的敌人,这样的忠诚,出现在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坏宦官身上,至少说明这个宦官并没有坏到一定的地步。

他狠狠地盯着魏忠贤,魏忠贤不敢直视,只是不停地叩头:“圣上深思呀,先让徐先生看了再决定吧。”

朱由校笑道:“你起来吧,去把阁员们召集到云台,朕先听听他们的意见。”

魏忠贤大喜过望,又叩了三个头道:“圣上圣明,奴婢这就去。”

王承恩还跪在地上,朱由校道:“你也起来吧,等下阁臣们的意见你也要注意听,最好记住他们的意见。对了,宋应星他们造的铅笔上次不是给你们报社了吗,就用那个记,快一些。”

两人来到云台,阁员们已经等在那里了。行礼后,朱由校看了王承恩一眼,王承恩上前将朱由校的文章读了一遍。众阁臣面色连变,方从哲几次欲要打断王承恩,却总算是记得皇帝在此,不敢作声。

读完以后,朱由校道:“这是朕准备发在周报上的文章,厂臣和王都监都认为不能发,要朕先问询诸位爱卿,所以朕就来了。”

方从哲终于得到机会,立即道:“陛下,此文若发,则会让人质疑父为子纲,进而质疑君为臣纲,老臣以为,不发为好。”

叶向高道:“陛下,厂督和王都监忠心事君,老臣以为实为内官之表率。陛下此文之意,在老臣看来,似乎是意在复古。只论圣人之言,其余解释均按需要来取舍,正合我等欲重新儒学之意。只是三纲五常,乃是国之柱石,陛下也欲改之乎?”

wωω▪Tтkā n▪¢O

经过上次的圣人之言是否一定不会错的争执之后,圣人之言有一些也许会错,在君臣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只要皇帝不全盘否定儒家,叶向高觉得并不是什么大事,而且这篇文章中也不是要否定三纲五常,只是想要回到孔子当年的原话,然后再加解释罢了。

朱由校道:“仁、义、礼、智、信,朕觉得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所必有遵循的原则,不但不能改,而且要加强。但是朕确实想把三纲变成原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才符合圣人原意。”

若是将君为臣纲变成君君臣臣,其实这对臣子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君为臣纲强调了君相对于臣的绝对性的控制权力,使得大臣与君打交道时先天性就居于劣势,而君君臣臣更强调的是君臣都要遵循一些准则,并没有将君臣置于严格的主从关系。

方从哲刚才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一直以来习惯遵守的君为臣纲受到了威胁,所以才会下意识地不同意。现在听皇帝和叶向高的谈话后,心里转过弯来了,觉得如果稍微改一下,其实也不是无法接受的。

文官们限制君权的想法是中国封建社会永恒存在的主题,即便是对皇帝视若神明的孙传庭也不例外。因为即使现在的皇帝英明神武,并不能保证后面的皇帝也是这样,而阁臣们都是经过科举考试而来,在地方和中央都有实际当政经验的人,这至少可以保证当政的官员不会是傻子,但皇帝是不是傻子可不能担保。

众阁臣只是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主动提出将三纲换一种说法,这明明是对皇帝不利的。如果说皇帝不懂,那大家是不相信的,从他毫不犹豫地驱逐三尚书就可以看出,皇帝是知道权力斗争的严酷性的。如果说皇帝是想自己放弃一部分权力,将它们移交给文官们,那大家更加不可能相信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无私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可能,或者说正因为是皇帝更加不可能。

那这就有了一个问题,皇帝为什么要自拆根基而自削权柄呢?在这个问题面前,三纲的修改都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叶向高试探着问道:“陛下,如此一改,会有损陛下威严。臣觉得还要请陛下三思才行。”

朱由校笑笑道:“叶师的意思是以后朕的金口玉言会受到质疑是吗?”

叶向高连忙回道:“老臣不敢。老臣是怕有些宵小之辈,会因此而对圣意阳奉阴违。”

朱由校面色一肃道:“既然圣人之言也可能会错,那朕的话出错的可能性显然也是存在的。这世界上并没有哪一个人的所有的话都是对的,如果有人这样对你说,你就知道他在撒谎。朕的话也会有错,这件事每个人心里其实都知道的,但有人是因为爱护朕,有人是因为惧怕朕,所以没有说出来而已,金口玉言,本身便是一个笑话。”

“有一些人,居于上位久矣,总是听着别人说自己圣明,伟大,正确,光荣之类,便真的以为自己永远圣明,伟大,正确,光荣。他的并不高明的主意甚至是颠狂的想法,都被他以为是正确的,从而强迫于全国推行,这就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而可能是使得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遭受重创的大事。所以愈是位高者,愈要明白,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的,自己是不可能永远正确的。所以一定要虚心纳谏听劝,但是上位者总是不愿意听取不同意见的,这是人的本性,那么朕就要强迫他们不得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这需要制度来制约,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的改变。如果所有人都知道,上官的决定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可以或者说是有义务提醒他,那么朕相信每个上位者作决定时,都会考虑到各个方面,都会有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人便可独断专行,其他人只能战战兢兢地看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滑入黑暗的深渊,却不敢发一言。”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历法实施第五章 哭太庙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击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三百四十八章 占领鄂木斯克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两百七十九章 云南备战第一百一十五章杨涟也会杀人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二十四 说礼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装到牙齿的雇佣军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两百二十六章 《儿童保护法》(下)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两百三十七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第两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来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台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来了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一百三十章 失败的伏击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通天下(二)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三章 哕鸾宫失火第两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词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二十章 火车火车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二十二章 大明周报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结局(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为仇敌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两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学(二)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两百八十六章 东吁局势第九十三章南蛮胴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十一章 军制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三十九章 交税光荣第两百二十六章 《儿童保护法》(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四十九章近卫军的初次失利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欧洲到美洲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六章 对广宁失守的处理结果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六十五章办工厂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六章 对广宁失守的处理结果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四章 平定西南(谢谢各位支持!还有一章专门感谢第一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