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新忧(第二更,求支持)

“滋生人丁,减除丁银”

兴乾二年,对于大明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也正是在这一年,大明朝廷免除了“丁赋”。兴乾朝立朝时仍然沿袭明朝制度,地税、丁银分征。之前虽然多次实行蠲免钱粮,但田赋蠲免不等于丁银减轻,而且相比于每亩至多不超过0.1两,甚至低至0.01两的田赋,丁男人均超过一两甚至六七两的丁银,才是朝廷收入的真正大头。

也正因如此,兴乾二年当兴乾帝决定“减除丁银”时,面对每年七百万两以上的财政收入减少,几乎是一片反对之声,在强烈的反对声中,最终还是被通过。

由此之后“滋生人丁,减除丁银”在当年便显现出效果,非但藏匿于民间的“隐丁”纷纷上报,而且人丁的增加也给为迅速。人口从兴乾二年的不足3500万人,激增至5400万,人口在短短三年内,便增加了近两千万,除了数百万隐丁隐妇之外,更多的正常的出生,甚至在兴乾五年,人口增长非但没有因为前两年的“婴儿潮”减慢,增长速度反倒进一步增加了。

“……陛下,上个月,刑部根据新录户籍统计,今年上半年,大明新出生人口超过两百六十万人,臣估计,今年大明人口将会超过,至少接近六千万,照此速度发展,即便是未来几年有所衰退,那么十年后,我大明人口就会突破一万万人!”

亦步亦趋的跟在陛下的身边,朱大咸的语气显得极为欣喜,人口增涨趋于增加,对于国家来说是件好事,而如此强劲的人口增长势头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古之所没有。当然,这也与满清入寇后,在残酷的屠杀之中,幸存的大都是青壮年有关,现在非但当年的青壮年仍然可以生育,他们的孩子同样已经开始生育。

“由此看来,当年陛下决定免除丁银,实在是再好不过的旨意!非但百姓得到了实惠,朝廷同样得到了实惠,而且朝廷的收入实际上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才是朱大咸最佩服陛下的地方,看似“亏本生意”,在陛下这里却完全颠倒了过来。

“当然免除人丁不仅仅是为了确实掌握人口数,也是为了滋生人丁,只要人口增加了,一切自然而然的就会增加,估且不说当时朝廷提高的盐价就已经基本补足了“损失”,多出来的人需要种田,需要穿衣,需要农具,市场扩大了,产品增加了,朝廷自然也能从中获利……”

提及“损失”时,朱明忠的唇角微扬,心里带着些嘲讽,无论是现在亦或是几百年来,于官府来说,减税往往是最痛苦的事情,不亚于割他的心头肉,即便是从这头减了,也会想办法从另一头收上来,换句话来说,于他们的眼中,百姓永远是群绵羊,这羊毛总是需要剪的,只是如何剪,怎么剪而已经,还要拔毛,还不能让他们叫唤,这才是税收的本质。

尽管这个时候,因为农村手工业的存在,让官府不能够像后世一样征收商税,但是人口的增加以及市场的繁荣,官府仍然通过征收流通税也就是所谓的“税关关税”来获得税收。

要想办法用工厂击败手工业啊!

想到五千多万人的市场,每年居然只能收到不过区区几百万两的商税,朱明忠就是一阵头痛。

“可即便是获利颇丰,但是,平臣,我们也要看到,现在,我们的商税还有进一步挖掘潜力的空间。”

扭头看着朱大咸,作为阁臣的他主要负责刑部,但是这并不妨碍朱明忠和他讨论这些问题,毕竟,最终还需要内阁同意。

“陛下的意思是加税?”

眉头微微一跳,朱大咸的语气变得不太自在了。

“陛下,现在国内的子口关税的税额是从3%到15%,已经不能再加征了,再加征,就会导致税重伤民,至于各地门市摊税,虽然征收相对颇丰,但这笔税根据朝廷的旨意,是留用于地方,再就是工厂与矿场,虽然工厂、矿场可以征收统税,但是工厂数量有限,至于矿场,除煤矿为最大宗,每年可征收税银三百余万两外,其他矿场税额相对有限……”

解释着商税的组成时,朱大咸又试探着说道。

“陛下,就流通的子口关税商税和门市摊税来说,我朝的商税已经极重了,再加重,只恐怕会激起商变。”

“朕指的不是这一块!”

朱明忠直接了当的说道。

“朕指的是那些免税的!”

“免税的!”

陛下的话,让朱大咸不由一愣,甚至有些反应不过来。除了工厂以及矿场的统税之外,商税中最重要的就是子口关税的征收,过去无论满清入关前或者入关后,于勋贵士人都有相应的减免。但是兴乾后,却屡次强调固关,按朝廷的“税律”除非是军需、赈灾所用,即便是朝廷解运官米,也要缴纳子口关税,至于其它逃税既会重惩。

“陛下,现在大明的子口关税几乎没免税一说,冒充军需或赈灾物资免税,非但要处以百倍罚金,超过100两的,斩为首,流全家,超过千两,流三族。谁还敢逃税?”

兴乾朝相信“税是庶政之本”,也正因如此,朝廷对于税收可谓是极端看重。也正因如此,甚至有勋贵因为逃税十余两,被废除爵位,更何况是其它人。现在又有谁敢以身犯法,朱大咸相信,没有谁愿意冒那么大的风险。

“朕指的不是逃税的那些人,而是寻常百姓!”

朝远处看了一眼,朱明忠用相对平缓的语气说道。

“朕没有记错的话,各税关对棉布的征税是12%,对麻布是8%,棉纱是8%……”

道出这几个数字之后,朱明忠又说道。

“按照户部的统计,去年,全国纱厂的产量是两万三千余吨,但如何折成棉布的话,根据我们对棉布的征税,有70%的棉纱下落不明!”

陛下的话,让朱大咸一愣,随后连忙说道。

“陛下,如此大宗绝不是有人刻意逃税,就臣所知,是因为机纱比土纱便宜,所以百姓乐意用机纱织布,然后……”

话突然一顿,朱大咸总算是明白了陛下指的是什么。

“陛下,您的意思是,对百姓自纺自织自销的土货征税?陛下,自古以来,就没有征收百姓自产自销土货的税收的道理,至少不出本地的话,是绝不能征税的……”

只以为陛下是想要征这笔税的,朱大咸连忙劝阻道。

“而且,现在朝廷也不差那点银子……”

“那点银子可不少!”

朱明忠看了一眼朱大咸,然后说道。

“目前市场上的棉布70%都是百姓于本地自产自销,只有30%是场布或长途贩运的布匹,就是这30%,每年征税就不下数十万两,如果这些土布被场布取代的话,平臣,你说会是多少银子?男耕女织……”

感叹着这个千年的传统,朱明忠又反问道。

“这种局面,总是要打破的,不对百姓自产自销征税,这也要分种类,这种自纺自销,于朝廷于工业发展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自产可以自产农副产品嘛。至于像棉布之类的土货,以朕看来,最好要像纺纱一样,用工业品取代它……”

对于来自21世纪的朱明忠来说,他深知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几乎不亚于其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如果,我们不能用工业品取代它们,不能建立一批工业化的工厂或者工场,在这些工厂或工场之中,生产棉纱、棉布,那么,最终,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另一场……暴乱!”

原本想用“革命”来形容的朱明忠,话到嘴边还是改成了这个时代的人们,更习惯的称谓。

“暴动?”

朱大咸的有些不解的看着陛下。

“请陛下明示。”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势必无法吸纳足够的人口,或许可以通过租放官田,像汉代时的“假民公田”一样,那些无地的流民可以被安置在国有土地上,使国家增加了收入,流民也暂时得到生产、生活的条件。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人口在增加,而土地的增加是有限的,即便是数千万人迁往海外,也无法改变人口迅速增加的现实……”

人口的快速增加了面双刃剑,深知在未来的两百年内,中国人口会以什么样的速度增长的朱明忠,知道“滋生人丁”最后会带来什么——陷入饥饿与贫困中的数亿中国人。

“当农业无法吸纳足够的人口时,那么就会产生大量的流民,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流寇,成为暴乱的根源!”

“陛下,南洋诸夏以及将来陛下子嗣所封诸夏,可以吸纳亿万百姓。”

朱大咸显然忘记了分封诸夏,分散流民最早是谁提出的,作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朱明忠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不足。

“数量!”

看着朱大咸,朱明忠苦笑道。

“或许在未来的两百年内,会有一万万国人,甚至两万万国人迁移海外,但是,也许,那个时候,在大明会生活两万万人,到那时,大明又怎么可能提供足够的土地供他们耕种?到那时,怎么办?”

第166章 东征(第一更,求支持)第519章 保护伞公司(新书发布,求支持)第261章 不同(求月票,求支持)第64章 忠臣(第一更,求支持)第42章 晒盐(第三更,求月票)第308章 祖孙(第二更,求支持)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73章 演兵(第三更,求月票)第92章 大功(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517章 新的机遇(新书发布,求支持)第474章 出征英格兰(新书发布,求支持)第13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379章 不同(求支持,求月票)第263章 奴才与主子(求月票)第148章 决定(第一更,求月票)第336章 喜事(第三更,求支持)第146章 态度(第二更,求支持)第584章 故地重游(祝大家平安健康!)第263章 奴才与主子(求月票)第288章 百姓苦(求支持,求月票)第125章 海上(第二更,求支持)第152章 杀人夜(第一更,求支持)第58章 行赏(加更,求月票)第324章 换装(第二更,求支持)第155章 根本(第二更,求支持)第67章 衙内(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580章 他们能怎么样第1章 北去(第一更,求支持)第171章 税赋(第一更,求月票)第156章 穿越者的福利(第一更,求月票)第124章 去远方(第一更,求支持)第156章 焉敢不从(第一更)第223章 破潼关(求支持,求月票)第177章 流星第326章 回家(第二更,求月票)第138章 难得清净 (第二更,求支持)第179章 改良(第一更,求月票)第233章 未来(求支持,求月票)第379章 义为何(第一更,求月票)第31章 献策(第二更,求月票)第322章 决定(第二更,求支持)第115章 暴行(求推荐,求收藏)第65章 何为人(第二更,求支持)第27章 沈阳城下(第一更,求支持)第621章 发现大庆第55章 人性(第三更,求支持)第561章 外面的世界第150章 南都(第一更,求支持)第25章 焚城(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77章 众人(第二更,求月票)第326章 放心(求支持,求月票)第307章 盛京(第一更,求支持)第475章 用间(新书发布,求支持)第116章 迎驾(第一更,求月票)第223章 施琅(求月票)第13章第24章 社学(第二更,求支持)第268章 故地 (求支持,求月票)第335章 马穆鲁克(第二更,求支持)第374章 冒进(求支持,求月票)第89章 何忧(第一更,求支持)第457章 教化(求支持,求月票)第553章 突破口第246章 安庆(求月票,求支持)第136章 臣子怒(第二更,求支持)第68章 钱家(第一更,求支持)第30章 钱师爷(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9章 兵临城下(第二更,求支持)第247章 想家(求支持,求月票)第70章 问策(第一更,求支持)第94章 顶天立地(第二更,求月票)第67章 衙内(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88章 不列颠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205章 离家(第一更,求支持)第505章 野蛮与文明(新书发布,求支持)第298章 活路(求月票,求支持)第122章 诈城(求推荐、求收藏)第18章 疯狂(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13章赤诚之心(求支持,求月票)第66章 访客(第三更,求支持)第85章 初遇(第一更,求支持)第60章 兄妹(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141章 功高盖主者(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60章 不适(第二更,求月票)第99章 大汗(第一更,求支持)第364章 陷阱(求支持,求月票)第157章 原因何在(第二更,求月票)第642章 谢谢你第17章 后劲营(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42章 文正(第二更,求支持)第127章 相搏(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37章 入京第365章 天南(第二更,求支持)第481章 比奇角(新书发布,求支持)第397章 天意(求支持,求月票)第232章 热的海(第一更,求月票)第544章 超市选址 (新书发布,求支持)第290章 抉择(第二更,求支持)第553章 突破口第256章 工业革命(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