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安庆(求月票,求支持)

永历十四年五月的江北,此时已经不见了三月那场桃花雪带来到倒春寒。正值春夏之交,天气暖洋洋的,田间地头尽是忙活着农活的百姓,她们的脸上都是带着些许盛世的安详,大有一副乱世已经结束的模样。

虽说三月里推行“甲兵制”征兵,在江北的数百万百姓之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甚至在一些地方,导致些许民变祸乱,更是有千百人因此被杀、被逐。可此时这江北,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除了征兵制之外,对于江北的百姓来说,自朱明忠入主江北以来,一意注重发展经济,废除火耗推行轻税,倒也让百姓尽得其利,如此休养生息之下,这江北倒也是显出了几分太平之世。

对于作为张煌言秘使的罗纶,他在来到江北之后,并没有像其它人一样,选择从瓜洲由江船转河船一路北上至经略使衙署所在的清河,而是直接去了安庆,此时的安庆,比之过去更繁华上几分,尤其是江北实施盐税改革,推行就场征税之后,为方便江西以及湖广等地百姓购盐,特意于安庆设立盐站,从而令安庆大小商贾云集,千百艘大小船只往来于江西、湖广等地,以便将淮盐运往各地,如此,倒使得的安庆比过去更显繁荣,甚至比之前朝亦不逊色。

而对于身为应天人的来罗纶来说,对于安庆,他并不陌生,多年前年少时,亦曾来过此地,但现在来到安庆时,他仍然为安庆的变化而惊诧不已,不仅仅是那热闹的码头,还有码头附近一排排正在修建的水车。

“那水车是干什么的?”

看着江畔处那些林立的水车,罗纶问道前来迎接他的左树仁,他是张煌言派到江北的联络人,负责向江北采买军械,现在,无论是郑成功也好,张煌言也罢,相比于自行生产武器,他们更愿意向江北购买军械,究其原因是因为江北生产的军械足够廉价,即便是最普通的红缨枪枪头,也比其自行打制便宜两成以上,而像红夷大炮能便宜六成以上,且质量远高于对自产。如此一来,无论是南京亦或是南昌他们自然乐意喜欢购买江北生产的军械,而本身就没有铸炮工匠的张煌言所部,更是完全依赖从江北购买火炮,甚至现在包括火药也大量从江北购进,正因如此,为保障军资采买,才特意派了代表来到江北,不过,其代表并不在清河,而在安庆,不仅仅是因为在安庆,现在已经设立有兵工分厂,而是因为这里设立有忠义军的大型军械仓库,南昌方面如果需要购买军械的话,可以直接就近购买,从而避免贻误军情。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南京于南昌两边的人见面。

“罗将军有所不知,这水车正是江北的法宝,江北的军械精度,皆仰赖水车之功,其靠水车锻打兵器,而且这水车不仅用来制造兵器,其亦可用来锯木、造纸、甚至纺纱、织布都需要水车,若是说江北与其它地方有何不同,就在于这水车,将军可能不知,目下,江北棉纱有两种,一种寻常百姓所纺纱线,虽然质量上乘,可价高偏高,还有一种是其纱厂用水力纱机纺出的纱线,质量稍逊于上等纱线,却好于大多数的纱线,可其价格却远低于百姓所纺纱线,其价格之所以低廉,正是因为其使用水力纱机,一机所出可顶数百熟练纱工所出,如此一来,又岂不便宜,甚至这纱厂出产的棉纱至多只比棉花的价格稍贵些许,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甚至可能比用厂纱更贵,……”

说话的时候,左树仁轻声在罗纶身边说道。

“现如今不但扬州的盐商于扬州纷纷办起了纱厂,这安庆自然也不例外,也办起了纱厂,罗将军你瞧那边的是正在办的军械厂的机器,那边就是纱厂的水车,这办纱厂,可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啊……”

左树仁瞧着那岸边的水车时,脸上尽是一副羡慕模样,若非是他不能参股,恐怕早就参股投资纱厂了。毕竟这是眼下最赚钱的买卖,只不过那股份并不是随想入就能入的。

“可惜但凡能投资纱厂的无不是安庆有头有脸的人物,咱们这些外人,自然是轮不到的,要不然参上一股倒也不错!”

纱场的股份往往是为了收买民心,是为了让江北的士绅富人们能够成为江北新政的支持者,毕竟现在江北所推行的政策正在颠覆着传统。颠覆者着大明朝的传统。

之所以用利益去收买这些人,倒不是因为其他,而是为了避免把力量推到敌人的一边。就像在另一个时空中,200年后,满清用一个“护我名教”,在濒临崩溃时,又成功地“中兴”,并维持了半个世纪的统治一般。在力量不强大时,必须要学会妥协。而且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利益,让他们看到利益,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新政的支持者,而不是反对者。

“纱线生产的那么多,又有什么用?”

摇摇头,罗纶看着那水车说道。

“照你的说法,这工厂的棉纱至多只比棉花的价格稍贵些许,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甚至可能比用厂纱更贵,长此以往,百姓们纺出的纱线无法出售又该怎么办?”

虽说作为军中的参军,但是罗纶更多的时候是个文官,所以现在他自然会忧虑大量廉价棉纱充斥市场的时候,会有损普通百姓的利益。

“罗将军有所不知,”

罗纶的担心让左树仁笑道。

“虽说过去百姓于家中纺纱线可补贴家中,可是那些女人家却明白的很,她们看到纱价便宜的时候,自然不会再纺纱,而转转入织布,虽说纱价低了,可布价没低,转行用厂纱织布,收入反倒比过去多些,大抵上来说,现在厂纱所出不多,待到将来纱厂增加,厂纱出纱越多,这百姓便不会再纺纱线,而会改用厂纱织布……”

左树仁一边解释着寻常百姓如何应对厂纱冲击的时候,一边引着罗纶坐上了马车,对于四轮马车,罗纶并不陌生,甚至就在南昌,也有四轮马车,不过相比于江北遍地的四轮马车,在南昌四轮往往用于军队运输军需,而不像这里这样充当寻常的交通车辆。

坐在敞篷马车上,罗纶看着车处街上随处可见的马车,便好奇的问道。

“我看这街上的马倒是不少,这些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在江西,四轮马车之所以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究其原因正是因为马匹不足,而在安庆,似乎有不少马。现在在这里并没有像江西那样。饱受马匹数量不足的困扰,甚至就连物质运输也只能依赖人拉肩扛。

“罗将军,这些马都是从马市上买来的,将军有所不知,虽说现在清虏于南方严令硝磺、马匹不得卖入南方,可实际上,对于商人来说,却压根就没有那么多讲究,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银子更重要的。你不知道,现在于京师和其它北方各地,这清河产的银镜极为畅销,而那些商人为了获得战马,往往不惜以身犯禁,把大量的马匹从关外走私到南方换取银镜,而对于清虏官员来说,只要他们过分,且孝敬不断,自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就像当年晋商们为了攫取厚利,不顾国家禁令,大肆向后金走私粮食、盐铁,让明朝的封锁令变成一纸空文,使女真人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一般,现在,正是得益于商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才使得在满清的禁令之中,数以万计的马匹被那些商人输入到了江北,从而使得江北不仅有了充足的马匹,用于拉挽炮车、辎重马车,而且民间也获得了充足的马匹用于拉挽四轮马车。而这些马匹并不是江北的贸易局用真金白银换来的,而是用银镜等江北的产品换来的。

“原来如此……”

心下思索着,罗纶自然想到在江西能卖到二十五两银子的梳妆盒,那梳妆盒上最值钱的不是黄花梨的梳妆盒,而是梳妆盒内的玻璃银镜。大量的真金白银就这么流入江北,而江北亦是凭此从北方换马。

“现在安庆这边的马价如何?”

这次来江北,罗纶并不是仅仅是作为少司马的代表来此商量要事,同样也肩负着其它的使命,现在看到这里有这么多马,自然会关心马价。

在得到每匹马不过十二两的时候,自然动起了心思来,毕竟,军中的马不过只有数千匹,远不能够满足军中的使用。如果能从这里大量购买马匹的话,至少可以解决物资运输问题。

“林泉,既然马价如此便宜,为何不买上一些送往江西?”

罗纶的话让左树仁摇头苦笑道。

“罗将军,原本在下也曾想过于江北买马,可这江北的马虽说价格便宜,但是运出江北非但需要手续不说,而且那些北方商人卖给贸易局的马,大抵上都是三等马,甚至四等马,顶多只用来充当役使的驽马,这也是为何江北虽然马匹众多,骑兵依然不过只有数千人的关系,而且清河的贸易局会在那些马中先挑选一遍之后,才会将挑剩下的劣马售到市场上,如此一来,这些马只堪普通役使,自然不堪军队使用。”

清军为何会对马匹等物的走私睁只眼闭只眼,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贿赂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送到江北的马匹绝大多数都是不能用于组建骑兵的劣马,这才是他们会视若无睹的根本原因。

而江北为了获得足够优秀的军马,自然会对马匹加以挑选,如此一来,最终出现在市场上的马匹,大抵上都是几经挑选的劣马,自然是难堪大任。

这些马不过只是贸易局拿出来用于平衡收支的,就他所知,贸易局卖马也可以得到极为丰厚的利润,而且他们卖的还都是他们淘汰不要的。。

“林泉,你有所不知……”

坐在马车上的罗纶,听着入耳的马蹄声说道。

“虽说江西有江湖之便,可却也是多山,这山中辎重运输尤其需要使用马匹驮运,这些马是粗劣,可总堪使用吧,先买上一些马,至于其它的,等我到了江北之,自然会和他们谈,这次,非得从江北多拿些江北不可!”

罗纶这么说着,那双眼睛盯着车外,神情越发的凝重……

对于江北,他有着太多的好奇。这种好奇不仅仅只是江北,此时所呈现出来的勃然生机。同样,也对那个人更为好奇,

尽管现在大明正是中兴之时,但是也可以说是三足鼎立,而那位江淮经略使正是其中一足,可以说在未来,他的选择很有可能会决定大明的命运。

少司马……

想到现在那位江淮经略使与南京之间的关系,罗伦的神情中闪过些忧虑。他们之间毕竟是亲戚啊。

不过,熟读史书的他非常清楚,这种亲戚关系并不可靠。在利益的面前,没有任何亲情可言。

问题是,他会永远都是大明的忠臣吗?以他现在在江北这副锐意进取的模样。又怎么可能会满足于眼下的地位?

如果有一天,他会不会野心膨胀?会不会成为大明的叛逆?

也许是因为立场的不同,罗伦从不曾怀疑过少司马,但是对于南京,对于江北,他却不止一次的怀疑过,甚至于对江北的怀疑,更远甚于对南京的怀疑,毕竟,江北现在做推行的一切,都在不断的颠覆着大明的传统。

马车继续向着安庆城内行驶着,做在马车里的罗伦那神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偶尔的听着车外传来的那些北方商人的话语,听到那陌生的北方口音,他能够感受到这里与其他地方的不同,这里的不同不仅仅只是这里所表现出来的勃然生机,更多的是一种由内而外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真的有利于大明吗?”

第554章第96章 去海(第二更,求支持)第21章 江阴城下(第一更)第17章 新朝(第二更,求支持)第173章 变起(第一更,求月票)第616章 皇太子的召见第11章 君与臣(第二更,求支持)第62章 江上(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323章 西巡(求支持,求月票)第73章 金融(第一更,求支持)第230章 应战(第一更,求月票)第358章 关陵(第一更,求月票)第104章 溃败(第二更,求支持)第94章 顶天立地(第二更,求月票)第157章 毁灭(第二更,求支持)第67章 衙内(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36章 心惊(第一更,求支持)第139章 幼主权臣(第二更,求支持)第94章 权臣(第二更,求支持)第462章 入乡随俗(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16章 谋略(第二更,求支持)第407章 下国臣(求月票,求支持)第325章 家族利益(第二更,求支持)第299章 文明与野蛮 (求支持,求月票)第362章 真丈夫(第一更,求月票)第83章 昭忠祠(第一更,求支持)第524章 大新闻(新书发布,求支持)第156章 援军(第一更,求支持)第346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68章 竞争(第二更,求支持)第110章 主与奴(第二更,求月票)第223章 破潼关(求支持,求月票)第614章学习三德子第273章 皇储(求支持,求月票)第548章为了全人类第86章 还都(第二更,求支持)第107章 施恩(第二更,求月票)第101章 顺治亲征(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340章 鸭绿江(第一更求月票)第60章 不适(第二更,求月票)第149章 关市(第二更,求月票)第89章 何忧(第一更,求支持)第488章 不列颠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7章 致歉(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89章 文士杀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0章 以头相赠(第一更)第91章 血战(第二更,求月票)第579章 行业垄断第475章 用间(新书发布,求支持)第88章 君喜(第二更,求支持)第123章 师之谋(第二更,求月票)第524章 大新闻(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45章 初抵天朝(第一更,求支持)第370章 说客 (求月票,求支持)第162章 欢与忧(求月票,求支持)第345章 延平怒 (第二更,求支持)第41章 风力(第二更,求月票)第412章 交换(求支持,求月票)第418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25章 焚城(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283章 替罪羊(第一更,求月票)第25章 焚城(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53章 当世奇货(第一更,求支持)第383章 流人(第一更,求支持)第419章 南方(求支持,求月票)第571章 金矿第244章 人心乱(第二更, 求月票)第338章 投亲(第一更,求月票)第146章 银元(第一更,求月票)第116章 夜袭(求推荐,求收藏)第163章 煌言难言(第一更,求月票)第56章 朱之瑜(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30章第338章 投亲(第一更,求月票)第80章 他路(第二更,求支持)第80章 出兵(第一更,求月票)第437章 寡情(求支持,求月票)第22章 归路所指(第一更求支持)第175章 失业(第一更,求支持)第51章 官场(今天加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75章 用间(新书发布,求支持)第90章 朝中(第二更,求支持)第79章 少爷与将军(第一更,求支持)第12章 河口(第二更,求支持)第238章 名声 (求支持,求月票)第563章 天朝之威第369章 袭击(求月票,求支持)第574章 解决问题的关键第369章 袭击(求月票,求支持)第109章 民之忧第362章 心路(求支持,求月票)第459章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求支持,求月票)第532章 首映日(新书发布,求推荐,求收藏)第355章 特权(求支持,求月票)第67章 开源(第三更,求月票)第47章 读错书(第二更,求支持)第601章 惊变第143章 少司马的浮想(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95章 羽翼(第一更,求支持)第649章 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