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

薛伯陵将卡斯锐利亚暂时命名为双河城,因为这里是两条河的交汇点,在留下三百士兵后,明军带着投降的哥萨克人继续向下游而去。

张宗灵带着一个旅前往叶尼塞河流域,队伍里面包括铁路部的勘探员,他们走得很慢,因为勘探员要一路走一路勘探,张宗灵便将队伍分成两部分,自己带两个营先走,负责清扫沿途可能遇到的敌人,另外由一个营长带着士兵陪着铁路部的人慢慢勘探。

张宗灵先赶到了河阳,这里留守的明军已经又伐倒了一些树木,正在修更多的房子。张宗灵奇道:“不是有足够的住房吗?为什么还要修房子。”

留守的营长道:“薛将军说,后面会有更多的军队要前来,所以先修些房子,准备一些木料是没有错的。”

张宗灵笑道:“这个老薛倒是想得长远,不过这地方不错,如果铁路从这边经过,那倒是要多修房子才行。”

营长道:“薛将军带着什么哥萨克人往卡斯锐利亚去了,听说那里倒是有大队的罗刹人,不过现在应该被薛将军解决掉了。”

张宗灵道:“我先去卡斯锐利亚,后面还有铁路部负责勘探的人,你们到时候接应好他们。”

等他赶到卡斯锐利亚时,薛伯陵已经离开了。张宗灵在双河城附近看了看笑道:“应该就是这里了,以我外行的目光都可以看出,这里是个适合的车站,只是这里要修一座大桥才行。”

张宗灵住进堡垒,然后派人回报曹文诏,自己则带人在双河城附近开始开荒种田。这里离铁路还很远,所以能够就地解决一些粮食问题那当然是最好的。

曹文诏接到张宗灵的来信,知道已经找到了皇帝所说的两河交汇处,便立即写好奏折,送回了京城。

朱由校命令铁路部立即开始运输人员和器材到北海,开始进行铁路修筑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工部和公路委员会联合组成了大明北方建筑商社,开始在北海附近进行矿石的勘探,要求在一年内修造足够的水泥厂和钢铁厂,以供大明皇家路桥局在叶尼塞河上修建一座铁路桥和一条公路桥。

因为有京北铁路的存在,从京城发往北海的火车全程只需要三天零十个小时。而火车的运输能力又远远超过了畜力,更不用说是人力,所以皇帝下旨后,一个月后,各路人马已经到达了北海。

而在此期间,铁路部的勘探人员已经确定了从北海到双河城的铁路路线。北方建筑商社的人开始进行勘探,很快就在河阳附近找到了一个大铁矿和一个煤矿。

河阳钢铁厂于是迅速地开始了建设,印度劳工及史可法召集来的布里亚惕劳工吃苦耐劳,在充足的食物和高薪的刺激之下,迸发出了极大的劳动热情,使得钢铁厂的建设面目日新月异,按兵器局的设计人员的估计,半年之内,便可以开始产出钢轨。

同时农业部的移民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河阳城和双河城附近都有大量的荒地,这里的土壤肥沃程度远超过大明国内。农业部与户部合作,在河南组织了大约三万户移民前往这两地。十年免税及免费提供住房和牲畜工具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所以在河南这个人口众多而土地相对较少的布政司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三万户移民共有十一万人,农业部估计,这十一万人在明年可以提供至少二十万人食用的粮食,而明年这里所有的人,包括军队,包括修铁路和修公路的人,总共不会超过二十五万人。这样一来,国内需要运输到此地的粮食将会大大减少,铁路将会空出很多运力,来运输更多的其它物资和商品。

而在此时,孙抚民的部队在与薛伯陵分开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叫做托木斯克的地方,这是托米河沿岸的一个城镇,一色的木制房屋,连他们的城墙也是木制的。

孙抚民部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见到有人聚焦的村镇了,明军的粮食也开始减少到警戒线附近,如果再不在当地解决粮食问题,那就必须在半个月后返程,所以看到城镇,明军精神大振。

明军很快就包围了堡垒,一个布里亚惕人上前开始喊话,不外乎就是投降不杀之类的。堡垒里射出几支箭,将那个布里亚惕人杀死在马上。

孙抚民大怒,便要用火炮开始强攻。这时,堡垒的大门打开,一队哥萨克骑兵从门洞中冲了出来。哥萨克骑兵大约有近一千人,他们穿着在明军看来奇怪的服装,伏在马上嗬嗬地大叫着,手里的马刀闪着寒光。

明军的阵形早就已经排好,孙抚民亲自指挥,在哥萨克骑兵在两百步以外时,他的手一挥,线膛火铳开始击发,一阵火铳的爆响后,十几个哥萨克人掉下马来。

而其他的哥萨克骑兵根本未受影响,继续向着明军冲了过来,当他们离明军一百步时,孙抚民第二次挥手,三排火铳同时开火,然后后退,后面的三排火铳手上前,开火,然后站在原地将火铳端着对准前面。

大量的烟雾弥漫在阵地前,慢慢地烟雾消散后,只见大队的哥萨克人冲了过来,孙抚民大叫一声“稳住”,明军将火铳前面的刺刀对着马上的哥萨克士兵捅了过去。但是巨大的冲击力将刺过来的刺刀带偏向一边,然后将刺刀的主人撞倒在地。

孙抚民大叫道:“开火,然后用刺刀对敌。”旁边的传令兵吹响了哨子,尖利的哨声响起,先前退后了上弹药的明军将火铳对着马上的哥萨克士兵开火,然后向前用刺刀对准前排的空当伸出,人紧紧地扑在前面的同袍身上,来抵挡骑兵的冲击力。

孙抚民叫道:“火炮做好准备。”

炮兵们将火炮从马上拿了下来,快速地摆好,然后将炮弹上好,对准了前面的哥萨克部队。

第十六章救兵来也第两百六十八章 传国玉玺第十五章 赏灯赏月赏宝珠第两百五十章 汉人不得为奴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两百二十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上)第三十八章杨嗣昌的后勤策略第一章 朱徐初会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战托木斯克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六十八章要钱不要官的满桂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击第一百四十一章 贫穷是万恶之源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九十三章南蛮胴第八章 进展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十二章 攻山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龙城第四十六章计划有变,要守海州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练第两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学(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五十四章 刑罚世轻世重第六十章 减租遇到了新问题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七章 清京营第五十九章 黄花峪歼敌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学报》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三百四十二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第两百五十六章 修铁路的人有了第十六章矿税之议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六十六章 玻璃镜子第五十四章城门洞的战斗第八章 进展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两百八十九章 打开交流之门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两百三十六章 《忠贞大将军》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三百零一章 曹变蛟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九章 一月平教乱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四十六章计划有变,要守海州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七十六章 粮食问题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龙江将军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问题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虾夷岛可以成为农业基地?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二十一章 筹备报纸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两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两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浆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六十七章 张家口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杀皇太极第十章袁崇焕的旅程(为感谢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一并谢谢各位亲的支持!)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