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货源不足的连锁反应

第906章 货源不足的连锁反应

幕府在宁波府设了一个检船专员,由严世蕃来担任,名义上职责是检查下海船只有无违禁,其实任务就是发放和核销船引。

这个工作十分轻松,油水又足,如果这不是秦中堂不怀好意安排的,严世蕃有时甚至觉得这样干几年也不错。

严世蕃没有把驻地设在宁波城里,为了与海边各卫所往来方便,最终驻地位置定在了宁波城外的三江口。

宁波府三海卫指挥使之一,定海卫指挥使马逵今日匆匆来到三江口拜访严世蕃。

ωwш•ttkan•℃O

本来严世蕃这个阁老儿子的身份,应该是令人震撼的,尤其严阁老又进化成了严首辅。

但偏生有个秦中堂同时驾临浙江,夺走了无数风头,首辅儿子似乎也不那么令人瞩目了。

再说宁波城也出了一个阁老,四大家族之一张家的张邦奇也当上大学士了,也分走了一些风光。

所以马逵来拜访严世蕃的时候,礼物份量也就一般,比起送给秦中堂的礼物差远了。

严世蕃看完礼单,在心里不满的嘀咕了几声,这点见面礼够给谁看的?

如果放在以前,小阁老严大爷就直接把这位马指挥使轰出去了。

但最近这一年来,饱经社会毒打的严大爷学会了一点谦逊襟怀,所以还是把马逵请了进来,并看座上茶。

严世蕃也不耐烦兜圈子,直接问道:“马大人今日到访,有何贵干?”

马逵就答道:“近日来下海的货物太少,不足正常时的三成,双屿岛那边有些不满意了。”

严世蕃就随口说了句:“这又怪不得我们!”关于下海货物锐减的原因,严世蕃当然心知肚明。

本地势力组建乡兵后,以备倭防寇名义,肆意拦截从内地输入宁波的货物,那么能送到海船的货物当然就少了。

马逵便道:“双屿岛那些人唯利是图,只在乎能收到货物,并不在乎货物是由谁提供的,更不在意货物是怎么下海的。

如今我们把持住了下海的通道,但如果拿不出货物,双屿岛肯定要对我们不满!”

严大爷是个有脾气的人,而且也没有生意人心态,闻言便道:“他们对我们不满又能怎样?”

马逵无语,这严大爷到底懂不懂做生意?

双屿岛是宁波府海上走私的最大目的地,堪比是甲方的存在。从做生意角度来看,如果甲方都不满了,那还能是小事?

于是马指挥使又补充了几句说:“如果双屿岛不满,倒也不会把我们怎样,但他们可能会抛下我们,另寻渠道和货物!”

严世蕃答话说:“咱们这条通道,可是属于幕府和秦中堂的通道!双屿岛那帮人胆敢绕开秦中堂,让别人去赚钱?”

马逵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这里说这些狠话有什么用,秦中堂的手也伸不到海外去啊。

聚集在海外占岛为主的人,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了,何况秦中堂?

最后马逵提醒说:“双屿岛与本地豪族是合作多年的关系,只是近几个月被秦中堂掐断了。

但如果我们供应不上货物,双屿岛大概会与地方豪族重启合作,绕过我们进行贸易!”

听到这里,严世蕃就想笑。

违背朝廷禁令,贩运货物下海叫做走私,比如幕府目前正在干的事情。

但在大肆走私的幕府之下,背着幕府偷偷贸易又算什么?走私里的走私?双重走私?

大概这就是地方豪族组建乡兵,大肆阻碍货物进入宁波的另一层目的吧。

让你秦中堂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没有多少货物可以销售!

然后双屿岛那些贪婪的家伙,就会再次与他们这些豪族联络和合作!

马逵察言观色,看到严世蕃浑然不当回事的态度,心里就有点着急,便又督促说:

“这并不是小事,还请严大人提醒中堂,务必抓紧时间解决问题,至少要保证货物供应恢复正常。”

严世蕃对秦中堂的意图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秦德威有意攻打双屿岛。也许这就是另一种办法,解决掉制造麻烦的人。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反正无所谓,他严世蕃只要能保住命,然后坐山观虎斗就是了!

定海卫指挥使马逵所说的双屿岛,其实距离宁波并不算远。从宁波海岸下海,往东南走一段海路就是,大概也就半日多的水程。

在当年大明禁海令下达后,大部分沿海岛屿居民都撤回了陆地,岛屿都变成了荒岛。

而一个荒岛又能重新变成繁华的商贸市镇,没有别的原因,就是金钱的力量。

先是有佛郎机人的银子,后又有来自倭国的银子,在海上凭空生成了这么一个小都市,形成了一个各种文化交汇的小奇观。

比如在岛上,山脚下建有西洋人的教堂,而山上又建有海民所信仰的天妃宫。

倭国方向大海商王直手下的头领之一徐惟学,如今就在双屿岛上。近几个月来,他一直在费尽心思的讨好许栋和李光头两个大首领。

秦中堂只给了他一个“当卧底”的指令和大体思路,这事别人也帮不上忙,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这日徐惟学求见许栋许七爷时,被告知许七爷去了天妃宫,和李光头喝茶说事。

整个双屿岛也不算大,于是徐惟学转身又去了天妃宫,在西厢房见到了许栋和李光头。

这两人乃是一起越狱的过命交情,然后闯荡海上,如今共同成为双屿岛上的坐地虎。

许栋许七爷对徐惟学点头示意后,开口道:“你来的正好,有些问题要问你。”

徐惟学笑道:“七爷和李爷不知要问什么?”

而另一个大首领李光头却轻蔑的说:“问他又有什么用?”

两个大首领中,许栋与徐惟学都是徽州人。而且徐惟学的上级王直也是出身自许栋手下,徐惟学算是许栋“徒孙”辈,所以许栋对徐惟学态度稍好点。

但李光头对徐惟学就十分轻视,双屿岛这块流淌着白银的宝地,人人都想来,徐惟学又算老几?

这两个首领今天碰头,为的就是最近货源锐减的事情,从陆地宁波府输入到双屿岛的货物,已经少到影响正常贸易了。

李光头不满的说:“还有什么可问的,如果货物少了,我们就另行开辟货源就是!

最近我与余姚谢家又联络上了,他们那里就能出货,但需要我们自己去运。”

许栋便劝道:“自己运又繁琐又麻烦,再等等看,不要急躁,且沉住气。”

然后又对徐惟学问道:“你不是声称在幕府有内线么,那秦德威是一个何等样的人?”

徐惟学答道:“此人吃软不吃硬,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处事雷厉风行。而且又十分贪财,不然也不会将走私渠道从豪族手里夺过来。”

许栋又问道:“那么由你来判断,秦德威会如何应对货运受阻的事情?”

徐惟学假装思考了片刻后,才答道:“以秦德威的性格,绝对不会对宁波豪族服软低头。”

另一个大首领李光头问道:“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那秦德威打算怎么解决三千乡兵?连带邻近宁波府的余姚县,只怕将近四千了。”

徐惟学早有准备的继续答道:“据我从幕府内线收到的风声,秦德威已经动员两千标营兵马,准备强行入驻宁波府!

而且还从福建调动两千水师,即将从海上进驻宁波府,与陆地标营形成呼应之势,两面夹击豪族乡兵!

如果我所料不差,秦德威可能要用武力进行胁迫,强行把乡兵解散或者缴械收编。”

李光头很吃惊,他一直以为,徐惟学自称在幕府有内线是自抬身价的吹逼,现在听起来似乎可能是真的?

许栋也十分惊讶,他原本也就是随口一问,没想到问出了这样的“机密”。

他下意识的对徐惟学说:“你竟然知道这些,你确实在幕府里有内线?”

徐惟学微微一笑,趁热打铁的说:“没有人比我更懂秦德威和幕府的事情,让我常驻在双屿岛,对双屿岛也是大有好处。”

这就是徐惟学近期一直讨好两大首领,主要诉求就是这个,希望能作为一个小头领留下来,常驻在双屿岛。

李光头冷哼一声,带着点讥讽道:“双屿岛就这么大地方,哪里容得下各路英雄豪杰?”

双屿岛常驻人口三五千,并不是因为只有三五千人肯住在双屿岛,而是因为双屿岛的环境只能容纳这么多人。

像大首领许栋有兄弟好几个,许栋被称为七爷就是因为排行第七,许氏兄弟加起来拥有海船数十,伙计上万,那也只有许栋等千把人常驻在双屿岛。

其它绝大多数船只和人手其实都散布在各条航线、港湾,并不是集中在一处。

这也是历史上双屿岛被大明官军全面摧毁了后,海寇倭寇骤然增多的缘故。

母基地和主脑、贸易枢纽都被毁了,那散布在外的船只和人手怎么办,就只能当海寇了。

当然,本时空意图成为最大走私头子的秦中堂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

总而言之,能常驻双屿岛,就是一股势力的象征,也是非常宝贵的紧缺名额。

听到徐惟学常驻双屿岛的请求,许栋也严肃起来,对徐惟学说:“看来王直这些年真发达了,开始有想法了。”

在许栋眼里,徐惟学身份就是王直手下的船主,徐惟学的诉求必定是王直的授意。

想当初,王直还只是许栋手下的一名船主,主打倭国贸易的。

但近些年来,倭国白银产量爆发,王直势力随之膨胀,实力已经不亚于许栋,渐渐的就独立出去了。

其实在徽商眼里这也很正常,伙计羽翼丰满后,自己出去在另一块地盘独立开张不算离经叛道。

但如果王直想把手伸进双屿岛这个全东亚的贸易中心,就要引起许栋的警惕了。

徐惟学连忙解释说:“七爷休要误会!我们王头领的想法是,看看能否有机会把倭人的势力吃下来。”

众所周知,双屿岛上有三股势力,除了许栋、李光头代表的明国势力之外,还有倭人和佛郎机人。

徐惟学意思就是,王直只想吃下倭人的份额,取倭人而代之,对许栋和李光头势力并没有影响。

如果愿意合作,大家一起吃下倭人份额,也不是没可能。

许栋不置可否,与李光头对视一眼后,意味深长的说:“王直真想把自己当个倭人了?”

在海上,一切以实力为尊。近年来王直在倭国贸易方面风生水起,手下兵强马壮,许栋和李光头可以轻视徐惟学,但不能忽视王直的实力和诉求。

徐惟学透露说:“我们王头领准备顺着今年最早的信风,从倭国过来,七爷不妨与我们王头领开诚布公的会谈。”

许栋不动声色的问道:“怎么谈法?在哪里谈?”

徐惟学答道:“为表示诚意,我们王头领可以不进双屿岛,另寻其它地方会谈。”

王直这样的大头领,如果带着几千人跑到双屿岛,谁知道是来谈事的,还是另有图谋?

所以让王直上双屿岛,许栋和李光头肯定不放心。

许栋想了想,直接安排说:“等王直来了,就在烈屿见见吧!这样都安心!”

宁波外海岛屿成千上万,走私基地也不仅仅只有双屿岛,还有好几个拥有合适港湾的岛屿,作为双屿岛的补充和备份,烈屿就是其中一个。

说到这里,徐惟学忽然想起什么,又对许栋说:“那么为便于联络,在下就暂住双屿岛了?”

许栋就做主说:“为保证你的安全,允许你有一艘船,带一百人,常驻在双屿岛!”

徐惟学大喜道:“多谢七爷成全!”

费了这么大劲,纵横捭阖的扯皮到现在,他总算可以松口气了,秦中堂交待的卧底任务进度,应该算是完成一半了!

也不对,这是自己的岛主之梦进度!

只要忽悠许栋和李光头两大首领暂离双屿岛,然后给枕戈待旦的官军通风报信,官军再趁机前来攻打,又有自己当内应,官军拿下群龙无首的双屿岛的概率很大!

然后没了双屿岛的许栋和李光头,又何足道哉?

等自己在官方扶持下君临双屿岛时,只怕连王直都要看自己脸色!

太累了,昨晚写一半睡着了我靠啊,早晨醒了赶紧继续写

(本章完)

第394章 为什么不爽第95章 再信你一次第637章 忠与奸(下)第575章 主考官和故旧人们第43章 我不生气第4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第201章 谁仗谁的势第874章 三把火(下)第156章 它又来了!第770章 真正的重点第702章 政治大年第53章 爱信不信第773章 一面之词(下)第616章 双学士第216章 少年成长日记(上)第488章 讲究个合理性第25章 杠精本杠第93章 隆重求月票!第22章 得加钱第63章 楹联政治第147章 总会有办法收拾他第706章 坐山观虎斗(求保底月票)第646章 嫉妒使人扭曲第688章 涉及秦德威无小事第728章 天日昭昭第842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16章 你拿不了第一第813章 不只有青词第325章 文坛之争第262章 谁教你做事的?第459章 你懂不懂兵变?第773章 一面之词(下)第41章 大人的世界(上)第160章 感觉像是强行碰瓷!第649章 县学惊魂(下)第834章 三缺一(求月票!)第300章 要想生活过得去......第822章 谁是秦德威?第608章 要有大事发生第766章 套路过时了!第913章 瞒天过海第359章 我并不想懂那么多第304章 都这么有个性吗(下)第105章 讨薪再讲三点.......第207章 这算好现象?第522章 状元怎么就是你?(上)第41章 大人的世界(上)第383章 还是不是主角?第425章 细说会试第309章 父子团聚第619章 仙凡之别第350章 年少无知(上)第671章 青词大学士(求保底月票!)第562章 讲理(上)明早八点左右发第743章 政治这东西(下)第416章 考试季来了第937章 继任者问题第618章 烧冷灶第865章 不服不行(求月票!)第570章 军国大事不是儿戏第380章 顺利过关第410章 狗急跳墙第746章 闭门造车第484章 卖队友第305章 揣摩上意第315章 故弄玄虚第912章 三日后第563章 讲理(中)第811章 你怎么看?第172章 没白读春秋啊第945章 只有娘娘你能去做了(下)第947章 来日方长(大结局)第933章 徐千户三打夏首辅第345章 前夜第4章 这可有点意思第185章 多谢夸奖!第66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346章 无理取闹第525章 都有光明的未来第609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上)第553章 离京的和回京的第846章 永无宁日第128章 江宁县新时代第230章 我们都见过的第55章 少年小秦之烦恼第271章 去或者不去(下)第270章 去或者不去(上)第144章 有话好好说!第641章 大火里的人心第117章 新老争辉(上)第157章 大明没有证券法第591章 开不起玩笑第304章 都这么有个性吗(下)第57章 十点档第830章 父与子第621章 都是家事(上)第459章 你懂不懂兵变?第1章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