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坐视不理

听到了吴三桂称帝的消息,程孝廉倒是没有太大的感觉,在他的心中,吴三桂肯定会称帝的,只不过好像比记忆中早了一点。

如果程孝廉现在手中有一本历史书他就会发现,不是早了一点,而是早了一年多的时间,历史上,在康熙十七年三月的时候,吴三桂便在衡州称帝了。

只是若程孝廉手中有了这本书,必定会十分疑惑,明明在他的努力下吴三桂早起兵了一年,怎么还不如晚起兵活得时间长了呢,按道理来说,他现在比历史上的形势好了很多,别的不说,就说陕西那边,当初王~辅臣可是没怎么打仗就投降了,如今满清已经在潼关下面消耗了近十万的兵力了。

这也不怪程孝廉不懂,原因很简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吴三桂当初在历史上形势危急,所以硬撑着上马作战,身子骨也很强健。但是现在不同了,自从打开了江南的通道,吴三桂便过起了犬马声色的生活,这种生活最是耗费身子骨。再加上他也不愿意再江南待着,人家都说江南好,他直接的隋炀帝在江南被人砍了脑袋,所以说什么也要回到衡州,这地方现在也算得上吴三桂势力的腹地了,可以安心享乐。

但是他已经六十五岁了,身子骨终究是撑不住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的情况,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过一过做皇帝的瘾。

对于他这个要求,夏国相和胡国柱立刻无条件满足,吴三桂要是不称帝,凭他俩的威望,很难把吴世璠扶上地位,如今吴三桂愿意称帝,到时候吴世璠只是个继任者,他们两个也不用再费功夫了。

就这样吴三桂在衡州称帝,立了吴世璠做太子,又留下了两个辅政大臣夏国相和胡国柱,也算是安排好了身后事。至于远在云南面壁的侄子吴应麒,他好像已经忘了这个人。

倒也怪不得他无情无义,身为一个相当优秀的政治家,他当然知道不能让朝中一家独大的道理,否则他那孙子必定会被人架空,不过他丝毫不担心,因为夏国相姓夏,胡国柱姓胡,他们之前之所以精诚合作,那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利益,一旦吴三桂身死,他们的联盟立刻就会分崩离析,到时候吴世璠便能在中间制衡。

至于为什么不留下吴应麒制衡,吴三桂心中的想法很明确,吴应麒随他征战多年,他的一身本事也学了个六七分的样子,若是他真的势大,吴世璠未必斗得过他,毕竟他也姓吴,甚至他要拉拢夏国相和胡国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基于这个原因,吴三桂选择将他打发回了老家,就等着吴三桂死的那一天捎上他陪葬。

可以说吴三桂为了这个孙子算得上是费尽心机,安排了一条康庄大道,只要他的孙子懂得制衡之道,想要图略天下有些困难,偏安江左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是可惜吴三桂没有听过一句话,秦皇筑万里长城,关不住西河之巨鹿;孙皓铸千层铁索,挽不住南下之晋航。不过有一句刘禹锡的诗词他一定听过,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所有这些都被一个年老的人用假象蒙住了自己,他不去想自己孙子有没有能力降服那两头巨兽,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他吴三桂的血脉,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知道吴三桂称帝的消息,程孝廉默默叹了口气,这也就意味着吴三桂大去之期不远矣。虽然他们从未见过面,但是他们有着不可磨灭的仇恨,都想杀死对方。但是按照这个形势,程孝廉肯定没机会再见这位当世枭雄一面了。

吴三桂称帝大典结束之后,耿尚联军的使者已经来了半个月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吴三桂更没心思见他们,就让他们一直在驿馆之中住着吧。

早在半年前,吴三桂的铁鹞子已经不再向他汇报情况了,一来吴三桂没有这么大的精力处理事务了,二来他总要让自己的孙子熟悉了这班人马,要不然将来如何掌控。

吴世璠倒是早就得到了明军进入湖广的消息,拿着便去问夏国相,夏国相面色阴沉:“耿精忠和尚之信这两个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大事一件都干不成,只会给咱们拖后腿。”

吴世璠都急了:“姑父,现在不是骂人的时候,咱们到底该怎么办?”

“通知咱们的人,不许放他们进来,告诉他们,要不打败对手,要不被对手杀死!”

“啊?这是何理?”

夏国相耐心地说道:“太子殿下,你想一想,当初韩信怎么打败的赵军?还不是背水一战,只有让那些人觉得如果不拼命作战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他们才会拼了命去打仗,只要他们敢拼命,明军未必打得过他们。”

吴世璠重重地点点头:“一切全凭姑父做主。”

就这样,耿尚联军的使者见不到吴三桂,他们的投靠吴三桂的路又被断掉了,若是强攻也许可能成功,但是身后的死神就会更进一步。

被逼无奈的尚之信看了一眼耿精忠:“耿世兄,要不然咱们降了吧。”

耿精忠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

“咱们降了明军,也许。。。。。。”

没等他说完,暴怒的耿精忠猛地伸手掐住了他的脖子:“尚之信我告诉你,咱们是在拼命,不是在投机,你以为明朝的军伍还会放过咱们么?从咱们的先辈带着满清的军伍打进来的那一刻起,咱们几家全都没了退路,要不是满清朝廷逼迫太紧,鬼才愿意做这三姓家奴,如今咱们已经走错了一步,不能再错了。”说着松开了他的手臂。

尚之信憋得脸色通红:“我不也是没有办法了么,但凡是有一点退路,咱们至于到了现在这种地步?满清指定是容不下咱们了,吴三桂又坐视不理,咱们若是不投降,难不成还真的战死不成?”

耿精忠猛地一摆手:“吴三桂不仁,就别怪咱们不义,咱们往南走!”

第三百二十章 人人皆有书读第七百二十一章 迷惑第五百二十九章 力竭第三百二十九章 苦肉计第三百四十二章 民不聊生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明再立第一百零九章 换将第八百一十八章 胡国柱大胜第四百五十八章 变阵第四百五十九章 断粮第二百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六百八十六章 状告第五百七十五章 下马关第五百二十九章 力竭第六百零二章 非我族类第一百二十一章 突破口第六百九十二章 双龙会(二)第一百零四章 进攻第八百八十九章 毛家军第六百一十一章 以和为贵第八百三十八章 蒙古白莲第三百八十一章 身份第七十三章 杀手第四百一十三章 动我根基者死第二百七十八章 出城迎战?第八百一十七章 苏醒第一百一十六章 交易第八百四十一章 射雕手第八百六十八章 北京攻防战(十七)第九十七章 入缅第五百九十二章 无力抽身第七十四章 登徒子第七百零七章 逆转第八百四十九章 驱虎吞狼第四百四十章 让她一生平安喜乐第六百零八章 己巳之变第二百四十章 城主回来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汝州决战(五)第六百五十一章 未归营第六百六十二章 改变主意第四百九十章 一条路走到黑第五百八十四章 掣肘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势第七百八十二章 相左第五百五十四章 群众路线第三百三十八章 贾胥归来第三百八十二章 怀疑第五十七章 首战不利第四百五十章 小虎第六十六章 吞并第六百九十六章 书院召对第二百零五章 人离乡贱第五百一十二章 诡计多端第六百三十三章 噶尔丹第五百二十九章 力竭第二百三十二章 算计第八百二十四章 突如其来第五百四十四章 刺杀第七百零五章 庶几无愧第三百四十二章 民不聊生第十七章 靠山倒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稳坐CD府第二百五十一章 决战(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拔根第二百八十四章 拍花子第八百三十九章 是战是逃第三百三十七章 赌一只金饭碗第二百一十六章 报血仇第一百八十七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把他给饿死第六百八十七章 儆猴之鸡第八百五十六章 北京攻防战(六)第七百九十三章 埋下种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回大明去第八百零七章 地龙炮第一百八十四章 卫禁队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随贤良品自高第三百一十四章 把人逼死第四百四十章 让她一生平安喜乐第六百七十五章 朱怡錩第七百零二章 谋乱第五百六十六章 商榷第三百四十一章 黎州安抚司第五百六十四章 胡大刀第一百二十一章 突破口第二百零七章 索吞鬼村第二百五十三章 决战(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变脸第七百零二章 谋乱第四百八十八章 小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义第三章 恶名第六百三十五章 顺势而为第四百二十六章 报仇雪恨第八十六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第六百五十一章 未归营第七百二十四章 杀破胆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掺沙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静待变第七百二十二章 冒险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