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擎柱(求月票,求支持)

永历十三年,对于大明来说,可以说是悲喜参半,先是昆明的陷落,从此,西南局势一落千丈。而后来江南的恢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南的局势,甚至因为满清的刻意封锁使得江南的胜利,都没有传到西南。

而经过磨盘山一役,作为永历朝西南擎柱的李定国尽管重创了清军,作为战役的胜利者,却承受上战略上的失败,作为胜利者的他并没有品尝到胜利的果实。战役上的胜利,使其耗尽了最后的精锐兵力,之后未能再对入滇清军展开有效的打击。

此战之后,李定国余众不过数千,势力窘迫到了极点。直到贺九仪从广南率万人来与他会合,祁三升、魏勇等人先后均率部前来投归,军势才稍微有了一些恢复。随后他才将大营移孟琏,招安地方头人,耕种纳粮如内地一般行郡县例,以图休养生息,从而恢复实力。

而稍作安定之后,李定国便连续上疏三十余封给永历帝都石沉大海,从此与永历皇帝失去了联系。直到七月,白文选强攻缅都阿瓦失利回来,白、李才了解事实的真相,原来缅甸扣住了永历帝,二人决定攻缅抢出永历帝。九月,两人分别入缅,试图抢回皇帝。至十一月,李定国大败缅军,提出送还永历帝,作为退兵的条件。而缅方的回答仍然顽固非常,大有一副不为所惧的模样。最终,因为水土不服,加之疾病流利,导致兵卒损失惨重,白李两人只得重新撤回军队,以图来自日。

即便是如此,李定国仍然犹不死心,又派一支人马试图偷袭阿瓦,不久就被缅军击退,朝廷仍然在其手中。此时李定国眼见朝廷陷入缅人之手,加之又不甘心在云南边境土司之地久驻,一时间徬徨苦闷,不知所从,加之每日都有人在满清招降下纷纷投降,愤懑忧虑,尽管他每日里愁思苦想,思索摆脱困境的良策。

但是对李定国、白文选等人来说,既要在穷山僻壤的边境地区继续抗击清军,又要耽心在缅甸的永历帝的安全,弄得顾此失彼,心力交瘁。

若是于江南等地,此时又是一年的初春时节,如若是在四川等地,这会定是漫山遍野金黄色的迎春花。即便是云南,也会的迎春花也应该是的灿烂夺目。但是对于位于西南边境的李定国来说,因为这里一年四季如夏,所以并无四季之分,自然也就看不到了什么春光。

置身于河边,亲自擦洗着战马的李定国,偶尔会把目光投向远处,在那里,可以看到兵士们在河中洗漱,偶尔的可以听到他们的欢笑声。即便是因在这块小小的穷山僻壤之中,即便逆境如此,他们仍然为汉家的衣冠的与清虏撕杀。

想到这,他又想那些战死的将士,若是他们知道现在兵败如此,于九泉又会多么失望。想到这里,他默默的仰天祈祷着,祈祷着老天的保佑,祈祷着九泉之下的英灵保佑,保佑他能够迎回皇上。

之所以要迎回皇上,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缅人与满清勾结,进而将皇上交予满清。还是因为皇上是抗清的大旗,如果这面旗倒了下去,那么大明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尽管,他曾是反明的农民军,但是现在,他却也是大明的忠臣。甚至可以说,是大明朝最后的中流砥柱。

最后,一时情动的李定国甚至含泪看着那河水,在那里默默的自言自语道。

“若是这河水能入长江,一定要把微臣之心带予高皇,微臣必定誓死报效大明,恢复我汉人河山,如违此誓,必定是天诛地灭。高皇在上明鉴……”

说到动情之处,李定国尽是一副热泪夺眶的模样,他坐在溪旁,看那河水淙淙地把流向远方,似乎是在想着这水能不能到达长江。能不能把她的心声带给高皇帝,怔怔地不觉发呆了。他就这么看着那河水。

过了不知多少时候,忽然他听得侍卫轻声禀道:

“王爷,有三名云南士子等候在营门外求见。”

有云南士子求见?

李定国微微一愣。因为满清的封锁,云南士子很难突破封锁线来到这里。

“他们有什么事吗?”

“他们说是有安邦定国的大计献与王爷。”

安邦定国的大计?

会是什么大计?心底略微一愣,李定国笑了笑,然后默不作声的点点头。随后才起身回到那栋与云南土家民舍并没有多少分别的竹楼之中,见门外有三位士子皆穿着长袍马褂,而且皆都剃发,他的眉头微皱,尽管知道他们剃发易服也是迫不得已。但是心底隐隐有些不快,不过他知道,这些人绝不会是来游说他投降的,别说是他们三人,便是他军中将领若是有人敢言投降,也会被他立即下令斩首。如果说他们有所耳闻的话,自然不敢来游说他投降。

一行三人,见到李定国后,便立即恭恭敬敬地向他一躬到地,然后说道:

“昆明府生员王万武、刘本邦谒见王爷。”

“长沙府生员张扬峰谒见王爷!”

长沙府生员!

在这里见到昆明的生员,倒是不奇怪,可是长沙距离此地又何止千里?身为陕西人的李定国,南北征战几十年,自然知道从长沙往昆明,一路艰难险阻,不知历经多少风险才来到这里。

于是他便又看了这人几眼,这人的口音听起来,倒是更像云南口音。这都不奇怪。如果说他说话不是云南口音的话,恐怕连青军的封锁都突破不了。

虽然心底有些好奇,但是李定国仍然邀他们三人进门,然后请三人坐下了,随后才问道:

“三位先生等下顾至此,不知有何赐教?”

其中一位银须拂胸的长者拱手说道:

“非是我等有何赐教,而是……”

三人之中年龄最长的刘本邦,看着李定国,神情有些得意,又有些激动的说道。

“而是我等给王爷报喜来的!”

听着报喜,心底微微警觉的李定国不露声色的说道:

“报喜?这又有何喜?”

在说出这句话时,他甚至已经做好了随时准备杀人的念头。他们难道当真不怕死?是来游说自己投降?

他甚至已经打定主意,只要他们敢开口说出一个“降”字,便立即命人把他们三人拖出去砍了。

王万武则于一旁说道:

“长远兄,你就别卖关子了,直接将此好消息告诉王爷便是了。”

朋友的劝说让刘本邦这才打消卖关子的念头,拱手,笑道:

“王爷可知,近来为何清虏因于昆明,裹足不前?”

听刘本邦这么一说,李定国这才想起,这几个月来,似乎吴三桂一改当初穷追不舍的态度,再无步步紧逼之势,而是与一旁观望。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与白文选商定再次入缅,迫使缅人归还皇上。

刚开始他以为是因为吴三桂的军队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难道说还有其他的原因?

“哦,是为何故?”

在说话的时候,李定国看着故意卖着关子的两人,又把目光投向那一言不发的张扬峰,见其一副镇定模样,心下暗自想到,也许,这人才是三人的主心骨。或者说他们三个人以这个人为为首?

“因为……”

看着李定国,刘本邦继续卖着关子说道。

“因为我大明非但已经重夺南都,且亦重新恢复江南半壁江山!”

什么!

李定国猛然站起身来,惊讶道。

“什么,你说什么?”

在这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什么?他说的是什么?

“去年延平王郑成功领兵二十万于海路北伐,自江口入长江,一路直取南京,随后传檄而定江南,兵部侍郎张苍水领兵西征,轻取江西,江淮经略使朱明忠于宿迁大败达素十万清军,10万精兵,活着逃回的顶多只有不到万人……”

惊人的消息,让李定国只觉得一阵目眩,他从未曾想到,有朝一日会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多少年了,他似乎从没有听过这样的好消息,只是现在这个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如果说这个消息是真的话,那岂不是意味着这局是对大明更加有利了?

“这……是真的?”

李定国看着刘本邦,最终还是把目光投在张扬峰的身上,他觉得这个人才能证明这一切。

从进入房中,一直沉默不语的张扬峰,看到李定国把目光投在自己的身上,他这时才站起身来说道。

“在下大明江淮经略使忠义军军正司军正张扬峰,见过晋王!”

站起身的张扬峰,一边介绍的自己的身份。一边看着李定国,见其似有些疑惑,然后解释道。

“去年,经略使于宿迁大胜之后,既命军正司务必派遣人员与晋王,与朝廷取得联系,在下奉经略之命,于长沙启程,入滇后几经查探,一路上幸得我大明忠义之士协助,方才探得晋王下落,又得刘、王两位仁兄相助,方才入晋王所在……”

张扬峰的话语显得很是平静,那看似简单的话语中,到底隐藏着多少艰难险阻,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毕竟为断绝西南与东南明军之间的联络,身为五省经略的洪承畴曾严令内地闲杂百姓不得入滇,入滇者杀无赦。

清军之所以如此,是试图通过消息上的封锁令永历与李定国不知东南的情况,进而做出误判,甚至还可以因此动摇其军心,令其以为自己是孤军,进而心生绝望,最终不战而降。当然也可以让内地的那些反清武装产生同样的误判,而这正是他毒辣的所在。

而为了能够与西南朝廷取得联络,朱明忠早在去年,就命军正司先后派出三十余人前往西南。

但是因为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直到现在,只有张扬峰一人,成功到达李定国营中,而这多亏了他母亲是贵州人,加之擅长学习语言,一路上时而隐于山林,时而避入马帮之中,如此,才成功冒充了云南人,方才安全抵达昆明,进入昆明后,又几经查探,才算是探听到李定国的下落。

看似简单的言语背后到底冒着多少艰难险阻,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啊,你,你是从东南来的,可,可有凭证!”

惊喜交集的看着张扬峰,李定国连忙急声问道。

尽管他自己也曾探听到清军似乎在内地大败,但是消息凌乱,以至于根本无法判断真假,这是因为清军不仅封锁西南,就是对自己人同样也封锁消息,也正因如此,才无法断定目前的形式。现在,眼前的这个人,却是从东南来的,他不仅是东南那边派来的密使,更重要的是他将一个能够震奋人心的好消息带到了这里。让李定国立即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从未曾有过的希望。

在过去的几年间他不断的坚持着,遭受什么样的挫败,他都在坚持着。他相信只要朝廷在,只要皇上在,大明就有希望。也正因如此,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的心中总是满怀着一线希望。但是,在满怀希望的同时,他的心底同样被一种绝望的情绪所困扰着。毕竟局势正在一天天的恶化,可是现在局势却突然明朗了起来。突然朝着队大明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着。这又让他如何能不激动?

“在下有经略上呈朝廷的奏折。”

在张扬峰取出那份奏折时,李定国的面色微微一变,然后无奈摇头苦笑,却并没有言语。

现在朝廷于缅人之手,即便是有了这奏折,又能如何?

就在李定国摇头苦笑的时候,张扬峰看着他说道。

“晋王可是担心皇上与朝廷身处缅甸?”

他知道?

诧异的看着张扬峰,李定国又听他说道。

“晋王无须担心此事,下官出发前,曾得上峰密令,我家经略定会派兵救回朝廷,如果在下所料不差的话,现在经略所遣援军,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什么?援军?”

李定国定定神诧异道。

“援军?朱经略的援军从何而来?”

第227章 抵达(求月票,求支持)第457章 教化(求支持,求月票)第22章 任不同(第二更,求支持)第258章 家人(求支持,求月票)第273章第59章 静待(第二更,求支持)第113章 师徒(第一更,求月票)第107章 新时代(第一更,求支持)第63章 人心变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117章 罪人(求支持)第311章 天子贵(第一更,求支持)第157章 决心(第二更,求支持)第76章 弃我昔时笔(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65章 壮悔何悔(第一更,求月票)第392章 血溅(今天加更,求月票)第27章 笼络(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11章 选择(第一更,求月票)第49章 吞并(第一更,求支持)第607章 皇太子的铁腕第51章 鸟铳(第一更,求月票)第256章 英雄(求支持,求月票)第64章 忠臣(第一更,求支持)第244章 反应(求支持,求月票)第228章 征途(第一更,求月票)第348章 慕华(第二更,求支持)第48章 斩龙(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219章 西征(第二更,求支持)第340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339章 造船(第二更,求支持)第294章 精神天朝人(求支持,求月票)第135章 内忧(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3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360章 天有道(求支持,求月票)第3章 黄与淮(求月票,求支持)第53章 船厂(第三更,求月票)第48章 斩龙(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303章 (第一更,求月票)第59章 小玩意(第一更,求月票)第488章 不列颠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66章 异邦(第一更,求月票)第83章 昭忠祠(第一更,求支持)第96章 炮(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第326章 回家(第二更,求月票)第322章 决定(第二更,求支持)第348章 慕华(第二更,求支持)第539章 喷气实验室(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85章 腹中肉(求月票,求支持)第39章 投军(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15章 王与将 (求支持,求月票)第337章 苏丹的选择(第二更,求支持)第202章 商人(第二更,求月票)第17章 主与幕(第二更,求支持)第135章 帝王(第二更,求支持)第25章 王怒(第一更,求支持)第487章 英奸 (新书发布,求支持,求推荐)第52章 甘为马前卒(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624章 安全第一第117章 罪人(求支持)第152章 关门打狗(第一更,求支持)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第44章 淫威(今天加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15章 入侵(第一更,求支持)第91章 背书(第一更,求支持)第251章 边域(求支持,求月票)第347章 法老王的后裔 (第一更,求支持)第462章 入乡随俗(新书发布,求支持)第532章 首映日(新书发布,求推荐,求收藏)第347章 法老王的后裔 (第一更,求支持)第160章 取利(第二更,求月票)第81章 巨舰(第一更,求支持)第125章 通济门(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568章 皇家与国家第570章 又见名人第31章 寇云(今天加更,求推荐、求收藏)第92章 家人(第二更,求支持)第208章 文源(第二更,求月票)第136章 心惊(第一更,求支持)第28章 共富贵(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荐)第279章 君臣子(求支持,求月票)第71章 夜话(第一更,求月票)第306章 立场(求支持,求月票)第30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10章 解脱(求支持,求月票)第12章 河口(第二更,求支持)第315章 机会(第一更,求支持)第60章 选择第183章 扶持(第二更,求支持)第135章 帝王(第二更,求支持)第43章 凡世一俗人(第一更,求支持)第290章 抉择(第二更,求支持)第207章 陪审(第一更,求月票)第274章 帝王的无奈(求支持,求月票)第329章 授田 (漏发,补更)第27章 沈阳城下(第一更,求支持)第159章 小国的野心(第一更,求支持)第130章 诱饵(第二更,求月票)第366章 异邦(第一更,求月票)第7章 铁路(求支持,求月票)第279章 绝域行 (第一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