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主动出击

听闻清朝的军伍打破了蓟州镇,高大节可是有些坐不住了,他们若是在不逼近,北京可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南京虽然在大明的时候也被称为京师,但是政治意义与北京完全不同,拿到北京之后,说得夸张点,这天下人都会高看你一眼。

高大节当机立断,立刻投入全部兵力进攻山东,现在的他倒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放弃攻打山东,直接隔岸观火,那样山东的军伍没了他的压力,自然会去和图海算账,到时候图海能不能全须全尾地回去都不一定。但是高大节内心深处是个武将,他不愿意暗地来动这些歪心思,而且这种歪心思很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把大周折进去。

于是他便选择了第二种法子,也就是全力进攻,这个时候若是山东的军伍回京师救援,那可就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图海肯定是没办法怪罪到他的头上,他带着这些人不但能够吃下山东,还能够找机会窥视北京。

而且在他看来山东的明朝军伍很有可能退回北京,在他们这些人的观念里,皇上就是天,总不能让皇上置于险地,这种行为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是不理智的行为。

军事上面一旦君主归天,士气必定大跌。政治上就不用说了,皇上有危险你都不去救援,你让皇上怎么把你当成心腹培养?

但是高大节没有想到的是他碰到的是一个怪胎程孝廉,早在张勇回撤的那一天,程孝廉便让人给袁宗皓送来了旨意:“北京城固若金汤,山东不可乱,大帅随机应变,有条件可以杀进南京。”

这一句话底气十足,有条件可以杀进南京也就是说程孝廉根本就没有把满清的军伍放在眼里,袁宗皓也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孔毓昱虽说是忙着家族的事情烦恼,但是连他都没有送过信件来,京城的局势没有到危急的地步,再加上蓟州镇的战事他也了解清楚了,扫北军损失不算是太大,他若是退回北京,不但得把经营良好的山东拱手相让,而且就会被人形成夹击之势,到时候军中士卒的心态可就稳不住了。

出于这些考虑,袁宗皓选择听从程孝廉的话,既然高大节打算猛攻,那就跟他正面对战。原本他是想着保存实力防御北京,但是现在看来,大明也许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一扫颓势。

于是让高大节绝对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袁宗皓在高大节发起猛攻的第二日,直接打开了城门,带领大军摆好军阵,摆明要真刀真枪和高大节战场上见真招。

想了想高大节可能明白了对面大明将领的意思,他可能是想速战速决,接着迅速驰援京师。

想明白了这一点,高大节便开始不慌不忙了,既然对面急于求成,拿自己就稳中求胜,抓住他们着急的心态,慢慢寻找他们军阵之中的破绽,然后一举将其击溃。

看到高大节摆出了一个偏向防守的阵容,袁宗皓也不怎么客气,直接指挥军阵冲了过去,这支军伍的底子是缅甸的大明军伍,见到吴三桂的人那肯定是分外眼红,说不定谁的爹就是吴三桂的人宰了,他们的父辈都是被吴三桂带着人赶出了大明,前些年父辈们寄人篱下吃尽了苦头都是他们害得。

两支军伍的火器和弓箭交锋之后,迅速碰撞在了一起,这个时候袁宗皓突然使出大杀器,也就是一直没有拿出来过的掌心雷,盾牌手碰撞在一起之后,按照原定计划是扔掉盾牌,接着短兵相接,可是扔掉盾牌的一瞬间,数百人猛地将手中的黑疙瘩向着高大节的军阵之中扔了过去,那边还没反应过来就是震天动地的爆炸声,阵型可就散开了。

这个时候的军伍对阵,因为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兵卒之间的距离很近,这样每个小队之间的人也能相互照应,各个小队之间也能相互照应,这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军阵。

这波掌心雷扔进去之后,各个小队之中有的长矛手战死了,有的短刀手战死了,还有的一个小队十多个人只剩下了两个,这一下可就乱了套了。

高大节的这支军伍,队正都被胡国柱抽调一空,这些队正都是新派过来的,加紧训练了几日面子上都过得去了,但是一打这种硬仗立刻就暴露缺陷了,那些前面的队正被炸得晕头转向的,加上本来就对自己队里的人不熟,一下子谁也找不到了。

大明的军伍当然不会给周朝的军伍反应的机会,立刻像一把尖刀一般刺了进来。

这个时候看起来前半部分军伍已经开始有溃败的迹象了,高大节也不犹豫,直接高声喊着:“下令全军缓速后撤一百步整顿阵型,弓箭手全力压制!”

军旗立刻开始摇摆了起来,弓箭手得了命令立刻执行,第一波的弓箭大多数倒是射在了自己人身上。

这就看出一个军伍的素质来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素质差一点的弓箭手肯定会迟疑,因为前半部分都是自己人,这个射程之内肯定要杀伤自己人的,但是在军阵之中要做的就是军令如山,哪怕是将军下令让你去堵炮膛,也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这就是一支军伍的素质。

由此看来高大节这支军伍倒是训练的不错,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断层,但是接到命令之后执行力很强。

大明军伍不得不停下的了进击的脚步,刚刚为了短兵相接,盾牌已经都扔掉了,他们手里的盾牌可不是那种只能护住一人的小盾,一般来说都是近一人高的大盾,这也是战场的规矩,拿着那种小盾倒是能攻能守,但是军阵不是单打独斗的地方,你的后背自然有人帮你守护,你只需要解决眼前的敌人就可以了。

如今高大节这种无差别攻击,一开始可能会损伤自己人较多,但是只要大明军伍敢追击,立刻就会出现大面积伤亡,这也就是高大节用弓箭逼退大明军伍的目的,先是自伤八百,你敢追他就能伤敌一千。

第四百二十七章 掺沙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怜香惜玉第四百九十一章 离开第八十章 试探第七百零六章 站队第六百二十二章 赌命第一百六十章 留下杀鸡第七百八十八章 蒙古叩边第二百八十一章 出发第四百四十二章 合作贵在诚心第十九章 事多缠人第二十四章 城中风声紧第九十六章 吴字旗第九百零六章 人心思变第七百九十九章 王见王第三百八十九章 为什么而战第七百二十章 苦肉计第二百二十二章 带他们回家第九十七章 入缅第三百一十二章 掌心雷第七百五十四章 延平王第一百九十五章 黑店第五百六十章 年关第七百六十一章 庙中留宿第三百九十三章 赏银一百两第七百二十二章 冒险开启第五十九章 活着大明八尺土第五百一十九章 游城第六百八十章 高薪养廉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藩会面第四百二十一章 眼中只有利弊第三百一十七章 城下喊话第四百七十章 巧口第十一章 想保命,难保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算计第三百七十章 逼他们下水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家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两虎相争第八百三十六章 退出关内第五百九十四章 信不过第四百四十一章 斋教派第四百三十八章 蛮不讲理第二百五十章 决战(二)第三百一十章 夜战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京攻防战(十八)第二十五章 府外放个风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降大雨第七百九十九章 王见王第六百三十章 安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以牙还牙第二百七十五章 攻城第六百六十二章 改变主意第十一章 想保命,难保命第三百七十章 逼他们下水第六十七章 吞并(二)第一百章 叩门第二百三十五章 夹而破之第七百二十一章 迷惑第七百六十三章 汝州决战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来混早晚要还第十六章 五华山第六百二十六章 鸣金第一百二十五章 赴宴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箭第六百一十二章 拱火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道在人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我们答应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送信第五百五十九章 调整第七百七十三章 说媒第二百零五章 人离乡贱第七百三十九章 缩头乌龟第四百零六章 杀不杀第二百三十八章 铁豹子第八百章 王见王(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怒拔剑第三十八章 面子第三十六章 厨师长第六百四十章 打河南府的主意第四百六十六章 把他给饿死第六十章 兵书第二百八十一章 出发第四百九十五章 夜里鼓声急第七十一章 开门红第七百七十八章 打探第四章 入府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能杀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猜疑第三百八十九章 为什么而战第四十五章 苗族第二百二十四章 赴宴第六百二十五章 投降免死第七百九十章 燧发枪第五百二十四章 我有三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事化小第七十章 破门第二百九十八章 杜甫草堂第六百零三章 杯酒释兵权第二百六十六章 官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