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王见王

康熙要御驾亲征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程孝廉的耳朵里,程孝廉笑了一声:“若是他一直躲在京师之中朕还真怕他就这么憋屈地输了,来到了战场上总算能够堂堂正正交手了。”

康熙临出京之前嘱咐了河南事宜由图海自己做主,京师之地若有拖延图海军械粮草者可就地斩首,哪怕是图海就地造反,京师之中也必须将消息传到康熙的耳边由康熙定夺。

“列位臣工,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收起你们那些争权夺利的小心思,若是大明真的复了国,你们什么也保不住,咱们齐心协力,平定了叛乱你们也有一世富贵,若是大清亡了,你们也离灭亡不远了。”

这些臣子当然知道康熙下的命令和这几句话的意思,图海现在就是代表皇上行事,若是再敢使绊子,脑袋估计就保不住了,最后那几句话便是把面临的形势摆在他们面前了,前明亡国不过三十年,许多人可是想起了当初大明的那些臣子一开始如何争斗不休,最后任人鱼肉的场景了。

关于图海的事情还是康熙请教了他的祖母之后得出的结论。

“皇上,你说图海他会造反么?”

“不会,图海是父皇留下的臣子,一片赤诚报国之心,当初带着一队奴才前往蒙古平乱,那可是抱了必死之心去的。”

“既然如此皇上为何还要让他心中担忧呢,若是周围都是拖后腿的,就是神仙也打不赢这一仗。”

其实康熙不过是存了敲打图海的心思,这御下的手段就是这般,得让臣子时刻对君王保持敬畏才不会作乱,但是却没有想到这样一来竟然限制了图海的发挥,如今经过太皇太后一点醒,他立刻就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立刻下了这道旨意。

在河南正在与秦越对阵的图海听到了这道旨意心情也是澎湃不已,皇上终于明白了他打不赢的原因,虽然有些晚了,但是他有信心一定能够平定战乱,当即便擂鼓聚将,开始布置任务,以往作战的目的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是现在作战的目的可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而另一边,程孝廉已经屯兵绛州,他本来是打算趁着满清没反应过来继续深入的,但是身边的将领全都站出来反对,这地方与河南府交界,图海若是得到了消息奔袭而来抄了后路,到时候就得插翅难飞。

程孝廉也只能听从他们的意见,将大军屯在了绛州,对于绛州他只有一个印象,当初在后世听评书,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只是问了周围的人才知道,绛州龙门已经改成了河津,这种称呼毕竟有些让朝廷不喜,但凡是跟龙有关的字眼当然要牵扯上皇上,这绛州龙门和皇上八竿子也打不着,自然也就改了称呼。

山西多山,尤其是绛州周围,单是有名的山就有五六座,更别提没有名字的了,大明的将领选择这个地方也是觉得一旦出了风险陛下只要进了山就能潜回陕西。

一个月之后,满清的大军已经在平阳府,也就是后世的临汾市集结,双方相距不过一百多里。程孝廉倒是想看看康熙这位被捧上神坛的满清皇帝。

不管后世如何称赞康乾盛世,程孝廉却一直没怎么当回事,甚至一直在为他把涉及天文、乐律和计算方法列为禁书,视为奇巧淫技而十分不满,就他打造的大清帝国来说确实让许多百姓吃上了饭,但是他这一锁,近代近百年的时间,堂堂中华大国都沦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肉,所以要说佩服程孝廉就算有也不是很多。

他所做的一切也许是为了延续满清的统治,也许是为了生前身后名,但是从来没有为了这个民族考虑过,他的眼光局限于一国之内,确实少了一些气魄。

哪怕是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听说了朝鲜被东洋侵占前来求援,打光了国库也要去帮忙,而满清在面对凶悍的俄罗斯帝国人时,轻易就把土地割让了出去,虽然换来了和平,但是却丢失了一股精神,而这种事慢慢演变成了最后一位太后嘴里的,宁赠友邦,不与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程孝廉不否认他的能力,但是拒绝承认他的功绩,他的功绩在于延续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而断送了中华最后一次追上世界的机会,而这一次程孝廉并不打算再给他这个机会。

康熙在平阳府打了一个喷嚏,周围的太监赶紧围了上来:“主子,春日里寒气还很重,还是多穿一件袍子吧。”

“朕没事,你们休要多言。”康熙怕是也没想到,在一百多里之外,有个人会对他有这么深的怨念,他心中甚至还有一种既然大明的皇帝也算得上英雄,双方应该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于是当三日之后双方的大军在太平关前会面的时候,康熙还特地提出了要见一见程孝廉的想法。

程孝廉自然是很大方地去见了他,他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因为这件事所以必须要见康熙一面。

两个皇帝会面,倒是没有各自称朕,臣子面前称朕不过是为了建立威势,他们之间倒是没有必要,两个人坐在了华盖之下,甚至还有准备的茶水果脯,两人相信双方都很不能将对方杀死在这里,但是又绝对不会在这里动手,因为前后不过百米都是双方的人,但凡是有一方敢动手,另一个人绝对逃不过去。

程孝廉对于康熙的印象大多数来源于童年的影视剧之中的陈先生,现在看到康熙的真容倒是有些失望,可比陈先生差得远了。

康熙的面容只能算得上清秀,清秀之外还有一些麻子点缀其中,这个面向若是生在寻常人家怕是不好说亲。这么一比较程孝廉倒是对自己的面相满意多了。

“早就听闻大明的皇帝是个比我还小的孩子,如今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听闻你幼年登基便铲除了朝中的辅政大臣鳌拜,既然要和你作对,当然要做出比你更高的功绩来了。”程孝廉毫不示弱,立刻针尖对麦芒般地回复着。

第八百一十五章 鸣金声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五百四十三章 攻讦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厦将倾第六百四十章 打河南府的主意第八百四十二章 养虎第七百四十一章 杀人立威第五百五十八章 李本深之死第三百三十三章 理清第七百六十一章 庙中留宿第三百二十三章 韩家庄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箭第六百一十八章 手段第九百零二章 援手第二十二章 明争暗斗第三百四十五章 对不起,我也是卧底第四百三十九章 杀心已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敢不敢赌一把?第二百四十九章 决战(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有喜第十九章 事多缠人第八百九十九章 城破第二百八十四章 拍花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吃醋第三百七十八章 蹊跷第九百零六章 人心思变第三百七十章 逼他们下水第二百五十三章 决战(五)第六百五十二章 刁状第八百一十二章 垂危第八百二十四章 突如其来第二百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六百二十二章 赌命第六百七十八章 坐视不理第三百一十七章 城下喊话第一百二十六章 说服第八百六十六章 北京攻防战(十五)第六百七十章 信口开河第二百一十六章 报血仇第七百七十八章 打探第七百三十七章 上贼船第九百零三章 受贿之道第一百六十四章 猜疑第三十六章 厨师长第四百八十章 窝藏第一百七十七章 火冒三丈第一百一十三章 倾轧第五十六章 联盟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婚(二)第二百四十章 城主回来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战第一百五十八章 犯冲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败第五百九十二章 无力抽身第七百七十七章 巧舌第四十九章 朕要御驾亲征第三百三十六章 韩岳第二百零七章 索吞鬼村第九百零一章 除内患第二十四章 城中风声紧第五百七十章 相遇第五百七十三章 淡出中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譬如辽东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勇士第二百二十一章 难为情第五百四十一章 说媒第六百七十三章 产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无赖行径第六百九十九章 拒见第七章 搞砸了第四百七十章 巧口第八百一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二百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八百一十九章 早有准备第三百六十六章 发狠第八百一十三章 试探第一百零八章 火烧第五百五十五章 可否投诚第八百五十三章 北京攻防战(三)第三百七十章 逼他们下水第一百一十七章 入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救援第七百章 僵持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有偏方第八百八十七章 祖宗保佑第六百章 伏杀第四百六十七章 仁慈或残忍第四百六十六章 把他给饿死第七百三十五章 书生造反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国布第一百八十一章 贵客第六百八十五章 人为财死第八十五章 假戏真做第八百九十九章 城破第十三章 胡国柱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箭第八百二十二章 牵犬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