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章 对罗刹国的担忧

这天下午,卢象升和熊廷弼来到了杜光亭营中。李德林派人将消息传去宣府,不想孙承宗正好回了京城,所以信使只好继续奔向京城。而孙承宗收到信后立即进宫面圣,朱由校立即将在京的内阁成员和各部尚书召集起来,商议如何回复林丹汗的请求。

朱由校等人来齐后便说道:“大家刚才都看过了李德林的报告,林丹汗看来是打不下去了,所以才会想要请和,甚至想要借明军之力来统一蒙古。统一蒙古这事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这未尝不是一块可以提供给林丹汗的遮羞布。现在我们把这事议一议吧。”

毕自严先开口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现在蒙古人已经四分五裂,我们为什么不一棍子将蒙古人打死,把他们的地方都占过来,这样多简单呀。”

孙传庭举手道:“这事我可以回答,蒙古人现在占据或者居住的地区,大部分对我们汉人来说是不适宜耕种的,我们占过来其实并没有什么用,而蒙古人却可以在这里放牧,产出牛羊马匹。所以我们才实施汉武行动,将适于农耕的河套地区收复。但把蒙古人全部杀绝,这事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也做不到。”

毕自严道:“那我们也可以将林丹汗击溃,最好是杀死他,这样分散的蒙古人就不能对我们有威胁了。”

卢象升道:“林丹汗现在是名义上的蒙古共主,而且是极弱的蒙古共主。虽然大多数部落首领都不把他当回事,但在普通蒙古人心目中,他的这个蒙古共主,黄金家族后裔的身份还是挺有分量的。如果将他击溃当然很简单,但蒙古人中必然又会出现人来争这个蒙古共主的位子。而争到这个位子的人绝对不会象林丹汗一样好控制,说不定又会掀起与大明的战争。我们并不惧怕与蒙古人的战斗,但蒙古人至少与我们是差不多的族群,而在漠北以北,还有一个更加凶残暴虐的国家,名叫罗刹国。如果我们与蒙古人战,削弱了蒙古人,会给这个国家趁虚而入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先稳住蒙古人,再来面对北方的罗刹国。”

毕自严看向徐光启。徐光启道:“确实是这样,漠北蒙古以北,确实有一罗刹国,他们和佛郎机人一样,眼睛头发颜色与我们都不同。而且最重要的是,据佛郎机人说,罗刹国人凶残成性,即便是在欧洲,也不受其它国家喜欢。而他们很喜欢占据土地,现在小海北面有些地方便已经被他们所占据。”

毕自严道:“难怪我们要修铁路到小海去,原来陛下是想对抗罗刹国呀。”

朱由校笑道:“是呀,朕最不喜欢的国家便是这个罗刹国,这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无论是他们的王朝还是普通的民众,都是如此。在三十多年前,罗刹国吞并了北方的西伯利亚汗国,这个汗国便位于我们的北方,是从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既然太祖打败了蒙元,那么当然蒙元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我们大明的,朕想要夺回这些地方,要让我们的北方直到大海的所有地方都是大明的。”

徐光启望了皇帝一眼,他不大明白,皇帝对这个罗刹国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恨意。即便罗刹国占领了什么西伯利亚汗国,这其实与大明并无多大关系,而太祖打败蒙元,则蒙元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大明的这句话其实根本就是乱说,因为蒙元其实只是蒙古人的一部分而已。但皇帝的意志便是国家的意志,皇帝不过是想要多占一些地方,作为一个大明人,当然是会举双手赞成这个想法的。

朱由校一直以来都是把罗刹国当成中国最大的敌人,他们抢占中国的土地,杀害中国的边民,可以称得上是无恶不作,却偏偏有很多人却把它视为“老朋友”,恨不得扑上去喊爸爸。当初哥哥朱啸天便深恨罗刹国,认为只要有一丝可能,中国都应该将这个邪恶的国家抹去。现在的罗刹国并不象后世那般强大,朱由校认为应该在他还不是很强大的时候就削弱它,最好是灭掉它。

这便是朱由校不想将蒙古人赶尽杀绝的根本原因,有蒙古人在,一来可以免得蒙古人逼急了投靠罗刹国,二来可以让蒙古人作先锋,对付传说中很厉害的哥萨克骑兵。

既然皇帝已经将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了,大臣们当然不会反对这事,皇帝将抢夺别人的土地说成了教化蛮夷,使得这些儒家弟子们对此趋之若鹜,已经有几个官员自请前往吕宋,越南等地去教化当地的土人,以实现圣人所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在他们看来,抢来大片土地如何比得上教化一方蛮夷,其中便有右佥都御史阎鸣泰。

大家商议了一会,最后决定派卢象升去和林丹汗谈判,卢象升现在是属于武将,但大家都觉得一个探花当然应该算是文官,而且总参谋部大家也都认为是一个文职机构,卢象升要求和熊廷弼同去,因为熊廷弼与后金和蒙古都打过多年交道,深知蒙古人的想法。

卢象升和熊廷弼领命后,卢象升便和熊廷弼商量:“芝冈兄,不如小弟先去节制杜光亭,您先在参谋部里把事情安排好以后,再带一二参谋再来?”

熊廷弼怒道:“啸天可是看我年纪老迈,虽然我年过六旬,可还是骑得烈马,喝得烈酒,你不用顾惜我。参谋部里有何事是需要我俩操心的,小崽子们每天都在整理情报,进行推演,根本不用催促。让人去把白健森叫上,我们带上几个卫兵便可以去了。”

卢象升无奈,他本来便是担心熊廷弼年纪大了,路上跑急了会有些不好,不想熊廷弼老而弥坚,今年六十一了,却不愿意听人说自己老了,坚持要同时走。

于是叫上白健森后,三人便带着从人,向北方而去。熊廷弼不停地催着快走,一行人竟然一日跑了五百里,赶到了杜光亭的军营。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龙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汤九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税(九)第九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贫穷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四章又遇见你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第二章 初见第六章科学实验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两百八十五章 血战东枝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三十七章 请陛下重收矿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三十九章 交税光荣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二十章 大丧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议院(中)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东江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宁愿对你不好第四十六章计划有变,要守海州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二十七章 讲武堂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两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学(二)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三百三十三章 穷得有道理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两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学(一)第两百零二章 收复河套(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四十六章 冯梦龙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三十三章东林分裂迹象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第三百零五章 对宗教的管理第八十八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二)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战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八十一章 卢象升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觉华岛之战(上)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胜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一百一十五章 论二代的正当性第十八章 情浓第五章 哭太庙第八十四章 大战之前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一)第八十七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一)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九章布局海上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九十六章海湾之战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