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阿瓦(求月票)

整整一个月!

从永历十四年七月初三,舰队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远航抵达了伊洛瓦底江江口,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拉布达城,在这里设立宣慰使司的那天起。尽管拥有数十艘堪称庞然大物的军舰,但是作为舰队提督的王安民并没有命令舰队逆江而上,即便是作为“迎驾使”的屈大均,同样也显得不急不燥,他非但没有督促军队进攻,甚至还在工匠们赶造着适合在江河中使用的多桨帆船时,招募本地的壮丁在河口处的荒岛上修建起一座小城——平南城。

堡垒式的小城规模看似不大,但是这座小城却等同于大明在缅甸扎下了根,有了这个根,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北逆流而上。

而在修建城墙堡垒的同时,这座平南城的总督颁布了的每个命令,就是每个迁移至此的百姓,都可以获得50亩地,且十年免缴捐税。这是招募当地百姓来到岛上开荒种田的最好的办法。

而与此同时,从阿布达开始沿着伊洛瓦底江一个接一个缅甸城市,先后归顺了大明,地方的缅甸官员、头人更是接受了大明的印敕,成为享受自治权的大明土司官员。

甚至一个个都因为中国的册封而表现的尽是一副满心欢喜的模样,毕竟,他们中的许多地方不过只是百年才开始接受缅甸的统治,在此之他们大抵上都是大明册寺的土司官员,而此时,大明特使再一次依照永乐制度,向他们颁赐金字红牌,并承诺派兵保护他们,这自然深得地方土司头领以至于缅族内部企图自立的土司头领们的支持。

在整个过程中,屈大均都显得很是谨慎,一直坚持稳扎稳打,即便是需要进攻某座城市,在轻易打下一座城市,他都会先安抚百姓,然后与当地的头人签订条约,承认他们的统治,承诺大明对他们的保护与尊重,将金字红牌和信符往赐予那些土司头领,从而培植亲明势力,甚至还邀请头人在合适的时候可以选派他们的子侄后辈前往平南城——那座正在建设的小城,接受大明的教化。为了避免他们以为这是人质,屈大均还特意表示,这并不是人质,而且一切全凭自愿,并且对于选派的少年没有任何身份要求,无论是他们的子侄后辈亦或是族中聪明的男子都可以,只要得到其推荐,就可往平南城求学。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基于稳扎稳打的考虑,等到立足稳固后,再继续向北打,达到迫使缅王送还朝廷的目的。相比于历史上中国历朝历代总是喜欢以大兵压境,灭人国邦的行动截然不同。

虽说这一个月中,不过只是向北挺进了两三百里,甚至明军最远不过只是抵达了炯标,但是对于千里外的阿瓦城的缅甸国王莽达以及朝中的诸臣来说,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甚至可以感受到来自一种亡国的压力。

“大明江淮经略使朱明忠致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和蛮莫宣抚司……”

听着大臣念出来的使书称谓,莽达只觉得一阵目眩,自从百年前他的先祖莽瑞体在15岁时重建王朝,再到莽瑞体乳母之子并妹夫莽应龙即位,并率军攻占阿瓦,灭阿瓦王朝,接着拒绝了明朝招抚,继续北上攻打明朝管辖下的木邦、蛮莫、孟养、孟密、车里诸土邦的那天起,缅甸早已不再将明朝看成是自己的上司,缅甸彻底成为独立国家并转而侵占明朝的领土。

而现在,那个所谓的什么江淮经略使朱明忠,居然在使书中直接称他为“宣慰使”,完全没有把他视为缅甸国王,即便是永历君臣于他,也是称其为王,而不似其这般狂妄。

心下郁积着一股怒火,莽达的双眼盯着前方,那脸上尽是不满之色。而殿中的诸臣,同样也是满面愤慨不平状。

“岂有此理!”

国相立即出言愤声嚷道。

“这明臣于我大缅居然是如此不敬,难道他就忘记了其朝廷正于我国吗?不知我大缅予其之帮助吗?”

“正是,王上,以臣之见,王上可直接令那明皇书信予明臣,让其撤军,若不撤军,就休怪我大缅翻脸无情……”

在众人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莽达这位从未曾得到明朝册封的缅甸王,脸色不时的变幻着,对于身为国王的他来说,尽管内心因为明臣的轻蔑,而暗自恼火,但是另一方面,他却深知大明的强大,甚至他之所以会同意永历入境,并且给予其礼遇,也是有这方面的忌惮,那怕是在他们明明处于弱势时,也不曾考虑过将其交给满清,毕竟,大明对于缅甸来说,是一个数百年的阴影。

甚至,暗地里,莽达还曾考虑过,假如有一天,永历回到明国的话,会不会册封他为缅甸王,毕竟,尽管在数十年前,因为明朝的退却,缅甸控制了孟养和木邦等曾经属于明朝的土地。但是,缅甸王从未曾得到明朝的册封,也正因如此,那些土司尽管表面上接受缅甸的统治、册封,但是私下里却称缅甸的这种册封不过只是“沐冠而猴”,没有得到中国的册封,这一切,终归会受到质疑。

“现在明军抵达到什么地方?”

“回王上,现在明军虽说裹足不前,可是他们却不断的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向各地的头领颁赐金字红牌和信符,并授他们宣慰使、安抚使等明国官职,而那些野心勃勃卑劣之徒更是纷纷毁去大王赐予的缅铎和贝叶符,如因江口一带数百里,几乎全都接受了明国国的册封……”

与中国的郡县制不同,缅甸王的统治表面上是统治着整个国家,实际上除了核心地带之外,这个国家却是有数百个头领统治者,甚至就是所谓的缅人自己,也分属九大头领,他们只是接受缅甸王发给的缅铎和贝叶符,而授予投靠自己者缅铎和贝叶符,承认其在缅甸的保护下的缅甸版图,又是缅甸借鉴明朝金字红牌的制度。

而金字红牌是由明朝中前期,在云南外边政区实行信符与金字红牌制度,在边疆管理、护国捍边、调停和处置编内内部矛盾方面发挥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但是,明末,明朝统治者逐渐放松了这一制度的执行,乃至基本放弃了信符与金字红牌制度在西南边疆的贯彻。几乎从万历元年开始,明朝最后一次向云南外边政区颁赐金字红牌、勘合和信符,其后再也没有按规定,凡朝廷改元必定颁赐金字红牌和信符的记载,这等于明朝放弃这一边疆管理制度。而与此同时,北方后金势力兴起,明朝危在旦夕,如此自顾不暇,对西南边疆的经营和管理逐渐松懈。

而这一次,屈大均正是通过恢复金字红牌制度的方式,通过大量颁发金字红牌,册封那些地方头领为宣慰使、安抚使的方式,进而达到瓦解缅甸人抵抗的目的,甚至对于他们来说。

而之所以会让莽达等人惶恐不安的原因是,伊洛瓦底江并不是外族头领的地方,正是缅人的聚居之地,缅人的九大族之中,有四大族沿着伊洛瓦底江生活,而现在已经有两大族接受了明国的册封,成为了大明的宣慰使,而那些曾接受缅甸册封的异族头领,同样也得到了册封。

“他们那里是来迎回朝廷,分明是想谋夺我国!”

原本一直沉默不语的莽白,立即大声说道。

“王兄,若是再任由他们如此这般任意册封我大缅之臣,到时候我大缅必将不复存在,还请王兄准我领兵南下,到时候必定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相比于已经年过五十的莽达,莽白不过四十岁,正值壮年的他,曾领兵北上阻止过李定国、白文选的南下,现在,面对明军的威胁,他自然叫嚷着击败他们。

“正是,大王,若是不给明军以迎头痛击,其必定以为我大缅无人,软弱可欺!”

在大臣们的叫嚷声中,莽达把视线投在莽白,看着他的这个弟弟,在整个缅甸上下都知道他的这个弟弟武勇非常,让其领兵南下自然是再合适不过,只是,想到现在与他这个弟弟有关的传言,什么缅甸有两个国王的传言。莽达的心底难免还是有些担心,万一若是他趁机兵变又该怎么办?

对于他的这个弟弟,莽达从不曾放心过,甚至在大臣之中,他也有很多支持。但是,他转念一想,脑海中又想到,往南去正是缅人约族的地盘,而他的王后正是出自约族,约族吴恕绝不会为了莽白背叛他吧。

正在莽达刚欲开口同意让莽白领兵南下时候,只听到又有一位大臣起身说道。

“大王,以臣看来,现在万万不能领兵南下,若是大军南下,万一北方李、白两位明臣再次领兵来犯的话,到时候,国都阿瓦兵力空虚,又该如何?”

被这么一提醒,莽达这才想到,现在缅甸的威胁可不仅仅只是南方的明军,还有北方的明军,如果李定国再打来怎么办?

缅甸毕竟不是什么大国,尽管号称有数十万大军,可实际上以缅人的力量不过只有区区数万军队,即便是这数万军队也是分别属于缅人中的九族。

这边莽达还在担心着他的弟弟会不会趁机谋反的时候,莽白则于一旁笑道。

“这不简单,大王只管下令召各族遣兵助战即可!”

征召各族土兵。

多年来缅甸之所以不断扩张,而且能够东征西讨令各方臣服,正是因为其不断的征召各族土兵,借助土司土兵维系着缅甸的“强大”。即便莽白没有提出这个建议,他们同样也会调动土兵,只是相比于过去,现在征如的更多而已。

在缅甸朝中的王公大臣们议事结束的第一时间,就有一个缅人离开了王宫,径直来到了市集中的一家商号,然后把王宫中刚刚做出的决定传给了商号的掌柜。

“他们决定征召土兵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天林的先是沉思片刻,然后对那个缅人说道。

“告诉你家主人,只要此事事成,到时候,我家主人必定有重谢!”

那个缅人随后便离开了商号,在这热闹的市集之中,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么一个缅人,而在那个缅人离开之后,李天林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现在第一步,基本上算是成了,只差下一步了!”

与舰队一个月前才抵达缅甸不同,李天林早在年初就搭乘荷兰商船来到了缅甸,然后来到了阿瓦,成为了市集中的一个商人,在过去的半年之中,他已经结交了不少阿瓦城内的缅甸权贵,虽说没有建立情报网,但是却通过对缅甸内部局势的了解,初步与一些缅甸的权贵建立了联系,现在,他所需要的就是利用缅甸内部的不稳和某些权贵的野心,尽可能的完成他的任务。

“其实想要打败缅人的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分化缅人,还有就是那些土司,只要能够把他们分化了,这缅甸就不足为惧!”

对于来到缅甸已经七个多月的李天林来说,他自然很清楚缅甸内部的情报,也知道缅甸的弱点,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舰队抵达缅甸之后,第一时间同舰队取得了联系,并把所掌握的情报告知了舰队,而出乎意料的是,那个时候舰队已经开始采用瓦解分化的方式对缅人以及土司加以谋略,从而让他们为大明所用,而不是为阿瓦驱使。

这些土人从来都没有家国观,对他们而言,本族的利益远远高于所谓的国家,也正因如此,只要进行一定的投入就可以轻易的对他们进行分化瓦解。而现在从南边传来的消息来看,舰队的谋略无疑是成本的,当然这也与李天林提供的情报的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他的那些情报让舰队的情报人员可以直接找到最容易说服的土司,游说其接受大明的册封。

“现在只差最后一步了……”

想到另一个任务,李天林的神情变得越发的凝重起来……

第170章 试探(求支持,求月票)第461章 太平洋(新书发布求支持)第431章 唯一的选择(求支持,求月票)第69章 师献策(第二更,求支持)第549章 投资(新书发布,求支持)第52章 窥见(第二更,求月票)第321章 十字军(第一更,求支持)第22章 蛇蝎(第二更,求支持)第349章 遣明(第一更,求支持)第50章 红线(第二更,求月票)第3章 惊愕(求支持,求月票)第244章 反应(求支持,求月票)第618章 肥肉第172章 地震(第二更,求支持)第218章 前奏(求支持,求月票)第113章 师徒(第一更,求月票)第631章 画蓝图第18章 疯狂(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568章 皇家与国家第40章 未来(第三更,求支持)第47章 雪恨(第一更,求月票)第575章 鸡蛋碰石头第89章 何忧(第一更,求支持)第357章 职责(求支持,求月票)第46章 谋略(第二更,求支持)第87章 战宿迁(第二更,求月票)第26章 公平(第二更,求支持)第598章 那就发动战争吧第117章 抛射(求推荐,求收藏)第153章 正军法(第一更,求订阅)第13章 杀心(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78章 见血(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57章 拜师(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90章 无忧(第二更,求支持)第576章 世家第171章 税赋(第一更,求月票)第465章 双头鹰(新书发布,求收藏,求推荐)第129章 抵京师(第二更,求支持)第178章 新船(第二更,求月票)第167章 应战(祝大家中秋快乐)第482章 大海战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53章 孤忠(第一更,求支持)第41章 传国(第一更,求支持)第397章 后继有人(第三更,求支持)第168章 忧虑(第二更,求支持)第41章 传国(第一更,求支持)第389章 围城(第一更,求支持)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49章 诸夏(求支持,求月票)第147章 末技(第三更,求订阅,求首订)第3章 翻手为云(第一更,求支持)第196章 通海裕国(第二更,求月票)第158章 江山北望(第三更,求支持)第32章 焚城(为盟主自若如是否加更)第85章 名士(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28章 读书人(求月票,求支持)第573章 直升飞机第393章 炮击(第二更,求支持)第213章 新大陆(第一更,求支持)第520章 涨稿费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562章 打开日本国门第195章 家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74章 海军(第二更,求月票)第94章 消乏(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234章 相信(求支持,求月票)第633章 丰碑第368章 无解(求支持,求月票)第95章 羽翼(第一更,求支持)第295章 芳名(求月票,求支持)第357章 (第二更,求月票)第16章 汉奸(第一更,求月票)第40章 招揽(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272章 造币厂(求月票)第3章 我是神医 (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13章 关外冬寒(第一更,求支持)第56章 汗马劳(第一更,求支持)第78章 海龙王(第二更,求支持)第495章 决定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50章 心难测(第一更,求支持)第113章 关外冬寒(第一更,求支持)第380章 间隙(求支持,求月票)第583章 勋臣(祝平安健康)第432章 南洋熟天下足(求支持,求月票)第248章 马商的野心(求月票)第237章 乡间(求支持,求月票)第357章 职责(求支持,求月票)第103章 成功(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01章 心所向(第二更,求月票)第343章 帝王心(第三更,求月票)第74章 初抵(第二更,求支持)第345章 延平怒 (第二更,求支持)第95章 羽翼(第一更,求支持)第6章 夕阳(第二更,求月票)第166章 叶尔羌(第一更,求支持)第552章 瓶颈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99章 策问(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91章 长崎(第一更,求支持)第63章 土城(第一更,求月票)第431章 唯一的选择(求支持,求月票)第372章 人不为己(求月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