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人人都找他

第512章 人人都找他

刑部尚书(实)、兼兵部尚书(虚)提督京营王廷相走到院子中,抬头看了看天,今日应该是个好天气。

往外走的时候,又听到了几声喜鹊叫声,按习俗说法这是好兆头。

然后王老大人就在家门口,遇到了左赞善兼修撰秦德威。

“你有话要说?”王廷相问道。他心里其实不奇怪,毕竟今天要廷推。

秦德威打个“哈哈”回应道:“就是路过而已,凑巧遇到老前辈!正好一起走走!”

王廷相暗笑几声,你秦板桥就装吧。

从这里到长安左门,再到午门外东朝房,不到半时辰的路,看你能憋到什么时候。

随后秦德威果然陪着王廷相一起到长安左门,登记后进了皇城,又过承天门,来到午门外东朝房门口。

王廷相有点疑惑,指着东朝房再次问道:“老夫要进去了,你真没话要说?”

秦德威拱拱手告辞,只言片语也不留,洒脱的离开了。

这叫王廷相老大人错愕不已,秦板桥今天又又又吃错药了?莫名其妙的跑过来,就只为陪着自己走这么一段路?

但进了东朝房后,王廷相就把多余的心思收了起来。

廷推按传统由吏部尚书主持,没有吏部尚书时,就是吏部侍郎或者户部尚书主持。

今天户部尚书许赞谦让了,所以廷推由吏部左侍郎周用主持。

按照先小后大的顺序,先议论礼部尚书人选,第一步就是提名候选人。

等别人说了几个人选后,王廷相莫得感情的开了口道:“我推举南京礼部尚书严嵩。”

论起在场人的地位,王廷相差不多能排到三四名,份量当然很重,他说出的候选人不可轻视。

其实这不是王廷相的想法,而是夏师傅的意志,王廷相只是作为政治盟友代替说出来。

只是不知为什么,王廷相总觉得大家看向自己的眼神怪怪的。

他推举人选有什么不对吗?就算帮着内阁大学士发声,那也不寒碜!

大概这就是当局者迷了,刚才别人可都看见了,廷推之前,那秦德威亲密的将你王廷相送入东朝房!

又想想前面几天,秦德威为了礼部尚书人选,在各衙署之间来回奔走的情况!

再想想秦德威是南京人,而严嵩近几年一直在南京养望,俩人关系应该不错吧?

也许严嵩入朝是夏大学士的意志,但秦德威是在外面负责具体操作的?

所以与秦德威关系非常密切的王廷相,是不是充当了秦德威的工具人?

一个正二品实职高官,居然给六品官当工具人,下贱!

如此众人又各有心思的议论了几圈后,焦点候选人就剩了两个,南京礼部尚书严嵩和礼部左侍郎湛若水。

这两人是资历最老的,都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在大明就这样,不知道选谁时就选一个资历老的。

其中湛若水的呼声更高一些,毕竟湛若水是当世著名的经学“大师”,学术威望很高,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转正丝毫不奇怪。

而且从嘉靖十年到现在,湛若水一直在京师,别人相对更熟点。而严嵩则相反,为升级去了南京好几年。

这个情况完全在王廷相的预料之中,没有丝毫担心。

今天第一轮廷推,将礼部尚书的候选名单缩小到严嵩和湛若水两人就足够了!然后夏言会安排下一步,让严嵩脱颖而出。

别人也显然懂这个规矩,第一轮廷推选出两个最热门人选,散了后再各自运作。

等到下一轮廷推,再选出最终人选,这个套路大家都知道。

所以对礼部尚书人选的议论,今天到此应该就暂停了,下面该接着说说重头戏吏部尚书的人选。

正当这时,角落里忽然有人举了举手,“我还有一个提名,与诸君共议。”

众人转头看去,这不是最近任满回京的王以旗又是谁?这王以旗是正三品,当然也有资格站在此地发言。

大明有三十来个督抚,都算是朝廷外派官员,不是地方官。但并非每个督抚回京时,都能凑巧碰上廷推的。

王以旗想起了秦师侄的嘱咐,咬咬牙说:“我推举左都御史霍韬为礼部尚书!”

雾草啊!东朝房里顿时一片哗然,这个提名确实出人意料,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

众人这时才发现,意识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个盲点!

大家推举礼部尚书时,都忽略了左都御史霍韬!

霍韬是正德九年的会元,早年间也是有词臣出身的,虽然时间很短暂!

但有出身就是有出身,同样具备礼部尚书资格!

而且从左都御史迁礼部尚书,不算贬官,程序上完全可行!

所以综合分析起来,具有礼部尚书候选资格的人里,被忽略的霍韬居然是最大的那一位!

大家只想着霍韬会去争吏部尚书,却忘了他也有礼部尚书的候选资格!

但此时此刻,被提名的当事人霍韬脸都黑了。

你们真是够了!这是要瞎搞个几把啊!老子的目标吏部尚书!你把老子往礼部尚书这里扯什么啊!

左都御史与礼部尚书比较起来,当然左都御史实权更重。

但礼部尚书的优势和词臣差不多,就是与皇帝距离更近,有利于拉关系,等到机会后可以一步入阁。

可是对大礼议功臣、嘉靖皇帝的老战友霍韬来说,他不需要通过当礼部尚书来拉近与皇帝的关系!

对霍韬来说,只有吏部尚书才是值得他争取的!

“扑哧!”户部尚书许赞身为另一个吏部尚书的有力竞争者,忍不住笑场了。

他在官场混迹了四十年,无论遇到多诡异的情况,也不会失态的,除非实在忍不住。

人人知道,这次其实就是霍总宪与他许尚书两个人争夺吏部天官位置。

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种神奇的演变,最大的竞争对手霍韬居然莫名的被扯到蛋了。

所以礼部尚书候选名单从双雄对峙,变成了三足鼎立?

要论起官场地位,现在的霍韬比严嵩、湛若水强了十条街啊。

此时东朝房里不缺乏计算机敏的人,心里已经迅速开始盘算起各方的支持势力对比了。

至少支持许赞进位吏部的人,绝对会支持霍韬去礼部!

部分夏言的党羽,在没有明确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只怕也乐见霍韬去权柄较轻的礼部!

支持霍韬的人,此时只怕内心分裂的很,其实礼部尚书也不错,要不要考虑一下?

从嘉靖皇帝的角度来看,霍韬这样的老战友,当个距离更近的礼部尚书,是不是更合适?

这么计算下来,霍韬被推举为礼部尚书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本来就很浑的水,被搅得更浑了。

暂时没人公开发言了,都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忽然有人对王以旗问道:“我听说,你是秦板桥的师叔?”

王以旗苦涩的点了点头,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心情如此苦涩。

“哦!”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正主是这位,那就不奇怪了!

随即又很不能理解了,秦德威不是让王廷相当工具人提名了严嵩为礼部尚书吗?

怎么又让王以旗提名霍韬为礼部尚书?简直就像是精神分裂啊。

还是说,秦德威这是恶趣味的双手左右互搏,还是打算两边下注,能成一个就算成功?

廷推主持人、吏部左侍郎周用叹口气,开口道:“今日散了吧!”

他很明白,出现了这样的意外,各方都需要时间来重新酝酿策略,重新纵横捭阖互相勾连。

所以今天继续廷推已经没意义了,干脆就解散了,等下一轮廷推。

从宫里出来后,不少官员不约而同的打发人去找秦德威,人人都想找他。

但得到的回报说,秦状元到城外试验火炮去了。

继续求保底月票!实在太困了,先睡去了,明天再继续。感谢一下老书友木灬易的盟主!

(本章完)

第853章 听我一句劝第137章 大明好弟子第787章 一通混战第209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第416章 考试季来了第780章 好大哥第545章 公平公正公开第231章 挡路的人(上)第841章 朝议第561章 秦德威足矣!第692章 恩威莫测第521章 荣归故里第731章 我负责做人第102章 糟老头子坏得很第538章 又是一年第282章 苦肉计(中)第791章 最后的风头第930章 京师水很深第770章 真正的重点第14章 笑话第552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115章 都不按套路第620章 宁错杀不放过第393章 讲王法第593章 补课(下)第81章 写在即将20万字时的话第184章 你快走吧!第151章 单身挺好的第102章 糟老头子坏得很第602章 做人不能忘本第105章 讨薪第737章 二选一第489章 这门亲事......第812章 共享精神第604章 就这样巧合了?第195章 真是渣男!第651章 这并不是帮我第516章 看不见的手(下)第311章 凶险的死局第69章 “县衙巨变”第189章 又吹牛了第355章 父爱如山第862章 四大家族第433章 吃错药了?第193章 一切不正常!第873章 三把火(中)第463章 震惊不过来了第812章 共享精神第481章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第852章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第379章 社会毒打第665章 我已经决定了第294章 救人的思路第103章 年轻人和老师傅第933章 徐千户三打夏首辅第3章 我要读书(下)第490章 宿慧灵体第423章 即将到来的离去第947章 来日方长(大结局)第269章 穿越者也把握不住了第668章 平常的一天第297章 听你一次!第633章 善后(下)第759章 三人行(下)第446章 琼林宴今天给大家看点别的吧第931章 这下事儿大了第867章 陈年老瓜第261章 全新的揭帖第655章 叫破喉咙也没用第481章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第292章 怪物少年第224章 一片混战第743章 政治这东西(下)第295章 考校一二第408章 劝人从良拉人下水第441章 有人想搞事!第492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790章 杀疯了第37章 与你何干?第106章 上架倒计时三天半第471章 拿着鸡毛当令箭(上)第632章 善后(上)第327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下)第17章 靠作品说话第179章 才子和美人(下)第553章 离京的和回京的第776章 猪队友第140章 为五斗米折腰?第406章 政治的背后是经济第732章 你听说过莫须有吗?第346章 无理取闹第655章 叫破喉咙也没用第756章 三岔口抉择(下)第81章 写在即将20万字时的话第820章 你也疯了?第799章 父子们第134章 几件小事第372章 失误!第282章 苦肉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