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年 燕王朱棣新爱好

他们这些人总是能够做到一些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让大明帝国如此长久的平静下去,天下太平对于他们来说都不太容易,可是最终还是能够做到的。

他离开京师的时候心里也非常的清楚,也许这一次他可以知道很多东西,甚至知晓在如今的大明体制下,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和朝廷一起做更多帮助朝廷成长起来的事情。

从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心里就非常的清楚,因为他们做的那些事情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为了帮助整个帝国,完完全全的一直存在下去的。

皇帝朱允文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清楚他所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么,虽然这些年来可是事实一直都存在着,他也是那样做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非常的清楚,如今大明帝国向西,向北,向南,都在大量的控制领土,在后世中有大量的土地都已经被大明控制了,可是又想让大明长治久安,就必须有更加长远的考虑。

大明帝国内部如今还是非常稳定的政治架构稳定,以其他其他人为首的议事大会掌控着整个国家的各个行政机构,也就是说,皇帝的意识会通过这样的行政机构向全国各地传达。

经济发展的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建文皇帝朱允文一直在大力的推广经济贸易,同时让更多的货物南来北往,只有在流通中才能让更多的人花钱挣钱,创造更大的经济财富。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点,还有的就是科技力量,如果不是因为黄明科技学院大量的研究发明出来,先军用再民用,否则的话以现在大明的各种各样的消耗,根本就没有办法快速的弥补,所以经济腾飞,科技腾飞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加上这些年来,朝廷对于军事力量的改革,军事统领的培养,已经非常的明显的摆脱了当时,在之前那一种,各地首领私自滥权的状况。

正因为朝廷将各自的权利已经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分化,所以每一个人所管理的范围已经非常少了,就算是议事长齐泰齐大人人也不可能管理到所有的事,而需要其他的方面进行各自协管,他只能去协调,通过其他人来做这些事情。

也就是说在现在的这种状况下,大家都只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做事情,如果需要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那么就需要有议事大会的官员们各自相互协调,否则的话根本就不能完完全全把一件事情做好,也就是说现在出现真正的权臣的可能性已经非常的降低了。

也就是说就算是有一个人,真正的有能力,其他人也就没有了。

毕竟想让其他人真正的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再加上宗室子弟北带头分封海外,同时勋贵家族们也在新打下的领土上大量的被分封,也就是说在现如今的大明本土上并没有真正的实权勋规,而且他们的权利不会太大。

建文皇帝,朱允文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所以才敢放心的在国内大力的发展经济同时也到处去看看,看看其他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想要一举荡平天下,现在大明帝国还没有这样的能力,甚至可以说在接下来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都不可能做到,毕竟想要消化如今他们取得的战果,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就好比现如今朝廷想要大量的在科技上发展,都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方中愈曾经支持皇明科技学院建造更多的东西,有不少的构想都被踢出来,也有无数的小组专家在进行研究,只是一直没有取得相对比较明显的结果。

建文帝朱允炆文也非常的清楚,欲速则不达之前他们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战果,但是后来现在却没有办法。

这一次他带着两个小的房子出来,就是要让他们见识一下,看看整个大明帝国的强大,同时也明白在如今这种状态下,帝国到底需要些什么。

这些年来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皇帝也非常的清楚,所以他们一直都在做着准备,虽然在很多状况下不需要对其他人做些什么,不过朝中所做的事情也依然如此。

不管是册封在各地的王爷还是那些勋贵,他们心里都很清楚,皇帝如今对于整个地位的继承还是非常看重的,所以除了嫡长子以外是没有人可以抢夺皇位的,所以那些网友们现在都已经死心了,既然已经死心了,对于现如今的太子殿下就不会有太多的嫉妒,这么多年以来他们已经习惯了。

民间因为数字分家制度的大力实行,所以百姓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状况,他们也渐渐的开始按照朝廷的意思形式。

这一点在整个朝廷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父系传承。

只有皇帝这一脉能够真正的将实权传递下去,而那些王爷们就必须要递降。

这一段时间因为朝廷的法度改变的越来越多,所以之前他们一直提出来的,宗氏子弟外风之法也开始实行,有大量的宗室子弟开始招收人马,让更多的人跟随他们一起迁入外地的封地。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朝廷和那些王爷们,侯爷们所给出的条件还是非常丰厚的,所以还是有不少的人愿意去,再加上大家都知道去了海外说不定能捞一场富贵,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观点存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离开大明国际。

不管是王爷家的护卫还是下面的仆人,总之能够攀上高枝就是他们愿意做的,再加上如今给他们做吓人也不会受到责骂,所以对于更多人来讲朝廷并不会坑害他们,所以有不少人愿意去这样做。

方中愈所知的那些如今都已经开始在整个大明帝国尝试了进入皇帝,朱允文虽然在不断的巡视地方,但也在思考在哪些地方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如今还远远没有达到工业化的地步,所以污染这种情况暂时还不存在,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恐怕要做的事情就更多。

有些地方他觉得做得非常的不错,有些地方他觉得做得还有些差,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证明,好在现如今整个帝国的百姓都能够通过报纸来判断帝国的走向,也让更多的人开始知道朝廷到底在做些什么。

北方军团开始逐渐的收缩兵力,他们要在边境上大量的建造军宝,同时探索队也要向外,这是他们如今能够辐射的最远的地方,因为除非他们不断的杀戮甚至是屠城,否则的话根本就不能完完全全让更多的人停留下来。

想要完美的同志,一个地方必须要有长时间的分化教育和汉化教育,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如今他们自认为还做不到,所以大明军队的残暴依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更多的百姓已经忘了当初他们是如何残暴的对待那些军队的,因为他们只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只要听话就能过上好日子。

相比之下以前来讲,他们的日子已经过得非常的不错了,因为大明对待百姓还是非常不错的,虽然现如今他们还不能入籍成为大明真正的一员,可是只要他们努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是可以达到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段时间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段来做出更多的回忆。

方中愈和建文皇帝朱允文之间的沟通,还有其他大臣之间的沟通,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事情可以更好的决定下去,而皇帝所做的决定也不会面貌,然而然的去做出决定是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和物力进行思考和制定的。

太子在京师如今过的日子也还算不错,虽然不清楚到底能够做到什么地步,可是心里还是愿意为整个帝国去服务的,朝中之前有不少人都在劝诫太子要多出去看看,等这一次陛下回来之后,一定要出去见见大明帝国的各种各样的情况。

所以从他们各自的角度上来讲,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权利,所以劝诫太子要做更多的事情,否则的话你目前见过皇帝朱允文的起点完完全全是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许不够优秀,也许在某种程度下还和他们差距很大,可是见过皇帝朱允文有着其他人没有办法,比较的东西,那就是他有着更加优秀的方中愈。

这一点是无数的官员都知道的,甚至他们私下还讨论过,如果让现如今太子殿下跟方中愈合作的话,会不会达到现在这种状况。

最后的结论是否定的。

那就是太子不可能像建文帝一样,信任了方中愈。

这些年来凭借军功成为勋贵的人不少。

现在他们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太满意,不更多的是不甘心,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一下子就失去了太大的作用,因为朝廷现在开始慢慢的收缩阵线了。

这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

按照现如今朝廷的力量打下这些地方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可是想要完完全全统治这些地方,那就比较困难了。

如今可以说整个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已经有了大明人的踪迹,只不过其他地方人不知道罢了,各种各样的探索队都在各地进行探索,不管是探索各种矿产,还是发生一些自然的美景,所有他们能够做的都开始在做。

皇帝朱允文在看到如今朝廷的发展之后,还是非常满意的。

各地的百姓如今也非常的稳定,他们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该如何去做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燕王朱棣已经开始着力修建工厂了,当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好准备,现如今在整个大米南洲也开始进行研究。

一场战争让他恐怕在后世留下的名声并不好,如果他是胜利者的话,他坐上那个位置,这个千古一帝的称号恐怕就是他了,可是他是一个失败者,既然是失败者,那自然要用其他的方面来,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

所以改善内燃机的重担就落在他的身上,这一段时间他和更多的工匠讨论的就是如何将内燃机的功效大大提高,如今刚性密封事实是一个非常不太好的操作,那样容易爆炸。

为了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些事情,他还专门去学习了有关这些事情的知识,也号召更多人学习整个大明南洲,在他的封地内人口越来越多,想要增加人口不能只靠移民,还要靠繁衍,所以讲钱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在做,甚至他还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内库来赏赐。

所以大明南洲,他的封地内人口增加的越来越多,虽然说期望的封顶内人口并没有暴增,但是也过得并不差。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休息的这一段时间里,也浏览了不少关于各地诸位王爷和兄弟们的表现。

好在他还非常满意,当看到燕王朱棣开始研究内燃机的时候,他还确确实实比较高兴。

“这么说,如果四王叔能够把精力放在那上面的话,是可能成功的是吗?”

他看着在一旁看书的方中愈问道。

这件事情也确确实实只有方中愈才知道,其他的那些研究员和工匠们也没有办法真正的给出确切的答案,所以在这种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上,皇帝都是直接问方中愈的。

“其实我给你的那些资料,只要王爷愿意投入的话,很快就能够做到。

只不过到你能够做到什么地步,更多的是看运气,毕竟这样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不过现在看来似乎很快就能成功,毕竟只要他们能做出橡胶的垫圈,其实就已经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了,就看他们能不能用弄出相对应的工艺来。”

方中愈也没有想到朱棣居然这么的急切,不过既然已经走到这一地步了,那么接下来不管怎么做都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从这种角度上来讲,他还是挺看重这一切的,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听到好消息。

第0863章 孤独的建文皇帝第1235章 年轻人上位大法第1135章 回京了心系宝宝第1214章 卢掌柜的烦心事第1162章 太子殿下的心思第0859章 机会留给你了啊第0347章 最怕空气突安静第0533章 不改变就被改变第0091章 孝子贤孙啊第0549章 太祖高皇帝伏笔第0944章自古慈母多败儿第0760章 平静之中的大明第0659章 随缘风雨便同舟第0832章 热心的皇后娘娘第0170章 学问大还得学习第1042章 解决问题的本质第0013章 父子深夜谈第0868章 咋说都是你有理第1164章 饶了他们的性命第1197章 忙碌才是大主流第1029章你太小看锦衣卫第1102章 百姓们的大期待第0115章 我是大忽悠第0690章 天意下谁敢敷衍第0456章 给自己留条后路第0358章 燕王的平静对待第1100章 小模型的大变化第0135章 铁三角间的裂痕第0358章 燕王的平静对待第0854章 帝国善待有功人第1042章 解决问题的本质第0333章 心思活络的齐王第0145章 奶声奶气小萝莉第1125章 故事发展的方向第1199章妥协后一直卧倒第0644章 军中忙碌话家常第0469章有人盯着最好了第0236章 小子不是省油灯第1201章 臣只求青史留名第0036章 大明的鹰犬(求收藏)第0422章 民间自有大佬来第1061章 交趾故地的发展第1243章 乐观处事会好些第0765章 漂洋过海来看你第0511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第0244章 忠贞不二齐先生第1057章 泡脚上瘾的皇帝第0119章 那人失踪了第0800章 天下没有省油灯第0895章 这是走哪哪催婚(大年初二不断更)第1124章 凡事有因必有果第1053章 大山南北有牧场第0276章 大明的双面间谍第1236章 不好朕就会拿走第0031章 身份与猜测第1134章 高皇帝泉下有知第0435章 东宫伴读的心思第1071章 等待中的黎明夜第1063章 南巡的细枝末节第1087章 海军将领的不满第0337章 一盘凉水泼下去第1147章 水可载舟可覆舟第0926章闲着没事琢磨人第0562章 齐泰家的毒鸡汤第0735章 一场解惑一场愁第1147章 水可载舟可覆舟第0572章 耿家子二级权限第1047章 南巡路上心痒痒第1049章 在位久天下有碍第1141章 权臣之间的博弈第0900章 没有对错的十年第1078章 大时代的大计划第1226章 京师的变故易常第1193章第1233章 父与子和君与臣第0265章 造化弄人说不清第1054章 终究逃不掉命运第0621章 认命的朱家天子第0315章 似乎有些神操作第1048章监国太子的使命第1028章您辜负我的敬意第0322章 似有似无的希望第0024章 民间的变化(求推荐)第0528章 帝王心术有点怕第0539章 锦衣卫未来变格第054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0353章 信里到底说了啥第0276章 大明的双面间谍第1137章 内心深处的孤寂第1209章 连锁反应的起来第0512章 燕王朱棣不能死第1029章你太小看锦衣卫第1114章 花钱买一个机会第1183章 等待时刻的变化第1160章 身不由己在朝廷第0743章 密信所言可为何第1202章 朝廷的底气所在第0144章 母仪天下的打量第1198章 精神信仰不能断第1136章 怎么说都有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