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秦党的危机

这个时候,严世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心情,反正挺慌的。

按道理说这一年半数次在死亡边缘徘徊,心理素质早就十分强韧了,不至于如此脆弱失态。

可能是因为秦中堂的套路花样太多吧,未知才是令人最恐惧的。

到了秦中堂这个地位,罪证一般情况下都没用,但在某些特殊时候,又会有点用,但现在明显还没到特殊时候啊。

秦德威有点诧异,打量着严世蕃说:「我只是与你开个玩笑而已,为何你如此惊惶?」

随即便又恍然大悟,「原来你真的在搜集我的罪证!」

严世蕃:「.」

号称口才敏捷的严大爷,此时此刻只感到无话可说,似乎怎么说都不对!

但秦中堂并没有揪住不放,又皱眉说:「你严大人向来胆子大,只是让你告发和弹劾我而已,你怕什么?」

严世蕃强颜欢笑的反问道:「中堂又不是不认识御史言官,何必需要我来告发和弹劾?这不符合规矩。」

秦德威有理有据的答道:「若由其他人出面告发弹劾本中堂,看起来太假了,只会让别人以为是演双簧,反而不美。

而若由你严大人出面,在别人眼里就很真,毕竟你可是严阁老的儿子!攻讦我是天经地义的!」

无论秦中堂怎么说,严世蕃也不想出这个面。

正所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知道秦德威这是不是挖了一个大坑,先骗自己假装弹劾,最后把自己弄假成真倒打一耙?

最后严世蕃一咬牙,掏出了父亲写给自己的家书,呈了上去,反正怎么狡辩都没用,干脆坦诚点。

秦德威看了看这封信后,久久无语,虽然信里只字未提朝中局势,但秦德威还能看不出严嵩的意思?

严嵩对王者归来的夏言跪舔认怂,这不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剧情吗,怎么在本时空还重演了?他这个穿越者带来的蝴蝶效应在哪里?

在原本时空里,严嵩驱逐了翟銮后,由于是第一次执政,不太有经验,表现有点专横,引发了嘉靖皇帝的不满。

然后嘉靖皇帝就召回了夏言,严党被疯狂打击报复,严嵩本人卑躬屈膝的求饶后,继续留在内阁。

然后装了两三年孙子后,严嵩才得以大翻盘,借嘉靖皇帝之手直接把夏言弄死了,第二次当上了首辅。

那个时候的严嵩严阁老,才是真正进化成了完全体,成为嘉靖朝中后期的守关大BOSS。

虽然秦中堂看完严家的家书后,发了会儿呆,但严世蕃并没有打岔,他相信,他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显了。

我严家已经彻底认栽了,你秦中堂何必还要为难我严世蕃?没看信里已经谦卑到,让我以「父兄事之」了吗!

秦德威将书信还给了严世蕃,然后意味深长的说:「令尊用心良苦啊!」

严世蕃还以为秦德威这是说,父亲让自己对秦德威「以父兄事之」的事情,也「感动」的说:「慈父之心亦是无奈,只求平安了。」…

秦德威接着又叹道:「我不是说这个,依我看来,夏桂洲迟早要死在令尊手里啊,这才是令尊用心良苦。」

严世蕃:"???」

你秦德威这是说真的?你到底有多看得起他们老严家?

我都已经跪在这里了,你为什么还要如此针对严家?还有没有人性?

秦德威打个哈哈说:「随口说笑而已,不要在意!万一将来被我猜中了,世人都会夸我有先见之明,如果我猜错了,谁还会记得我说的这句话?」

对秦德威说的每一句话,严世蕃都不敢相信。反过来,对严世蕃说的每一句话,秦德

威同样也不敢相信。

秦德威又想了想,面对这个「夏言归来,严嵩认怂」的复杂新形势,通过被严世蕃弹劾来自污,似乎不太合适了。

严阁老又不敢争了,这不是平白给夏言送把柄吗?

于是秦中堂就挥了挥手,「不用你写弹章了,下去吧!」

严世蕃如蒙大赦,弹劾秦德威绝对是怎么做都不讨好的凶险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他转身还没走出公堂,就听到秦德威对旁边陪站的幕僚说:「你去写个奏疏草稿备用,就弹劾严大人违背禁海令,走私财货中饱私囊。」

雾草!严世蕃忍住了回去理论的心思,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公堂。

站在旁边的幕僚属官是幕府大管家陈凤,他拿着最近的几份书信和邸报,忧心忡忡的说:

「朝廷再次翻云覆雨,只怕要波及到我们了,那夏阁老回朝重掌大权,少不得要折腾我们。」

秦德威只能感慨说:「想做点事真难!反正不能让朝廷的乱象,影响到幕府工作,现在正是最关键时刻,绝对不能乱来!」

想想就知道,如果严嵩彻底怂了,夏言对严嵩放松警惕后,多半就要瞄上自己了,这就让秦中堂略感蛋疼。

陈凤也没什么应对主意,远在浙江怎么影响朝廷?也做不到即时指挥党羽与夏言争斗啊。

他说这些,就是为了提醒秦德威,最后只能说:「你知道情况就好!」

秦德威又道:「本来我可以在浙江多呆一年半载,把各项事务办的扎实些,但现在看来,我可能要在秋冬时候暂时回朝廷了。

所以今年任务很重,时不我待啊,你这两日尽快先安排好徐世安押送银两进京的事情。」

陈凤答应下来,将秦德威的吩咐一一记下。

他现在算是彻底息了干大事的心思了,能把秦中堂安排的小事一一办好就不错了!

比如与首辅争权这种大事,还是秦中堂这种注定青史留名的人去干的。

当晚按照约定,严世蕃做东道宴请倭国使者策彦周良,席间通过通事来交流,或者笔谈。

吃到一半,两人也就渐渐熟悉了,这时严世蕃说:「我想去学学你们倭国的话。」

策彦周良吃了一惊,连忙问道:「这是为何?」…

连策彦周良自己都觉得,对大明人而言,日本国语言没什么好学的。

严世蕃答道:「我欲往倭国走走,不过具体怎么安排,还没想好,也许会跟随你们使团一起行动。」

策彦周良无语了,今晚也没喝酒,这严大人怎么还醉了?

「严大人莫不是消遣在下?」策彦周良说。

严世蕃很丧的说:"我只想找一个没有秦中堂,秦中堂也管不到的地方散散心!」

老爹失势已经罩不住自己了,而秦中堂又不肯接纳自己,天下之大,何处可以容身?

策彦周良大惊失色,提醒说:「严大人慎言!以免传入他人之耳。」

「无所谓!知道了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严世蕃很光棍的说,「我已经没有什么怕被秦中堂知道的事情了!」

本来秦德威想让徐老三和倭国朝贡团一起行动北上,但最后还是让徐老三带著若干护卫,押着银子自己走了,没有和朝贡团混在一起。

主要是外国人在大明优先度太低,比如运河沿岸州县给过往官船安排纤夫、补给的时候,朝贡团这种蛮夷肯定是放在最后考虑的。

这就导致朝贡团路程往往十分缓慢,秦德威估计以徐老三的性子,肯定等不了。

所以在两天后,秦中堂送走了满怀期待的徐世安。如果想升为指挥使,徐老

三怎么也得去趟京师走个程序。

另外还有两项重要任务,第一是送银子进内库;第二是向朝廷汇报近一年来的平倭事务情况总结。

临行前,秦德威殷切的叮嘱说:「这是幕府一年来,第一次派人去京师,而且当前又是个皇上苏醒、首辅更替的敏感时候。

所以京师朝廷所有人都会你,他们都会以为,你是代表我来的,我会通过你来向朝廷表态!你要切记」

徐世安不耐烦的说:「我知道了!回回都是这些话!要谨言慎行,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是不是?」

秦德威很奇怪的说:「谁说我要嘱咐你这些?我的意思是,你到了京师后,尽管胡说八道,随便放飞自我,全都没关系!千万不要拘束了自己!」

徐老三:「.」

忽然间,他对京师之行的期待感又增加了几分。

远在浙江的聪明人,都能感受到京师官场的震荡了,更不要说站在风暴眼的人们。

司礼监掌印太监秦福和方皇后觐见完皇上,正站在仁寿宫正殿外面闲聊。

秦太监语气平常的说:「夏言向皇上奏请,废止现如今内阁的集体决议法子,恢复到首辅负全责的模式。

刚才把奏本送了进去,等着皇上看完了后批示下来,不知道夏言是否能得偿所愿。」

方皇后摇了摇头,」夏言想的很好,但这个奏请其实很难获准。圣上估计很欣赏这个内阁集体决议的法子,怎么会主动废除?」…

秦太监却有不同意见,「我的看法相反,皇上应该会准许夏言的奏请。

其一,皇上让夏言回朝,如果不给夏言权势,和初来乍到差不多的夏言,势力暂时也没有恢复,拿什么去做皇上想做的事情?

其二,皇上精力有限,只怕没有精力去控制那么多人了。而恢复首辅负责模式后,只需要控制首辅一个人就行了。」

都是聪明人,话只说这么多,方皇后也就明白了。皇帝是个什么别扭性格,大家也都很清楚。

对于昏迷失控后形成的权力格局,或者叫既得利益格局,嘉靖皇帝肯定没有安全感,或者说皇帝讨厌失控感。

如果皇帝现在完全恢复健康,肯定就亲自大刀阔斧的亲自动手调整了。

至于说皇帝想让夏言做什么事,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无非就是打碎皇帝昏迷后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方便皇帝重新掌控朝廷,或者干脆就说,让心胸不开阔的皇帝能够安心。

不知过了多久,另一个太监黄锦拿着奏本,从殿里出来了,对秦太监和方皇后禀报说:

「关于夏先生的奏请,皇上准了。待娘娘代批了后,就下发回内阁吧。」

名义上还在摄政的方皇后不想代批这个奏本,但皇上点头了,她也不得不照办。

以嘉靖皇帝的性格,她如果敢矫诏,只怕没两天就要被废了。

秦太监虽然又算对了,但是也高兴不起来,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如果某人早听自己的,哪还有这么多烦恼?

夏首辅这个奏本重新下发回内阁后,次辅严嵩率先向夏首辅表示了祝贺,恭喜夏首辅重新正式执政!

夏言却没搭理严嵩,只看着张潮说:「圣主目光如炬,洞鉴烛照,内阁有所偏差之处岂能不察?」

直到现在,夏言才心中大定,终于可以确定皇上是支持他夏言的,甚至不惜剥夺一点秦德威的利益。

内阁集体决议制度名义上是多人表决,票数多的获胜,看似很公平。

但实际上任何投票或者表决都没有绝对公平,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在当今这个背景下,内阁集体决议制度就是秦德威搞出的幺蛾子,当然对秦德威最有利。

所以表面公平的集体决议制度,在目前其实只代表秦德威一家的利益,以嘉靖皇帝的精明,难道看不出来?

从内阁下直后,夏言没有回家,反而去了兵部尚书王廷相家里。

自从过完年开春以来,王廷相一直在卧床养病,但又冒着被舆论讥讽的风险,坚决不辞职。

当初严嵩还想强行把王廷相赶下去,结果也被弄了个灰头土脸。连严嵩都做不到,别人就更没这个本事了。

夏言和王廷相也是很多年的老相识了,在以前还是是政治盟友,但自从秦德威入朝后,王廷相就与夏言渐行渐远,倒向秦德威了。

得知了刚刚从秦党手里夺回内阁执政权势的夏首辅,出宫后第一件事就去王廷相府邸,官场中人谁不明白夏首辅是干什么去的?

这就是把兵部当成了扩张首辅权势的第一个突破点了,毕竟目前秦党的壁垒中,卧床不起、还赖着不肯辞职的王廷相似乎是最大弱点了。

不知道上次硬顶住了严嵩的王廷相,这次还能顶住夏言吗?

严嵩认怂后,秦党的危机立刻就凸显了出来。

第52章 状师和御史第185章 多谢夸奖!第910章 你更重要!第675章 我给你看个好东西第458章 遍地废物啊第754章 造化弄人第483章 指鹿为马再请一次假第589章 真打?假打?第857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中)第767章 舍我其谁第325章 文坛之争第528章 欺人太甚!第25章 杠精本杠第684章 前首辅没了第398章 县衙与巡抚(上)第563章 讲理(中)第638章 什么叫嘉靖男儿第393章 讲王法第622章 都是家事(中)今天给大家看点别的吧第262章 谁教你做事的?第735章 七分政治(下)第295章 考校一二第806章 春雷滚滚第781章 不是东西!第338章 你对得起姐姐吗!第163章 良心富商善人财主第522章 状元怎么就是你?(上)第6章 谁更值得相信?第710章 做人的格局(中)第59章 暗战(中)第787章 一通混战第646章 嫉妒使人扭曲第772章 一面之词(中)第595章 一生只有一次第944章 只有娘娘你能去做了(上)第688章 涉及秦德威无小事第295章 考校一二第66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911章 底线第583章 家事国事第214章 最难消受第209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第486章 状元有毒第440章 但他写了一万字!第163章 良心富商善人财主第413章 还是莫须有第379章 社会毒打第306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237章 始作俑者第560章 敲打(下)第604章 就这样巧合了?第822章 谁是秦德威?第253章 国公与府尹(上)第5章 一进江宁县第648章 县学惊魂(上)第36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615章 大洗牌(下)第875章 误尽平生是一官第230章 我们都见过的第800章 魔幻之年的开端第915章 投胎是个技术活第333章 争奇斗艳(下)第507章 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第304章 都这么有个性吗(下)第102章 糟老头子坏得很第928章 一丝丝不对劲再请一天假第158章 时间管理第909章 冷遇第785章 修仙和女人(下)第159章 只知道跟我谈钱?第483章 指鹿为马第461章 我的名字第254章 国公与府尹(下)第269章 穿越者也把握不住了第574章 分享喜悦第643章 两种大臣第569章 你理解不了第573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161章 县尊但衙里坐第587章 谁是奸臣(中)第285章 狮子搏兔第64章 长大有力第38章 该死的爱情第394章 为什么不爽第469章 演不下去了第61章 别人家的才子第594章 这是秦学士的意见!第584章 年底那些事第688章 涉及秦德威无小事第274章 未来的盟主第562章 讲理(上)第801章 天人感应第307章 完美的剧本第698章 最大的荣幸第436章 真实的朝堂斗争(下)第273章 反套路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