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新士林 (求支持,求月票)

兴乾七年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和往常一样在皇家公园的小湖边,一群穿着生员衫的青年正高谈阔论些什么。这些青年并不仅仅只是清河书院的学生,他们胸前佩戴的景泰蓝校徽表明着他们的身份,他们席地而坐,或是饮酒、或是赋诗,总之一如旧时的士子文人一般,在这里园林之中享受着春光。

而在这些学生赋诗时,他们身边那引起衣着华丽的侍女会娇笑着为其喝彩,并为他们奉上一杯美酒,其实,她们的身份都是妓女,其中甚至不乏相貌与汉人迥然不同波斯婢,不过,这些身材惹眼的胡婢,总能吸引男人的兴致,对于这些学生

“书院的学士!”

只需要戴上那个校徽,在进入妓院的时候,就会受到善待。在那里他们理所当然的被当做是大明最优秀的士子,将来不是成为博士就是成为大臣的,是些不同寻常的年轻人。

当然,只有极少数的一群人会成为那样的人物。不过,这也不妨碍他们像旧时的新科进士一样,受到妓女的追捧,尽管此时无论是南京那曾经教坊名妓聚集之地的秦淮河,亦或是中都的花苑坊,只剩下了安南婢、朝鲜婢、暹罗婢、波斯婢等异域外妓女,可是却并不妨碍这些幼时被买来异域婢子被调教成色艺双绝的女子。这些女子正像当年秦淮河畔那些女子一般,追逐着年青的士子,以其才貌吸引他们的注意,最终获得自由身。

或许,即便是当年一心要把清河书院办成大学,一心想要用新式教育改变中国朱明忠,也没有想到,这些年青的学士就像当年南京的士子一般,同样也会沉迷于女色之中,似乎,对于正值青春的年青人来说,这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大学的学士在现如今,能够被社会普遍接受,并被认为是“与进士无异”的才子,似乎也是符合朱明忠最早的想法的。在过去的七年之间,为了通过教育改变中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在这方面投入了数以千万计的金钱。废除千年的科举之后,作为妥协在全国修建了大量的图书馆,并且计划于京师、南京、武昌、成都、广州、福州以及昆明将来还会有西安,兴建了一批书院,那些书院与清河书院类似,类似于另一个时空的近代综合制大学。那些书院将会成为大明特色的大学,为大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当然,现阶段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现在对于大明而言,真正的重要的是数万所相当于小学的社学创办,以及相当于中学的县学、府学的教育,这才是最基础的国民教育,至于以书院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还需要时间去完善。不过即便如此,经过长达七年,或者从清河书院算起,长达十年的努力,大明已经基本构建了近代高等教育的框架。

仅仅只是框架,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名大学生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甚至比大明的中兴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按照后世的教育流程,一个大学生至少需要读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或四年的大学。需要整整个十六年才能培养出一名大学毕业生。

至于合格与否,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选择。

尽管如是这个时代的科学知识远不如数百年后的21世纪,从社学到书院的的课程也比较简单,这个过程还是无法缩短太多,六年的社学、两年县学、两年府学,两至三年的书院,这也需要12年或13年培养出一名大学生。

不过在废除科举后,一大批相当于中学教育的青年士子,在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弥补了在算术等方面的不足后,使得大明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出了大明的第一批大学生。

实际上清河书院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是当年书院里的学生,许多的学生当年在国学之外都达不到中学生的水平。不过即便如此,经过最初的筛选之后,仍然有有超过数百人毕业。

那些年清河书院毕业的学生,前途是充满希望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志为了官员,一部分成为军人,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大明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原本只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出人投地,出仕为官,可是却没有想到在短短的几年当中,这天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正是在过去的几年间,不断走出书院得到重用的那些学生,奠定了大明现在重视实学的基础。只不过,经过十年的努力,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的数量正在趋于某种程度上的饱和。

不过,似乎谁都没有看到这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当这些刚刚入学的学生们,在这里难得的借着踏青的名义放纵着的时候。

“就这样进了书院了。”

略带些许醉意的赵玉真,看着周围的同学们,却又一下子沉默了下来。他们都是上的同一个预备学校。

林伯钦等着他的下文,看他不说话就问道,

“怎么这么说啊?什么就这样进了书院?”

“没什么。我是说就算这样进了书院成为学士,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大明的书院,不是想办就办的,尽管谁都可以办书院,但是想要得到陛下赐予的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学士在一定程度上,至少相当于过去的贡生吧。

尽管这个贡生是没有公家给以膳食,甚至还需要自己掏腰包负责食宿,可是这也不妨碍人们以学士为进士,毕竟,这是成为官员最重要的渠道。

“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我是这样想的。”

赵玉真看着周围已经带着些醉意的同学,然后对好友说道。

“我也和你一样,都想要通过在书院里的学习改变自己,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谁都一样。”

林伯钦回答道,古往今来,读书的不都是为了这个原因吗?

千年以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是这么想的。那怕就是在兴乾年间,在科举废除了近十年之后,读书人当然也是抱有这个志向,不带一点怀疑不打一点折扣。无论如何来中都的时候是想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人。

当然,最终他们是否会参加文官考试,又是另外一说了,实际上,尽管报考书院的学生70%都是怀揣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心思。可是最终,在经过几年书院教育之后,他们往往还会作出其它的选择,甚至不惜远走海外。

“因为每年都有新的学士毕业啊。”

赵玉真有些忧虑的说道。

“那当然是越来越多的啊,永乐年间南京国子监有足足9600余监生,现在三京国子监才多少?不过万余人,再加上全国的书院,至少有3万学士,差不多,每年一万多吧!”

而且将来会更多!

从学校博士的那里,林伯钦知道将来书院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而那些专门学校,也有可能被其它的书院兼并。

“只有在学士十分珍稀的时候,就像当年陛下起兵的时候,才有可能工学学士一毕业就被派去造桥,医科学士马上能做院长,以后这种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了。”

那个时代的清河书院的毕业生是幸运的,他们刚一毕业就会受到重用,学医的甚至可以直接成为医院的院长,而现在只是作为医生。

“的确如此,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林伯钦认真的点点头。

无论是任何时代,处于草创期的人们都是十分有利的,在过去的十年间,起自于江的变革是千百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剧变。尤其是以海上贸易以及纺织为核心的产业兴起,使得整个社会都迫切需要各种专门人才,同样也需要专门知识。

也正是在这个浪潮中,大量的西学被引入书院,也让大明的书院能够据此培养实用人才,并以此为基础,使得偏重实用的西学在大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那些专门人才,自然也受到上至官府,下至少普通企业的欢迎。学生即便是不为官,于企业之中,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而这一切,正是以清河书院为首的实学书院以及专门学校兴起的原因。

但是现在,似乎局势正在发生变化。

“哎,我们出生的太晚了。”

林伯钦这样感叹。

“不过应该还是有机会的,毕竟现在尽管学士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多的,就像你学的铁路,这铁路将来肯定会需要很多人,而修铁路又需要大量的铁、炼铁需要煤、需要铁矿石,这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去从勘探线路、炼铁、采矿……反正,我觉得吧,虽然我们错过了好时代,但是,这个学士,什么时候都会需要的。”

好友的回答,让赵玉真一愣,显然好友也曾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被他这么一说,茅塞顿开的赵玉真,点点头说道。

“希望如此吧……”

不过尽管看似茅塞顿开了,可是他的心里却在考虑着另一个问题,他之所以会考虑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大哥的那句话“现在学士那么多,你要考虑好将来做什么”。

也正因如此,在上周学校里来了一名军官在新生中进行招募的时候,赵玉真就心动了。不仅仅是如果他签字的话,可以享受与军校的军官生同等的待遇,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只要成绩合格,毕业后就会被授予准尉军衔,从此之后,也就衣食无忧了,甚至在退役后,他也可以在土地以及退役金之间作出选择。

也许他的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但是在表面上却一点不敢流露。总觉得要是告诉好友,会有些对不起他,毕竟他做出了另一个选择。

有时候,人的一生,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与机遇,而在这个时候,赵玉真做出了另一个选择,他看着那些与妓女调情的同学们,忍不住感叹着这种年少轻狂,当然,心里仍然在为那个选择而犹豫。

毕竟,这是关系一生的选择。

“喂,你们听说了没有啊,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可以到南洋诸国的朝天馆里,去申请资助,基本上,只要是书院的学生过去,一个月最少也有十两银子的补助金!”

突然,赵玉直听到同学这样说道。

南洋诸国同样也需要学士,他们尽管建立了书院,但是仍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大明挖人,所以他们同样乐意资助书院学生就读,相比于皇家有鼓励金,他们的手笔更丰厚,每个月十两,还不包括学费,这样的付出当然需要回报,作为回报的是,他们在毕业后需要到资助国工作,至少工作十年。其实诸夏就是用资助换取这些青年学生移民诸夏。

“是啊,听说,清河书院的学生,可以开到30两!”

一时间,人们开始羡慕起清河书院的同学了,三十两,足够普通家庭过两年的了,而这只是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其实别说是三十两,就是十两银子,就足以让他们在中都过上颇为奢侈的生活。

“哎呀,太远了,诸夏虽是华夏,可毕竟太远了,这天下虽大,又有那里能比得上我大明啊……”

一旁的感叹声,让赵玉真的心里只是苦笑一下。

进入书院之后,才知道,他们可以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不仅仅是国内的选择,就像是春秋战国的士子一样,除了大明,还有其它的选择。

“其实,去南洋诸夏也不错。出人头地……这不是很多人想往的吗?”

林伯钦突然这样说道。

“就像过去考科举,到最后不也要到异地为官,广西、云南,都是有可能的,现在也要去黑水,去平南,既然可以去那么远的地方为官,南洋,又远什么呢?反正,只要能出人投地就行了……”

第1章 库伦(求支持,求月票)第467章不列颠的神仙水(新书发布,求推荐,求收藏)第159章 人心乱(求票,求支持)第595章 乔致庸(祝平安健康)第177章 卡龙炮(第一更,求月票)第476章 决断(新书发布,求支持)第421章 等待(求支持,求月票)第510章 最伟大的发明(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84章 郑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44章 何为苍生(第一更,求月票)第265章 深谈(求月票,求支持)第27章 沈阳城下(第一更,求支持)第36章 往京师(第一更,求月票)第87章 刀与首(第一更,求支持)第57章 初战(第一更,求月票)第74章 浮思(求推荐、求收藏)第119章 可用(第一更,求月票)第466章 鹰旗下 (新书发布,求推荐,求收藏)第613章 现实的问题第318章 现世报(第二更,求月票)第115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389章 破敌(第一更,求月票)第102章 江宁(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637章 我的太阳第96章 去海(第二更,求支持)第480章 号角(新书发布,求支持)第413章赤诚之心(求支持,求月票)第191章 长崎(第一更,求支持)第448章第478章 目标,英格兰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78章 何为信(第二更,求月票)第362章 心路(求支持,求月票)第71章 心所思(第二更,求支持)第180章 去南京(第二更,求月票)第450章第60章 兄妹(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7章 后劲营(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98章 臣心(第二更,求支持)第153章 投名状(第二更,求支持)第55章 铁厂(第二更,求月票)第629章 暴行第499章 大战(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14章 奴才们(第二更,求月票)第48章 莫氏(第三更,求支持)第160章 (求票,求支持)第89章 爱兵如子(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267章 条件(求月票,求支持)第423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362章 真丈夫(第一更,求月票)第459章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求支持,求月票)第185章 新发明(第一更,求支持)第267章 条件(求月票,求支持)第147章 末技(第三更,求订阅,求首订)第117章 抛射(求推荐,求收藏)第3章 翻手为云(第一更,求支持)第63章 求贤(第二更,求支持)第649章 数控机床第332章 纳妾(第二更,求支持)第609章 免疫学第385章 腹中肉(求月票,求支持)第120章 大人物(第二更,求支持)第487章 英奸 (新书发布,求支持,求推荐)第502章 帝国时代(新书发布,求支持)第81章 父子(第一更,求支持)第42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524章 大新闻(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87章 南下(求支持,求月票)第90章 无忧(第二更,求支持)第153章 投名状(第二更,求支持)第161章 我的盛世(求月票,求支持)第49章 吞并(第一更,求支持)第111章 磐石(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48章 决定(第一更,求月票)第150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117章 罪人(求支持)第156章 焉敢不从(第一更)第369章 托孤(祝大家端午安康!)第94章 离开(第一更,求支持)第144章 小工艺(第一更,求月票)第289章 铁石(求月票,求支持)第201章 大逆(第一更,求支持)第191章 长崎(第一更,求支持)第126章 血战(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77章 众人(第二更,求月票)第149章 南下(第二更,求支持)第606章 皇太子的要求第77章 忠义营(第一更)第82章 主奴(第二更,求支持)第302章 他乡遇故知(求月票,求支持)第145章 高薪(第二更,求月票)第182章 恢复(第二更,求支持)第362章 心路(求支持,求月票)第181章 读书人(第一更,求月票)第312章 奴才之间(第二更,求月票)第88章 君喜(第二更,求支持)第644章 薄弱环节第452章第316章 (第二更,求月票)第624章 安全第一第25章 钦定(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