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

张丽水一把跳起来道:“老师,我以后要做大将军,要为大明打下更多的土地,抢来更多的财富。”

众人一起大笑起来,刘天风笑笑道:“你有这个雄心壮志,老师要表扬你。不过以后发言要先举手,老师先说过了的。”

张丽水赫然而笑,低下了头。刘天风道:“大汉是我们的民族,大明则是我们生活的国度。我大明自从太祖皇帝兴兵反元,将欺压我们汉人的蒙元赶回了北边,建立起了大明帝国。自古以来,得国之正,无有超过大明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太祖驱逐了蛮夷,恢复汉人江山,这是第一正;太祖打败北元,乃是用堂堂正正之师,并无阴谋诡计,这是第二正;太祖建国后,严惩贪官污吏却对平民极好,轻薄徭役与民休息,这是第三正。而大汉则是灭暴秦后建立,略输于大明,但也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是大汉人,我们骄傲,我们是大明人,我们自豪。骄傲自豪于我们是一个文明的民族,生活在一个文明的国度。我们有华美的服饰,我们有悠远流长的礼仪传统,这是我们伟大的历史。我们有代替人力的机器,我们有通达四方的铁路公路,这是我们美好的现在。我们必将会有更加辉煌的将来!这一切,都要靠你们来建设,同学们,皇帝陛下说,只有一代胜过一代,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诸君,请让我们一起加油。”

众学生乱七八糟地叫喊道:“加油,我要……”看着大家热情激昂的样子,刘天风含笑不语。不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吗?要让民众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度自豪,这样的民族才会有进步,不断地进步。

下午又上了一堂课的算术,学生简单地学习了新的数字表示方法。听着老师领着学生读着“一象竖立的棍子,二象池塘的小鸭……”朱慈燃三人都觉得没有意思,他们已经学过四则运算了,这样的知识实在是太过简单了一些。

四点半放学后,方正化领着太子和公主回宫。一上车朱淑娥便问道:“弟弟,今天我们老师说,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中也有象花木兰,班昭,黄道婆这样出色的人物,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平阳公主,带领军兵,镇守边关。我以后也要跟她学,去当女将军。”

朱慈燃笑笑道:“姐姐武艺精熟,而且谋略极为出色,自然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女将军。”

朱淑娥眉开眼笑,手摸向他的头道:“真乖,很会说话哟。”

朱慈燃躲开她的魔手,心里却在想,一年级的算术内容确实太过简单,自己等于是在重复学习,这事要和父皇说一下。

因为太子公主是第一天上学,所以朱由校和三位妻子都在等着孩子们,想知道基本情况。

两小下车后,先对着方正化施礼,谢过他的护送。然后对着父母姨娘见礼,礼毕后朱淑娥一下子跑过去,跳进朱由校怀里道:“父皇,上学真的好有意思呀,我今天学了很多东西哟。”

朱由校抱起她,亲吻了她的脸颊,然后问道:“我的宝贝今天学了些什么呀?好好和爹爹说说。”

段英看了看和父亲闹成一团的朱淑娥,皱了皱眉头,她总觉得丈夫太过宠女儿,也曾经和他提过,但朱由校却说:“女儿不就是用来宠的吗?严父那是对儿子来说的,对女儿就应该是慈父。”

朱淑娥笑道:“我们老师说,历史上有许多女子,也立下了很多功劳,所以我们身为女子,不能自己看轻自己。淑娥想要成为大明的第一位女将军,为大明征战四方。”

朱由校哈哈大笑:“你想成为大明第一位女将军是不可能的了,秦良玉将军才是大明第一位女将军,这位将来可是要写入正史的。不过我的宝贝如果能够成为第二位女将军,那也是不错的。”

朱淑娥奇道:“那为什么老师在上课时不讲秦将军的事迹给我们听呢?”

朱由校笑道:“我们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我们有些人总觉得秦将军身为土司,便天然地让人不放心她对大明的忠心。所以在秦将军在世之时,他们是不愿意对她大肆进行宣传的,以免最后收不了蓬。不过你爹爹我是非常相信秦良玉将军对大明的忠心的,文学院现在正在排一出戏,便是以秦将军为主角的,等他们排好了以后,爹爹带你们去看好吗?”

朱淑娥拍手道:“好呀好呀,父皇可不可以让他们快点排好,淑娥等不及要看了。”

朱由校笑道:“一个月以后就可以排好了,而且皇家大剧院也已经建成,现在只剩下一些小的地方要完善了,也需要二十多天。所以一个月以后我的宝贝就可以看到秦良玉将军的戏了。”

段英终于看不下去了,喊道:“淑娥,快从父皇身上下来,不要累着你父皇了。”

朱由校将朱淑娥向上抛起,在她尖叫后然后接住,笑道:“父皇不累,不过你娘看来要生气了,我把你放下来好吗?”

朱淑娥看了看母亲的脸色道:“好的,淑娥也累了,父皇去问弟弟吧,听说弟弟第一天就和人打架了哟。”

朱慈燃瞪了姐姐一眼,虽然自己打架的事会如实告诉父皇,但被人先告状的滋味终究不大好。朱淑娥回了他一个白眼,弟弟真不乖,打架竟然不叫上自己,太让人生气了。

朱由校放下朱淑娥,看着朱慈燃道:“说说,是什么原因打架的,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尽量都说清楚。”

朱慈燃便将整个过程说了一遍,他记性很好,口才也不错,将整个过程说得很是生动。听到张信庆骂人的时候,张嫣皱了皱眉头,她就是怕有外面的学生教坏了儿子女儿,所以才不想让他们在外面上学。最后听到老师处理的方式,她又点了点头,自己儿子的行为虽然不能说是大错,但确实有些冲动了。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四十三章 战成 都第四十九章近卫军的初次失利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复河套(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六章 检举箱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六十八章 安南(三)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龙江将军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两百六十八章 传国玉玺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一百六十七章 镇东和抚东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第一百四十一章 议院(上)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交第一百一十五章 论二代的正当性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穷得有道理第一百六十七章 镇东和抚东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七十三章前倨后恭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场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远洋舰队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一百零五章备战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战端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二十九迁安铁矿引子(主角不会重用东林党,更不会重用圆嘟嘟)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两百六十二章 追击林丹汗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八十二章 对女真的分化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三百四十二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吕宋的反华运动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二十章辽东第一大侠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桥与水运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一百一十章 中体西用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二十三章 开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