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雄心不再

三天之后,程孝廉他们便得到了大理府知府的信息,大理府知府名叫段默宇,是西选出来的进士,绝对的吴三桂的心腹,当然要不是吴三桂的心腹,也做不了大理府的知府,掌握这么重要的地方。

程孝廉他们在缅甸,之所以打出大明的旗号,是为了报仇雪恨,更是为了让缅甸的汉人归心,现在可不能用大明的旗号起撩拨吴三桂,要是让吴三桂知道大明的人在他的后方成了气势,只怕就得赶紧赶回来。

吴三桂现在也遇到了麻烦,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偏偏最得力的儿子还被康熙给宰了,孙子吴世璠年纪又太小,眼看就是就是后继无人。如今长江过不去,吴三桂没了吞并天下的雄心壮志,只想和满清分江而治,拿到这半壁江山。

程孝廉他们若是打出大明的旗号,正好就给了吴三桂退兵的借口,所以他们的把旗号收了起来,只说是义军。

五天之后他们便到了大理府的地界,段默宇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这个时候已经得到了消息,正在衙门议事。

“你们说说看,这一伙是什么人?”

“听说是从南边来的,不会是缅甸兵吧?”

“胡说八道,缅甸兵什么时候敢来咱们这里捣乱了?再说了咱们的探子看得差不多,应该是汉人。”

“汉人?汉人哪儿来的这么大的一支军伍?”

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冷不丁冒了一句:“听说当初逆贼李定国手下还有一批人叛逃,没有归顺咱们。”

段默宇愣了一下:“就算是他们,他们来这里做什么?明朝都亡了这么多年了,他们还想趁机搞出点动静不成?”

一个师爷叹了口气:“当初明朝的永历帝死在咱们王爷手里,只怕他们心里还记恨着咱们呢。”

他们所说的王爷自然不是满清封的平西王,就在几个月前,吴三桂晋位周王,大元帅的称号也用不到了,所以他们便称他为王爷,他们心里也清楚,只怕用不了多久,吴三桂就要称帝了。

段默宇点点头:“这话说得有道理,这么一支军伍突然出现在咱们境内,怕不是什么好事,赶紧给王爷去信,让他派大军过来剿灭。”

一队驿卒飞奔而去,段默宇开始安排人守城,他可没指望手底下这些人能够出城应敌,只要守住了大理府便是大功一件。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那支大军看都没看他一眼,绕道而去,这一下他可彻底坐不住了,要是这支军伍去了昆明,到时候把大元帅的府衙打下来,追责起来,自己有纵敌之嫌,所以赶紧派人点齐城中兵马,就要追杀。

谁知道刚刚点齐兵马,城外的探子来报,这支军伍向着北面而去,没有向东去。

段默宇可有点拿不定主意了,要是贸然出击,丢了大理可是死罪,既然他们的目标可能不是昆明,那就与他没什么关系了,赶紧派探子紧紧盯着那支军伍,一旦他们有向东去的迹象,立刻就要回来禀报,他再发兵。

杨有财早就发现了大军周围的探子,不过他按照程孝廉的要求并没有动他们,因为他们也猜得到,大理守军不足,要是没有特别的必要,不会出兵攻打他们的,所以他们特意留着这探子,让大理城里的人安心。

要是突袭的话,程孝廉他们很有可能攻占整个云南省,但是攻占了又有什么用处?到时候吴三桂暴怒之下领军回击,几个人的角色就得互换,到时候程孝廉和吴三桂就是鹬蚌,而康熙则变成了渔翁,所以程孝廉并不打算和吴三桂为敌。最少暂时不能和吴三桂为敌。

半个月之后,吴三桂在灃州得到了消息,这个时候他正在指挥人马准备作战,康熙十三年三月,康熙命令顺承郡王勒尔锦从荆州,彝陵调兵,准备攻占岳州城,吴三桂当然不能任由他们攻占,于是以吴应麒为岳州总统,带领六万人马镇守岳州。

他暗中排兵布阵,准备应敌,这个时候得到了大明军伍的消息可是把他吓得不轻。

“你们说李定国的遗部从缅甸来到了云南,还打算攻占云南?”

“段大人是让我们这么说的,这儿还有他的一封亲笔信。”

谁知道这封信还没有看完,有一条消息传了过来:“段大人说那伙人并没有攻占大理,而是向北而去。”

吴三桂咳嗽一声,看了一眼夏国相:“你怎么看?”

夏国相也不好决断:“儿臣实在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这一支军伍。”

吴三桂看了看左右无人,低声问了句:“咱们要不要撤军回缅甸?”

“万万不可!”夏国相吓了一跳:“现在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的咱们身上,要是岳州之战赢了,王~辅臣,耿精忠他们一定会愿意跟咱们一块干大事,要是岳州之战输了,只怕他们就要首鼠两端了。”

“他们敢!”吴三桂心里也虚了一下,本来席卷天下的决心十足,但是打了这么几年,发现事情并没有他想的这么容易,再加上毕竟上了年纪,野心也随着消减了,他现在的愿望就是康熙能够与他划江而治,到时候互不侵犯最好,至于将满清赶出关外,他已经不想了。

夏国相知道现在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万一吴三桂动摇了,所有人都得万劫不复,于是赶紧劝着:“王爷,咱们虽然战事胶着,但是满清的日子也不好过,天下间遍地狼烟,他们满清的人本来就不如咱们汉人多,只要咱们挺过了这一阵,他们必败无疑。”

吴三桂苦笑一声:“当初本王如日中天,他们有人劝本王留永历帝一条性命,用一招狸猫换太子,但是本王忠心耿耿没有这么做,现在看来是大错特错了。若是永历帝在这儿,何至于此。”

夏国相也是唉叹一声,他们本以为起兵之后汉人大部分都会随着起事,但是吴三桂的名声在那里,被满清迫害最深的江南之地竟然稳如泰山,给了满清喘息的时间,也让吴三桂他们措手不及。

第一百一十五章 扎根第三百七十六章 斗争第五百六十四章 胡大刀第四百四十章 让她一生平安喜乐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师学艺第七百一十九章 人瑞第六百六十五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第一百九十一章 凯歌第六百三十八章 无人能挡第九百一十二章 暴露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能杀人第四十六章 不受欢迎的人第四十二章 造反第五百三十七章 陈年旧事第八百六十章 北京攻防战(九)第二百二十八章 神经大条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随贤良品自高第六百二十章 穆占第八百八十四章 甘肃急报第一百八十六章 得志猖狂第三百九十五章 陕西来使第三百六十九章 征集民壮第四百八十四章 相遇第八十九章 出兵第六百一十四章 长刀欺人第三十四章 回府第八百一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六百三十二章 譬如辽东死第七百八十章 千君醉第四百二十八章 兄弟第六百七十六章 断尘第八百八十八章 自先沉稳第三百五十章 宴席第二百一十二章 阿瓦出兵第四百零八章 军阵冲杀第六十六章 吞并第一百二十三章 玉章第六百八十三章 入江陵第八百零七章 地龙炮第一百六十四章 猜疑第九十五章 安排第七百二十一章 迷惑第二百零四章 平安喜乐第八百零八章 援兵突至第四百三十五章 佳人有信第八百九十五章 棋子第四百零五章 马鹞子一马当先第二百九十五章 何必锦上添花第七百五十三章 汇集第一百六十四章 猜疑第六百零六章 发配边疆第二百九十九章 福叔的麻烦第六百三十五章 顺势而为第三百六十八章 再退第一百五十二章 致仕第二百五十二章 决战(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明犯我强汉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头行动第三百三十三章 理清第五百五十四章 群众路线第六百五十一章 未归营第七百六十九章 汝州决战(七)第五百三十二章 潼关到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两虎相争第三百五十章 宴席第三百二十章 人人皆有书读第七百二十六章 骗粮第七百零二章 谋乱第五百六十五章 战略第五百二十四章 我有三策第六百八十七章 儆猴之鸡第一百五十二章 致仕第七百二十五章 大将风范第十六章 五华山第八百零七章 地龙炮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原的大汗第八百七十三章 衍圣公府第六百三十一章 联盟第八百三十三章 化险为夷第三百七十章 逼他们下水第一百七十章 府中风云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婚(二)第五百零七章 援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李本深之死第二百零八章 消失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婚(二)第四百章 河西四汉将第二百一十七章 说客第一百三十五章 两虎相争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头行动第四百二十六章 报仇雪恨第七百六十一章 庙中留宿第七百七十一章 台湾来使第四百九十五章 夜里鼓声急第七百八十九章 虎殁第九十八章 孟广第三百零七章 飞鸽传书第三十三章 加入第二百二十七章 猪一样的队友第七百五十五章 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