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4章不忠不孝不仁义

关心则乱,在任何时候这句话都是正确的。

方孝孺正因为关心自己的儿子方中愈,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燕王朱棣所说的话语中的语气。

“王爷何意?还请王爷明示。”

燕王朱棣不会无缘无故的提到中愈,也不会一直说这样的话,三番五次的提到中愈,还说中愈,是不是在外面做事情。

方孝孺自然是起了几分小心。

但是燕王朱棣明显没有想跟他解释。

“近来送过来的大明报,孤王看了,你的儿子居然没有出现多少次,但是孤王知道上面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你儿子有关。他居然已经在北方练兵了。还让孤王的侄子组建皇家军事学院,他到底想做什么?真的只是想教一教那些武将们,让他们都成为帅才吗?”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真正的统帅更是少之又少少。

先中山王那样的人也是很久很久才会出现一个。

先中山王,能打出那样的战绩,不仅仅有太祖高皇帝的功劳,还有那些出那么多忠臣良将的帮助。

作为大明军队的统帅,他做的已经很好了,知人善用,甚至在智谋上也超出他人许多。

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见的。

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来,方中愈似乎在为朝廷培养各种各样的精英人才,但是他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是方中愈瞒着他们的的。

纵然现在不管方中愈做什么,跟他都没有关系,但是他心里就是痒痒痒。

每次想到这里的时候都让他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他也是太祖高皇帝的儿子,或许是因为他本来有机会坐上那张位置,所以他考虑的事情很多。

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将这件事情弄个明白,他心里就越发的想把这件事情问个清楚。

不过现在看来似乎方孝孺自己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许他心中有个疑问,但是从来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所以今天他问起来的时候他有一些惊讶。

“怎么,有何不可吗?犬子心怀天下,愿为陛下分忧,平叛战争中朝廷军队大多没有可战之力,如今练兵只为保家卫国,难道不行吗?”

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方孝孺还是说出了他的理由,不是为了别人,仅仅是为了他的儿子方中愈。

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儿子守住那一方净土。

燕王朱棣怀疑自己的儿子,有其他的心思,这1一点一定不能传到其他人的耳中。

况且他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有其他的想法。

“是吗?”

燕王朱棣笑了一笑,没有说其他的话,只是种笑容明显透露着不信。

“王爷多虑了,王爷生为太祖高皇帝的四子,当今皇上的亲叔叔。却一心为了那张位置,将大明陷入不义之地。将士损失数万,百姓流离失所,皆因王爷的野心而起起。在王爷入京之前,您的军师,姚广孝触柱而死。在进京的途中,将军张辅自杀身亡。这一切都应该算到您的头上,如果没有您的野心,他们都不会去死,这件事情不会发生。所以真要算的话,王爷,您,才是千古罪人。”

方孝孺把千古罪人咬的特别重。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的。

燕王朱棣发现一个问题,他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不应该跟一个,文官,来讲道理。

或许是因为跟方中愈有关,所以他一时间乱了手脚,根本就没有想清楚,头脑一发热,就说了这样的话。

但是这件事情明显不对,但是他又想不出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反正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孤王是不是千古罪人,不是你们说的。还是说说你儿子吧!他做了这么多动作,到底要做什么?”

燕王朱棣死抓住这句话不放,或许在他的眼中,这才是他的目的。

“王爷,臣说过了,确实不知道中愈到底想做什么?臣现在想做的就是帮助他,帮助他为皇帝做一些事情。臣今天来也没有其他的意思,就只是想问您几句话,替当今圣上。”

燕王朱棣皱了皱眉头。

似乎方孝孺铁了心不在那上面做正式回答,反而一心一意想着是为皇帝问话。

他心里虽有不满,但是又却没有其他的想法,想说。

“你问吧,孤王会听着的。”

方孝孺心里想到,这样才对嘛,终于回到正轨了,不然的话,咱们的对话怎么进行下去呢。

每天只有这样才能好好说,那确确实实不太好。

慢慢的,太慢了。

“王爷,陛下让我问您,您后悔吗?”

方孝孺清了清嗓子说道。

后不后悔?

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都心知肚明,后不后悔指的是哪件事。

臣子起兵造反,自古以来都是大罪。

藩王有了野心,就更是大罪。

“后悔?孤王有什么好后悔的,你要说真后悔,孤王只后悔没有尽快地打入京师。天子之位,有德者居之,能者居之,孤王作为太祖高皇帝,四子。为国戍守边疆数十年,为大明朝廷出生入死。那个位置别人能坐,孤也能坐。有什么大不了的。况且孤王离成功只差了一步而已,如果没有你儿子,没有那场战争,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孤王不后悔起兵靖难,孤王后悔的只是没有趁早打入京师,不然,哪里轮得到你来这里问话,像你这样的腐儒,只适合做些小事,哪里能在朝廷里担当大任。”

燕王的语气里,透露着深深的不屑。

方孝孺心里想着这倒是句实话。

他虽然是文官,之前也没有出过京师,但是他从他的同僚们口中也知晓了那场战役的转折点,中愈带领着大明幻夜骑进入战阵,穿插战队,甚至是将整个战阵穿透,确确实实成为了那场战役,不可或缺的转折点。

所以燕王说其他的不后悔,只后悔没有早点打入京师,到是让他觉得是一句实话或者说这才是燕王心中真正所想。

“那个位置,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如今大明正统在于朱家,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脉。太祖高皇帝驾崩以前选择兴宗康皇帝的嫡子,当今圣上朱允文,也就是当时的太孙,继承了大统。

也就是说大位已定,君臣名分已定,陛下为君,王爷为臣,王爷应当执臣子之礼,行臣子之事,怎可骤起野心,妄图篡夺大明江山。

陛下为天子,是太祖高皇帝钦定,为大明正统,臣忠于大明王朝,更忠心于当今陛下。王爷,虽然在边境为朝廷守护边境数十年,但是如今起兵造反,陷国家与不义,陷黎民于水火,如此不忠不仁不义,就算是后世史书上,王爷所做的,也会成为后人谴责的事实。”

方孝孺据理力争,并没有因为燕王朱棣是四王爷,而改变他的看法。

这也跟历史中的一样,方孝孺在那一刻呈现了他应有的骨气,虽然牵扯到了不少的人,但是至少把他的忠义表决出来了。

“孤王是不是骤起野心,是不是甘于叛乱,这些东西,难道还要孤王说吗?具体的缘由你不知道吗?湘王是怎么死的?难道还要孤王再给你讲一遍?那也是孤王的弟弟,是大明的王爷,也是你口中的陛下,我的子侄,也是他的叔叔。最后死了,被你们逼死了。

你们难道不是凶手之一?

我那侄儿可真的放心。

他既然做不好这个皇帝,那个孤王来坐又有什么不可以?

所以不要把这些大道理大帽子都挂在孤王身上。

要是站在孤王的角度上,孤王怎么做都是对的,所以不要在这里乱讲这些,现在的都没有用了。”

燕王朱棣有一些生气,要是搁在以前,有人骂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话,他早就将那人杀了,但是如今他知道,胜者王侯败者寇,他现在已经失败了,说的再多也没有用处,所以他忍了下来。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要背上这些大帽子。

也许方孝孺之前没有这样想过,但是刚刚燕王朱棣一直拿着方中愈说事,可能刺激到了他,所以燕王朱棣,现在也有些后悔刚刚说那一番话,不过没关系,时间总会证明一切的,他相信方中愈不管要做什么都会做的,他都还年轻,但是这些事情可不会等着他,所以看他如此急迫的样子,一定会做更多的事情的。

也许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敌人。

这句话从来都没有说错,也许除了那些眼光远见的人。

也就是燕王朱棣看透了方中愈吧或者说他猜测了方中愈可能要做一件大事,但是他有没有办法确定,所以才来问一问方孝孺。

不过似乎他想的大事与方孝孺想的大事并不一样,方孝孺是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是位大明朝廷处理的,一定是为了当今圣上皇帝朱允文。

“王爷,不管怎么说,也许你以前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也许朝廷做的不对,但是如今您起兵造反已成事实,被朝廷击败,也是事实,平叛战争打了这么久也累了。百姓也发了,或者说在这场战争中受苦受难的仍然是百姓,所以如今陛下大修仁政,与百姓休养生息。不管是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说明陛下有心做一番大事。我的儿子方中愈,在中间起了什么作用,我自然知晓,虽然没有王爷您看的透彻,但是臣还是要说。臣的儿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天下,这一点我方氏一族,愿意性命担保。臣的家族忠义无双。”

方孝孺也许没有上过战场,他只是个文官,他没有见过太多的生死,但是他明白那些道理。

方中愈做的那些事情,到底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他是知晓的。

但是他依然支持自己的儿子去做,有些事情死个把人对于他们来说很正常。

如今朝廷走到这一步了,就不能回头了。

“你要是能这样看,也还不错。孤王也不想与你论长短。刚刚第一个问题,孤王已经回答了,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接着问吧。”

燕王妃徐氏在一旁,一直都没有说话。

是的,她静静地看着自家王爷与方孝孺两人在那里争论。

也许是因为他曾经身为徐家大女,所以方孝孺和燕王朱棣的谈话,并没有回避她。

燕王妃徐氏在燕地还是挺受爱戴的,就算是这一次,他们投降之后也没有人敢说燕王妃的不是。

“王爷,刚刚您说的话我会一五一十的禀报陛下。现在臣想问你另一个问题。兴宗康皇帝之死与您到底有没有关系?”

方孝孺问完了,这句话之后心里也黯然了。

自古无情帝王家。

那个位置让多少的手足相残,多少背后的人受到牵连?

以前他没有体会到这些,但是建文皇帝让他进宫,谈了一番话,自己的儿子又给了他那些东西,让他不得不对,这个问题考虑。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许之前并没有想到过这些,也许没有想把这件事情说清楚。

毕竟对于他来说,这都是痛。

不管燕王朱棣参与的力度有多大,不管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都有让他们不高兴的地方。

方孝孺这话一说之后,燕王朱棣的脸色立马就变了,额头青筋暴起,左手使劲的抓了抓椅子,捏住了椅子的头。

他的情绪变化让方孝孺有一些害怕。

也许这恰恰印证了那些证据,真的是真的。

那件事情燕王朱棣脱不了干系。

“孤王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大哥的死与姑娘无关。孤王当时镇守北方,手里大权在握完,全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

大哥,他巡狩四方,不仅是朝堂之上,还有民间都对他呼声颇高,赞誉有加,是大明最完美的继承人。

父皇所做之事,全让他去做,那个时候孤王也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孤王没做过。”

似乎平静了自己的心情,燕王朱棣回答道。

这样的话语在方孝孺听来,似乎有一些强词夺理,或者说有一些暗自诡辩的意思。

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去反驳。

第0463章 消失的燕王朱棣第0150章 河水东流入大海第0350章 徐大都督的忧虑第0745章 五件大事的解决第0369章 神仙打架凡人罪第0903章 皇权富贵系一身第0308章 站着说话不腰疼第0543章 做利于自己的事第0873章 臣想见见方中愈第0034章 白身封了官(求收藏)第1033章 有一座城池叫归化第0828章 百姓从容赴边关第0364章 有识之士的问候第0848章 海外扎根很光荣第0327章 真心认错王爵复第0265章 造化弄人说不清第1234章 解铃还需系铃人第0257章 京师潜藏的秘密第0007章 北方有流民第0051章 大耳朵叔叔(第一更)第0144章 母仪天下的打量第0456章 给自己留条后路第1083章 不知道的初始态第0045章 家里井水甜(第一更)第0574章不忠不孝不仁义第0957章 他的无私并不好第0065章 蹭吃自助餐第0804章 来自皇帝的善意第1151章 风中的惴惴不安第0698章 祠堂一跪抵过往第0189章 欲戴王冠必承重第0181章 谁告诉你它存在第1014章后知后觉的孔家第0967章父亲的信任始末第0774章 三年改制困难多第0852章 大明幻夜骑荣耀第0598章 是后遗症出现了第1128章 做工是要给钱的第1097章 分封文武好消息第1226章 京师的变故易常第0365章 两人之间的交易第0097章 桃李满天下第0439章 会飞鸟儿入了沟第1153章 皇后娘娘的担忧第0554章 筹谋害人终害己第1137章 众臣百相皆辛苦第0031章 身份与猜测第0247章 重封王众生百相第0958章走路有些不方便第0698章 祠堂一跪抵过往第1197章 忙碌才是大主流第1034章 暗藏的危机体现第1149章 朱家江山你不保第0956章 洞房昨夜停红烛第1092章 泉州府的风向标第1182章 未雨绸缪未有期第0170章 学问大还得学习第0573章 燕王朱棣套路王第1134章 巡视之事慢慢来第0686章 一人得道鸡升天第0794章 塞王荣耀不容辱第0468章 驸马爷勾搭中愈第0447章 燕王朱棣着急了第1140章帝国的故事发展第0429章 肥胖而死的皇帝第1216章 最最幸福的太子第0739章 变革只在一瞬间第0631章 好坏皆有大可能第1133章 海外领地的强大第0860章 身边人物的见识第1160章 淡然自若的臣子第0796章 万世一系想的好第0426章 燕王需要场胜利第0307章 附耳过来的交代第1096章 兵部年轻人天下第1213章 高层的分歧出现第0138章 金字塔上掉下来第0846章 红太阳他在心上第0183章 山寨最好的方式第1195章 试试杀猴给鸡看第0994章 晚节不保那不行第0733章 成长的一丝烦恼第0574章不忠不孝不仁义第0605章 工部尚书的野望第1163章 父皇并不生气啊第1101章 给自己找台阶下第1043章 赤子之心六月忙第0772章 北方晋王的心事第0672章 大明宣扬的力量第1142章 懂了的就是好的第0575章 可叹天命不在孤第1193章第0982章第0893章 嫉妒之心常存在(4600字大章,过年不断更)第1192章 成长起来的军队第0533章 不改变就被改变第0270章 车里伸出一只手第1217章高速发展的后患第0605章 工部尚书的野望第0833章 宣传部使命召唤