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八章 拍卖开采权

大量的印度劳动力使得大明的铁路建设速度象插了翅膀一样开始起飞,而更多的印度人来到大明后,有的变成了矿工,开始挖煤和铁矿石,有的变成了河工,参加到治理黄河的行列中去,有的变成了农民,在湖广各地开始垦荒种稻。张千方不停地运来印度人,而大明则需要更多的印度人,如果不是印度人不适应寒冷的天气,大明朝廷恨不得把他们拉到漠北去修铁路。

京小铁路已经修到了大漠中,在两京铁路和山木铁路基本上都由印度人来修建后,大量的后金劳工和大明劳工加入到了京小铁路的建设中,而在鄂尔多斯发现了一个大型的煤矿,十九处天然碱湖,还有露天湖芒硝。

这些矿产的发现,使得京小铁路的从京城到归化等地运送铁轨的火车回程时终于有了大量的货物可带。煤炭倒还不用运回内地,但碱和芒硝可是好东西,内地如此简单易采的碱湖和芒硝湖可还没有发现过。

报纸上将河套地区发现大型碱湖和芒硝湖的消息发布了出去,并且附上了户部发卖这些矿湖开采权的管理办法,大量的商人蜂涌而至,都想抢到碱湖和芒硝湖的开采权。

户部这次采取的是拍卖法,先定了一个底价,按照开采权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不同有不同的底价,然后开始拍卖,价高者得。

当然,在拍卖之前,户部将所有有购买意向的商人用火车拉到归化前一站,然后骑马坐车转向鄂尔多斯,先看一看矿产的具体情况,道路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商人们来到碱湖边,用手拈了一点湖水,放在嘴里尝了一下,慢慢品味半晌,然后吐了出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这样的碱水,里面含盐极少,稍微加工便是极好的碱,运到内地便是钱呀。而铁路已经通到归化城以北,这条路的运输条件已经算是极好的了。

户部便在现场开始了拍卖,这是早就已经讲好了的。每位商人手里拿着的是皇家银行开出来的支票。所有想要参加拍卖的商家,先交付一万元的保证金,拍卖完后,如果没有中标则退回,中标了没有交钱的,这一万元便充了公,然后再行拍卖。

因为户部已经规定了底价,所以各商家都拿着远远超过底价数量的支票参加拍卖。拍卖师拿着一个小木锤,轻轻地敲了一下桌子道:“我们现在开始拍卖,第一号碱湖位于乌审部落,无人要求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开采权,所以直接拍卖二十年开采权,底价一百万元,每次可以加价一万元,价高者得。”

众人都已经看过这个碱湖,碱产量高,纯度也高,而且由于不用过黄河便可以从陕西,所以算是运输情况良好。很快便有人拿出一面写着83号的小木牌举了起来。

“好的,83号商家出价一百万元,还有加价的商家请加紧下手。”

“35号商家出价一百零一万元,47号商家出价一百零二万元,哦,55号商家直接喊出了一百一十万的高价,5号商家出价一百二十万,……”

第一号碱湖就让很多人开始抢了起来,最后以一百八十万成交。在银行职员的协助下,户部吏员将34号交上来的支票号登记在册,然后收好,第一号碱湖就拍卖成功了。

这一次的拍卖都只是拍卖二十年的开采权,除非在拍卖开始有人要求,才会拍卖五十年开采权和一百年开采权,第二号碱湖开拍前,便有33号商家提出想买五十年开采权。

拍卖师敲了一下小木锤道:“因为33号商家要求拍卖五十年开采权,所以先拍卖五十年开采权,如果没有商家拍得,则改为拍卖二十年开采权。第二号碱湖也位于乌审部落,五十年开采权底价两百万元,现在开始拍卖。”

大家都会算账,五十年两百万显然比二十年一百万要划得来,而且时间越长,设备越完善,产量就会越高,交通状况也会得到改善,所以第二号碱湖竞争很是激烈,最后以三百八十万成交。

最后十九块碱湖拍卖了十块,考虑到国内的需求量,这是一个正常的数值,加上一块露天芒硝矿,共拍卖到了五千一百万元。户部尚书毕自严看着下属报上来的数字,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皇帝说出拍卖之法后,他本来是不以为然的,觉得最多能够卖出一千万元就算是很了不起了,想不到却得到了这么多。还要发什么债券,户部现在发愁的是这么多的钱要怎么用才行。

皇家银行行长李之藻想着商家们交上来的一箱箱银锭,则感叹着皇帝陛下果然厉害,自己还担心没有足够的银子来制造银币,这下子至少五年的银两已经足够了。而且经过此事,皇家银行的支票的信誉度也已经打出去了,以后的大宗交易,根本不会有人拿着大量的银币来交付了,都会把钱存在银行里开出支票来支付,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多么大的利润呀。

朱由校接到报告时,不过笑笑而已。大明的钱荒在自己手中是不可能再出现了,而支票的应用很快就会催生纸币的使用,只要大明的武力还是周边最强,那一张张写着数字的支票,便是各种交易中的硬通货,谁也不敢不认,谁也不会不认。

但他也明白,纸币的发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至少现在还只能使用支票,而不能直接发行各种币值的纸钞。等到大家完全习惯了支票,等到多色套印等防伪技术只掌握在研究院手中,等到民众觉得拿着银币和铜币太重而不方便时,那才是发行纸钞的最好时机。

现在朝中的官员发现仅仅在河套的碱湖便卖出这么多钱以后,对于皇帝大肆开拓疆土已经几乎没有了反对的声音。谁能知道在其它占领的地方,又会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出现呢。象镇北城出产的皮毛,质量好,价格又公道,很多官员都给自己的妻女买了一身呢。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十四章第一个新年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两百五十二章 攻占雅库茨克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引子(主角不会重用东林党,更不会重用圆嘟嘟)第两百三十七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第两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称臣第两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第七章朱徐再会第五章 锦衣卫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季攻势的失败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两百二十四章 倭国的劳工输入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八十四章 大战之前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战西班牙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一百一十五章 论二代的正当性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红薯喂猪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两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两百零五章 收复河套(十)第十八章 情浓第二十五章 廷推与五年计划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九十章初战萨摩藩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十八章 再驱东林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台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会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两百八十六章 东吁局势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三百六十章 张宗灵的进击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一百四十六章 汤九州第一百零一章 毕业典礼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十四章 独断专行第三百二十章 联军第一百零五章备战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二十三章 开花弹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一百一十章签订和约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五章 哭太庙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十四章 独断专行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四十九章 印刷机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七十二章谈判(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三百四十八章 占领鄂木斯克第十二章 攻山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两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岛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八十六章 大家一起赌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