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首辅之梦(下)

第898章 首辅之梦(下)

如果是陈春陈御史自己的行为,那可能是年轻人乱来一通;但如果是按照秦式风格纸条的指导行事,那就肯定另有深意了。

故而众人不敢乱说话,又集体陷入了沉思,陈御史又为什么当众指出严嵩手里有“翟首辅科举舞弊的证据”?

而作为话题中心的翟首辅,刚才看到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潮出面时,本来还以为,自己死皮赖脸的不肯请辞,终于熬到秦党出手相救了。

但转眼之间,秦党的陈春却又跳出来,用更具体的“科举舞弊”来攻击自己。

这就让翟銮再发完怒之后,也不得不思考起来。

陈春趁着别人“发呆”,赶紧将掉落的纸条捡了起来,若无其事的收回了衣袖内。

再环顾四周后,陈御史还是对翟首辅大声道:“下官再次劝说翟阁老,一定要三思!不是每个人都像下官这样,以忠厚之心待人!翟阁老如果执迷不悟,或许会有大祸啊!”

众人一时间还是没有反应过来,就看你陈春刚才的表现,哪点忠厚了?

但听在翟首辅这个当事人的耳朵里,仿佛别有一番内涵,似乎在暗示着什么,这意思是有人不忠厚?

主持人许天官大概觉得留给众人的思考时间足够了,就重新开始了,对严嵩问道:“陈春说严阁老手里有证据,是真是假?”

严嵩还没琢磨明白陈春的意图,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应该承认还是否认。

就在这个时候,当事人翟銮却站了出来,对许天官说:“不必再继续问询了!就按照陈御史所言,我主动辞官,以化解朝堂纷争!”

众人听到这里,大都是松了一口气的感觉,翟首辅知道主动辞官就好办。

本次“政治危机”的最大症结,就在于首辅翟銮不肯主动辞官,坚持赖在位置上不走。

如今翟銮辞官,那僵持的局面就解决了一大半,剩下无非就是走流程,严阁老晋位首辅,再增补一个大学士。

当即就有些人感到了好笑,严党里里外外的折腾了半天,最后翟首辅却是被秦党的人劝退的。

如果这能称作“业绩”,是不是一大半要算在就说了几句话的陈春身上?

当然,在场的高官没有傻子,笑完了后,忽然也都回过味来了。

为什么陈春先提出了“科举舞弊”,然后又“好心”告诉翟首辅说,严阁老手里有证据?

陈春的真实意思就是告诉翟首辅,如果你还不辞官,严阁老就会拿实证来罗织你,伱很有可能成为阶下囚!

与其那样,不如主动辞官落个体面!

按照不搞政治追杀的官场规矩,主动辞官代表着结束一切因果,抵消所有罪名了。

翟首辅作为当事人,最早听懂了这层意思,所以才会画风大变突然就辞官了。

大多数旁观者们醒悟的比较晚,这时候才想透彻点,只能感慨庙堂人心算计实在奇诡莫测。

这到底是秦党把翟首辅劝退了,还是严党人把翟首辅逼走了?

但无论如何,他们大多数人真是参与了个寂寞,在自己看懂形势之前,事情就已经结束了。

就是还有一个谜团没得到解答,秦党到底图什么?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这个问题连严嵩也没有想通,但他已经顾不上想了。

反正对他而言,只要翟銮辞官了就不是坏事,首辅位置已经近在咫尺了!

集议要继续,甚至接下来的议程更重要,推举新大学士,以及新首辅出现。

张潮对主持人许天官说:“做事还是先难后易,首辅之事不用着急议论,还是先请诸君推举新的大学士!”

严嵩心里很着急,但他却无法反驳张潮。

即便作为首辅唯一候选人,按照政治道德,他也不能公开表现出这种“热衷”。

所以只能按捺住情绪,先把新大学士人选敲定。

本来许天官是新大学士的第一人选,但刚才许天官已经明确表示不愿意入阁,所以要另外推荐人选。

秦党很快就提出了人选,乃是原詹事府詹事、现礼部左侍郎张璧,一看就是早有准备。

又是陈春陈御史开口道:“翰苑词臣惯以年资为序,张少宗伯久在词林,勤修好学,该当大任。”

张璧是非常资深的词臣了,在秦德威刚考中进士进入官场的时候,张璧就已经是正三品詹事了。

而兜兜转转这么些年过去,张璧也只迁为了正三品左侍郎。

按照词林规矩,张璧这个资历算是熬的差不多了,属于那种有机会就该入阁的人。

秦党提名张璧,既合情又合理,完全出于公心,无可指摘。

但小人们不这么想,只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张璧是湖广士人的扛把子,秦党这是要拉拢湖广势力,增加己方厚度,以对抗赣、浙、闵了。

其实没人知道,秦党那位党魁的真实意图,只是想牢牢抓住张居正而已,若干年后让张居正去趟地雷背黑锅。

但严党显然也不可能放弃机会,提出了另一个人选,那就是詹事府詹事、辅政大臣、浙党大佬张邦奇。

这个完全在众人预料之中,对政治局面稍有了解的人都能猜得到,严党肯定推荐张邦奇。

严党的理由也很充分,现在是太子监国,张邦奇身为东宫太子的头号属官,又是辅政大臣,岂能不入阁?

两个人选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此双方立刻就再次战作一团。就是中立的人,也各有各的看法。

两边僵持不下时,张潮对严嵩说了一句:“做人不要太贪得无厌了!”

名义上两位阁老为避嫌,都不能出面推荐人选,所以无法直接下场参与,只能互相打机锋了。

张潮这句就是讽刺严嵩,又要当首辅,又要提名新大学士,贪得实在太过分了。

没有秦德威的朝堂,连吵架都是如此无趣,还踏马的半天吵不出一个结果,纯浪费时间。

很多人不约而同的看向陈春,至少他的袖子里藏着好几张大纸条子。

陈春果然不负众望的掏出纸条翻了翻,然后抬头道:“内阁人数理论上没有定额,如果举荐人选争执不下,那可以全都入阁!”

众人:“.”

这个听起来有点和稀泥的建议,很不像是某人的风格啊!

但再细想也不是不可以,内阁人数虽然多数时候是三个,但这是习惯,并没有形成一种固定制度。

多一个或者少一个,影响也不大。如今两边僵持不下,双双入阁似乎也算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严嵩着急说首辅的事情,有点逾矩的率先表态说:“就这样了!”

秦党也没人反对,于是最终结果就是,张璧、张邦奇同时被群臣推举入阁。

不知道秦党怎么想的,反正放了一个对家的张璧入阁,严嵩完全没有在意。

他马上就要荣登首辅位置,彻底称霸内阁了!到了那时,其他的阁臣都是摆设而已,多一个张璧又有什么用!

许天官今天事不关己,所以一直能冷静旁观。

他有预感,虽说严嵩当首辅似乎十拿九稳,但今天最大的波澜或许马上就要出现。

秦党似乎一直在引而不发,酝酿着什么。

一边想着,许天官一边继续主持:“指定首辅乃是人君之权,非人臣可以擅代也!

故而关于新首辅不可经由大臣推荐,当由辅政大臣前往面见太后,由老娘娘指定,再回来宣布。”

这个说法听起来也没什么毛病,算是当前这个情况下的最佳代替方案了。反正也只是走个形式,新首辅肯定是严嵩了。

“慢着!在下有话要说!”陈春陈御史再次勇敢的站了出来。“天官所言不错,指定首辅乃是人君之权。

可如今皇上不豫,那干脆就不要再设首辅了,又何必惊动老太后!”

这是什么异端邪说!严阁老又惊又怒,下意识的叱道:“无知小儿!怎么可能不设首辅!”

陈春对严嵩反驳道:“祖宗昔年最早使用阁臣的时候,并没有为首的阁臣。由此可见,首辅也不是必设不可。”

熟悉大明内阁制度的都知道,首辅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一百多年前时,首辅和其他阁臣没有本质区别,后来才越来越强。

陈御史继续对严嵩说:“在下也想问问,如今皇上一病不起,而严阁老一心想做首辅揽权,到底是何居心?”

对这个问题,严嵩是无法回答的,可以说根本就不可能回答,他又不可能当众说我不想当首辅。

这时候张潮又接过话来,苦口婆心的对严嵩劝道:“如今陛下无法视事,为人臣者更应当格外注重避嫌,以免遭莽操之讥啊!”

严阁老气得只想骂街,真正像莽操的人是你那好门生!姓严的还差着级别!

目前严阁老的最大问题是,他作为首辅的实际唯一候选人,在首辅问题上天然有道德劣势,怎么也说不过别人。

而且严嵩根本没想过不设首辅这个议题,对此毫无准备。

所以只能让旁人来代替表态了,于是新鲜出炉的大学士张邦奇开口道:

“首辅乃是内阁领袖,必不可少之角色也。若无首辅,内阁岂不政出多门、纷乱无章?

别的且不提,就只说政务流转,如果没有首辅,内阁谁来掌总票拟收发?难不成各做各的?”

陈春又掏出纸条看了几眼,然后抬头挺胸的答道:“可效仿上古大同之世,学用先王之术!”

这个调子很大,大到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陈春赶紧又补充说:“对此我也有一条建议,叫做集体决议法,来源于上古之治!

如果不设首辅,而阁臣又对某事态度不一时,就让阁臣投票!

人少服从人多,如此可以简单迅速的通过集体决议,而且这才是真正公道的法子!”

“好极!”张潮高声赞道,“若陛下不醒,无人可干纲独断,人臣又不敢完全擅专,此法或可弥补!

如此说来,在陛下醒来之前,有擅权危险的首辅确实不用再设了。

我张潮愿意支持此法,为表诚心,我张潮这个阁臣愿意立誓,绝对不去当首辅!”

严嵩:“.”

你张潮今天本来就当不上首辅!除非太后娘娘抽了风,点了你的名!

然后张潮又对刚被推举上来的张璧问道:“你以为如何?”

张璧连忙也跟着道:“我张璧也愿意立誓,陛下醒来之前,绝对不去当首辅!”

他这样的内阁“小字辈”,本来就没希望当首辅,立个誓轻轻松松随随便便。

形势变化有点快,众人瞠目结舌之余,又去看严嵩和张邦奇。

最后张邦奇受不了别人的目光,也不得不说:“我张邦奇也愿意立誓,陛下醒来之前,绝对不去当首辅!”

张邦奇名义上是东宫属官,是太子的人,本来就不可能去当首辅。

如今在场的大学士、准大学士里,唯独没有严嵩立誓了。

严阁老急中生智的立刻又说:“别想多了!这个法子如今根本不可行!

如今阁臣四个人,投票结果经常会有二人对二人,怎么区分少数和多数?”

陈春陈御史诧异的说:“阁臣怎么会只有四个?还有第五个人秦中堂,如今正在浙江!”

严嵩:“.”

又听到了秦德威这个王八蛋!他早该警惕起来的!这个王八蛋最擅长制度设计!

自己刚才一心想着当首辅,对秦党的蛛丝马迹缺乏敏感性,导致一直放任秦党!

众人吃了一惊,没想到层层迷障之后,出现的谜底还是秦德威!

如果真的按照集体决议法执行,肯定经常是严嵩和张邦奇两票,张潮和张璧两票。

然后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一票,居然是在浙江的秦德威!

严嵩忍无可忍的怒道:“绝对不可行!远在三千里外的人,参与中枢决议,岂不是笑话?”

张潮又提了个建议说:“要不让军机处算作一票?好歹都在中枢,平常政务也多有关联。”

严嵩仍然反对:“亦不可行!内阁就是内阁,岂能容忍军机处来插手?”

张潮也怒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严阁老说一个可行的?”

人群里有秦党的人叫道:“只要严阁老不能当首辅就不行!”

还有人说:“或者两种法子并行,首辅还要设,但内阁集体决议法也可以搞起来!各取所需!”

严嵩内心又暴躁了,这踏马的还能叫首辅吗?这不是倒退了一百年吗!

(本章完)

第775章 我们不一样第727章 你也不想身败名裂吧?第103章 年轻人和老师傅第550章 孤家寡人第151章 单身挺好的第701章 左膀右臂第252章 商业精神(下)第23章 还得加钱第458章 遍地废物啊第684章 前首辅没了第259章 你行你上啊!第771章 一面之词(上)第584章 年底那些事第463章 震惊不过来了第53章 爱信不信第828章 皇上还是皇上(下)第713章 终究是不同的第458章 遍地废物啊第126章 忠烈门前是非多第741章 你也不想......第674章 冷笑话第167章 事情很不对劲第682章 读者的口味第633章 善后(下)第595章 一生只有一次第915章 投胎是个技术活第458章 遍地废物啊第171章 你是不是没坐过堂?第734章 七分政治第533章 廷杖之后第449章 山海之间的见闻第209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第741章 你也不想......第533章 廷杖之后第184章 你快走吧!第651章 这并不是帮我第667章 各种消息(求月票!)第454章 第三个正经文官第445章 见证历史第565章 谁也不许告御状第85章 劫道的真多第551章 事情正在起变化第460章 我跟你们不一样!第248章 尊师重道第388章 众望所归第679章 伴君如伴虎(中)第639章 确实是外行第736章 还有一个第554章 改良的窗口期第856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上)第573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329章 不是主角第44章 神仙?妖怪?第409章 我笑他人看不穿第264章 有的人都已经......第887章 时代变了第828章 皇上还是皇上(下)第927章 秦党的危机第942章 从未有过的官位(求月票!)为了这本书更好,书友们务必来讨论下第252章 商业精神(下)第22章 得加钱第355章 父爱如山第80章 一篇词第864章 跟上脚步的人(求月票!)第296章 探监第35章 阶层差异(求票!)第727章 你也不想身败名裂吧?第412章 被迫害妄想第231章 挡路的人(上)第384章 何为宗师(上)第173章 来了就别想走!第606章 秦失其鹿(中)第188章 难忘旧恩情第564章 讲理(下)第825章 责任重于泰山(上)第162章 预留的席位第768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5章 含着泪也要陪完第213章 历史宿命般的相遇第54章 并非结束第759章 三人行(下)第880章 做点生意真难!第461章 我的名字第303章 都这么有个性吗(上)第454章 第三个正经文官第613章 玩这么大!第474章 有分寸知进退第560章 敲打(下)第125章 徐老三智对文征明第156章 它又来了!第600章 渔翁得利(上)第226章 都是在下不好第87章 给她写一张!第502章 终于见到了第643章 两种大臣第166章 读书人的日常第513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57章 十点档第668章 平常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