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搬石砸脚

胡国柱猛地抬起了脑袋:“臣要造反,也没兵没将,但是如今有一个人手里可是有兵有将,而且咱们大周朝的兵力全都捏在了他的手中,若是他造反,怕是谁也拦不住!”

吴世璠一愣,接着就明白了他是在说夏国相,笑了一声:“胡将军,你也太多疑了一些,如今战事紧急,若是朕不能做到用人不疑,这仗又怎么能够打得赢。”

不得不说后世人说精~虫上脑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吴世璠刚刚在后宫之中昏庸不堪,冷静下来之后立刻就能清楚地判断局势。

胡国柱撇撇嘴:“这大周的兵力只交到一个人手中总是有些不妥。。。。。。”

他这话音未落,吴世璠脸色一沉:“当日在朝堂之上,朕问过了你们,谁都不愿意伸手接这个烂摊子,好不容易夏大人愿意接手了,你们又看不过去了,你们到底想要怎样?况且朕待夏国相不薄,他绝对不会辜负朕的。”

“周世宗待赵匡胤也不薄,事情到了那一步,就算是夏国相不愿意,身后的人把龙袍披在他身上了,难道他还能脱下来不成?”

吴世璠听着也觉得有些道理,咳嗽了一声:“如今他刚刚掌控军伍,朕就下令夺去他的兵权,会让人寒心的。”

“臣可没说要夺去他的兵权,只是这卫戍营的兵权他不适合再掌控,不如交到臣的手中,臣保证,有臣一日,夏国相绝对不会再起二心。”

吴世璠哼哼笑了一声,没有说话,转身离开了这里,留下了胡国柱一脸懵住的表情,这吴世璠一句话没说就走了可是着实让人心中有些不安,尤其是最后笑得那两声,难不成他觉得自己此次前来还是为了争权斗利?可是就算是这样,他难道连皇位都不要了么?

胡国柱那里知道,吴世璠早就做好了夏国相和胡国柱联手对付他的准备,甚至整个准备就是吴三桂布的局,如今情况就是这样,不论怎么说,夏国相在关键时候还敢站出来为国效力,而胡国柱所想的只是不能让夏国相独揽大权,两相比较之下,谁忠谁奸自然一目了然。

再说了这个时候把卫戍营交给胡国柱不是明摆着不信任夏国相么,当初因为辅政大臣那件事吴世璠和夏国相闹了好大的不愉快,如今自然不肯做这种事,人交到了胡国柱手中,自己的小命可就捏在他的手里了,相比较而言不如捏在夏国相的手中,最少夏国相还是为了大周好。

可以说因为在朝堂之上的毛遂自荐,夏国相在吴世璠的心中已经成为了周公,而之前夏国相的人推荐胡国柱被他拒绝,胡国柱在吴世璠眼中的印象就成了贪生怕死之辈,再联想到北京城的大败而归,吴世璠能够信得过胡国柱才有鬼了。

只是这个时候说些重话有些不合时宜,毕竟胡国柱还是他的姑父,但是若是再和颜悦色下去,怕是胡国柱要得寸进尺了,他也就留下了一个冷笑的表情让胡国柱自己琢磨。

很快这里发生的事情便传到了夏国相的耳朵里,要说夏国相没在这里安插自己的眼线那是决计不可能的事情,听到皇帝的反应之后,他也笑了:“胡国柱这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当初朝堂之上他连这主帅都不敢做,就该躲起来眯着,竟然还敢站出来挑拨离间,只怕在皇上眼中,他的印象更差了。”

身边的一个谋士压低了声音地说着:“只是大帅,你到底有没有这个心思。”

“你们可不要小看了我那义父,他平生左右逢源,九死一生,绝对会给他的孙子留下充足的后路,况且现在时机未到,咱们若是作乱,只有三四成的胜率,还不如好生守城,总归现在胡国柱失了势,咱们也能安心一段时间了。”

周围的几个人同时点了点头:“大帅说得没错,这种事确实要沉得住气,谁能笑到最后,谁才是真的赢家,先看看这场仗怎么打再说吧。”

袁宗皓在城外准备了七日,这才开始试探性攻城,要打南京就得过长江,就跟后世的解放战争一般,解放南京被称作渡江战役。

南京城之所以易守难攻,主要便是因为眼前有这条长江,东有紫金山龙盘,西有石头山虎踞,要攻打南京城,先要走水路,水上打赢了才能靠近城池。

当初陈友谅攻打应天府,先是水路不通,想要走采石矶,结果被朱元璋埋伏大败于此,一举奠定了大明王朝的根基。

如今袁宗皓的攻势大多数以试探为主,好在山河军当初在夔门守卫的时候都熟悉了水性,也不至于再临阵磨枪。

水上作战和陆地作战大有不同,水上移动一面要靠人力,还得分析江流速度,长江水流速很快,若是一味地前行,用不了多久就会偏离方向,而偏偏水上移动比陆地移动要难多了,军旗指挥之后,陆地上大约一刻钟就能全部就位,睡眠时半个时辰都不见得能够就位。于是水面上也就不用摆什么军阵,将船只分散开来便好。

这船只分散也是有说法的,双方的船上面都有火炮,这火炮直来直往,若是船只都聚集在一起,根本就不用瞄准,直接朝着这个方向打,绝对能够有斩获,所以船只大多数要分开。

当然如果你的船够大,也可以用铁索连在一起,对准了对面的江面,只要出现船只直接就给它轰成渣,绝对不给它调整开炮的机会,当然若是人家学赤壁之战借来了风,点着了火船,这大船一条都跑不了。

时间有限,袁宗皓没工夫建造大船,征集的船只也都是小船只,所以铁索相连的法子就放弃了,这个法子放弃了,那船只就得分散开来,与对方船只对击火炮袁宗皓倒是不怎么担心,可不想要对面误打误撞就把自己的船给击沉了,那也太憋屈了。

当然这几日都是试探,袁宗皓的意思是,摸清楚了江水的习性和城中的兵力配备,再决定要不要大规模进军。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偏关第三百九十九章 誓身扫北死不归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势第七百六十三章 汝州决战第二百章 各有安排第六百二十六章 鸣金第四百二十四章 托孤第五百一十一章 妖术还是火器第四百一十章 互有胜负第三百一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三百九十四章 击退第六百八十章 高薪养廉第五百零二章 硬骨头第六百八十二章 大义灭亲第二百六十七章 家事便是国事第六百零八章 己巳之变第三百八十章 石牛对石鼓第七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六百六十八章 十里坡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立一个汉献帝第八百三十六章 退出关内第八百六十七章 北京攻防战(十六)第四十八章 当浮三大白第五百零三章 心腹大患第二百六十三章 谈条件第二百四十五章 被拒第四百一十二章 共富贵难第七百五十四章 延平王第七十八章 破绽第七百一十章 皇商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生作恶,知县附郭第五百七十四章 开战第一百零八章 火烧第六百一十四章 长刀欺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粮草告急第六百一十六章 偏关第三百九十八章 纪效新书第一百九十六章 加佐料第五十二章 入伙第六百五十九章 挺起腰板的江陵第九百一十章 暗桩第一百九十一章 凯歌第三百零八章 抓鸽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灯下黑影第八百一十六章 痛骂第七百八十八章 蒙古叩边第七百章 僵持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无绝人之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殿下仁心第二百一十章 毛氏后裔第三百一十七章 城下喊话第九十八章 孟广第六百四十三章 襄王第一百五十章 强敌到第六百七十章 信口开河第五百七十八章 盟约第三百四十二章 民不聊生第十一章 想保命,难保命第四百三十八章 蛮不讲理第八百二十九章 进退维谷第四百五十八章 变阵第四百一十一章 训练骑兵第九十八章 孟广第二百八十三章 死伤第四百四十八章 环县第四百四十五章 杜若第四十一章 诏书第七百二十四章 杀破胆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猜疑第九百零四章 扯皮第五百九十二章 无力抽身第八百五十九章 北京攻防战(八)第三百零四章 无兵可征第五百五十三章 互相算计第六百二十五章 投降免死第一百七十九章 流兵即为贼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藩会面第四百二十一章 眼中只有利弊第九百零九章 搬石砸脚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胜第二百四十一章 奔跑吧士卒第三百零三章 证明你的价值第二百二十三章 终身大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大义灭亲第八百九十九章 城破第十九章 事多缠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后院起火第四百一十三章 动我根基者死第五百二十九章 力竭第五百一十六章 满饮此杯贺大明第七百三十七章 上贼船第四百二十七章 掺沙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定计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义第三百六十五章 五更船声第五百二十章 心有愧第二百二十六章 怜香惜玉第二百零七章 索吞鬼村第五百八十八章 潼关第七十三章 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