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

为了早日平定西南的叛乱,皇帝下旨:四川巡抚朱燮元加兵部尚书衔,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省军务,赐尚方剑,指挥平定西南之乱。授命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并加封为夫人,授马祥麟为宣慰使,秦民屏为副总兵,秦翼明、秦拱明为参将。

朱由校让宣旨的太监将怀表和望远镜带给鲁钦,并让太监传口谕,说明他的阶级等回京后再议,先当着副将吧。

造币机终于来了,徐光启向皇帝禀报了这个好消息,可把朱由校高兴坏了。因为现在不仅是户部的国库里缺钱,他自己的内帑也有些应付不过来了。兵仗局是个烧钱的,报馆也是个烧钱的,他上次已经命令暂时停止三大殿的修复,这才让手头稍微宽裕一点。身为皇帝竟然会缺钱,也真是醉了。

与造币机同时来的还有朱由校曾经说过的机床,只是现在不叫这个名字,有的叫磨床,有的叫镗床,都是可用于机械加工的。朱由校让人去召孙元化,然后和徐光启一起去造币厂。

李之藻在造币厂门口迎接,朱由校挥挥手,让他不用多礼,几人来到厂内。两个协助李之藻的传教士正在和随造币机来的工匠一起操作机器,看到皇帝后,一起来行礼。

“不用多礼,给朕看看操作过程。”朱由校着急地说道。那两个传教士和工匠说了几句话,于是工匠开始操作,传教士在旁边解释。

工匠先用一个机器将银子压成薄薄的银板,然后放在造币机中,上面的大锤在畜力的牵引下向下压,底下有一块钢模,中间有一个圆孔,一个圆圆的银币从底下掉了出来,工匠将银币呈了上来。

朱由校仔细地看了看,切面很光滑,银币上什么都没有,那是因为模具还没有制好。“很好,很好。”朱由校高兴地说道:“模具的事怎么样了,李卿。”

“我们已经准备了多个图案,还需要陛下选择一个合适的好用来做模具。”李之藻将造币厂准备的图案拿了上来。

朱由校翻看了一下,指着一副荷花图道:“这个很好,不过朕要先改一下,明天叫人送过来。另外银币的大小是如何制定的?”

“造币厂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银半两,一种是用银一两,恭请陛下圣裁。”

“拿个一两和半两的来给朕试下。”朱由校拿起两块银子试了试,觉得半两的又轻了一点,一两的又重了一点,就将两块银子给旁边的徐光启和刚赶来的孙元化,让他们也试一下。

徐光启掂了掂银子道:“陛下,臣觉得半两轻了一点,一两又重了一点,可否取其中?”

李之藻立即反对:“臣以为,要么一两,要么半两,如果用七钱五分,则使人不易计算。”他倒是不管徐光启既是他的上司,还是他的好友,半点犹豫也没有就直接反对。

朱由校觉得都有道理,虽然他以为七钱五分也很容易计算,但想了一下,还是觉得听李之藻的为好,因为他认为听专业人士的总没错,当然徐光启其实也可以算是专业人士,不过他不是专管这个的是吧。

“那好,就按李卿之意,就半两吧,银八还是银七?”这个是指的银币的含银量。

“臣以为,先期发行,银八比较好,银七太低,日后倒是可以用银七甚至银六都可以。铜币则准备用铜六,以后也可以慢慢减少。陛下上次说过的金币,准备用金九银一。”

“很好,孙卿,你看下那些机械,有哪些可以用在兵器制造上的,都先紧着兵仗局,特别是盔甲方面,朕觉得如果用一整块铁板来做甲,应该比现在的鳞甲要更容易防弓箭,你按这个方向去试一下吧。另外铳管钻孔用机械应该更容易吧。”

孙元化领命去看机床,过了一会儿他喜形于色地回来了,兴奋地说:“贺喜皇上,臣觉得这些机床不但可以加快铳管制作,而且应该比手工制作的要标准得多,还可以用在制炮方面,不过刚才传教士说,用畜力可能效果较差,最好是能用水力。”

“那好,你和工部的人找个水力丰富的地方,将这些机床先安装起来,以后兵器制作就专门在工部中设立一个司,这些东西慢慢地从兵仗局中转过来,慢着,不行,还是这样吧,让兵部与工部合作,给朕重新建一个局,就叫兵器局,把原来宫内的兵仗局和工部军器局里的工匠抽调出来,这个局先由你来管着,只对朕负责。”

“陛下,这与旧例不合呀。”徐光启立即提醒道。

“旧例,既然是旧例,那当然是可以改的,这个我会和方首辅说的,孙卿你先把架子搭起来,主要是用兵仗局和军器局的工匠,管理人员从工部和兵部抽调,对了,徐卿也从户部抽几个老练的进去记帐。条例依然按兵仗局的实行,火药局也跟着迁出,对了,选的地方离京城可以稍微远些,这东西很危险,不要扰民。”他记得好象有个王恭厂大爆炸,而王恭厂正好是兵仗局火药局的驻地。虽然这个大爆炸不一定是火药爆炸引起的,但防患于未燃当然是最好的。

徐光启又提出大规模的搬迁将要用到大量的银子,虽然现在停了三大殿的工程,但考虑到后面的用度,只怕要稍微节俭一点才行。而且王恭厂的兵仗局改为军器局迁出以后还要重建,不管是建什么,也需要大量的钱。

又是钱,特么的钱这个东西,真是麻烦呀,朱由校还准备将军器局迁出后建立新式学校,这也是个烧钱的事,从哪里能搞到钱呢?

查抄李三才的家产?这个好象找不到理由。造币机来了以后用新式银币铜币是能得到一定的钱息,但那是个慢慢来钱的事,要不要搞些发明出来找点钱呢?玻璃?想一想,高中学过制玻璃的,望远镜里不是有透明玻璃吗,那说明现在的工艺能造出透明玻璃,制镜子?这个高中也学过,不复杂呀。朱由校很高兴自己高中化学还不错,又想到水泥是不是也可以造出来,不但可以赚钱,还可以用来修路呀什么的。

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岗学堂调查第一百一十一章 游西苑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军区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两百四十三章 对罗刹国的担忧第八十二章 对女真的分化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一百章兵器局里论气压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两百三十六章 《忠贞大将军》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一百四十二章 议院(中)第六十八章要钱不要官的满桂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两百二十三章 橡胶在大明的应用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二章 抢功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一百一十一章惧内的德川秀忠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复河套(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九十一章讲道理的白健森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问题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讲话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一百二十七章 农部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铁道连通两洋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拟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战西班牙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四十六章 苏州抗税(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两百七十五章 攻下旧港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八章火器改革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会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吕宋和虾夷第三十章 初战(二)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红薯喂猪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里津和喀山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一百二十八章 来援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两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词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三章 鲁钦的进击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两百八十九章 打开交流之门第两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来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两百一十二章 收复河套(十七)第九十六章海湾之战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服察哈尔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二十章辽东第一大侠第五十章 专利法颁布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二)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九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一百一十章 中体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