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时代变了

第887章 时代变了

在本地人包括官府上下的眼里,事情从头到尾的轮廓是这样的——

秦中堂听说走私很赚钱,想捞一笔,便让严世蕃和徐惟学运了几千匹丝绸到三江口。

严、徐不懂本地商业规矩,自恃过江猛龙,与牙行本地人产生了纠纷和冲突。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造成了二三百人规模的大斗殴,还把三江口市场的建筑烧了十几间。

然后秦中堂驾到宁波,摆出了兴师问罪的架势。

至于秦中堂的目的究竟是所索要补偿,还是为了出一口气,亦或是想借此在走私市场打开局面,各有各的解读。

但不管怎么解读,秦中堂都是“找事”来的,问起被扣押的徐惟学,很明显也是找由头发作。

宁波卫指挥使刘玠排众而出,对秦中堂禀报道:“徐惟学暂由宁波卫镇抚司扣押。”

如果放在内地大多数地区,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一般都是由官府出面主导解决。

但在宁波城,却由宁波卫出面扣押人,这一点都不奇怪,

宁波府这样的沿海地方,卫所权势远比内地府州县要大,这方面更像是北方边镇的卫所。

除了宁波城里的宁波卫,海边还有定海卫、观海卫、昌国卫等许多实土卫所,海岸线其实是属于这些卫所的辖境,宁波府府衙管不着。

这就是为什么宁波府知府沈恺看起来有点软,很不够强势的原因。

秦德威盯着刘玠看了一会儿,正三品指挥使已经算是高级武官了,尤其还是一个有地方实权的武官。

秦中堂一直对属员们说,宁波府的情况难办,就难办在这里。

众所周知,大明军户都是世袭的,所以宁波府这些卫所从军户到武官,也都是世世代代在本地。

所以宁波府不但有四大家族这样的因科举而兴盛的士族,还有大量卫所武官家族。

这些势力盘根错节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紧密的既得利益集团。而且这个利益集团是很排外的,这也是宁波地方势力不希望自己到宁波的原因。

这个利益集团里,一方面源源不断通过科举成功输出政治人物,另一方面又有本土卫所的武力护航,足以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扭曲一切来自外界包括朝廷的号令。

朝廷禁海令在这里确实得到了执行,但又不可能有多大效果。

导致的结果就是,宁波府成为走私贸易中心,宁波府的富裕程度超过了隔壁自然条件更好的绍兴府。

秦中堂开口说:“你知不知道,徐惟学是由幕府派出去办差的?”

宁波卫指挥使刘玠有理有据的答话说:“当时徐惟学拿不出凭证来,总不能只凭他一句话就信了。

其次有传言说,有一方是倭寇入侵,这就不是普通的斗殴了。故而卫所不能掉以轻心,先将那徐惟学扣住也是应有之法。”

听在众人耳朵里,刘指挥的回答一点毛病也没有,十分在理,甚至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除非你秦中堂不讲理,直接下令放人,那也就只能认了,但也别怪别人非议你了。

然后就听到秦中堂咄咄逼人的直接呵斥道:“伱刘玠不想干了?”

众人十分无语,因为秦中堂这句话十分没有水平。

刘指挥摆出了道理,然后你秦中堂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施压,结果就这么一句?这和泼妇骂街撒泼有什么本质区别?

关键是这样说,你让刘指挥怎么往下接?刘指挥完全没有正常台阶可下,要么卑躬屈膝,要么再给个软钉子。

果不其然,其后便听到刘玠别无办法的回应说:“下官只是秉公办事,至于能不能继续做这宁波卫掌卫指挥使,也要看朝廷的旨意。”

在众目睽睽下,秦中堂最终居然一个字也没说。

他伸出手指点了点刘指挥,冷哼一声,拂袖转身,连声招呼也不打,又上了官船,仿佛是被刘指挥气到了。

秦中堂的随从们极其意外,差点就没跟上秦中堂的脚步,说好的点艹这就没了?

近些年来,一般都是秦中堂给别人气受,从来没见过秦中堂说不了两句话,就被人气得拂袖走人的!

难道这位刘指挥恐怖如斯?连能言善辩的秦中堂在嘴皮子上都讨不到便宜?

但刘指挥本人则更意外,他还以为要来来回回的拉扯几个回合,然后假装卖个面子放人便是了。

扣人的目的是为了防着秦中堂拿那几千匹丝绸问题来说事!难道还真能扣押着秦中堂的人不放?那没任何好处,他又不是官场傻子!

可是怎么才说了两句话,自己才刚摆出点架势,秦中堂就二话不说,生气离去了?堂堂一个中堂大学士督师,就这点气量?

不过本地人投向刘指挥的目光,则有点崇敬了,能把名闻天下的秦中堂给撅了,端的是条好汉!

七十几岁的杨家名宿杨美璜郑重其事对刘指挥行了个礼,称赞说:“刘大人不畏强权,秉公守义,堪为桑梓之楷模也!刘大人给宁波城涨了脸面,吾辈一定支持刘大人!”

刘指挥接受着赞美,头脑还是稀里糊涂的,自己这算是赢了?

宁波城对秦中堂的迎接仪式,就这样不欢而散,草草的结束了。

其后秦中堂的座船从水门进了宁波城,住进了位于城内西北的公馆。

按照接待规矩,还应该有一场接风洗尘,能上台面的人物共同欢聚一堂。

但秦中堂发了话出来,今日身体困乏,所以就不要宴饮了,接风宴推迟一日。

对秦中堂这道谕令,众人纷纷表示可以理解。

这会儿消息已经传开了,很多人都知道了刘指挥不畏强暴把秦中堂顶撞的事情。

秦中堂丢了个面子,心里肯定过不去,需要时间来缓一缓,也是应有之义。

虽说接风宴这样的公开活动被取消了,但还是不乏有人私底下去拜访秦中堂,但也都被拒之门外,又被告知秦中堂今日不见外客。

只有户部郎中兼市舶司提举冯某和巡海御史胡某某没有吃闭门羹,通报后又一起进了公馆大门。

这也很正常,官场上没有秘密,本地人早就知道这俩人与秦中堂关系密切。

今天的官方迎接仪式上,是公开场合人又多,两人不好与秦中堂进行私下里交流。

但两人不约而同的感受到,秦中堂仿佛与过往有所不同了。不仅仅是连个指挥使都吵不过的缘故,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

秦德威在判事厅侧会客室接见的两人,主动说:“先公后私,把你们到任以来,所作所为叙说一遍。”

在市舶司掌事的冯恩冯老爷就先开口说:“下官到任市舶司以来,因为朝廷某大臣滥发勘合缘故,导致朝贡倭人数量剧增,十倍于过往。

市舶司今年共接待倭人贡团八个批次,近两千口人。

下官兢兢业业,竭力照管,已经组织互市六次,以宣示大明恩德,殴打惩戒倭人十八次,又扬我大明天威!”

秦中堂听完了冯恩的汇报后,但并不关心殴打了多少次之类的数据,又问道:“你赚了多少钱?”

冯老爷诧异的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俗了?

市舶司职责并不像后来那样简单,首先这是一个外交接待部门,其次才是一个中介部门,顺便兼管收税,职责上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秦中堂更诧异了,“不是吧?你在市舶司这样地方,都没有赚到钱?”

冯恩反问了句:“你指的是赚什么钱?”

秦中堂很直白的说:“无论是利用市舶司官方身份,赚里外差价,还是利用市舶司打掩护搞走私,都是赚钱!”

冯恩下意识的很诚实的回答说:“那倒没有。”

他们冯家又不缺钱,在任上捞钱干什么?

秦德威叹口气,评价道:“啥也不是!”

随即又问道:“皇上都昏迷不行了,策彦周良也就没必要进京朝见了,他怎么还滞留不去,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冯恩禀报说:“朝见只是他职责中的一项,他还要确认下一次朝贡事宜,比如是三年后朝贡还是明年继续?只有预先约定好了,他才算职责完毕!

如今朝廷成了这样子,迟迟没有最终决议,你也一直没有发话,策彦周良也就只能一直等着。”

秦中堂拍案道:“这就对了,既然我不发话,谁能确定日本国朝贡事宜?”

冯恩赶紧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朝贡使节团一直滞留在宁波,他这个市舶司管事也就要一直担责,早点完事早点打发走,他也就轻松了。

秦中堂轻笑道:“你也知道,那策彦和尚其实是日本国诸侯大内氏的人,而大内氏开掘了一座银山!

所以策彦和尚既然担当使节,肯定带着大批银子!他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

既然想让本中堂为了朝贡继续点头,不献上些银子就说不过去吧?到底该多少,让他们自己拿个数!”

冯恩:“.”

从未见过如此贪财之秦板桥!眼前这个,是不是别人假冒的?还是被另一个鬼魂夺舍了?

此后秦中堂没有继续搭理陷入呆滞的冯老爷,又转向巡海御史胡宗宪:“你上任以来,都做了些什么?”

胡宗宪拿出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业绩,骄傲的说:“下官出任巡海道以来,先后查获走私案件二十余起,弹劾卫所官员六次!”

秦中堂直勾勾的问道:“赚到钱了吗?”

胡宗宪突然就卡了壳,你秦板桥什么意思?让一个管监察风纪的御史去琢磨赚钱?他们老胡家又不是没钱!听说过徽商吗!

秦德威对着胡宗宪摇摇头,“一看在任上就没赚到钱!坐守生财之道,却两手空空,啥也不是!”

胡宗宪不想说话,只对秦中堂翻了一个白眼。

但秦中堂的话还没有完,又问道:“你当了这么久巡海御史,对浙闽沿海各卫所的掌事官熟悉么?”

胡宗宪答道:“岂能不熟?”

巡海御史是干什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监察,对辖区内卫所的主要官员怎么可能不了解?

秦德威吩咐道:“那好,你把卫所的掌事指挥、千户列个名单上来,并把每个人的情况注明了,本中堂有用!”

胡宗宪不疑有他,答应下来。

秦中堂要平倭剿寇,当然要知己知彼,熟悉沿海各卫所武官也是应该的。

随即又听到秦中堂说:“我看这些卫所,因为武官世袭的原因,所以久在本地,导致弊端丛生!

我大明地方官员之所以会改任,就是为了防范久任生弊,但这些卫所武官却因为世袭钻了空子。

所以我有个想法,要将沿海这些卫所武官调任,要么改到内地去,要么互相调任!”

胡宗宪击掌而赞,“这个法子甚好!”

秦中堂咬牙道:“那宁波卫刘玠胆敢不卖我面子,当众顶撞了我,一定要把调到别处!”

胡宗宪又问道:“那么其他人该如何调换?是调到内地,还是在闽浙两省之间调换?”

秦德威指着判事厅方向的地图,“地段有好有坏,怎么调换很是让人头疼!

所以想来想去,还是看他们的表现吧!”

胡宗宪一时不明白,“什么表现?难道要下官将他们过去的表现,都列到名单去,以供你参考?”

秦德威大手一挥,“不必那么麻烦!你只需要将我的话传出去就行了!

想必有懂事的人,会知道怎么做的!这帮卫所的王八蛋,放纵走私不知吃了多少好处,吐出来一些也是应该!”

胡宗宪:“.”

这就是你秦板桥所说的生财之道?除了卧槽,还能说啥?

这是人性的堕落还是道德的沦丧,本来是走沽名钓誉路线的一代权奸竟然变成了贪官污吏?

以秦中堂的权势地位,又没有皇帝制约了,真要贪起来就没别人什么事了!

在边上的冯老爷忍无可忍的说:“你秦板桥真的变了!”

当年的秦板桥,做官都是很纯粹的权力欲,没有以钱财为主要目的;而眼前这位秦中堂,满口钱财,简直有辱斯文!

秦德威看了眼冯老爷,长叹道:“变得不是我,是这个时代!现在要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

还有,我那几千匹丝绸受阻于三江口,你们两个为什么不肯出手帮忙?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我?

以后我要跟严世蕃合作,让他负责走私业务,你们两个多配合点!”

冯老爷愤怒的指责说:“难怪你秦德威连一个指挥使都吵不过了,理不直则气不壮,心虚就气短!”

月底了,求月票啊啊啊啊啊!!!

(本章完)

第79章 门房秦大爷之蜕变第103章 年轻人和老师傅第636章 忠与奸(上)第770章 真正的重点第231章 挡路的人(上)第748章 学习实践(下)第774章 也是误会!(求一下保底月票)第224章 一片混战第486章 状元有毒第313章 迷茫的未来第718章 纷乱的筹备第563章 讲理(中)第197章 莫须有第150章 真·短小无力第806章 春雷滚滚第916章 海图霸业一场空第445章 见证历史第226章 都是在下不好第338章 你对得起姐姐吗!第72章 教你做人!今天给大家看点别的吧第938章 你以为你是秦德威?第503章 开了个好头第505章 神棍与神仙第682章 读者的口味第63章 楹联政治第915章 投胎是个技术活第190章 君子一言第337章 都是你的错!第125章 徐老三智对文征明第587章 谁是奸臣(中)第207章 这算好现象?第190章 君子一言第365章 办案去!第733章 水太浑了第355章 父爱如山第190章 君子一言第333章 争奇斗艳(下)第451章 秀才遇到兵第36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22章 得加钱第820章 你也疯了?第558章 连锁反应(下)第682章 读者的口味第776章 猪队友第289章 下次抄本《左传》!第635章 这个味对了第897章 首辅之梦(上)第886章 以毒攻毒第78章 瞎操心第31章 羊入虎口(上)第66章 不该问的别问(上)第595章 一生只有一次第272章 筹钱和赶路第273章 反套路比拼第149章 那个开挂的男人第305章 揣摩上意第385章 何为宗师(中)第184章 你快走吧!第412章 被迫害妄想第767章 舍我其谁第476章 望父成龙第85章 劫道的真多第100章 看房记第374章 记一次春游(上)第440章 但他写了一万字!第659章 五年后的偶遇第797章 也不怕折寿!第443章 颜值就是正义第192章 你不要来添堵第707章 问鼎之轻重(上)第755章 三岔口抉择(上)第919章 高手对弈第307章 完美的剧本第321章 立场是非第791章 最后的风头第936章 人之将走第874章 三把火(下)第210章 似乎又有未来了第122章 别废话第715章 画风不对第886章 以毒攻毒第888章 权奸气势第84章 道可道非常道第733章 水太浑了第919章 高手对弈第767章 舍我其谁第440章 但他写了一万字!第385章 何为宗师(中)第816章 谁劝谁傻!第295章 考校一二第362章 内外纷纷说张家(下)第337章 都是你的错!第410章 狗急跳墙第113章 小学生插队!第355章 父爱如山第863章 我看好你!(求月票!)第743章 政治这东西(下)第87章 给她写一张!第537章 文武双全大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