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讲武堂(第二更,求月票)

冬去春来,进了四月之后,即使是这北方大地也慢慢的开始转暖,那日夜不断黄河凌冻的轰鸣声,早就消失了,至于那河上残留的威胁船只浮冰,这会也已经完全消融的时候。

这意味着河运的全面恢复,而随着河运的恢复,这清河城码头便再一次云集着各地的商船,南北东西的商船与此洪着,尽管到了冬天,这河面封冻之后,这清河码头会陷入了萧条,但得益于特殊的位置,其总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过来。

此时的清河不仅仅只是作为江北的治所所在,这里同样也是忠义军的心脏,在城外的军营之中,非但驻扎着多达二十营的军队,而且如讲武堂等机构也是设立于此。

在黄河大坝下方,数队穿着红衣的官兵正进行操练,不过正在进行操练的并不是寻常的士兵,而是清河讲武堂学生,在新年前的十月,讲武堂第一期开学,而今天则是他们的毕业日。

“庆历三年五月,宋廷置武学于武成王庙,并以阮逸为武学教授,虽然宋之武学只存在了90 余天,既为其所废,但却由此开启我汉人武学之传承之先河……”

置身于讲武堂校场中,兼任总办的朱明忠穿着一身笔挺的红呢军服,台下的286名毕业生,同样也是身着洋呢军服,与普通兵卒所穿的棉袄截然不同。

这用于缝制军装的洋呢完全是因缘际会所得——是汤玛士船上运来的毛呢,那批毛呢制成的军装而成为了高级军官的专享,除此之外,只有讲武堂的这些毕业学员,才能得到一套毛呢制服。

而与过去忠义军官佐将军衔识别佩带左袖不同,他们身上的军装式样借鉴了十九世纪晚期的军装式样,这也使得他们的制服上得已增加领章以及肩章。与后世国人所熟悉的那套军衔标识不同,其肩膀类似于后世普鲁士式的花式绕线,通过金色、银色以及绣边加上四角棱星所形成了独特的军衔。

当这种军装和军衔第一次出现在朱明忠的眼前时,他甚至找到了某种熟悉的感觉,因为他们的身上的军装和那军衔,甚至让他产生一种错觉,时代的错觉。

不过,现在这种错觉已经变成了适应,尽管讲武堂的学员是第一批穿上新式军装的学员,但是随着两个月前,毛呢厂的投入生产——从南京过来的意大利传教士将毛呢生产技术带到了江北,当然是在朱明忠的要求下。

不过尽管西方的毛呢生产技术传入了江北,但是因为江北并没有绵羊,所以羊毛却需要从华北以及蒙古采购,而这是与马匹的采购是同时进行的,作为马价的补充,毕竟羊毛在蒙古除了制毡之外,往往是丢弃无用的废物。而要购马将其驮至清河,这些不值一钱的羊毛就可以被制成毛呢制成军装,从而降低购马的成本。毕竟,现在忠义军的军马完全依赖从北方“走私”。

而且在这个气温较低的小冰川期时代,以毛呢毡料作为军装原料,有着其自身的优势,相比于棉布它防皱挺括,且保暖性强,也正因为这些优点,才使得毛呢成为了忠义军的军装,当然,之所以选择毛呢作为军装原料,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会在未来慢慢的显现出来,毕竟,现在,即便是朱明忠自己,也不过仅仅只是一个推测罢了。

“大家看一下彼此肩章!”

台上传来的声音,让李秋白看着同学肩上的肩章,所有人的目光中都带着些不解。

“你们看到肩上的四棱星了吗?无论是将军校尉四棱星皆是白色,其喻意无它,只是清清白白!”

置身于台上的朱明忠看着台下的学员,这些学员之中虽然从崇贤馆考入的,但更多的是却是荣立军功的普通士卒,他们的胸前无一例外的都佩带有忠勇勋章,尽管在颁发勋章时受到了阻力,但朱明忠最终还是将勋章授发了下去,当然持勋章者的特权有一定的减少。

不过这一切是暂时的,小步快跑,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的来,想要重建一座山岭,远比推倒一座大山更为艰难,绝不会是朝夕之功。

不过这并不是朱明忠用白话演讲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早在江阴时,他就直接将花团锦簇的文言从军队的语言中赶了出去,因为对于军人来说,他们不需要用花团锦簇的语言极尽夸张的讲述兵法战术,而应该用最简练的准确文字以及数字去表述这些一切,只有如此才不至于混淆视听。

看着那银白色的,由白铜制成的方正四角棱,李秋白的脸上尽是的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为何是方正四棱之星!”

凝视着台下的学员,尽管明知道任何一所军校,其一期生往往都不可能有什么名词,但并不妨碍朱明忠对他们寄予厚望,毕竟,他们是第一次“科班”生,尽管现在包括教学,包括战术等学术上的问题,都在摸索之中,但是在过去的五个月中,他们至少从教官的口中窥见了些许军事指挥的门道。

“喻意为军官者,行事必须处之方正之道!同时这方正棱星同样也象征着“礼义廉耻”的“国之四维”,如把国家比做是一座“屋宇”,“国之四维”就是支撑这座屋宇永不垮塌的四堵巨大墙壁。而军队正是屋宇四壁的基础和根本……”

“哄”的一声,尽管台下的那些学员都被严格的纪律约束着,可是当他们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仍然被惊呆了,因为他们从不曾想到,军人会是国家的根本,尽管经略并没有直接这么说,但是言语的比喻却正是如此。

对于这些曾经被人轻蔑的称之为“粗鄙武夫”的人来说,他们从不曾想到有一天,他们会得到这样的赞誉,置身于场中的雷坚瞠目结舌的看着台上的经略,如果不是因为家人被清虏残杀,已经考取秀才功名的他,绝不可能投身军伍,毕竟从古至今从未轻视武人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怎么,大家是不是绝得朱某言语有些夸张?”

见台下的这些学员们一个个那副瞠目结舌的模样,朱明忠立即说道,

“我汉人本就是尚武传统,春秋时国人从军,自战国后耕战之法更成为我汉人之传统,自此上马为兵,下马为农的耕战三军制度,至汉时又有“非有军功不封侯,非封侯不拜相”之说法,若是军夫粗鄙又岂有这一说辞?取军功的粗鄙武夫又岂能为相?”

尽管这天气尚寒,虽然那黄河上的凌讯来时轰鸣声不断的从河上传来,但是对于这286名讲武堂的学员来说,今天他们所听到的一切,无异于当头的一道惊雷,以至于直到最后,当朱明忠用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作为结尾,与他们同贺的时候,他们的脑海中所萦绕着的,仍然是那几句看似简单的话语。那几句话完全覆盖了他们对于军人的认知,甚至一种无形的想法在他们的很多人脑海中升腾起来,这种想法就是——誓死报效经略。因为只有经略才会如此“高抬”他们,而在接过那刀身上铭刻着“取义成仁”唐样佩刀时,所有人无不是紧握着这佩刀,那目光中带着与往日不同的坚定。

当然,他们的佩刀与之前授给那些官佐的佩刀不同,少了“精忠报国”四字,这甚至就连同词的顺序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取义成仁”,而非“成仁取义”,如果说那些军官得到的赏赐是“仪刀”,那么现在,这些学员得到的仅仅只是“佩刀”,只是表明其军官身份的一种象征。不过尽管如此,这些手持佩刀的学员们,仍然一个个暗暗于心中立誓,绝不负此四字。

其实别说是这些人,即便是身为朱明忠心腹的张金生,在离开讲武堂的时候,也显得有些浑浑噩噩的。

“经略,这,这会不会太过了?”

坐在四轮马车上,张金生喃喃道,他从未想到,那四棱的银星,会有这样的含意,以至于现在压在肩膀上,只让他感觉有些沉重,甚至有些不堪重负。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太过?”

看着神情似有些惶恐的张金生,心知他无法一下接受如此身份转变的朱明忠摇头说道。

“不是太过,而是事实,军人堪称国家之中流砥柱,若是没有军人,外族入侵时,所谓的国家栋梁、读书种子,除了或引颈以待或卖身投敌或隐世不出,其它的又有什么选择?”

面上露出些许讽刺,随后朱明忠又神情凝重的说道。

“所以非但今天所言不过,甚至还有些太过谦虚了,这军人关乎国之存灭,所以军人于战场上必须持以“我死则国存,我生则国亡”的誓死之心,才对得起国家,而自宋起,因唐末藩镇林立军阀祸国,以至于有宋一代,于军人百般打压,自此,军人地位一落千丈……”

摇头感叹着中国历史上曾经的上千年的尚武传统就那样在短短数百年间便烟消云散,最终竟然全变成“两脚羊”的现实,朱明忠透过车窗的玻璃,看着窗外已经开始消融的雪原,说道。

“恢复大明江山虽是朱某所愿,可是于朱某看来,即便是他日北伐功成,也不过是延我汉人三百年江山罢了,若是再过三百年,又有异族入侵,难道世人只能寄希望于护国之名将?”

注视着远方的朱明忠的目光中迸发出一种异样的神采,

“欲改变此等噩运,非得重拾我汉人的尚武传统不可,但是想要尽数恢复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的耕战之道,自然不甚可能,数百年积病又岂于朝夕更改?金生……”

将视线从窗外收回,看着张金生,朱明忠反问道。

“你可知道,为何自宋代以来,武人地位日益低下,纵是开国勋贵于文人士大夫面前,亦不过只是勉强凭勋爵之位维持体面罢了?”

“这,这……金生愚钝。”

对于这些问题,张金生自然不知道,甚至现在他也不过只是刚刚聘请了一个先生,教他诗书文章,平时于家中的时候,也穿上了儒袍。

“因为穷文富武,因为习武所费颇多,非寻常百姓所能负担,所以天下读书人岂止百万,加之国家以科举取士,如此,士大夫与读书人沆瀣一气,而天下的开国勋贵又能有几人?”

归根结底,最简单原因就是读书人是一个广大的社会阶层!而相比之下,无论是皇族亦或勋贵,他们只是一个狭窄的权贵阶层,或许他们拥有极高的地位,但是与社会的影响力却远不如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读书人。

也正因如此,非但勋贵于读书人面前慢慢的成为“弱势”,至于那些武人,也因为其数量有限,而成为文人口中的不屑一顾的“武夫”。

“士农工商,天下四民。如今天下人虽仍然士农工商,可却不知道,这士农工商中的“士”却是跛足之士,这士……又岂是文士?”

士!

从来都不是什么“柔弱文士”,而是允文允武的“士人”,习武是“士人”必须的才能,但是因为习武所费太多,非寻常家庭所能负担,加之科举制以文章取士,如此一来,这武自然也就被丢弃了,而那些弃武不闻的“跛足”们更是断章取义为自己的“弃武不闻”找出些许道理来,更是通过对儒学的曲解为其轻视武人寻找理论源头的,

跛足之士?

不解的看着经略,张金生整个人尽是一头雾水,什么是跛足之士?

尽管看到了张金生神情中的疑惑,但是朱明忠却并没有解开他的疑惑,而只是凝视着远处的雪原。

“金生,你看这窗外的河山……”

凝视着窗外,朱明忠喃喃道。

“如此大好河山,但凡热血男儿又怎能忍其沉沦异族之手?是时候了,是时候把这热血唤起了!”

第617章 建议第571章 金矿第258章 家人(求支持,求月票)第644章 薄弱环节第586章 制空权(祝大家平安健康)第298章第144章 小工艺(第一更,求月票)第22章 洛阳铲(求推荐、求收藏)第28章 共富贵(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荐)第112章 决定(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71章 夜话(第一更,求月票)第255章 变革(求支持,求月票)第139章 论政(第二更,求月票)第141章 阿萨姆的关宁军(第一更,求支持)第228章 行军(求支持,求月票)第59章 黄河两岸第116章 恩公与兄弟第228章 征途(第一更,求月票)第94章 顶天立地(第二更,求月票)第182章 迎接(第二更,求月票)第262章 爆炸(求支持,求月票)第131章 对比(第二更,求支持)第10章 山海关(第二更,求支持)第579章 行业垄断第101章 心所向(第二更,求月票)第371章 人心(求月票,求支持)第42章 晒盐(第三更,求月票)第308章 祖孙(第二更,求支持)第333章 苏伊士(第二更,求支持)第341章 少年彼得的烦恼(第二更,求支持)第114章 掣肘之苦(第二更,求月票)第165章 君王不早朝(第二更,求支持)第456章 银行家的选择(求支持,求月票)第147章 末技(第三更,求订阅,求首订)第308章 祖孙(第二更,求支持)第81章 巨舰(第一更,求支持)第172章 地震(第二更,求支持)第94章 消乏(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84章 唯一(祖国万岁!)第219章 西征(第二更,求支持)第147章 争论(第二更,求月票)第106章 榆林(第二更,求支持)第547章 皇家晚宴(新书发布,求支持)第247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288章 百姓苦(求支持,求月票)第147章 祥瑞(第二更,求支持)第232章 投向远方(求支持,求月票)第291章 英国物事(求支持,求月票)第167章 君臣(第一更,求支持)第333章 误打误撞(第三更,求支持)第156章 洪忧(第一更,求支持)第290章 伦敦的烟(求支持,求月票)第93章 谁是鱼肉(第一更,求支持)第23章 朝廷(第二更,求支持)第137章 以为警(第一更,求支持)第643章 高速公路第130章 迎接(第一更,求支持)第258章 事业的起步(求月票)第231章 海战(第二更,求月票)第342章 归航 (第一更,求月票)第454章 野心(求支持,求月票)第159章 人心乱(求票,求支持)第349章 遣明(第一更,求支持)第638章 撕破脸的勋贵第233章 未来(求支持,求月票)第145章 外交(第一更,求支持)第90章 生或死(第二更,求月票)第510章 最伟大的发明(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50章 新问题(第二更,求支持)第63章 求贤(第二更,求支持)第318章 现世报(第二更,求月票)第23章 结党的目的(第一更,求支持)第482章 大海战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84章 杀虏(第二更,求月票)第282章 投资(求支持,求月票)第338章 两面(第一更,求支持)第126章 想往(第一更,求支持)第160章 (求票,求支持)第624章 安全第一第312章 奴才之间(第二更,求月票)第41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198章 改革(第二更,求月票)第497章 罗马皇帝的忧虑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88章 铁人战象(第二更,求月票)第136章 心惊(第一更,求支持)第118章 献策(第三更,求月票)第448章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第541章 遗失秘境(新书发布,求支持)第407章 下国臣(求月票,求支持)第363章 另辟蹊径(求支持,求月票)第12章 相见(第一更,求推荐 求收藏)第18章 文庙(第一更,求支持)第363章 成功(第二更,求月票)第134章 南归(第一更,求月票)第565章 帝国阴云第191章 家人(第一更,求月票)第605章 全力以赴第314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87章 刀与首(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