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攻势凌厉

张勇接到了程孝廉的旨意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现在明朝有些优势,能够一口气吞掉清朝的军伍,就不要犹豫,否则迟则容易生变,夜长容易梦多。

若是以后局势转换,没了这些优势,再想要吃掉这支军伍可就难了。与其那样不如趁着现在先把成果攥到手里。

于是在第二天的攻势之中,张勇一改往日的作风,开始对着图海的军伍穷追猛打起来,但凡是出现了丁点优势,立刻兵力就压过去。

图海的压力瞬间激增,要不是也算得上沙场宿将,怕是直接就要溃败了。就像是两只猴子在一起打架,打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对面的猴子一把撕下了身上的伪装变成了老虎,这边的猴子可瞬间有些吃不住劲了。

这一日大战,图海勉强挡住了张勇的攻势,只是军中的损失超过了往日损失的三倍,图海也开始想别的法子了,他很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打赢眼前这一仗,只有打赢了这一仗他才有回盛京解释的机会,若是打不赢这一仗,怕是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连着大清都得给自己陪葬。

沉下心来他也不再着急打赢,反而是开始寻找大明军伍的破绽,大明军伍虽然花招多,但是相对应的他们的老式军阵操练并不熟悉,若是能拖到两军交接之后的一段时间,凭借军阵变化就能转劣为优,到时候也许能够找到获胜的希望。

第二日的大战,图海忍着前期的损失惨重将战场拖进了军阵对决之中,诚如图海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大明军伍虽然熟悉各种模式的作战,但是对于军阵变化疏于演练,被图海抓住了机会,狠狠地来了一下子。

两天之间,两军算是打了一个平手,互有伤亡惨重的一天,不过张勇倒是对于图海的眼光佩服不已,这种情况下,图海竟然能够发现大明军伍的破绽,甚至迅速在战场之上铺开,让大明军伍吃了大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也就是在这一刻起,张勇算是彻底明白了程孝廉的苦心,若是真的让图海缓过劲来,凭借图海的本事,张勇还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打赢他。

于是在接下来的大战之中,张勇一边避免与他拖入战阵变换的战局之中,一边找机会狠狠地给图海来一下厉害的。虽然图海手下的那些士卒已经明白了掌心雷和火枪的厉害之处,但是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知道如何防御这东西,甚至对这玩意都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图海也是感叹不已,当初大清骑兵纵横天下,何曾害怕过谁?没想到这火器竟然让当初凶悍无比的大清骑兵裹足不前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突袭盛京的大明军伍已经大败而归了。

这次的战事可是怪不得王继勇,辽东人生地不熟,他带的又都是骑兵,攻城战根本没有什么好法子,这种人少的突袭战,打得就是敌人被吓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城内的君臣前所未有的上下一心,攻了三天城损失了半数军伍也没有丝毫的成果,最后只能饮恨撤军。

不过王继勇也算是发了狠,直接就接手了宁远、锦州和山海关这三处地方,打算在这里练兵,等到秋天的时候再做打算,总归是现在赶回去还不如在这里的作用大。

对于此事程孝廉也表示了赞同,把住了这道大门,图海就断了兵粮的来路,若是他敢动手抢粮,京畿之地的百姓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毕竟大军屯兵于此,吃喝休整都要在这片土地上,那些百姓要是被抢了视作性命一般的粮草怕是跟他拼命的心都有了。

况且王继勇的骑兵刚刚经历了大败,士气不高,就算是退回来也未必有什么好的效果,这几日作战虽然大明军伍没有多少骑兵,但是打得那是相当的不错,渐渐地朝中的臣子也都开始敬佩程孝廉的眼光,说实话一开始在甘肃的时候,张勇的本事他们还真没放在眼里。

而远在南京城下的袁宗皓这个时候也开始发动了真正的攻势,前几日他得知张勇已经出城与图海交战,王继勇更是带着骑兵奔袭千里前往盛京,知道京城的战事并无大碍,否则就算程孝廉固执要冒险,那些大臣也绝对不会同意。

既然后方没了顾忌,这个时候不攻城还等何时?早晚都得打,晚打不如早打,总归周朝的君臣不至于出城投降。民间有句话说得好,有枣没枣打三竿子,要是运气好没准就能跟李自成一般,里边自然有人打开了城池。

于此同时,台湾的郑经也得到了消息,周朝南京被围,南边的这些城池肯定都没机会顾及,有便宜当然要占,郑经也调集了台湾的全部兵力打算孤注一掷,为了复兴大明,就算赌上一个台湾在所不惜。

其实郑经的形象在后世的影视剧之中已经完全被丑化了,就其本身来说,这绝对是个大明的忠臣,活着的时候一直在与清朝抗争,只可惜英年早逝,台湾也就被施琅带人攻陷了。

郑经带着人从厦门登陆,一路向北,高举大明旗帜,甚至喊出了程孝廉教给他们的口号,叫什么大明人不杀大明人,只杀吴三桂这反贼和满清鞑子!

江南的百姓经历了孔府之事后,对大明的支持减弱了许多,甚至许多人已经开始保持中立,但是支持周朝的人更少,因为这周朝根本躲不开吴三桂这块大石,说起吴三桂来,这反来反去,都成了三姓家奴了,谁敢与他共事,还不得把自己卖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府县的知府和县令可是有些没了主意,如今南京城已经被围住了,说不准大周朝就没了,他们给大周朝守这个城池到底值不值得,若是大周朝没了,他们还固守城池,等到大军到了眼前,全家老小谁也保不住,但若是明朝打不下周朝来,他们就这么弃了城,回头秋后算账,还是保不住全家老小。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知府和知县的选择竟然是弃城而去,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总归三班衙役和城头的守将全都找不到城里的大人了。

第九十五章 安排第六百六十四章 专心切土豆第六百五十章 刮地三尺第九百零一章 除内患第六百三十三章 噶尔丹第一百一十九章 同林鸟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来混早晚要还第九十五章 安排第一百九十九章 尔虞我诈第六百一十章 忐忑不安第五百八十九章 请战第八百三十五章 二桃杀三士第二百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六百五十八章 夺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笛姓沐第二百二十八章 神经大条第四百零七章 留后手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立一个汉献帝第八百九十三章 割不断第八百二十四章 突如其来第八百六十四章 北京攻防战(十三)第七百七十六章 黑店第七十章 破门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事化小第三百九十章 水中交锋第二百五十一章 决战(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贾胥归来第一百九十八章 彭越挠楚第二百一十四章 孟养援兵第七百八十一章 破绽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死不知第三百八十六章 七国之乱第五百三十一章 我不会输第七百四十七章 诈粮第四百三十五章 佳人有信第二百八十六章 他们吃什么?第一百一十章 再战第六百五十九章 挺起腰板的江陵第四十一章 诏书第七十七章 争执第一百九十九章 尔虞我诈第五百六十五章 战略第二百八十八章 过路上司第四百八十九章 为官之道第四百八十二章 背叛第四百三十七章 白云观第一百二十三章 玉章第七百六十八章 汝州决战(六)第三百五十七章 伏击第七百二十一章 迷惑第七百三十四章 无计可施第四百六十六章 把他给饿死第八百八十九章 毛家军第六百六十六章 吃醋第五百七十二章 有喜第三百八十一章 身份第六百二十七章 向北第八十一章 斩杀第二百六十七章 家事便是国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暗中刀枪第七百二十二章 冒险开启第五百一十七章 几家愁第六十七章 吞并(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炖肉第七百三十三章 筹粮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安分第五百二十四章 我有三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杀破胆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玉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备战第七百五十五章 麻翻第六百八十五章 人为财死第九百一十七章 攻势凌厉第八百九十五章 棋子第七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零四章 宾客请来第二百一十六章 报血仇第九百零七章 毛遂自荐第二百五十九章 雄心不再第三百一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三百零二章 再见贾胥第五百六十八章 风流与耿直第二百六十七章 家事便是国事第一百零五章 首胜第四百零二章 佛尼埒的缺陷第一章 程孝廉死亡事件第四百五十章 小虎第八百零四章 狼牙棒阵第六百五十二章 刁状第四百三十八章 蛮不讲理第四百七十二章 肺虚受邪第五百四十四章 刺杀第一百五十七章 物穷理第二百六十一章 取宝剑第七百七十九章 投石问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理清第二百零八章 消失第一百五十章 强敌到第五十章 下山第八百一十一章 雨夜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