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直隶苏州府东厂分社。

这天晚上,曹化淳和方正化正在喝酒,曹化淳本来是王安心腹,在王安倒台后,他又凭借昔日老兄弟魏忠贤的关系进了东厂,主管东厂在南直隶的各项事宜,而方正化则是苏州东厂的掌班。两人虽是上下级,但也是师兄弟,平日关系极好,有事没事就会在一起喝几杯。

方正化喝了一口酒后满意地咂了咂嘴道:“师兄,你说圣上让我们东厂在各地监视税收事宜,难道竟然有人敢于抗税吗?”

曹化淳吃了一粒花生米,放下筷子笑道:“师弟年纪轻,你不知道当年万历爷的时候,将监税使打死的情况都是有的,小心一点总不是坏事呀。”

方正化不服气地反驳道:“这个师兄以前和我说过,但那时是中使收税,税金归于内帑,中使胡乱收税,抗税还有个理由,现今可是户部收税入国库的,我不相信他们有那么大的胆子。”

曹化淳端起酒杯道:“来,我们哥俩喝一个。”两人一起喝了一杯,方正化连忙拿起酒壶,先给师兄斟满,眼睛却看着曹化淳。

曹化淳笑着指着他说道:“你这性子可太急了,以后要注意一些。你当然听过财帛动人心这句话,我还听说一句话,叫做断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这世上人,大多视财如命。圣上如今要收商业税,不就是断了一些人的财路吗?你说他们会甘心地交税吗?即使明着他们不敢,你敢说他们不会在暗地里使阴招?厂督特意吩咐过,南直隶是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南直隶又以苏州最有可能,你要知道,苏州人一直都不是很喜欢朝廷的,有人一怂恿,说不定就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话果然让方正化转移了注意力,他问道:“师兄,为什么苏州人不喜欢朝廷呀?”

曹化淳得意地一笑:“其实说苏州人不喜欢朝廷,现在也只是一说,年代太久远了,当年太祖爷起兵时,苏州是张士诚的地盘,对抗太祖为时长而且烈,所以我大明建国后,收苏州重税,当然就让苏州人不喜欢朝廷了。”

方正化又找到了漏洞:“可是苏州物产多而且价高,多收税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圣上说收税就是要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不收他们重税,难道去收陕西的苦哈哈?”

曹化淳苦笑道:“话是这么个话,理也是这么个理,但是你觉得会有人喜欢比别人多交税吗?如果要你多交别人少交,你也会不愿意的。”

方正化仔细想了一想说道:“如果我钱比别人多,要我多交税我也会愿意呀,朝廷总是要用钱的,贫家本来就没有钱,收税多了说不定就会饿死,富家多有余财,多收点税并不会让财产减少多少呀。”

曹化淳正好在喝酒,听到这话时呛得连声咳嗽,咳完了指着方正化说道:“你这个方楞子,果然是个楞子。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样明白事理的,要知道善财难舍呀。”

这时外面有人叫道:“二位爷,陈档头有事禀报。”

方正化立即起身道:“让他进来。”

一个三十多岁的剽悍男子走了进来,行礼过后,小声说道:“小的手下番子查探到有人秘密集会,好象是对着税务局来的。”

方正化立时变色道:“什么是好象,圣上说过,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我们干这种事的,消息一定要准确。”

曹化淳连忙打圆场:“陈档头,你们是进不了会场所以才打探不到确切的消息吗?”

陈档头感激地说道:“正是如此,他们查得很严格,必须要是本地人才能进去,小的就是凭这个才判断出应该与税务局有关的。”

方正化道:“那错怪你了,继续查吧,一有进展要随时报告,不用管我在干什么。另处要李一兵做好准备,免得到时仓促。”

同一时间,在苏州最有名的太白居,聚焦着苏州最富有的一群商人。大家都笑着互相打着招呼,神态平和,就象是一场普通的聚会。

等人都到齐以后,掌柜的将门锁上,进了大厅,对着沈萃礼点了点头。沈萃礼轻轻咳嗽一下,人声嘈杂的大厅立时寂静无声。

众人都看向沈萃礼,沈萃礼先做了个罗圈揖,然后开口道:”今日召集各位,是因为朝廷想要收什么商业税,大家都是商人,当知经商之不易,三更起,五更眠,货物可能被官差拦截,货款可能被别人拖欠,说实话,大家赚的可都是一点点辛苦钱呀。“

”是呀是呀,沈三爷说得正是这个理。想我林胖子,每天忙里忙外,人都瘦了一圈,勉强能够糊个口,如果真的收什么商业税,那我就只能去要饭去了。“说话的是一个高大的胖子,看他的样子至少有两百斤,正是苏州最大的盐商林新城。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连沈萃礼也笑骂道:”好你个林胖子,你都要去要饭那我们怎么办呀。“

然后面色一肃道:”笑话别多说了,我们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收我们的税,办不到!今天大家一起来想个招,如何对付这个商业税。“

林新城小心地开口问道:”三爷,为何这次上面会突然收什么商业税呢?朝廷里那么多的大臣,怎么就没有人反对这个缺德带冒烟的主意呀。“

”都怪那个周报,将李尚书当年行事都翻了出来,还有杨涟这家伙太不地道,竟然不顾大局,让李尚书家产尽曝于国人眼前,最后让浙齐楚三党占了先手,我东林却因有李尚书之事无法辩驳,最后只得答应了收商业税之事。“他言语之间,对杨涟直呼其名,殊无尊敬之意。

”杨涟这人终究是养不熟的楚狗,混在我东林,只怕本来就是要做不利于东林之事,如此之人,可杀!“说话的是苏州富商张正焕。

沈萃礼连忙制止道:”张兄不可如此说,想我东林,并不以地域为界,以为国为民为宗旨者,均可为东林人。只是杨涟这事做得确实不怎么样。好了,这事我想总会有人给个交代的,现在大家先想个主意,看如何对付什么税务局吧。“

第十七章 大婚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一百六十六章 军区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两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决定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三十九章 常识课本的争论第一百二十章 觉华岛之战(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四十六章 苏州抗税(二)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三章兵仗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桥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旧账的来了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复河套(一)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三百零三章 甘肃镇第三百五十五章 铁道连通两洋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三百三十九章 驿站第一百一十一章 游西苑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九章布局海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长第一章 心脏与手足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鸡笼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八十九章准备攻打萨摩第一百零七章 身体发肤论第九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两百六十二章 追击林丹汗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五十章总算全身而退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二十三章 开花弹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税(九)第两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动之外喀尔喀第三十八章杨嗣昌的后勤策略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第十章袁崇焕的旅程(为感谢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一并谢谢各位亲的支持!)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来了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二)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二十八章京师大学堂(二)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二十五章 东江清兵第六十六章 玻璃镜子第二十三章迁安新村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两百一十章 收复河套(十五)第五十二章卢象升的应对第两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称臣第两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学(一)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两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决定第一百六十八章 沟通松辽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五章 哭太庙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四十三章 国文院与讲武堂第五十一章建奴恶毒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十五章 年前杂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税(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浆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七十九章 问话熊廷弼(感谢第一护法朕躬钦处军国事支持)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龙城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