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从未有过的官位(求月票!)

秦德威先公后私,朝见完了天子,然后才回到家里,此时天色都黑了。但全家上上下下、妻妾儿女,全部都在等候着秦老爷的回归。

由于父母都不在家里,所以回来后的秦德威就免去了拜见长辈环节,只是先去了祠堂告祭一下。

然后当晚秦府大开宴席,过了一个团圆夜。除了长子,其余五个子女都在这里。

秦家下一代儿女加起来已经有六个人,都很健康,以时人眼光来看,堪称多福之人了。

秦德威不像上辈子那样抗拒生育,反正养得起,也不用自己操劳。长子秦国祚,如果不肯奋斗未来只能当寄禄挂名的锦衣卫指挥使,顾氏所生,生于嘉靖十四年,今年八岁。

次子秦国泰,如果不肯奋斗未来只能当寄禄挂名的锦衣卫指挥同知,顾氏所生,生于嘉靖十六年,今年六岁。

长女秦大姐儿,如果不肯奋斗大概率要嫁给徐妙璟家的傻儿子,王氏所生,生于嘉靖十六年,今年六岁。

三子秦国忠,如果不肯奋斗未来只能当寄禄挂名的锦衣卫指挥同知,王氏所生,生于嘉靖十九年,今年三岁。

次女秦二姐儿,如果不肯奋斗将来大概率要有个正二品以上的公公,顾氏所生,生于嘉靖十九年,今年三岁。

四子兼嫡长子秦国恒,人生已经一眼望到头,奋不奋斗都是未来的丰州伯,正房徐氏所生,生于嘉靖二十年,今年二岁。

其实还有第七个,正在李娘子的肚子里,不知男女,预产期是明年开春。

看着儿女环膝的热闹景象,秦中堂突然感觉自己终于失去少年感了。到了次日,正式的任命诏书颁布出来,送到了秦府。

秦中堂因为出镇浙江的功绩,勋位官阶变成了「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丰州伯」。

秦家正房徐妙璇可能是全家最关注秦德威勋位的人,因为自己儿子继承权在这摆着,秦中堂勋位与儿子将来的政治待遇息息相关。

徐妙璇扫了一眼诏书后,疑惑的说:「好像与从前也没什么变化?也没变成侯爵?」

秦德威指了指说:「仔细看,多了上柱国三个字!」

徐妙璇还是挺疑惑不解的,「我大明有上柱国这种勋阶?」

秦德威叹道:「以前没有,从现在开始有了。」

在原本历史上,是夏言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是在礼仪问题上帮嘉靖皇帝解决了难题,弄了个上柱国,特别名不副实。

但在本时空,这第一个上柱国落到了秦中堂头上。可能是因为封无可封了,就加个上柱国意思意思,表示封赏过了。

不得不说,老朱家对文臣的封赏挺抠门的。

诏书上当然不只是勋阶的变化,还有官职和差遣的变化。

秦中堂目前官场身份变成了「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兵部尚书管部务兼军机处领班,协理夷务大臣,工部尚书提督军器局,特赐出入东华门」。

全称依旧是那么长,但最核心的变化有两点。第一原来的实职是正三品,现在实职成了正二品;第二就是加了太子太保,成为了具有宫保衔的官员。

不过徐妙璇对这些官职和差遣兴趣已经不大了,因为官职和差遣是儿子无法继承的。

拿到诏书后,秦中堂就出门上任去了,但在去衙署之前,先去了趟原兵部尚书王廷相家里。

这半年来王廷相死皮赖脸的不肯辞官,耗到最后等来秦德威接替,终于算是得偿所愿了。

正常情况下,辞官的大佬都会返回老家,没有逗留京师的风气。但王廷相身体状况不好,启程日子一拖再拖,所以这会儿人还在京师滞留,当然

也不排除是专门为了等秦德威回京。

看着卧床不起的、枯瘦了很多的王廷相,秦中堂唏嘘不已,心情很复杂,很多前尘旧事不停涌上心头。

毕竟王廷相是他穿越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大佬」,自己抄袭的第一首诗也是写给王廷相看的,不知不觉十多年就过去了。

王廷相挣扎着半卧半坐,对秦德威说:「无论任何时候,也别忘了你的身份啊。」

秦德威郑重的点了点头,很公式化的说:「身为大明官员,自当为社稷尽力而为!」

王廷相喘了口气,很不放心的说:「我是说,你别忘了你复古派后辈和气学传人的身份啊,老夫身后的历史地位就全靠你衬托了。」

秦德威:「」

王廷相身份复古派七才子的最后一个,当世气学三宗师之一,本来在史书上可能不大醒目。

但如果文学和哲学领域的接班人是秦德威,那肯定就不一样了。之后王廷相又凝聚起力气,用最大的音量说:「当然,天下苍生也都全拜托你了!」

雾草!秦德威赶紧说:「那还是谈谈文学和哲学吧!」

王廷相苦笑说:「你也别装糊涂,当今内忧外患,四方多难,唯有你这样的大才,方能救世啊。」

乱说什么大实话!秦德威打断了王廷相:「圣人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王浚川都要致仕返乡了,还管那么多作甚!」

又谈了一会儿后,王廷相就累了,秦德威就此告辞。

然后秦中堂便来到兵部,正式开始接管兵部事务,虽然以后会常驻内廷军机处,但今天还是要到兵部走程序的。

在兵部,秦中堂没有任何陌生感,毕竟这是他过去经常来「指导」工作的地方。

兵部的官吏对秦中堂也都很熟悉,几乎也不需要任何适应过程。非要说与过去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秦中堂反客为主了,从兵部贵客变成了主人。

坐在兵部正堂,秦中堂手里摩梭着兵部大印,召集所有兵部官员上前来参见。

几个值堂的书吏站在院里窃窃私语,有人开口道:「秦中堂这样的官位,我大明似乎从来没有过。」

另一个饱读史书的书吏答道:「我大明虽然没出过秦中堂这样的官位,但前朝两汉似乎有过类似的。」

其他人就问道:「那是什么?」

那人就答道:「像是两汉的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但是缺了大将军。」

第583章 家事国事第41章 大人的世界(上)第170章 反攻开始!第321章 立场是非第431章 这画风不对第421章 佛曰不可说第368章 拉人下水第163章 良心富商善人财主第660章 新一代第850章 有威胁和没威胁第206章 难搞的对手第281章 苦肉计第360章 甩锅大法第608章 要有大事发生第131章 一辈子的生意第156章 它又来了!第326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上)第446章 琼林宴第121章 小人物的奋斗!第243章 顶流巨星(上)第507章 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第119章 功名不过梦中迹(上)第31章 羊入虎口(上)第117章 新老争辉(上)第425章 细说会试第702章 政治大年第807章 谁来负责第106章 上架倒计时三天半第512章 人人都找他第89章 生不见人第234章 这才是最难受的第177章 九天之上第342章 扑街老翰林第663章 个人崇拜第473章 灰飞烟灭第682章 读者的口味第540章 除了大学士就是我第617章 身外之物第903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492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554章 改良的窗口期第290章 帮老夫出这口气!第846章 永无宁日第339章 什么叫专业第457章 知人善任第502章 终于见到了第630章 南巡之前(中)第35章 阶层差异(求票!)第485章 约法三章第132章 不服打个官司第355章 父爱如山第742章 政治这东西(求保底月票!)第558章 连锁反应(下)第302章 为难的亲事第937章 继任者问题第138章 大明好弟子(下)第74章 喧宾夺主第940章 还是秦中堂靠得住第187章 激流勇退第816章 谁劝谁傻!第355章 父爱如山第47章 老秦的面子第204章 闭上眼睛享受吧第853章 听我一句劝第263章 都来抢人了第239章 知县的知县第890章 降维打击(上)第621章 都是家事(上)第180章 颠覆三观的一天第389章 重逢之夜第772章 一面之词(中)第665章 我已经决定了第781章 不是东西!第504章 良心不安(求月票!)第45章 真诚的交流第116章 尚未出道就夭折的组合第903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742章 政治这东西(求保底月票!)第54章 并非结束第647章 遍地名人第807章 谁来负责第122章 别废话第215章 主角自有贵人相助第380章 顺利过关第884章 公事公办第690章 说点奏疏上不能写的事第934章 是不是天赐良机第265章 最近喜欢写笑话第714章 高难度技术活第883章 双向奔赴第615章 大洗牌(下)第317章 冤家路窄第498章 光明磊落(上)第189章 又吹牛了第583章 家事国事万不得已请假两天第24章 你不懂真相第769章 武臣的传承第480章 你住手!第408章 劝人从良拉人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