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蔡毓荣

要说明珠对图海有什么拉拢之心倒不至于,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不过是揣摩皇上的意思,来说一些皇上自己不方便说的话罢了。

他现在之所以能够和顾命大臣索额图分庭抗争,所依仗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是连这一点都失去了,他立刻就会被打入尘埃,永世不得翻身。当他明白了康熙找他的意思之后,立刻就坚定地站在了保图海这条路上。

自康熙本身来说,他对图海倒是没有太过的宠爱,只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多罗信郡王鄂扎有什么能耐他一清二楚,若是真的把他派过去替换图海,只怕是用不了两个月山西也得丢了。

但是看着跪倒的乌泱泱的一朝堂的大臣,他又觉得十分头疼,自从撤藩以来,他好不容易因为斩杀鳌拜积累下来的威信大打折扣,毕竟撤藩这件事朝廷众人大多数是不赞同的,如今天下遍地狼烟,大家心里都清楚,是他的决策出了问题。

满清虽然入关三十年,但是关外游牧民族的特点还没有完全消失,当初在关外的时候,大家的事情可都是满清八旗的八个旗主商量着来的,虽然你皇家把自己三个旗抬成了上三旗,但是要是遇到了危害到满清存亡的事情,其他的人还是要站出来说话的。

要说康熙后期的时候,他说一不二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现在三藩还未平定,他想要独断朝政,确实是有点困难。

想到这里康熙叹了口气:“着图海安顿手下事务之后即刻回京,擢蔡毓荣为绥远将军,统领十万绿旗兵前往山西整顿军备,即日收复陕西。”

蔡毓荣这个人可以算的上被历史车轮碾碎的人物了,清军入关之后大明留下了数十万降兵,这些降兵全部被编入了绿营,以绿旗为号,所以也被称为绿旗兵。

三藩之乱时,蔡毓荣总统绿旗兵,与吴三桂在岳州之地展开激战,最终遏止住了吴三桂的步伐,将他堵在了长江以南,为平定三藩奠定了基础。本来他的声明应该不在张勇之下的,但是偏偏这又是一个性情中人,康熙二十二年弹劾正白旗大臣董卫国,被康熙连削五级,后来又被人揭穿娶了吴三桂的孙女为妾,拟定处斩,后发配黑龙江戍边。

无数史学爱好者抓住了这一点痛击蔡毓荣,说他好色导致马失前蹄,当引以为戒,但是天下美女何其多,蔡毓荣统领绿旗,位高权重何必沾染吴三桂的家人?他能做到这个位置,就不是一个不知分寸的人,否则早在官场的倾轧之中寸骨不剩了。

至于弹劾董卫国,遭到了康熙的严厉痛斥,最后给了四个字的评价:妒功诬奏。一般来说下属的权斗根本不关康熙什么事,下面斗得越厉害,他越能够把大权捏在手里,可是他偏偏掺和了进来,说明董卫国便是他的亲信。

若是蔡毓荣是个初入官场的愣头青他可能犯这种错误,但是董卫国有无后台他自己心中不清楚么?明知道他有后台还要诬告他,难不成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了?所以也许他知道董卫国是康熙的亲信,但是为了公正还是站出来弹劾他。

总的来讲,他就是一个悲情人物,想要留些做人的底线,但是没有认清大局,满清朝廷已经平定三藩,他掌握着几十万的绿旗兵,本该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却依然我行我素,最后落得了一个发配的下场,也是性格导致的。

不过这个时候的他虽然被吴三桂攻破了岳州防线,但是也还算得上春风得意,因为所有地方的主将几乎都是满清旗人,谁能打仗康熙心中也算是有数,如今抽调了蔡毓荣和十万绿旗兵,也算是英明之举。

远在山西的图海正在励精图治整顿军伍,想着一雪前耻,却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朝堂争斗的牺牲品。

半个月之后圣旨到达山西,图海听完圣旨黯然失色,只等着蔡毓荣到达山西交接军事便回京面圣。

程孝廉吃了塔乌的汤药之后病情也渐渐好了起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冬日一般战事便不如其他时候密集了,若非是非打不可的仗,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动刀兵,地处北方的大家都明白,就算是不打仗,士卒也会因为寒冷的天气不断减员,士气也不会高涨,战事要比其他时节难打的多。

这个时候扫北军已经开始在陕西征兵,有了王继勇的名号,兵源源源不断,大家都知道王~辅臣待百姓很好,明白就算是跟着当兵吃粮也不会挨饿,再加上想给家里剩下一冬的粮食,所以参军的人很多。

程孝廉病好之后亲自制定了新兵训练条例,他虽然不是什么军迷,但是林林总总也弄出了不少东西,再加上与现在的情况一结合,大家一商量,新兵训练条例便出炉了,孟轲继续在潼关训练着他的陌刀队,王继勇在西安训练新兵,皇甫桐和陕西军的将军一起开始训练骑兵。

下了两场雪,路越来越不好走了,这个时候锦衣卫那边传来了消息:“满清朝廷撤换了图海,换上了蔡毓荣。”

程孝廉就算是懂点历史也不是百科全书,蔡毓荣这个人他想了半天也没能想起他的事迹来,只能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来判断这个人。

根据程孝廉对康熙的了解,他绝对不会派一个庸才过来,当锦衣卫的情报摆在他的面前时,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蔡毓荣曾经在岳州和吴三桂交手,将吴三桂狠狠地压制在了那里,直到后来夏国相和胡国柱拼了命,才撕开了他的防线。这个人可不好对付啊。”

杨有财倒是一脸轻松:“殿下不用太过担心,他统领的绿旗兵可都是大明的降兵后代,算起来也都是咱们自己人,到时候阵前喊上几句话,没准全都倒戈了,咱们也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程孝廉笑骂了一声:“满脑子异想天开,你以为事情有这么容易,别说是降兵的后代,就是那些降兵,让满清军伍打得心惊胆寒,他们宁愿跟咱们作战,也不会想和满清八旗那些人作战的。”

第七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零九章 换将第六百八十四章 鸿门宴第三百零五章 扫北军出征第一百七十三章 爱上一匹野马第一百二十一章 突破口第六百八十五章 人为财死第三百六十三章 属驴的刁民第三百五十七章 伏击第四百六十章 赵良栋要拼命第八百一十八章 胡国柱大胜第三百七十六章 斗争第一百七十五章 今夜无月第五百九十二章 无力抽身第三百五十二章 军中分歧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八十三章 吓退第五百七十九章 只种地不打仗第三百五十八章 势要破关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胜第八百八十二章 世家第六百三十章 安心第六十八章 麻烦第二百七十一章 四川行都指挥使司第一百九十一章 凯歌第七百五十二章 汝宁府第三百二十六章 请君入瓮第六百二十二章 赌命第五百七十六章 种地老农张勇第四百九十二章 杀戮第一百零四章 进攻第八百一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七百九十七章 憧憬第六百零六章 发配边疆第五百二十七章 贪功冒进第二百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五百八十九章 请战第四百零一章 王辅臣第七百五十章 疾风识劲草第一百七十九章 流兵即为贼第二十八章 打击第四百六十七章 仁慈或残忍第三百三十六章 韩岳第六百三十三章 噶尔丹第七百八十五章 北京申奥成功了你知道么第三百一十二章 掌心雷第六百三十四章 明犯我强汉第二百九十七章 顾炎武第七百零二章 谋乱第五百九十七章 人各有志第十三章 胡国柱第四百一十七章 绝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家事便是国事第七十八章 破绽第九百一十一章 施慧第三百零三章 证明你的价值第八十一章 斩杀第一百九十八章 彭越挠楚第四百三十四章 灭火第四百七十六章 客栈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原的大汗第一百五十七章 物穷理第八百七十二章 联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师生第三百二十六章 请君入瓮第八百零三章 开花弹第七百七十五章 和谈第一百三十八章 满清第三百一十七章 城下喊话第三十一章 替死鬼第一百二十六章 说服第二百二十六章 怜香惜玉第三百三十三章 理清第六十六章 吞并第一百八十一章 贵客第六十四章 入伙第七百一十六章 秀才遇见兵第四十一章 诏书第十三章 胡国柱第七百九十一章 笼中鸟第六百八十六章 状告第一百零四章 进攻第四十章 乾清宫第八百三十二章 稳坐CD府第五百一十六章 满饮此杯贺大明第一百七十七章 火冒三丈第三百九十五章 陕西来使第九章 转机第五百九十八章 投名状第三百二十四章 灯下黑影第十三章 胡国柱第三百四十三章 波诡云谲第五百零四章 宾客请来第一百零六章 谋算第七百六十八章 汝州决战(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入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出发第四百零一章 王辅臣第六百一十五章 成吉思汗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