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谁来负责

第807章 谁来负责

大明太庙的格局是这样的,在嘉靖朝之前,虽然也号称天子九庙,但一直是同堂异室结构。

只是因为皇位传承事故太多,有时候五室,有时七室,有的进来又出去,细细说起来也是一笔乱账。

不管是几室,同堂异室的意思就是所有坑位同在一个大庙内,每位祖宗的神主牌位都只有单间。

嘉靖皇帝这个人虽然中后期的最大兴趣爱好是修仙,但在前期,他的最大爱好其实是研究礼制,也经常大刀阔斧的变更礼制。

其中新建太庙就是嘉靖皇帝礼制改革标志性成果之一,这座新太庙建成于嘉靖十四年。

与旧太庙相比,新太庙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同堂异室制度变成了“都宫别殿制”。

也就是每个没被祧出的祖宗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庙殿,不用拥挤在一座大庙内。

今夜燃烧的太庙,就是这座建成才六年、象征着嘉靖朝礼制改革成果的新太庙。

雷鸣伴随着大风,仁寿宫正殿里,嘉靖皇帝脸色铁青的站着,等待最终的结果。严嵩和陶仲文在旁边侍立,大气也不敢出。

不知何时,外面下起了雨。久旱逢甘霖本来是天大的好事,但谁能料到打雷把太庙烧了。

没人想奏报这种触霉头的事情,结果最后还是嘉靖皇帝的大伴黄锦被推了出来。

但黄锦也不敢说太多,用最简短的话奏报说:“火起于仁庙,借风势而蔓延,太祖及昭穆群庙尽毁,惟献庙独存。”

嘉靖皇帝一腔准备迁怒的火,顿时就没发出来,硬生生憋回去了。

献庙就是嘉靖皇帝亲爹献皇帝所在的庙殿,当初为让献皇帝“称宗入庙”也是闹出了好大风波,严嵩就是借此而上台的。

其他所有庙都焚毁了,只有献皇帝的庙保存了下来,似乎像是个运气极好的偶然事件。

但明眼人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肯定是救火的人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只全力保护献庙了。

就冲着这份忠诚和心意,皇帝你但凡讲究点孝道,也不好意思胡乱迁怒别人救火不力了。

小人物生存的智慧,可谓是处处都有。

以后对天灾怎么解读分析,怎么去补救,那都是以后的事情,眼下嘉靖皇帝只想撒气泄愤!

其实最合适的泄愤的对象是妖道段朝用,祈雨大醮是他搞的,雷击也该由他来负责!

但段朝用此时还在朝天宫,有点“远水不解近渴”,于是嘉靖皇帝下意识环顾左右,先看向了严嵩。

严阁老感觉殿里气压低的可怕,暗暗懊悔不已。今晚自己为何要犯贱,来仁寿宫觐见!

如果自己拿出了最大的耐心,想着等待雨停天明后再行动,就不会遭遇眼前这样的尴尬了!

无论以后怎么样,先逃离皇帝身边是正经!不然就很可能没有以后了!

连忙请求说:“天降灾异,臣等皆有罪也!臣请准予回家闭门,具本乞休!”

这个“休”不是休息休沐休假的意思了,而是彻底退休的意思。

京师发生这样级别的天灾后有个传统规矩,那四品以上官员都要上疏请辞,以示负罪之心意。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并不是真辞,走个过场胡弄下老天爷而已。

嘉靖皇帝也知道“谢罪请辞”之类的都是既定套路,只挥了挥手,冷淡的说:“你下去吧!”

严阁老很清楚,自己很可能陷入了一个说什么都是错的状况里,皇帝能让自己退下就算天恩浩荡了。

宫城和皇城的门要天亮后才能开启,严阁老就一直等到开了门,才得以回家“闭门思过”。

等进了家门,严阁老就问起儿子严世蕃在哪里,便有仆役引着严阁老,去了偏院的花厅。

还没进去,严阁老就感到一股酒气铺面而来。

细看里面,自家儿子醉的不省人事,旁边则是干儿子赵文华,同样人事不知。

在屋里侍候的婢女禀报道:“昨日有雷声并开始落雨后,大爷兴奋之极,拉着赵大人彻夜狂饮。”

严嵩:“.”

有句话怎么说的?这就叫高兴的太早了!醉成这样,难怪什么消息都不知道。

此时严阁老心里也窝火,指着烂睡二人组,对仆役喝道:“提桶来,用冷水泼了他们!”

严世蕃就这么从熟睡中被残忍的泼醒了,看清楚状况后,忍不住对父亲抱怨说:“莫非还不准许儿子我高兴高兴了?”

严阁老喝道:“雷击太庙起火,大部分都被焚毁!你还想高兴什么?”

宿醉后的严世蕃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吓了一跳,于是头更疼了。

然后就朝着严阁老行了个礼,“天赐良机,提前恭喜父亲晋位首辅!”

严嵩在宫里受的惊吓不轻,一直没有精神细想,此时猛然听到这句,忍不住就呵斥道:“伱失心疯了?”

严世蕃解释说:“天降如此灾异,翟銮这个首辅本来就该负责,以此告慰上苍!

何况翟銮如果又被捅出科场舞弊的罪行,下台岂不是顺水推舟、顺理成章?”

严嵩心里一直在发慌,这时候才算平稳下来,仔细想过儿子的问题,似乎也不是没道理。

从传统的“天人感应”思维来说,出了这种灾异后,就要有人出面背锅负责。

皇帝如果不想自己背锅,那么就总要找人背锅,翟銮这首辅不就是最合适的甩锅对象?

只需要提供一点罪证,皇帝肯定就直接拿翟銮祭天了。

想了想后,严嵩便对严世蕃点头说:“现在所有四品以上大臣都要闭门请辞谢罪,不适合折腾,暂且过了这两日再行发动。”

然后又有些担忧的说:“就是这次没有掌握好时机,一时失言在皇上面前编排了几句秦德威,不知有没有后患。”

严世蕃安抚道:“如果只是诋毁秦德威还好,皇上应该不至于太在意。

再说父亲那几句话本身也没错,秦德威确实对人命毫不在意,确实就是料定自己无罪的嘴脸,这些都与太庙遭灾无关。”

这几句倒是大实话,嘉靖皇帝一般并不介意两个大臣互相攻讦,有时候甚至纵容。

“但是,段朝用肯定要倒霉了,而秦德威也只怕要翻身了。”严世蕃又说,“我想去天牢探监。”

严嵩诧异的说:“你探什么监?”

严世蕃说:“我想与秦德威谈谈,这次翟銮一定要下台!”

严嵩没有问严世蕃想怎么谈,只问道:“如果谈不拢呢?”

严世蕃就说:“如果谈不拢,那就刺激他,进一步放大他的骄横跋扈!父亲岂不闻三国中田丰的事情?

想象一下,秦德威得知太庙遭灾后,得意洋洋的料定自己要被赦免出狱。

说到段朝用,如果他又得意洋洋的表示自己有先见之明,那皇上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受了嘲讽?

皇上是什么样的性情,父亲你应当最明白!我倒真希望,秦德威把太庙之灾对看成有利的事情!”

严嵩点了点头,“也不妨试试看。”

虽然段朝用要完蛋了,无法克制秦德威了,秦德威大概要翻身,但让秦德威继续失分还是能做到的。

严世蕃恭维了一句,“近期父亲最正确、最有远见的一件事,就是让三法司秉公办案!

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否则如今我们就要被污蔑为段朝用的同伙了!”

在仁寿宫中,等严嵩走了后,嘉靖皇帝精神困倦,小睡了一会儿,然后又把陶仲文叫了过来。

他倒不是想拿陶仲文撒气,而是想从陶仲文这里获得一些解释。就像当初南巡的时候,陶仲文算出了火灾那样。

什么样的解释或者叫解读能让嘉靖皇帝爱听,陶老道当然门儿清。

二逼道士会说,此乃上天对朝廷的警示!

文艺道士会说,陛下玄修有所成,引来天雷感应!

但陶仲文既不二逼也不文艺,他假装演算过一番说:“有妖人要坏我大明,阴谋不轨,本欲作法引雷,夜击仁寿宫!

幸赖有祖宗神灵保佑,以神主牌位为法器,将雷引至太庙,保全了陛下免遭妖人雷劫!”

努力在旁边装小透明的黄锦黄太监,此时也忍不住偷偷抬起头,想给陶真人一个大拇指。

这个解读,真得绝了!

嘉靖皇帝虽然还是很抑郁愤怒,但精神也稍稍得到了缓解,明知故问的说:“谁是妖人?”

陶仲文还是没有明确说出来,只是暗示说:“如此大的天雷,绝非小打小闹就能引来。

近日在京师设坛做法,并且规模盛大的,都有可能是妖人。”

嘉靖皇帝叹道:“听真人一番话,如拨云见日也。”

陶仲文趁机又进言:“陛下最好将秦德威赦免放出。”

嘉靖皇帝很敏感的反问道:“你这是替秦德威求情?”

陶仲文否认说:“非为其求情也,只因为以秦德威之命格,是能为陛下攘灾除害之人。

今次若非秦德威入狱,朝廷少了攘灾之人,又何至于有雷击太庙之灾?”

此时司礼监诸太监都已经到了,齐聚在殿外檐下。

虽然他们不知道能干什么,或者聚在这里有什么用,但态度必须要有。

然后他们就看到,皇帝只把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秦福叫了进去。

众人对此虽然很理解,灾异出现后必须要四处缉捕妖言惑众之,东厂就专门是干这个的,但众人还是忍不住的羡慕。

秦太监又出来后,对“同僚们”拱了拱手,然后便脚步匆匆的走了。

到了午门外,秦太监抽调当值的锦衣卫官校,各自安排任务去。

然后他又亲自带着人,走出长安右门的时候,忽然看到有人围在登闻鼓那里。

一般这种情况,就是有人敲登闻鼓告御状了。

本来秦太监不想搭理这事,登闻鼓那里有锦衣卫官值守,击鼓告状的人都会被送到都察院,不用东厂闲操心。

但是秦太监还没走几步,就听到登闻鼓那边有人高声喊道:“过往君子听我一言,我叫马二,我家老爷乃是秦状元!

但我家老爷身背天大冤枉,被三法司屈打成招,已经无处鸣冤!而我这个当仆从的,也没有别的本事,不得不来告御状!”

秦太监:“.”

这又是什么情况?秦德威怎么又在这边开了一摊?

略加思索后,秦太监又对随从说:“你们过去,把那马二带来见我!

再把状书收上来,我现在就拿着状书回宫里去,将状书呈给皇上御览!”

随从犹豫着说:“这是否太过了?如果反遭陛下厌烦,便得不偿失。”

秦太监信心十足的说:“岂不闻朝堂有一句话,涉及秦德威无小事?陛下不会认为过份的!”

此时再天牢中,气氛与过往截然不同。太庙遭灾这么大的消息,经过大半天,早就传过来了。

有些狱卒们想恭喜秦德威,但又觉得不合适,所以就别扭着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独眼胖子走进天牢探监。

秦德威表示非常诧异,如果让他想象来探监的人物,就是想到五百个人也想不到严世蕃。

严世蕃和蔼可亲的问候说:“秦板桥没有在天牢里被刁难吧?这次三法司完全是秉公办案,秦状元有没有感受到?”

秦德威懒洋洋的说:“你有话就说,不必卖好了。”

严世蕃说出了来意:“这次太庙的事情,你也听说了吧?一般来说,出了这样的事情,都要有宰辅大臣为此负责。

我觉得呢,翟首辅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不然其他人选就是你或者家父了。”

秦德威暗暗发笑,你严世蕃是不是太落伍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天人感应?

嘉靖朝事情那么多,感应的过来、负责的过来吗?

而后秦德威随口回应说:“翟首辅固然合适,但令尊号称内阁执政,也是对太庙受灾负责的合适人选。”

严世蕃不满的说:“秦板桥你这就没意思了,真要说起来,你也是个好人选。”

秦德威答道:“太庙遭灾时,翟銮也好,令尊也好,都在阁老任上,正应了天人交感。而我人在天牢,我负什么责?”

严世蕃:“.”

雾草!他忽然就怀疑,秦德威是故意提前躲进天牢的!

这样灾异发生了,在职大臣们都要谢罪自省,反思自己有没有惹怒上天,但不在职就没政治责任的秦德威就不用!

思路太乱了哎,应该前后好好梳理修改的,可惜为了赶更新,只能发了

(本章完)

第798章 殿试中的猫腻第106章 上架倒计时三天半第473章 灰飞烟灭第447章 老师但请放心!第233章 这是你该干的事吗?第946章 一个政客的自我修养第848章 劳民伤财第704章 生命 死亡和长生第426章 找工作难啊!第600章 渔翁得利(上)第11章 我是书童?今晚请个假第911章 底线第771章 一面之词(上)第533章 廷杖之后第274章 未来的盟主第625章 想多了也没用第939章 萧规曹随第687章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第347章 你不如辞官算了!第599章 没有人能阻挡我!第647章 遍地名人第168章 离间之计第500章 这我哪知道?第655章 叫破喉咙也没用第934章 是不是天赐良机第194章 打就打了第552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221章 人之将走第540章 除了大学士就是我第283章 苦肉计(下)第596章 新礼制(求月票!)第898章 首辅之梦(下)第863章 我看好你!(求月票!)第513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98章 光明磊落(上)第152章 人来人去第18章 阅读理解第731章 我负责做人第405章 秦德威不在!第158章 时间管理第425章 细说会试第881章 秦中堂的狗第103章 年轻人和老师傅第71章 都是钱闹的第725章 人在塞外飘到失联(下)第611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下)第788章 问题的根本第938章 你以为你是秦德威?第77章 业界残酷物语第831章 父与子(下)第36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726章 拿错剧本了第162章 预留的席位第913章 瞒天过海第358章 在天牢的日子(下)第249章 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第315章 故弄玄虚第135章 咏絮之才第734章 七分政治第334章 君子之争(上)第310章 喜新厌旧第779章 各人的夜晚第742章 政治这东西(求保底月票!)第58章 暗战(上)第26章 公审之前第21章 恶人还须恶人磨第759章 三人行(下)第323章 这事没完!(下)第719章 更赋新诗换征袍第825章 责任重于泰山(上)第488章 讲究个合理性第398章 县衙与巡抚(上)第577章 所谓人情第421章 佛曰不可说第521章 荣归故里第452章 熊孩子是祸根!第917章 充分利用第209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第166章 读书人的日常第385章 何为宗师(中)第560章 敲打(下)第377章 嘉靖十二年过去了第547章 都说你跋扈这个月最后一次请假第445章 见证历史第65章 不容霜节老云霞第149章 那个开挂的男人第91章 会见进行时第447章 老师但请放心!第188章 难忘旧恩情第438章 七个抢一个第409章 我笑他人看不穿第795章 春联那些事儿第564章 讲理(下)第582章 浮生半日闲第646章 嫉妒使人扭曲今晚写完又删了,本月最后一次请个假吧再请一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