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场

船队继续前进,到了天津港后,毛齐五立即用快马将消息和密奏传给皇帝。朱由校命令将所有吕宋人运去山海关,因为京山铁路(从北京到山海关)已经快要修起,而地理科和机械科的学生通过勘测,认为应该将铁路直接修到沈阳。而朱由校也觉得现在往南边修铁路不符合自己的计划,所以批准了京沈铁路的修建计划,这些吕宋人正好边干边学,先平整地基还是没问题的,等到京山铁路修完,应该就能成为合格的铁路建筑工人了。

而另外两艘西班牙船,其中的银块则直接运送到造币厂,而其它的各种特产则派出了农事科的学生去天津挑选,特别是要找橡胶或者橡胶树种。如果找到或者是其它大明还没有的物种则运送来京,已经有了的就不用管了。

农事科的学生来到天津后,按照朱由校的描述,找一种软软的胶状物,或者是树种,结果胶状物倒是找到了,但树种却一棵也没有。

农事科学生将这胶状物带回京城,朱由校让人取了一些点燃,燃烧后冒出黑烟,他闻了一下烟味,然后将火扑灭,等了一会儿再手手去摸摸,感觉到有粘性。

他拿铅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拿一块胶状物在上面擦拭,很快字就被擦去了。

他拍拍手笑了笑道:“就是这个,去把宋应星和方以智叫来。”

宋应星的造纸研究已经陷入瓶颈,一时也没有别的办法来达到突飞猛进的效果,而方以智的机械研究也差不多,所以朱由校想让他们转一下方向。

两人很快来到,见礼后朱由校笑道:“两位的研究情况有什么进展吗?”

宋应星低头道:“学生造纸机械已经搞得差不多了,现在产量稳定,只是学生觉得已经没有办法再进一步提高了,实在惭愧。”

方以智抬头道:“印刷机确实越造越好,不管是清晰度还是价格控制都有些进步,只是想要印出宝钞,这纸和油墨还是有些进步的空间。”

朱由校笑道:“朕有一个想法,说出来想和你们参详一下。朕认为,科学研究会遇到瓶颈,你们只是听到词儿就会懂它的意思,想要突破瓶颈,当然有很多方法,其中一种便是暂时放下,去做别的事,说不定哪一天灵感就会突然来到。”

宋应星想了想说道:“陛下,其实学生也曾经想过这种方法,既然陛下也这样说,那学生愿意去做一些其它方面的研究,看看能不能触类旁通。”

方以智眼睛闪了闪,开口道:“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换一换研究的内容?”

朱由校捬掌大笑道:“你个方鬼子,果然是不愧这个名字呀。朕确实有这个意思,不过现在还有另一件事,想看你们哪一个愿意去做。”

方以智脸变得有些红,方鬼子这个词本来就是朱由校给他取的,他无力反抗,只能听之任之。不过朱由校叫得多了,他也慢慢习惯,脸从开始时的通红变成现在只是微微一红了。

朱由校道:“这次海军在马尼拉截住了两条西班牙船,我们上次派去寻找橡胶的船遇难了,不过我们在西班牙船上发现了橡胶。现在我想派你们去吕宋,看有没有可能西班牙人已经开始移栽橡胶树了。如果没有找到,朕要派海军去美洲寻找,也需要你们跟着去。”

宋应星道:“陛下,学生愿意去吕宋或者美洲,造纸机械中有些需要密封的地方,虽然可以用杜仲胶,但陛下以前说过橡胶会更好,学生想去找橡胶树。”

方以智道:“陛下,学生也想去,这个用在蒸汽机上应该会有用。”

朱由校笑道:“不用两个都去,一个人去就可以了。这样吧,宋应星去吧,他年纪大些,小方你还太小,等你结婚有了儿子,朕才会派你去海外。”

方以智脸又红了,而且红得很厉害。他说道:“陛下,那让学生去宋兄的造纸研究所那里去看看吧,学生可以试试造出印宝钞的纸来。”

朱由校道:“不用急,朕还只有一个设想,你们俩先调换一下部门,看看能不能对自己的研究有所启发,或者是看出对方研究中没有发现的东西。朕还要从南海抽调两艘福船去美洲,以前朕想得太简单,这次要组织一个大船队,不,应该是大舰队,朕现在没有想要侵占美洲,但先要保证去探险的人的安全。”

宋应星道:“陛下,我们现在就调换吗?”

朱由校道:“朕有一个想法,你们不如这样,先是小方到造纸研究所去玩一段时间,两人一起探讨,看看有没有可能碰撞出什么灵感的火花。就以一个月为限吧,如果有作用,那就继续去印刷研究所,如果没有作用,那就调换部门看一看吧。”

宋应星笑道:“这个方法很好,正合了陛下自古成功在尝试之意。那就先请方贤弟去造纸研究所指导指导。”

方以智连忙拱手道:“不敢当不敢当,向宋兄学习。”

朱由校笑道:“我们搞研究的人,不要矫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圣人都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也。”

两人一起作揖行礼道:“谢谢陛下指教。”

看到这一幕,朱由校心里不由得欢喜莫名。至少宋应星这一世不会晚年穷困而亡,而方以智也不用僧衣避世,这些中华民族的才智之士,只要给他们一个相对安静适宜的环境,他们爆发出的能量也许能震惊这个世界,影响到这个世界的科学发展道路。

不用说自己还在力图去掉儒家学说中阻碍中华前进的糟粕,而保留了对民族发展有利的精华部分。自己还将要改善大明人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的变化会导致大明人的思想发生相应的变化,富足的生活将使得阶级革命在大明不会有存在的土壤。做到了这一些,也不枉自己穿越一场。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战托木斯克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一百零二章养廉银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三百三十九章 驿站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十六章救兵来也第二十三章 开花弹第二十章 火车火车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服察哈尔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第一百八十五章 议东林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七章朱徐再会第一百一十一章惧内的德川秀忠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宁愿对你不好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三章 大饼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五十九章陕西巡抚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四十三章 战成 都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一百零六章 细胞学说第两百五十八章 拍卖开采权第两百五十八章 拍卖开采权第七章白莲教乱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战西班牙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四十七章撤海州辽民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军队修铁路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八十一章 卢象升第两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归来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一百零二章养廉银第八章 孙屠夫的第一击第一百零六章 细胞学说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两百三十九章 远交第三百六十章 张宗灵的进击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二十二章 大明周报第两百八十四章 夜战惊魂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六十章 秦军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变东林第五章体育锻炼第十八章 再驱东林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七十七章 捕鲸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四十四章 败奢军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战托木斯克第十七章 大婚第两百四十六章 雇佣军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