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

纸币尚未发行,先已经达到了分拆大家族的意外之喜,这让朱由校很满意。

天启十三年正月,新式纸币正式开始发行。新纸币与宝钞草纸一样的形象完全不同。硬挺的厚版纸,上面字迹清晰。正面上面写着大明皇家银行,下面则标明了面额。反面写着《纸币管理办法》中关于处罚造假的条文,下面则标明发行时间。

虽然报纸上已经说明,纸币可以在农业合作社进行购物,也可以缴纳税款,但宝钞给大明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所以前来银行兑换纸币的人几乎没有。而如果使用纸币在商铺里购物时,店小二总会小心地问道:“客官可否用铜币结算?”

看到这种情况,李之藻很是着急,虽然朱由校和他说过,纸币推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他是管银行的,大量的纸币印了出来却用不出去,这看着就让人焦急得厉害呀。

他去找毕自严商量对策,毕自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两人一起去找徐光启。徐光启笑道:“急什么,好的货币总会让人接受的,一时的不接受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之藻道:“那么多的纸币都堆在银行里,都要堆不下了,你说我担心不担心?”

徐光启道:“那我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派人一家家地发纸币吧。”

李之藻眼睛一亮道:“这次官员发俸禄时可否全部用纸币代替银币。”

毕自严说道:“这个月的俸禄发放一元以下的用纸币发放,一元以上的用银币发放。”

李之藻道:“反正有一元的纸币,纸币比银币要轻便易拿,全部用纸币代替银币不是更好吗?”

毕自严迟疑道:“这个只怕会让官员们不满吧。”

李之藻嚷道:“有什么不满的,身为官员都不支持朝廷的纸币,难道还有道理了?”

毕自严看向徐光启,徐光启深思半晌道:“兹事体大,只怕要从长计议才行。”

李之藻道:“我去求皇上,我就不信皇上会不支持我们。”

徐光启道:“这点小事又去麻烦皇上,显得我们太过无能了吧。召开内阁会议,讨论用纸币发官员俸禄的事,看看大家怎么说。”

他是内阁首辅,有召集内阁会议的权力,只需要在事后由通政司向皇帝报备即可。内阁的书吏将通知发给各位阁部和各部尚书,下午两点,众人来齐,会议便开始了。

徐光启首先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关于纸币发行的问题。大家当然都知道纸币发行的意义所在,但现在大家对于纸币的使用似乎不大积极,五天以来,皇家银行一共才兑换出三百多元的纸币,这种情况对于纸币的推行极为不利,所以让大家来商议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孙传庭道:“为什么不直接让皇上想个办法。”

孙承宗狠狠地盯了这个不靠谱的本家一眼道:“什么事都要麻烦皇上,那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孙传庭立即不敢出声,在他想来,直接问皇帝是最简单的,皇帝自然会给出一个事后证明有效的办法,这么多人一起想,最后结果可能还不如皇帝随口一言,还不如就由皇帝出主意,大家来执行的好。

杨涟难得地开口道:“李行长,确实可以用纸币随时兑换银币和铜币吗?银行不收取费用吗?”

李之藻道:“当然可以随时兑换,至少现在是不会收取费用的,以后会不会收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杨涟问道:“以后为什么可能会收呢?”

李之藻解释道:“恐怕有些人无聊,不停地将纸币与银币进行兑换,所以可能会稍微收一点费用,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杨涟皱眉道:“即使有这样的人,应该也是极少,所以最好是可以自由免费兑换。”

徐光启也说道:“是呀,永远不要收费的好。”

李之藻道:“好的,那就永远不收费兑换好的,反正增加的工作量也不是很多,想来这种人应该不多吧。”

孙传庭插嘴道:“这样的人,便应该乱棍打出。”

孙承宗斥道:“你用什么理由将别人乱棍打出。你既然允许别人兑换,那就只能给他兑换。”

左光斗道:“为了防止真有这样的人,倒是可以规定一天之内不可以进行双向兑换,这个只是银行内部的规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李之藻拱手道:“此法甚好。”

徐光启咳嗽一声道:“此事就这样处理,现在重点是如何让大家接受纸币。我有一议,那就是官员的俸禄用纸币支付,大家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孙承宗道:“这个倒是没有问题,官员们总不会反对,再说,他们不喜欢纸币,也可以去银行兑换。重点是让商家要接受纸币,现在农业合作社和皇家的商社都是接受纸币的,但它们所占的体量终究太少,小民对宝钞的疑虑还没有消除,这才是个大麻烦。”

茅元仪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强制商户必须接收纸币,这样会不会太过?”

众人皆默然,这当然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大家其实心中最先想到的便是这个办法。只是强迫商户接受纸币,显然会引起民怨,这样一来,决定实施这个方案的人便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孙承宗思量一会说道:“那便这样做吧,出动巡捕,只要商户拒收纸币,先进行劝说,劝说不成,就封了他的店铺吧。至于理由,很简单,《纸币管理办法》上面不是说,纸币是大明的法定货币吗?法定的货币你拒收便是违反《纸币管理办法》,封你的店还是轻的,没抓你的人就不错了。”

朱延禧道:“这样会不会太过严厉?能不能用别的委婉一些的办法,平和地解决这个问题?”

孙承宗笑道:“其实大家都知道纸币比银币和铜币好,不但是对朝廷有好处,对商家和民众也有好处。我们用强制的办法推行,可能会让民众怨恨,但大家用习惯后,会发现其实纸币会更方便。有时候,民众不肯接受一些事物,并不是这些事物不好,而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好处,我们的职责便是帮他们认识清楚。没有其它办法能够比这种办法更简单快速,平和地解决其实是不大可能的。”

徐光启道:“那就这样吧,一是官员的俸禄用纸币支付,户部在支取俸禄时打个招呼,不准在十天内去银行兑换银币。二是出动巡捕专门纠察拒收纸币的商户,并且在报纸上说明,按照《纸币管理办法》的规定,纸币作为大明的法定货币,拒收便是违法。”

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杀皇太极第三百二十章 联军第二十章 大丧事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十四章 独断专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两百二十一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中)第三十六章军衔与勋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十八章 情浓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十二章 橡胶与大洋洲第三百五十五章 铁道连通两洋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一百六十章 东方领土问题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战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一百二十一章 稳定军心第二十一章 筹备报纸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八章 一边倒的战事第两百零六章 收复河套(十一)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三十一章东林再驱方从哲第一百二十一章 觉华岛之战(中)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一百九十三章 当官不如为娼,为娼不如从良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十一章 军制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税(八)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八十九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六章 对广宁失守的处理结果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三百零五章 对宗教的管理第十章袁崇焕的旅程(为感谢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一并谢谢各位亲的支持!)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八章火器改革第六十章 减租遇到了新问题第四十四章 败奢军第一章 没人把皇帝当回事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三十九章 常识课本的争论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红薯喂猪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长第十八章 再驱东林第三十八章杨嗣昌的后勤策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二十三章 开花弹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准备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里津和喀山第七章朱徐再会第一百六十二章 听证会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药包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卧底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两百四十四章 开始谈判第九十八章 取沈阳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变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两百零一章 收复河套(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