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干得漂亮!

那封密信,朱棣给徐皇后看过,所以徐皇后一早就知道根本不是老大的笔迹,虽然也很像,但其中的神韵和一些习惯,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徐皇后都看得出,朱棣又怎么可能看不出。

最先从懵逼中醒悟过来的是黄昏。

暗道一声还是小看了咱们的仁宗陛下。

果然,能争储成为天子的人,就没几个弱鸡,如果是弱鸡,又怎么辅佐朱棣打造出永乐盛世,虽然朱棣很厉害,但也得承认永乐盛世有一半的功劳在监国多年的太子朱高炽身上。

太子这一手玩得非常漂亮。

断绝一个隐患并保护他自己不说,无形之中还打击了要针对他的两个兄弟,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有时候细节真的可以决定成败。

朱瞻基也醒悟过来,对那个身体臃肿连行动都不方便毫无天子仪态,又总是对皇爷爷赔笑的父亲,钦佩敬重之意再上层楼。

朱高煦最后反应过来,不甘心的道:“这封密信会不会是老大找人写——”

话音未落,朱棣冷哼一声。

是你朱高煦太精明,还是我朱棣太蠢?

朱高煦不敢说话了。

朱棣冷声道:“这封信怎么来的,朕给某些人留点面子,就不去追究了,当下还有个事,赵王因病薨天,却不在他自己的防区,而是在长平,这事在朝野之间非议极多,说说看吧,如何解决,总不能让老三背个恶名去见太祖。”

还是得给儿子一个好名声。

毕竟没有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调令,也没有圣旨,就直接从一个防区跑到另外一个防区,若是这个事情不粉饰一下,将来搞不好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抹黑。

连谥号都不好整。

朱高煦心里无比失望。

还以为今天是什么事,感情是给老三擦屁股。

也罢。

终究是亲兄弟,争夺皇位的事情就暂时放一边,还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黄昏咳嗽一声,“陛下,微臣告退?”

这尼玛扯到朱高燧的事情上去,老子这个罪魁祸首看你一家人在这里搞演员的诞生,扎心得很,还是识趣点赶紧离开的好。

主要也是看见徐皇后的神情又黯然下来了。

黄昏有点难受。

可怜天下父母心,朱高燧再罪有应得,可徐皇后作为母亲的悲伤,黄昏是真不愿意看见,那便索性当个鸵鸟,看不见那就不存在了。

朱棣咳嗽一声,没理黄昏。

黄昏耸耸肩。

颇为无奈,知道朱棣留下自己,有可能也要听自己的意见。

朱棣轻声道:“朕是这么想的——嗯,其实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赵王率领三千人从奴儿干移防兀良哈,是因为朕接到密报,兀良哈区域有大量残兵汇聚,且已经出现过一次残兵进城掌控了布政司,而长平千户所兵力不足,为保护整个长平布政司的官民,朕密旨赵王,令他率领兵力从奴儿干移防兀良哈,不过因为大雪封路,所以赵王最终只帅了三千人过去。”

黄昏秒懂,立即道:“微臣可以作证,兀良哈残兵被李友边、梁道、赵彦杰、王魁四人说服,他们勾结在一起,想要篡夺长平布政司的大权,长平千户所千户朱阳也是人证!”

朱棣欣慰的看了黄昏一眼。

算你小子识相。

朱高煦接口道:“既然如此,罪魁祸首就是李友边、梁道、赵彦杰和王魁四人,请陛下降旨追责,以雪赵王之恨。”

朱棣道:“这是自然,虽然这几个逆臣已死,但此等罪列行径,当昭告天下!”

似乎就要这么盖棺落定。

黄昏心里一想不对啊,这事还有隐患没有解决,要不然以后赵王还是会被抹黑——尽管这是事实,赵王去长平做的本来就很差。

本想提醒朱棣,转念一想,何苦来哉,赵王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朱棣想不起来不帮他擦屁股最好,自己干嘛要多此一举。

但黄昏显然小看了朱棣。

朱棣咳嗽一声,“还有个问题,赵王到了长平后,征召粮草一事,多有不妥当之处,这才导致兀良哈那边人心离叛,这事不解决,长平布政司那边接下来的工作困难重重,我大明也会在兀良哈那边丢失掉一些民心。”

赵王怎么死的?

从调查的结论来看,就是强征粮草导致会导致整个长平极其周边区域的牧民饿死大半,才有兀良哈残兵围攻赵王。

这事的直接影响已经过去。

赵王付出了代价。

但大明朝堂若是不对此事表达态度,那么兀良哈人就会一直记着这件事,并且如此认为:感情你们大明并没有将我们兀良哈人当做子民。

那我们还臣服什么?

这会导致后期出现叛乱,对长平布政司的政事举措造成莫大的困扰,从而影响整个漠北区域的安稳,意义非凡。

另一方面,朱高燧也会留下个鱼肉平民的恶名。

黄昏欲言又止。

决定还是少说话,朱棣让自己留下,不外乎就是证明一下朱高燧移防是有正常理由的,至于后续的这些事情解决,自己少说为妙。

每一句话,都可能代表着一颗甚至数十颗头颅。

钢铁直男朱棣,杀起来人不眨眼。

你也别问他眼睛干不干。

朱高煦若有所思,忽然笑道:“陛下,臣得到的线报,赵王在长平那边征召百姓的粮草,似乎是有人背着他行事,为此赵王还将此人遣回了关内,等待后续发落啊。”

朱棣假装不知道,“此人是谁,竟然做出此等谬误之事,害朕痛失一子不说,更是让兀良哈千万百姓和我大明离心离德,简直罪该万死!”

有些话,君王不能说出来。

得让臣子说。

这也是朱棣今天宣召朱高煦来的原因:他是最适合说出这个事情的人选,没有之一。

因为谁都知道他为了杀黄昏给朱高燧报仇顶撞了天子。

那么杀不了黄昏,自然要彻查朱高燧之死的前因后果。

很合理。

朱高煦缓缓说道:“赵王府长史,顾晟!”

顾晟在赵王府有身份有地位,又一直是赵王的心腹,说话也有分量,这种情况下你不背锅谁来背锅,非你莫属了。

黄昏一听,暗呼一声干得漂亮!

顾晟,赵王府长史,在历史正史之中,朱高燧叛乱谋害朱棣未遂之后,被推出来当了背锅侠,这一次又是如此。

这就是历史洪流下小人物的悲哀之处。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明的绝代双骄第1448章 一步好棋第二百三十四章 夫妻之道第十五章 朱棣登基(求推荐、收藏)第五百七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正的巨炮第一千八十三章 一剑光寒十四州!第1439章 时代的号角第一百九十章 婚前二三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圣火令和武穆遗书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明战歌第七百五十二章 草原上最烈的少女第一百二十七章 建文犹在(求推荐收藏)第六百零四章 危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休怪我绣春刀无情第1492章 问题所在第1447章 妥协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贬为庶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力学诞生!第一千九十五章 君臣和解,一致对外!第一千五十六章 青史里的读书人第一千一十九章 大明的读书人种子!第九百零八章 一鼓作气踏山河!第八百二十九章 心服口服第1398章 为之奋斗第一百四十二章 我把你当兄弟,你竟然想当我女婿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地圆学说!第八百六十八章 出征澜沧!第1422章 贫僧正是朱允炆!第一百零三章 资本家本色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史上最强阳谋!第十四章 狗日的繁体字第七百八十六章 拿捏明教圣女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好诗!第五百八十三章 欺人太甚!第八百一十五章 硬撼北镇抚司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头雾水的纪纲第四百七十一章 武将穿肠剑,文人诛心言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明很好第七百七十九章 胸有成竹第1478章 又见解缙和胡广!第1495章 国家交易第1500章 日本之王的最佳人选!第八百零五章 臣子的本分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决战!第二百五十九章 梅殷的穷途末路第1497章 拒绝!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软脚虾第一千七十七章 英雄末路第五百七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第三百六十四章 舌绽莲花第七百二十六章 永乐八年,大明已经无敌了……第1346章 《地圆学》面世!第1324章 外扩,外扩,再外扩!第七百四十五章 野心昭然若揭第一千三十七章 朱棣的困惑第1501章 君臣如当年第七百五十五章 人才压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也喜欢你第1359章 太子北上!第一千八十九章 总得有人买单第六百五十七章 胆大包天的鞑靼!第三百二十一章 你有点想得太美了!第一千四十八章 当个欧皇他不香吗?第八百二十二章 纪纲开瓢薛禄第1375章 但凡有一个失误……第五百二十九章 技术难题第1545章 成功登陆第五百四十五章 永乐不可欺第三百四十一章 史上最强忽悠第三百三十九章 神明第五百零八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第1339章 一拍即合!第八百七十六章 狗儿大监,欲做人间第一狗!第1287章 骑军冲锋第153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六百零一章 天子太子王爷,皆是棋中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口袋战术第一百五十五章 我要当厂公第八十九章 越狱第八百九十一章 帝国的指标:钢铁产量第八百一十二章 众心齐聚,必杀一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建文犹在(求推荐收藏)第七百九十六章 司马昭之心第六百一十二章 明教叛乱!第二百九十三章 天下惊堂木八分第1513章 潜伏十九年的刺客!第三百一十章 神女很嫩第七十九章 工艺难题第五百四十章 张良计,过墙梯第1394章 继续打!第三百一十一章 认罪?不存在的!第1389章 不平衡战争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几个亿的小项目第五百一十三章 千古君王有千古之臣第六百五十五章 步步为营,大局已定!第九十九章 道高一尺第1332章 侯爷你好第五百五十七章 英国公张辅第八百五十二章 汉王和赵王去就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