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江陵

江陵,属荆州府治下,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被誉为“七省通衢”。

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陷江陵,将江陵城墙拆毁。清顺治三年,沿用旧基重建,才有了程孝廉看到过的江陵城。

“我听闻当初张居正被人称作张江陵,便是这座江陵城了吧。”

“少爷博闻强识,就是这座江陵城。”拍马屁的自然就是杨有财了,程孝廉听到这话苦笑了一声:“你干什么都忘不了拍马屁。”

既然江陵城被称作七省通衢,当然是耿精忠和尚之信重点看管的地方了,城里的兵马就有五千,耿精忠还特意派出了自己的儿子耿显祚,史书记载,耿精忠的夫人是肃亲王豪格之女,成亲之后耿精忠被封为和硕额驸。后来三藩平定之后,耿精忠的儿子和部将,被康熙杀得一干二净,罪过大的凌迟,罪过轻的斩首。

当然现在的耿显祚还是春分得意,他和耿精忠的大将曾养性镇守江陵,手下有兵有将,江陵又不是两军交界的地方,没什么危险,也没有别的势力能够斗得过他,称为地方一霸都不为过。

耿精忠这个人从就藩福建的那天起就有了不臣的心思,还曾经派人传出过谶纬,说什么“天子分身火耳“的谣言,吴三桂起兵之后他顺势而起,想要分一杯羹。

但是他虽然继承了他祖父耿仲明给他的靖南王的王爵,天赋也算勉强及格,只是当初是他们家带着人从北杀到南,口号就是反清者杀无赦,一路上不知道宰杀了多少人,现在他们摇头一变又开始反清,就算是那些反清的人,也跟他们家有血海深仇,不找他报仇就不错了,哪儿还会投靠他,所以耿精忠的兵锋比起吴三桂可差得远了。

就这么越打越吃力,要不是吴三桂帮着他们,只怕早就被人给灭了,后来用了福建的封地换了这么一块栖身之所,耿家才算是过上了独霸一方的好日子,满清没有精力管他们,吴三桂也懒得管他们,他们俨然成了湖广西北的土皇帝,幸好还有一个尚之信时刻提醒他们,要不然耿精忠根本就不想攻打川蜀了。

尚之信作为尚家的一条分支,身上背负的不过是传承家族荣耀的使命,要是满清亡了,留在广东的尚家也就完了。要是满清没完,尚之信或是隐姓埋名,或是送上大好的人头,也算是全了家族之名。

所以尚之信比耿精忠要着急,若是不能拿下川蜀,他尚家根本难以保障荣光,当耿精忠把部将派到了武昌府和汉阳府那些湖广心腹位置的时候,尚之信的部将全都聚集在了夔门附近。

诚然尚之信的天赋比起耿精忠要差得远,但是要论努力的程度,这个人绝对可以顶得上三个耿精忠。两家的家风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结局。清史稿记载耿精忠身边的亲信、儿子并磔於市。尚之信只以身死,而且是赐死,家属皆赦免。

这可就有说服了,耿精忠被凌迟於市,也就是满清根本不拿他当人看了,而尚之信还是满清的自己人,所以要顾及颜面,只是在府中赐死,家族之中未曾有过牵连。

所以耿精忠在湖广乐不思蜀,尚之信却在紧锣密鼓,在夔门的外面的江滩上布满了大炮,就等着有一天能够攻入川蜀。

程孝廉他们还没有进城便碰上附近村子里的百姓:“各位是不是要去这江陵城做生意?”

“对啊。”

“去不得,去不得啊,这江陵城可不是以前的江陵城了,现在就是土匪窝一般的地方,你们去了之后轻则血本无归,重则要被害了性命。”

程孝廉脸上露出了半信半疑的神色:“这位老丈,我一年前刚刚来过这江陵城,可没你说的这回事啊。”

老丈一看程孝廉怀疑他说的事情,立刻站住了脚步,好要跟程孝廉理论一下,这十里八乡谁不说他李玉发是个百事通,如今竟然被人怀疑,简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能忍得了,婶婶也忍不了!

“我说你这个后生,你去这十里八乡打听打听,我李玉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我好心好意劝你们,这江陵城如今不是大明的江陵城,也不是大清的江陵城了,哪怕是那。。。。。。”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太特意向周围看了一眼:“哪怕是那吴三桂治下,大家好歹也有条活路,现在都恨不得上山落草啦!”

程孝廉露出了大吃一惊的表情了:“这江陵城怎么了?难不成闹瘟疫了不成?”

“不是天灾,是人祸!那个造了大孽的耿家,自从进了江陵城,百姓可是一天安生日子都没有,先是要征收大船小船,把渔民的船全都收走了,一人就给了一斗米,说是嘉奖他们贡献船只,我呸!一条船少说也值个三五十两银子,在江上讨生活的人,这辈子就指望着这条船,还得传给子孙后代拿这个吃饭呢,他们倒好,一句话不说就把船给拉走了。就给了一斗米。”

程孝廉赶紧问:“那些渔民就没有找官府说理么?”

“哎,还说什么理,官府都是人家开的,这还罢了,又要跟我们征收什么收复川蜀的银子,你来评评理,他们要收复川蜀,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哪怕他们打下了川蜀,一文钱都不会给我们,况且要我看大明比他们强多了,他们未必打得下来。”

程孝廉倒是笑了:“老丈,你如何得出了这个结论?”

“哎,这年头随处聊聊就知道了,人家都说现在四川都是天府之国,去了就能分着地中,还能一年不交赋税,可惜老头子我年纪大了,要不然我早就带着全家跑了。现在可倒好,要收这帮兵匪的祸害。”

“他们要收多少银子?”

“嗬,说出来不怕吓死你们,普通百姓一家十两,地主一家一万两起步,至于到底拿多少银子,得看你家有多少地。”

程孝廉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一家十两?普通的百姓谁家能凑出来十两银子?”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第六百二十章 穆占第七百零九章 杀伐第二百三十一章 诡诈第二百六十七章 家事便是国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朱怡錩第二百一十三章 送信第三百七十章 逼他们下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犯冲第一百九十九章 尔虞我诈第一百二十七章 运作第一百一十章 再战第二百八十四章 拍花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一锤定战第三百七十三章 远方来客第八百九十五章 棋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宴无好宴第一百三十三章 陌刀显威第二百零四章 平安喜乐第三百四十九章 王叔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能杀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上有所好第二百七十六章 交头接耳第三百三十七章 赌一只金饭碗第一百三十七章 稳定人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汝州决战(三)第四十八章 当浮三大白第五百六十一章 蜀绣堂第二百九十四章 回大明去第三十一章 替死鬼第三百零九章 埋伏第二百九十八章 杜甫草堂第七百三十五章 书生造反第一百七十二章 破府第二百六十二章 人贩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弹劾第八百六十四章 北京攻防战(十三)第四百零五章 马鹞子一马当先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明旗第三百七十九章 算计成空第五百五十二章 兵发甘肃第二百四十五章 被拒第二百四十六章 试探第五百九十一章 口袋阵第八百四十四章 解围第七百八十章 千君醉第二章 袁小三活啦!第六百一十七章 王铁牛第二百零五章 人离乡贱第七百八十九章 虎殁第五百二十一章 逼近第二百章 各有安排第四百八十三章 琵琶第三百三十章 搜府第五十九章 活着大明八尺土第六百零九章 君不密则失臣第八百三十二章 稳坐CD府第七十七章 争执第四百七十一章 无赖行径第四十一章 诏书第五百二十一章 逼近第二百九十五章 何必锦上添花第六百五十三章 江陵王第二章 袁小三活啦!第三百三十四章 草民喜欢赌第一百三十章 巷战第二十五章 府外放个风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三百八十三章 挖地七尺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袭斩杀第一百一十章 再战第三十章 拦截第七百零七章 逆转第七十三章 杀手第四十章 乾清宫第二百八十九章 起名吃瓦罐第三百六十三章 属驴的刁民第三百章 打脸失败第四百九十章 一条路走到黑第二百五十八章 行军计划第六百三十三章 噶尔丹第七百五十七章 大清之伤可痊愈否?第六章 倒夜香第七百章 僵持第二百二十三章 终身大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决战(四)第四十九章 朕要御驾亲征第九十七章 入缅第七十四章 登徒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正名第七百零四章 民意第六百六十一章 地上湖北佬第二百七十七章 吴三桂的顾虑第三百九十章 水中交锋第二百四十八章 质问第五百零八章 底牌很硬第四百五十六章 虚则实之第五十一章 重见第一百六十七章 野心第八百七十四章 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