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文与武(第一更,求支持)

非我族类!

这四个字从朱明忠的口中道出之后,他的脸上尽是讽刺的味道。

“自宋代两亡天下以来,不知多少人皆以为宋代武将地位底下,完全是因为文官打压,而这种打压源自赵宋得天下不正,如此才会扬文抑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将篡权夺位。可全不知,即便是没有赵宋对文官的支持,文官仍然会倾力全力打压武官,只不过是结果有所不同而已,究其原因不过就是非我族类罢了!”

又一次,朱明忠再次和“非我族类”去形容文武之间的关系。

“陛下,何为非我族类?”

朱之瑜显得有些无法接受这种观点,在他看来,这样的形容似乎有些太过了,毕竟文官武官皆是同朝为臣,又怎么可能会有“非我族类之心”。

他们怎么可能会这么想呢?

这不可能!

他们顶多也就是觉得武将粗鄙,耻于其为伍,仅此而已。

“老师是不是觉得,大家都是同朝为臣不可能会有非我族类的想法?可是老师,文官视武将如草芥,岂不是事实?”

这么反问之余,朱明忠看着似乎不愿意相信这一切的朱之瑜继续说道。

“虽说洪武、永乐两朝因军功勋臣功勋极大,所以武将地位颇高,甚至于朝中地位高于文官,语文观相比,他们不仅是朝廷的官,而且还是我大明的开国勋臣,他们自然不敢说三道四,自然不敢有任何轻视之心,而且勋臣之间同样也是亲朋故旧。关系盘根错节。文官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更不会招惹他们。双方的关系可以用相敬如宾来形容。如此文武平衡,方才是国之幸事。可是土木堡一役,朝中勋臣遭受重创,其影响力大为下降,新袭位勋贵非但不能与文官平衡朝政,甚至不得不依靠文官助其袭爵,毕竟当时大多数勋臣自己战死沙场,就连他们的嫡子有很多也都跟着他们一起战死沙场。留在京城里的是什么呢?不过就是一群过去没有任何继承权的次子。他们之间为了争夺突然空出来的爵位,一个个无不是投效于朝中大臣。他们靠着那些文官继承了爵位,自然在那些人面前就没有了任何地位。他们甚至担心害怕如果自己不够听话的话。那些文官会挑个由头假借皇命把他们的爵位给夺了,毕竟。还有其他的兄弟们在那里等着,看着。从此之后我大明的勋臣也就成了一群摆设。至于兵权也就全归文官把持。就此武将统兵,文臣为帅,军权便向文官靠拢,如此文官既左右朝政,又统领军权,至于武将地位逐渐丧失,而且他们为了把持军权队,对武将也是百般打压。。”

朱明忠并没有提“土木堡之变”背后的阴谋,是否有阴谋尚不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也正是从那时起,大明的文武平衡被彻底打破了,文官完全左右了朝政,至于勋贵集团,完全成为了摆设。

“陛下……”

觉察到陛下对文官的偏见,朱之瑜立即开口辩解道。

“为何只有宋朝与我朝才有此事?在汉唐难道就无文官打压的事情?”

朱之瑜这样的反问,实际是在提醒着陛下,在汉唐也有文臣武将,也有文官打压的事情。

“确实有!”

朱明忠点头之余,又摇头说道。

“不过那个时候,不是文官打压,而是党同伐异,当时朝中虽有文武官员,但朝中官员往往是文武双全,既可为将,亦可为相,其纷争不过只是党争,而非文武身份之争,毕竟,那时的官员,大都是士族出身,其所争者往往为家族,而非个人身份。”

陛下的话让朱之瑜微微一愣,他的眉头紧锁,神情似乎有些不太自然。而朱明忠则继续说道。

“即便是到了唐代,士家大族仍然占据朝中主要话语权,不过当时庶族士子凭借数百年的科举制已经在朝中占据高位,与此之前完全依附士族截然不同,到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本质上就是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之争。这个时期的争执只不过是党争,至于文官、武将,其身份是士庶之别,而不是文武之别,这才是他们党同伐异的根本。他们不会因为你是文官而对你高抬贵手,同样也不会因为你是武将对你落井下石。但是一定会因为你的出身对你落井下石。”

深吸一口气,端着茶杯,看茶杯升腾的热气,朱明忠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

“唐末,朱温篡位,门阀士族出身的的朝官,被庶民出身的李振假朱温的屠刀,一次杀了个干净。一夜间变成了“浊流”,再经历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地方士族同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自此之后,士族于中国便成为绝唱,而此后,从士族政治进入平民政治。以血缘为纽带的门阀被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党朋取代。”

“此,国之幸甚!”

朱之瑜几乎本能的用这么一句话表达了他的观点,毕竟在史书那些士族的名声确实不怎么样。

“若非是如此,寒门子弟又如何出有头地?”

又一次,他提到了寒门子弟,毕竟他也是寒门子弟出身。甚至在过去的时候,在他看来,所谓的勋贵,不过就是浪费钱粮的一群人罢了。

“当真是国之幸甚吗?”

看着似乎在为天下寒门子弟发声的老师,朱明忠反问道。

“自然如此,自此之后,以科举取士,终为正途,家族荫官不过只是异类。”

确实站在寒门子弟的立场上,从魏晋以来绵延了六百多年的士族门阀被朱温彻底消灭之后,中国确实进入了寒门子弟的时代,如此才有了“书生自有黄金层、书中自有颜如玉”。

“自此之后,文武殊途,自此之后,世人皆言文,而不言武,如此才有了两宋的积弱!”

冷冷一笑,朱明忠看着正欲辩解的朱之瑜反问道。

“牛李党争,起于科考,庶民为主的牛党主张以进士科取士,而士族为主的李党对科举制不满,要求改革科举制度,主张诸科合并,在取之以全才,而不能取才以偏……”

“陛下,牛党主张以进士科取士,那是因为门阀士族家学传承,远非寒门子弟所能相比,若是行诸科合并,只恐朝廷开科尽士皆为士族所得,如此,又何需设立科举?”

朱之瑜的反驳,又回到了最初——公平。其实这也是牛李党之争的根本原因,世家大族因长于经学,就主张科举应注重经世之学,进士们仗着他们及第的学科诗文,就主张科举应注重诗文,更由对科举的见解不同,无论是世家大族与及第的进士,都要求官,而官的名额又不能容纳所有人,势必发生竞争,竞争时个人力量有限,需要结纳志同道合的人彼此相助,自然要结合。党争自然也就无可避免。这才是当时引起党争的根本原因。

“设立科举的目的,确实是更加公平的为国取才。可自此之后,文武殊途,两者终成另类。朝中武将虽然是利益共同体,但除了开国初或是由于袍泽纽带,或是由于提拔之恩,大家关系较为亲近,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关系也就淡了,很难将力量集合起来。反观文官,却可以因师生情谊、同窗友谊、提拔举荐之恩、同僚之谊等等,大家关系极为密切,更容易形成集团,而且这种集团,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失。而于这个集团的眼中,武将就是异类,于他们看来,武将不读书,没有十年寒窗,其却官居一品,或许他们可以有军功,可是如果没有他们在后方筹集钱粮,运筹帷幄。又怎么可能会有那些人的军功?那些人不过就是一群粗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打赢。完全是因为他们这些文官在后方给他们打点好了一切。这样的一群粗人,何德何能能于他们同朝为官?如此,自然对武将全力打压!党同伐异,唐时庶民出身的牛党伐的是士族,而宋代以及我朝,文官伐的异就只剩下武将了!”

这样的话从朱明忠的口中说出来之后,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无奈甚至有些愤怒。因为这样的轻视即便是在21世纪,同样也存在于中国。

“怎、怎么会……”

朱之瑜的反驳显得有些苍白。

“怎么不会,不问其它,就以牛李党争为例,李党力主削弱藩镇势力,恢复中央权威,而牛党则反对用兵藩镇,主张采取妥协;李党主张精简国家机构,而牛党却极力反对。从这里不难看到党争的不讲原则性。精简国家机构,利国利民,有何不可?牛党明知是正确的,但这主张是李党所提,不管有无可取之处,一概否定。”

又一次提及牛李党争时,朱明忠的脸上带着苦笑。应该代表着进步的——小地主、寒门利益的牛党为了保证手中的权力,往往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而代表着落后保守的士族,反倒尽心维系国家的利益。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李党被打击后,唐朝很快就被猪瘟篡位的原因。

“为何牛党会如此为一已私利,不惜歪曲国事?”

反问之余,朱明忠用异常肯定的语气说道。

“因为士族利益在某种程度与国家是一致的,他们依附于朝廷和国家,正是凭借着其家族地位,使得他们可以荫官入仕,即便是家中旁系子弟,亦能凭借家学以科举入仕,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维持朝廷,也是维持他们权力的根本。而以地方豪强、寒士想于朝中获得地位,就必须依靠科举,为获得权力,他们可以全无任何原则,这正是他们的天然劣势,因为他们费尽心机,数十年苦拼方才有入朝为官的机会,任何阻挡他们获得权力的人,都是生死之敌!为了获得权力,即便是姑息养奸又能如何?即便是朝廷不支,也可另投他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过只是官位。至于谁给他们的官位并不重要。”

提及那些为个人权力全无丝毫原则的文官时,朱明忠自然想到了另一个时空的灯塔国的民主党人,他们为了争取选票,不断的特赦非法移民,并向其提供巨额补助,以巩固票仓。这个时代的“士大夫投敌”也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毕竟,两者的出发点是相同的——为了获得权力不惜一切!

“难道,陛下真以为科举所取之才,尽是陛下口中的钻营之徒吗?”

朱之瑜的语气中尽是不满,甚至面上还带着怒容,他显然无法接受陛下的这一观点。在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他甚至想要大声训斥眼前的学生。他无法理解自己的这个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怎么把书读成了这副模样。

“当然不是!”

朱明忠摇头说道。

“千年来科考所取贤才,又岂止千百人,所谓败类,不过只是其中少数,而且科考取士,可让天下之人,皆有入朝为官的机会,而荫官入朝,其中无能之辈又岂止一人?朕自然不能够以偏概全。正因如此,朕才会分立文武,既然科举之下,文武已为异途,两者便不能同朝为官,所以才有我朝的“文不入武英,武不入文华。””

“武英殿”、“文华殿”是朱明忠接见文武官员时两个宫殿,文武分立的一个好处就是,两者都是他的臂膀,就像左右两只手臂一样,分立两侧,互不打扰,自然也就不存在互相攻伐了。不过因为文官很容易形成集团,这种集团的面前,武将反倒是成了一个劣势群体,所以朱明忠才会埋下一个暗棋,就是以兵部尚书作为制约文官集团坐大的暗棋。

“陛下是准备要重开科考?”

似乎感觉到陛下言语中的松,朱之瑜立即喜声问道。

“重开?为何重开,既然已经有了文官考试,为何另设科考?”

面对陛下的回答,朱之瑜又立即反问道。

“那他们呢?那些绝食的士子呢?”

第121章 援军(求推荐、求收藏)第79章 剑指何方(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53章第186章 故人心(第二更,求月票)第409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13章 王侯(第二更,求支持)第227章 抵达(求月票,求支持)第1章 北去(第一更,求支持)第79章 剑指何方(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0章 招揽(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88章 信任(铭记九一八)第601章 惊变第333章 误打误撞(第三更,求支持)第304章 根本(求月票,求支持)第240章 爆破(求支持,求月票)第179章 地狱(求支持)第140章 琐事(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75章 海军的未来(第一更,求月票)第387章 南下(求支持,求月票)第51章 鸟铳(第一更,求月票)第27章 笼络(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18章 热兰遮城(求月票,求支持)第146章 人心何收(第二更!今天大爆发!)第371章 人心(求月票,求支持)第311章 天子贵(第一更,求支持)第207章 陪审(第一更,求月票)第418章 热兰遮城(求月票,求支持)第29章 摘挑(第一更,求支持、求推荐)第310章 人的私心(第二更,求支持)第388章 坚守(求支持,求月票)第307章 盛京(第一更,求支持)第39章 投军(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508章 新的开始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37章 春天(第一更,求支持)第416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50章 红线(第二更,求月票)第151章 府内人(第一更,求支持)第241章 西征路(元宵节快乐!)第15章 举义(第二更,求支持)第46章 说说看(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4章 启程(第二更,求月票)第55章 铁厂(第二更,求月票)第347章 法老王的后裔 (第一更,求支持)第297章 居心(求月票,求支持)第262章 爆炸(求支持,求月票)第303章 选择(求月票,求支持)第21章 郑成功的烦恼(第一更,求支持)第16章 汉奸(第一更,求月票)第494章 梦中警(新书发布,求支持)第22章 蛇蝎(第二更,求支持)第166章 百官相(第二更,求月票)第502章 帝国时代(新书发布,求支持)第18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108章 选择(第二更,求支持)第151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19章 风雪归途(第一更,求支持)第583章 勋臣(祝平安健康)第237章 乡间(求支持,求月票)第94章 消乏(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90章 无忧(第二更,求支持)第149章 关市(第二更,求月票)第188章 鲸海(第二更,求支持)第326章 回家(第二更,求月票)第36章 杀人(第三更,求月票)第190章 煌言心(第二更,求月票)第24章 众人百相(第二更,求支持)第385章 奉先殿 (求支持,求月票)第58章 崩溃(第二更,求支持)第422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24章 去远方(第一更,求支持)第94章 消乏(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266章 新阶层(祝大家元宵节快乐!)第582章 华夏的天竺(祝新春快乐!)第642章 谢谢你第537章 名声大噪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235章 新士林 (求支持,求月票)第113章 师徒(第一更,求月票)第259章 私掠(第一更,求月票)第531章 青霉素(新书发布,求支持)第585章 农村包围城市(祝大家平安健康)第597章 人皆有私第126章 清河(第三更,求月票)第122章 东北(第二更,求支持)第284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635章 西平第171章 职责(求支持,求月票)第400章 投资未来(求支持,求月票)第311章 天子贵(第一更,求支持)第267章 条件(求月票,求支持)第204章 提刑(第二更,求月票)第444章第85章 楚忧(第一更,求支持)第577章 钱东的心思第219章 工厂(第一更,求月票)第369章 袭击(求月票,求支持)第251章 边域(求支持,求月票)第144章 内患(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375章 俘虏(求支持,求月票)第241章 御史(第一更,求月票)第141章 金融(第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